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的疾病》的原文摘录

  • 决定论者和宿命论者是在绝望中,并且作为一个在绝望中的人失去他自己,因为对他来说每件事已成为必然性。他像那饿死的国王因为他的所有食物都变成了金子。人的身份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的综合,它的继续存在就相当于吸入和呼出组成的呼吸。决定论者的自我不能呼吸,因为只呼吸必然性是不可能的,那将完全窒息一个人的自我 (查看原文)
    [已注销] 5赞 2012-06-18 22:57:51
    —— 引自第35页
  • 所以致死之病是既不能死,又似乎没有生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无希望就是连最后的希望,即死亡都没有。当死亡是最大的危险时,人希望生;但当人认识到更恐怖的危险时,他希望死。所以,当危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死亡成为人的希望时,绝望就是那求死不得的无望。 (查看原文)
    依西比 4赞 2014-04-25 18:01:43
    —— 引自第14页
  • 绝望着的狭隘是原始性的缺乏,人的原始性的自我掠夺,或在精神意义上的自我阉割。每一个人的存在最初是想成为一个自我,注定要成为它自身。这样每一个自我肯定是具有某种角度的,而不意味着他要被磨成光滑的,但那只意味着这自我要被磨成某种形状,而不意味着它要被磨成光滑的,也不意味着人们它出于对人们的恐惧,完全放弃成为自己,或者只是出于对人们的恐惧,在它更根本的遭遇中不敢成为他自己。在这种遭遇中,一个人仍然是自为的。一种绝望鲁莽的投入无限并失去它自己,另一种绝望却似乎它的自身被他人骗走。被大众包围着,被各种世俗之事吸引着,越来越精于事故,这样的人忘了它自身,忘记了它在神圣意义上的名字,不敢相信其自身。它发现成为它自身太冒险,而成为与他人类似的存在者,成为一个拷贝,一个数字,一名群众则更容易也更安全的多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2-06-14 01:27:49
    —— 引自第29页
  • 黑格尔也要讲“精神现象学”,即主体如何在历史现象中一步步地克服其片面性而达到更纯粹和更自在自为的自身意识的历程。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种“具体化”仍然是在一个大的抽象框架中纵横捭阖而已。它没有达到人生真实体验所具有的那种令人从理智上绝望的荒谬性,更达不到基于对这种荒谬性的领悟而进入的应时发生的信仰状态(如“信仰骑士”的状态),因而不管它表面上有何等曲折的经历,从根子上是被概念(主体)的普遍性和目的论主宰者、度量着和规范着的。换言之,它只能有概念自我的现象学,而不会有真正的精神自我和信仰的现象学。……无论多么辩证化了的思辨理性仍脱不开抽象的普遍性,因而绝对达不到基督教信仰所要求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或个人的具体性和除基督之外再无真实依凭的生存境况。 (查看原文)
    太白兔 3赞 2019-12-27 13:37:00
    —— 引自章节:中译本导言(张祥龙 王建军) / 001
  • 总的说来,[基督教的]正宗教理( orthodox dogmatics)一直在维护这个[罪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主张的]看法,并将任何将罪仅仅说成某种否定性的东西(比如软弱、欲望、有限、无知等等)的定义视为泛神论的论调而加以拒绝。正宗学说很正确地认识到这里是该战斗的地方,或者如前面所言,在这里必须收紧终端而不可再退了。它还正确地感到,一且罪被否定性地加以定义,基督教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无生气的和立不起来的了。因此正宗学说强调必有从上帝来的启示,教导落的人类何为罪;并且这学说还前后一致地主张,这种神启交流只能被相信[而不能被理解),因为它是一个定则( dogma)。无疑问,反论、信仰和定则这三种成分形成了一个联盟,最确切地摒弃掉一切非基督教的智慧。 这就是正宗学说对罪的看法。然而,通过某种奇怪的错解,所谓思辨教理( speculative dogmatics)它以可疑的方式涉及。到哲学一一认为它能够理解罪是一种主张( position)的说法。但是,如果这是真的话,罪就是一种否定了。所有理解的秘密就在于这理解本身要比它处理的任何主张都更高;概念建立起了个主张,但对于它的理解则正是它的否定。尽管这样,由于对这点意识到了一定程度,思辨教理还是知道在做出某种运动的地方,除了脱开论断之处再不可能求助于什么了,而这运动是很难适合于一个哲学科学的。以越来越庄严隆重的态度,以越来越多的起暂和诅咒,罪被断言为是一种主张;那声称罪仅仅是否定的说法被认为是泛神论和理性主义,[如果这样的话,]除了思辨教理否定和厌弃的某种东西之外,上帝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于是,就转而去理解罪是一种主张的说法。换句话说,罪仅仅在某种程度上即在它能被理解的范围内是一种主张。 这种思辨的两面性在另个有关的观点上也表现出来罪的范畴或罪如何被定义对于忏悔( repentence)范畴是关键性的。由于否定之否定是如此思辨,忏悔就只... (查看原文)
