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萨特传,ISBN:9787805797373,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著;黄忠晶译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称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波伏瓦:您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哲学?因为您也非常喜爱文学。 萨特:因为我听哲学屁屁的哲学课时——他是我的老师,名字叫夏布里埃,但我们给他起外号叫哲学屁——哲学对我来说就是对世界的认识。所有的科学都属于哲学。通过方法论,我们了解怎样建设一门科学。在我看来,一旦一个人懂得怎样建设数学或者别的自然科学,这就意味着他理解了全部的自然科学和数学。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专门研究哲学,就将会学到我应在文学中谈到的整个世界。可以说,哲学给了我内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与让-保罗•萨特的谈话 -
我想说的是,存在着一种类型、一种模式。但话说回来,我已经认为这是教育的结果。 后来,大概三十五岁或四十岁时,我的想法是:知性和感性代表了个体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五六岁的人不会又聪明又敏感——他在感性和知性上会敏感,但不会走得太远。渐渐地,感性依然强烈,而知性发展起来,或者感性压倒知性,或者知性一个劲儿地发展而感性停滞不前。感性催发了知性,但它可能停滞不前,屈居于知性之下。 结果是,支配性成为一种模式、一种社会象征,尽管我认为它完全没有道理,却依然试图将它建立起来。我不认为因为自己更聪明就应该胜过和支配我的伴侣。但在实践中我又是这样做的,因为我有这样做的倾向,因为那些和我发生关系的女人是我主动找来的,因此应该由我来引导她们。我是这些关系中的主人,我应该引导她们。 从根本上说,我感兴趣的是将我的知性重新浸泡在一种感性之中。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萨特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萨特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最后十年,献给同路人的一份厚礼

为什么要在萨特的告别仪式上重谈存在主义?

