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通过阅读,您将在本书找到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青年评论家张新颖专门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撰写的。作者腹笥宽阔,庄谐并备,文字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令青少年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配有插图20幅,由上海延安中学高中学生孙正夷(现已毕业)手绘,构思新异,笔触轻灵,从中可见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华和奇思妙想。谁说春天不是读书天?还等什么?快来尽情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吧!
作者简介 · · · · · ·
张新颖,男,1967年生于山东招远,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主要著作有:
《栖居与游牧之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
《歧路荒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迷失者的行踪》(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火焰的心脏》(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文学的现代记忆》(台北:三民书局,2003年);
《默读的声音》(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读书这么好的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双重见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
目录 · · · · · ·
朝向自我
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很困难,所以很快乐
书中的恒星
“不懂”的召唤
起死回生的一骂
亲密与美妙
普通读者
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书的侦探
重读
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十二种声音
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
· · · · · · (收起)
喜欢读"读书这么好的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读书这么好的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读书这么好的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是什么让我们从书中抬起眼来



张新颖:新版后记(2017年)

读书这么开心的事《读书这么好的事》
> 更多书评37篇
-
魔法少女苗 (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因为看的kindle没有具体页码 只有章节名) 01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黑塞理想中的阅读,是通过沉浸于伟大的著作里,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样,个人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心灵就不再是孤单的心灵,人生也会在丰富的联系中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 02朝向自我 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2016-01-02 12:21
(因为看的kindle没有具体页码 只有章节名)01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黑塞理想中的阅读,是通过沉浸于伟大的著作里,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样,个人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心灵就不再是孤单的心灵,人生也会在丰富的联系中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02朝向自我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04不读书的种种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05很困难,所以很快乐“阅读视野”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无味。书中的真正价值需要你去发现,这就像大自然中的黄金需要去发现一样。造化并没有把地球上所有的黄金都放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方。造化把黄金藏在大地上细小的缝隙里,谁也不知道在那里,要想发现,你就必须苦苦地挖掘。对待人类智慧的黄金也是同样的道理。06书中的恒星这极少数的书,是无以计数的书的中心,许许多多的书围绕着它们,吸取它们的光辉和热量,共同构建了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这样的核心书,“书的书”,书中的恒星,数量是有限的,把它们当成必备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放在较长的时间内(譬如,不一定在中学就读完和读懂《鲁迅全集》,但可以逐步读完和读懂)来仔细阅读,从实际来看不是不可行的。不必完全按照这个书目去阅读,但对这个书目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青少年阅读也应该建立起基础书、核心书、“书的书”意识,否则空泛地阅读,无根地阅读,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12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蒙田(1533——1592)说:“初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前的无知,而博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后的无知”。(书呆子)14重读真正的好书在等待着你成长,你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它都会向你敞开新的智慧空间。吉辛:“温雅的安静的书,高贵的启迪的书:那些值得埋头细嚼,不仅一次而且可以重读多次的书。可是我也许永无机会再将它们握在手里一次了。流光如驶,而时日又是这样的短少。也许有一天,当我躺在床上静待我的最后,这些被遗忘的书中的一部分会走入我仿徨的思索中,我便像记起一位曾经于我所有所助益的朋友一样记起它——偶然邂逅的友人。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17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在公元七世纪以前,几乎没有人阅读时不出声。网络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乐趣和有意思的东西,可即使这样,它可以代替读书吗?书的”品相“、”色香“、”神韵“、”意味“,可以毫不顾惜地任其消失?手指抚摩书脊的感受、书页翻动时发出的声音、眼光和文字碰触的瞬间、对一本新书的惊艳、与一册老书的重逢、书的版本、字体、封面、插图和书页上的空白,这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19十二种声音英国诗人(后入美国籍)威斯坦·休·奥登(1907——1973):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翻译: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密切,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得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得同情踏遍整个世界。“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若干世纪以来,文字经历了从直立慢慢躺倒的过程……而今天,文字又开始慢慢站了起来。20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奥地利伟大的诗人里而克(1875——1926)写过一首题为《阅读者》的诗(杨武能译)……………………大地上的最后一所房子就是天空中的第一颗星星。网络mobi版本制作说明缺少《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和《阅读因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缺少一次演讲记录《读书这件事》回应 2016-01-02 12:21 -
以前,我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边读边就在想,这么好的书,等这一遍读完,再读一遍。有了这样的思想,本来该仔细去体会、去琢磨的地方也没有好好去体会、去琢磨,该解决的问题也没有费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都留到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去解决吧。可是,再也没有第二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你不去读第二遍,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你的好奇心被第一遍阅读满足得——同时也可以说是消耗得——差不多了。 深有体会啊。。
2011-04-03 15:59
-
