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海》的原文摘录

  • 过去,这是法租界中最富贵而上等的路。最早叫宝昌路,宝昌是法公董局中一位法籍董事。开辟此路时,他正荣任总董。1914年,欧洲大战爆发,在1885年曾来过上海的霞飞,此时荣任法国东路军总司令,玛纳一战挽救了法国队危亡。宝昌路便改名为霞飞路。欧战终了,霞飞上将于1922年来上海观光,据说当时霞飞路上好一番盛况。 (查看原文)
    lcsun 1回复 2014-01-20 19:30:18
    —— 引自第87页
  • 霞飞路东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西至海格路(今华山路),全长5500米。霞飞路是1900年有法租界公董局兴建,最初的名称是西江路,1906年改名宝昌路(Route Paul Brunat),1915年6月更名霞飞路(Avenue Joffre),1922年3月,由法国将军霞飞举行揭牌仪式。 1908年,法商电车公司开通自十六铺经公馆马路、宝昌路至徐家汇的有轨电车,由于交通便利,居民增多。 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霞飞路改名为泰山路。 1945年10月,更名林森路,以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1950年5月25日,更名淮海路,以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西藏路以东部分称淮海东路,以西至华山路部分称淮海中路。 淮海西路东起华山路,西迄凯旋路,始筑于1925年,系法公董局越界所筑,原名乔敦路(Jordan Road),以英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33年改名庐山路,1945年更名林森西路,1950年更名淮海西路。 (查看原文)
    lcsun 1回复 2014-01-20 19:30:18
    —— 引自第87页
  • 有一段关于上海地质形成的概述倒还与我的寻根思想呼应,是这样写道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上海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约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中生代上三迭纪,上海同苏南地区都是古老的陆地。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岩浆沿着今松江县西北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断裂线涌出地面,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后来人们称为云间九峰的山丘。新生代第四纪以来的二百万年中,上海地壳总趋势是脉动式地下降,海水大幅度进退,在不同的海面时期,河口位置不同,形成了相互重叠的古三角洲。冰期过后,冰川融入海洋,海面渐次上升,三角洲的大片陆地复被海水所浸没。今上海中部偏西,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岗身地带,是远古上海的海岸遗迹。” (查看原文)
    lcsun 2014-01-12 19:10:15
    —— 引自第3页
  • 那时候,南京路与黄河路交接的路口上,有一幢三层高的玩具大楼,是星期天里父母经常带我们光顾的地方。 (查看原文)
    lcsun 5回复 2014-01-12 19:54:28
    —— 引自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