选读这本书的缘由和思考

我知道你所有的女朋友住在哪里

普通人萨特的巨人身影

《告别的仪式》: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告别的仪式》:波伏瓦是怎么成为“好色”的萨特的唯一的?
> 更多书评 21篇
-
光悅 (戲言~)
偶然性是薩特的一個主要觀念,他認為它對於當代人的意義就像命運對於古希臘人那樣重要。這一思想的發現並不是來自任何一本哲學書籍,而是源於他對生活的體驗。這個發現本身也是偶然的,來自一次他從電影院出來時忽然產生的感受。薩特沒有用哲學形式來反映他這一重要發現,而是在小說《噁心》中痛快淋漓地表達了這一世界真理。薩特不把自己看作一個以構思體系的哲學家,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孤獨者,一個發現了別人未能發現的世...2012-07-01 23:09 1人喜欢
偶然性是薩特的一個主要觀念,他認為它對於當代人的意義就像命運對於古希臘人那樣重要。這一思想的發現並不是來自任何一本哲學書籍,而是源於他對生活的體驗。這個發現本身也是偶然的,來自一次他從電影院出來時忽然產生的感受。薩特沒有用哲學形式來反映他這一重要發現,而是在小說《噁心》中痛快淋漓地表達了這一世界真理。薩特不把自己看作一個以構思體系的哲學家,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孤獨者,一個發現了別人未能發現的世界真理的孤獨者,而這個真理只能用美的形式即文學來表達。 引自 譯者序·二 ----------------------------------------- 看到這一段我不禁想,如果還有機會一起去看電影,我要背個包,裡頭裝着我的本子和筆,然後隨時掏出來記錄我的隨感。我也不禁想,你看到了會有怎樣的反應。我也不禁想,要是看完了出來我埋頭寫,你是否會靜立一旁,看着我寫完然後一起安然的走在歸途上?我不禁期待你的再一次說一起去看電影吧,我天真浪漫地想着。 很多年前,我也想到,文學不能真切表達出來的意思,就交給美術這個形象直觀的圖像來表達吧。因此我熱衷着文學,也努力進修着自己的繪畫技能。但又是從什麼時候起,我把兩者都忘記了,失去了堅持,忘記得一無所有。
回应 2012-07-01 23:09 -
胡塞尔 (一辈子太短,只争朝夕)
萨特:固有的东西是,你为了创造一些值得创造的东西而写作:为使一些有价值的和体现你自身的东西走出个人圈外。人是在他写的书中被别人发现的。我和你都只是通过普鲁斯特的书来发现他的;我们喜欢他或不喜欢他也是从他的书中来的人在他的书中现实地存在着,人的价值是从他的书中来的。2020-08-15 00:50
-
我不喜欢黄忠晶的这些自认为的“爱情评价”。 “波伏娃非但没有介意这种事,反而还高兴萨特能有这些和众多女性的交往活动” 给我的感觉是,好像因为波伏娃做了这些事情,就值得称赞了吗?如果她不做,就不理解萨特了吗? 我或许目前不能理解他俩的“无他无我,亦他亦我”的境界。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这段文字之后不加上,萨塔对波伏娃的所谓的“不介意”呢?
2020-05-26 22:13
-
胡塞尔 (一辈子太短,只争朝夕)
萨特:固有的东西是,你为了创造一些值得创造的东西而写作:为使一些有价值的和体现你自身的东西走出个人圈外。人是在他写的书中被别人发现的。我和你都只是通过普鲁斯特的书来发现他的;我们喜欢他或不喜欢他也是从他的书中来的人在他的书中现实地存在着,人的价值是从他的书中来的。2020-08-15 00:50
-
我不喜欢黄忠晶的这些自认为的“爱情评价”。 “波伏娃非但没有介意这种事,反而还高兴萨特能有这些和众多女性的交往活动” 给我的感觉是,好像因为波伏娃做了这些事情,就值得称赞了吗?如果她不做,就不理解萨特了吗? 我或许目前不能理解他俩的“无他无我,亦他亦我”的境界。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这段文字之后不加上,萨塔对波伏娃的所谓的“不介意”呢?
2020-05-26 22:13
论坛 · · · · · ·
建议同时读波伏娃写给美国情人的《越洋情书》 | 来自[已注销] | 1 回应 | 2014-08-0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3分 694人读过
-
全场一本包邮
-
-
Gallimard (1981)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萨特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24 有用 看不见我 2009-05-15
这两口子平时基本是各玩各的,一个比一个放荡,竟能厮守到最后一刻,实属人类的奇迹。
0 有用 LyridsMC 2012-06-26
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1 有用 花药 2011-08-09
我爱他的智慧和那张丑陋的脸还有他的女人
0 有用 冰婷 2007-07-11
喜欢文学的都要读他
8 有用 bookbug 2019-09-21
今天在豆瓣书店的推荐上看到一本《告别的仪式》,才知道二十三年之后本书终于再版。记得当年它是那样打动过我,记得波伏娃在前言里说,即使将来挨着你合葬骨灰也无法交流;记得她在1980年回忆录最后一段写道:我的死也不会让我们重新在一起,但我们曾这样融洽长久地生活过,这本身就是一件美满之事。记得当年初读的直观感受,就是两位能谈得如此对等和默契,就和我们普通人能吃到一起一样,都是弥足珍贵的。是的,其实这本书才... 今天在豆瓣书店的推荐上看到一本《告别的仪式》,才知道二十三年之后本书终于再版。记得当年它是那样打动过我,记得波伏娃在前言里说,即使将来挨着你合葬骨灰也无法交流;记得她在1980年回忆录最后一段写道:我的死也不会让我们重新在一起,但我们曾这样融洽长久地生活过,这本身就是一件美满之事。记得当年初读的直观感受,就是两位能谈得如此对等和默契,就和我们普通人能吃到一起一样,都是弥足珍贵的。是的,其实这本书才是让我前几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富兰克林文库为萨特和波伏娃分别出的限量签名本买回来摆在一起的动因。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如此,书亦然。 (展开)
0 有用 云中孤雁 2021-02-20
对了解萨特的思想很有好处,伏波娃太过了解他和他的作品,因此最好先读他的书然后再读这本传记,但即使如此还是被萨特所震撼,一位如此真实,如此洒脱的人,自认为是天才,但与他人只是分类不同的平等。他如此看重行动,不断地反对自己,他的自由感,平静迎接死亡。他与伏波娃的情侣关系是如此特别,自由而美好,相知而契合。最感人的是他离世的时刻,伏波娃的行为和思想。他的无神论是使自己自由并背负更大的责任,因为如果不信仰... 对了解萨特的思想很有好处,伏波娃太过了解他和他的作品,因此最好先读他的书然后再读这本传记,但即使如此还是被萨特所震撼,一位如此真实,如此洒脱的人,自认为是天才,但与他人只是分类不同的平等。他如此看重行动,不断地反对自己,他的自由感,平静迎接死亡。他与伏波娃的情侣关系是如此特别,自由而美好,相知而契合。最感人的是他离世的时刻,伏波娃的行为和思想。他的无神论是使自己自由并背负更大的责任,因为如果不信仰上帝,你的恶行不可挽救也无法饶恕。萨特对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太好,身体紧张、急躁,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痛苦,去世之前的一段日子身体负担了很大痛苦,体会到死亡是一个渐进和逐步瓦解的过程。 (展开)
0 有用 21克蓝 2021-01-18
本科时购买并阅读。20世纪是哲学的时代,许多文化英雄是时势造出来的。现在不是了。别指望成为思想大师。那是我年轻时的梦想。
0 有用 牟仃 2020-08-28
一个写作狂,白天靠兴奋剂维持旺盛的精力,晚上服用镇静剂入眠。至今记得一次波伏娃和他一起外出散步,萨特对波伏娃说“猫尿了。”实际上他尿失禁了。看了二十多年了,怎么就记得这个生活细节?
0 有用 Victor 2020-06-19
虽然翻译比较一般,起码还是可以了解作为普通人的萨特、他的哲学和日常观念还有他与波伏娃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朽真情。
0 有用 [已注销] 2020-05-12
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 我绝不会和您们做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