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对中国
戏曲形成的过
程,形成后的发
展,各个历史阶
段的基本面貌,
各个时期的主要
作品、主要人物
都有清楚的描
述。同时,对各
个历史时期戏曲
艺术盛衰兴替的
原因,也作了简
明而具体的分
析。
巫术-角抵戏-歌舞小戏和参军戏-宋杂剧(储宫调)-南戏-北杂剧(元杂剧- 繁盛)-南戏(集曲)。听说后面明清的乱套了。我就不看了,不想把刚刚建好的体系乱了。
有重点,不累赘,好看!
纵览通史,发现“才子佳人”是中国戏曲最常见的故事模式。究其原因,一是观众偏爱此类题材。明清市民阶级成为主要观剧群体后,此故事模式愈加泛化便可为证。二是在礼乐传统和政治体制影响下,作者想要针砭时弊,只能寄“思”于“情”,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在既有的束缚中,仍有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光芒,艺术作品因此而伟大。
这几周备考读完了,在戏曲史众多版本里选了这本说实话也是因为薄。清前按年代排序,读起来自带框架感,好入门,但是章节有限,需要其他版本辅助。对某一方面有精读需求可以再找相关著作,纯考试来说够用了。
考试用
明清开始有些乱,刚有点进状态就没了,啊这
<电子书>脉络梳理得倒是可以,但关键节点总是含糊过去。
麻老师不愧中戏男神 虎头蛇尾扣一星
> 更多短评 11 条
> 8人在读
> 64人读过
> 78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戏曲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水熊 2019-09-07 21:20:01
巫术-角抵戏-歌舞小戏和参军戏-宋杂剧(储宫调)-南戏-北杂剧(元杂剧- 繁盛)-南戏(集曲)。听说后面明清的乱套了。我就不看了,不想把刚刚建好的体系乱了。
0 有用 小徐啊 2011-04-22 21:52:08
有重点,不累赘,好看!
0 有用 再无一 2019-04-29 12:41:25
纵览通史,发现“才子佳人”是中国戏曲最常见的故事模式。究其原因,一是观众偏爱此类题材。明清市民阶级成为主要观剧群体后,此故事模式愈加泛化便可为证。二是在礼乐传统和政治体制影响下,作者想要针砭时弊,只能寄“思”于“情”,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在既有的束缚中,仍有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光芒,艺术作品因此而伟大。
0 有用 Hyakutake 2018-09-15 16:22:54
这几周备考读完了,在戏曲史众多版本里选了这本说实话也是因为薄。清前按年代排序,读起来自带框架感,好入门,但是章节有限,需要其他版本辅助。对某一方面有精读需求可以再找相关著作,纯考试来说够用了。
0 有用 辣翅 2017-10-02 18:00:39
考试用
0 有用 阿特拉斯抠抠脚 2021-10-13 12:34:21
明清开始有些乱,刚有点进状态就没了,啊这
0 有用 哥舒 2020-04-27 19:31:24
<电子书>脉络梳理得倒是可以,但关键节点总是含糊过去。
0 有用 Hijacker 2019-10-24 23:11:18
麻老师不愧中戏男神 虎头蛇尾扣一星
0 有用 水熊 2019-09-07 21:20:01
巫术-角抵戏-歌舞小戏和参军戏-宋杂剧(储宫调)-南戏-北杂剧(元杂剧- 繁盛)-南戏(集曲)。听说后面明清的乱套了。我就不看了,不想把刚刚建好的体系乱了。
0 有用 再无一 2019-04-29 12:41:25
纵览通史,发现“才子佳人”是中国戏曲最常见的故事模式。究其原因,一是观众偏爱此类题材。明清市民阶级成为主要观剧群体后,此故事模式愈加泛化便可为证。二是在礼乐传统和政治体制影响下,作者想要针砭时弊,只能寄“思”于“情”,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在既有的束缚中,仍有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光芒,艺术作品因此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