奇怪的是另一些人,他们不怎么读书却是因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重,觉得读书是要郑重其事对待的,读书必得有很好的条件才成,譬如自己要有完整的时间,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要有良好的精神气氛,诸如此类。因为条件总是很难达到,不是这里不如意就是那儿不称心,所以也就总是不怎么读书。 我就经常是这样的啊。。 (1回应)
2011-04-03 14:51
-
以前,我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边读边就在想,这么好的书,等这一遍读完,再读一遍。有了这样的思想,本来该仔细去体会、去琢磨的地方也没有好好去体会、去琢磨,该解决的问题也没有费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都留到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去解决吧。可是,再也没有第二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你不去读第二遍,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你的好奇心被第一遍阅读满足得——同时也可以说是消耗得——差不多了。 深有体会啊。。
2011-04-03 15:59
-
魔法少女苗 (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因为看的kindle没有具体页码 只有章节名) 01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黑塞理想中的阅读,是通过沉浸于伟大的著作里,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样,个人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心灵就不再是孤单的心灵,人生也会在丰富的联系中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 02朝向自我 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2016-01-02 12:21
(因为看的kindle没有具体页码 只有章节名)01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黑塞理想中的阅读,是通过沉浸于伟大的著作里,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样,个人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心灵就不再是孤单的心灵,人生也会在丰富的联系中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02朝向自我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04不读书的种种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又冬至,收拾书箱过新年。05很困难,所以很快乐“阅读视野”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无味。书中的真正价值需要你去发现,这就像大自然中的黄金需要去发现一样。造化并没有把地球上所有的黄金都放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地方。造化把黄金藏在大地上细小的缝隙里,谁也不知道在那里,要想发现,你就必须苦苦地挖掘。对待人类智慧的黄金也是同样的道理。06书中的恒星这极少数的书,是无以计数的书的中心,许许多多的书围绕着它们,吸取它们的光辉和热量,共同构建了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这样的核心书,“书的书”,书中的恒星,数量是有限的,把它们当成必备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放在较长的时间内(譬如,不一定在中学就读完和读懂《鲁迅全集》,但可以逐步读完和读懂)来仔细阅读,从实际来看不是不可行的。不必完全按照这个书目去阅读,但对这个书目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青少年阅读也应该建立起基础书、核心书、“书的书”意识,否则空泛地阅读,无根地阅读,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12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蒙田(1533——1592)说:“初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前的无知,而博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后的无知”。(书呆子)14重读真正的好书在等待着你成长,你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它都会向你敞开新的智慧空间。吉辛:“温雅的安静的书,高贵的启迪的书:那些值得埋头细嚼,不仅一次而且可以重读多次的书。可是我也许永无机会再将它们握在手里一次了。流光如驶,而时日又是这样的短少。也许有一天,当我躺在床上静待我的最后,这些被遗忘的书中的一部分会走入我仿徨的思索中,我便像记起一位曾经于我所有所助益的朋友一样记起它——偶然邂逅的友人。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17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在公元七世纪以前,几乎没有人阅读时不出声。网络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乐趣和有意思的东西,可即使这样,它可以代替读书吗?书的”品相“、”色香“、”神韵“、”意味“,可以毫不顾惜地任其消失?手指抚摩书脊的感受、书页翻动时发出的声音、眼光和文字碰触的瞬间、对一本新书的惊艳、与一册老书的重逢、书的版本、字体、封面、插图和书页上的空白,这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19十二种声音英国诗人(后入美国籍)威斯坦·休·奥登(1907——1973):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翻译: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密切,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得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得同情踏遍整个世界。“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若干世纪以来,文字经历了从直立慢慢躺倒的过程……而今天,文字又开始慢慢站了起来。20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奥地利伟大的诗人里而克(1875——1926)写过一首题为《阅读者》的诗(杨武能译)……………………大地上的最后一所房子就是天空中的第一颗星星。网络mobi版本制作说明缺少《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和《阅读因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缺少一次演讲记录《读书这件事》回应 2016-01-02 12:21 -
以前,我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边读边就在想,这么好的书,等这一遍读完,再读一遍。有了这样的思想,本来该仔细去体会、去琢磨的地方也没有好好去体会、去琢磨,该解决的问题也没有费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都留到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去解决吧。可是,再也没有第二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你不去读第二遍,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你的好奇心被第一遍阅读满足得——同时也可以说是消耗得——差不多了。 深有体会啊。。
2011-04-03 15:59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2012-8 / 109人读过 / 有售
- 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2007-8 / 67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2017-8-1 / 78人读过 / 有售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 2010-8 / 34人读过 / 有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痴书狂 (小米=qdmimi)
- 张新颖全集 (卜雨小德)
- 书之书 (安地)
- 2008年入手的书~ (苇间风)
- 书之书_2 (安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读书这么好的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an 2014-07-08
通俗易懂。
1 有用 晓林子悦 2015-05-22
写给青少年看的读书随笔,讲读书的各种道理,都有理,不过正因为那么多的道理集结在一起,恍惚有一种政教主任的即视感,虽有理,难消化,不好看~PS:书中插图是上海延安中学学生孙正夷画的,比起文字部分,更喜欢插图,百度搜索没找到孙正夷的更多信息,不知道他现在在做啥?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08-12-23
内容不错,就是大多数在别人文章里看过……
0 有用 胡妹子 2008-12-29
我不喜欢插图
0 有用 苇间风 2008-07-16
关于读书
0 有用 莫得感情的撒搜 2018-09-25
读书是蛮好的,但是不至于培根说的都是半文言文的吧,培根真的说过嘛还是谁翻译的这么好
0 有用 咚 2018-06-23
一般。
0 有用 Neil 2018-09-11
多抓鱼5.1,20180517。20180911读完。很好。
0 有用 三水© 2018-03-22
离不开「用心」二字。
0 有用 邝海炎 2018-03-21
比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