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 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 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入监狱,顶替了昏迷中的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得伐石太太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女,在与普洛斯的争斗中,因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尔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作者简介 · · · · · ·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目录 · · · · · ·
第一部 起死回生
一 时代
二 邮车
三 夜的阴影
四 准备
五 酒店
六 鞋匠
第二部 金线
一 五年后
二 一场好戏
三 失望
四 祝贺
五 豺狗
六 好几百人
……
第三部 一场风暴的历程
一 秘密处置
二 磨刀石
三 阴影
四 岿然不动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未知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双城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双城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9 条 )



小孩子才分好坏,成年人只看利弊?


It is “A Tale of Two Cities”, also a tale of Sydney Carton.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and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and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and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and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8 )
-
作家出版社 (2015)9.1分 39456人读过
-
限时抢
-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8.7分 86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6分 5308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8.7分 196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管理人必看的300本书籍(1) (tony)
- 书海无涯 (佾云)
- 我的书目-文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汇总了5个比较权威的书单的大书单 (Alex)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双城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6 有用 𓎩 2013-12-04 16:20:32
才发现dw第一季的死人复活就是在向狄更斯致敬
10 有用 Eukelade 2019-05-31 21:48:45
每个时代都能用上开头那段话,革命之后屠龙者变成了龙,最好和最坏的时间并存重复再重复,总有希望存在才不至于彻底走向毁灭,最后卡顿的死泪目,为了心爱的女人,可我觉得那是得到升华的大爱,我哭,最后受不了这种牺牲,可我也最爱这种牺牲
179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2-01-03 21:42:47
在上海的地铁车厢里读完了狄更斯的这本名著。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大革命前后法英两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和纷乱复杂的社会形态变迁,对人性的刻画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贯穿小说始终,批判法国贵族的横行霸道和倒行逆施时如是,刻画法国平民的暴虐、凶残和无秩序时亦如是。当然,小说最为打动人的,还是为了爱情献身的西德尼·卡登,和他那段无果、忠贞、热烈的爱恋之旅。开头那段“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堪称经典,而结尾处卡... 在上海的地铁车厢里读完了狄更斯的这本名著。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大革命前后法英两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和纷乱复杂的社会形态变迁,对人性的刻画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贯穿小说始终,批判法国贵族的横行霸道和倒行逆施时如是,刻画法国平民的暴虐、凶残和无秩序时亦如是。当然,小说最为打动人的,还是为了爱情献身的西德尼·卡登,和他那段无果、忠贞、热烈的爱恋之旅。开头那段“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堪称经典,而结尾处卡登的那段临终畅想也足以让心怀纯真和理想的读者们回味无穷。 (展开)
9 有用 小意达 2008-11-18 14:43:22
Sydney Carton,我和她所追求的理想的人。
37 有用 Vamei 2012-08-29 15:05:07
为什么富有牺牲的爱情总能激发人的崇敬?
0 有用 学海无涯乐作舟 2023-01-14 17:10:17 山东
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个城市之间的故事。 狄更斯是一位成长型小说家,《双城记》作为他的后期作品,文笔明显比早期作品《雾都孤儿》要成熟很多。不过,我个人感觉有些地方的废话太多了,像是在刻意去展示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一样。 小说开头的“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那段话非常经典。
0 有用 WJKSFW 2023-01-08 02:38:55 河南
最好的时代 最坏的时代
0 有用 崔小花🌼🌼🌼 2022-12-31 14:41:14 河北
我愿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舔狗。
0 有用 Ennis 2022-12-22 23:28:29 湖南
图书馆一次能借十本,酷。
0 有用 溺毙鱼缸 2022-12-20 23:34:12 河南
@2020-12-13 03: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