    Lumie 2赞 2020-02-05 21:44:2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罪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主张(position)
  • 大多数人的生存只能由冷漠的中性状态的辩证法来刻画,他们的生活离善(信仰)是如此之远,如此缺少精神性,以至于无法称之为罪——一点不假,这样的无精神的状态几乎就不能被称为绝望。 当然,做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罪人并没有什么功劳。但另一方面,一个根本的有罪意识居然能出现于一个沉沦于琐事的和对“他人”的愚蠢模仿、以致几乎不能被称为有罪的生活里。这样一种生活是太无精神性了,说不上有罪,而只配像《圣经》所说的,被“吐掉”而已。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6-08-11 23:23:32
    —— 引自第123页
  • 他感到放弃自我是一种交易,因此当打击降临的时候,他就不会像直接的人那样崩遗,反思帮助他理解到,他能失去很多东西而不失去自我。他作出妥协,他能够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他已把自己同外在性的东西分离开,因为他有一个模物的观念,在自我中甚至可能有某种永恒的东西。虽然如此,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他通到的困难要求整个地破除直接性,面他没有对这做过自我反思或道德反思。他设有凭借从一切外在性中无限地抽身或抽象出来而赢得一个自我意识或赤裸裸的抽象自我。这抽象自我与被外物完全恋盖着的直接性自我相比,是无限自我的第一种形式和这样一个全过程的推动力,在此过程中,一个自我对它的实际自我连同其全部难处和长处完全负责。 于是他绝望,并且他的绝望是:不要成为他自身,但他肯定不怀有要成为别人的荒唐可笑的观念;他保持着同他的自我的关系一一反思已在那样一个程度上把他同自我维系在一起。他同自我的关系就像一个人与他的居住地的关系一样(滑稽可笑之处在于自我肯定不像人们有一个居所一样地同它自身有一种偶然的关系),而这居住之地因为乌烟瘴气或别的什么原因变得令人十分厌恶。 (查看原文)
    花与刀 2赞 2022-08-04 16:25:41
    —— 引自章节:2.在绝望中要成为自身:违抗
  • 因此黑格尔也要讲“精神的现象学”,即主体如何在历史现象中一步步地克服其片面性而达到更纯粹和更自在自为的自身意识的历程。但是,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种“具体化”仍然是在一个大的抽象框架中的纵横捭阖而已。它没有达到人生真实体验所具有的那种令人从理智上绝望的荒谬性,更达不到基于对这种荒谬性的领悟而进入的应时发生的信仰状态,因而不管它表面上有何等曲折的经历,从根子上是被概念(主体)的普遍性和目的论主宰着度量者和规范着的。 (查看原文)
    花与刀 1赞 2022-08-02 09:54:36
    —— 引自章节:中译本导言
  • 不冒險是謹慎的,然而正是由於不冒險才特別容易失去本是難於失去的。一個去冒險的人不管失去多少,也決不會像一個完全不冒險的人那麼輕易、那麼完全地失去他自身,就彷彿這自身什麼也不是似的。如果我冒錯了險,生活就靠懲罰我來幫助我。但如果我一點都不冒險,那麼誰來幫助我呢? (查看原文)
    Ahasver 13赞 2011-07-14 04:58:51
    —— 引自第30页
  • 這樣,可能性似乎對自我越來越多;因為沒有什麼成為現實,就有越來越多的東西成為可能的。最終,任何事情似乎都可能,但這正是那吞噬自我的深淵之所在。每一個微小的可能性成為現實性都要花費時間,但最終,應該用於實現可能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促,每件事情都越來越成為即時的。……而這正好是個體自我變成一個幻象的臨界點。 當自我以這種方式在可能性中喪失時,不僅僅是因為精力的缺乏,至少它不應以通常的方式被解釋。所缺失的從根本上說是去服從的能力,是在人和生活中服從必然性、服從那被稱為人的局限性的能力。……自我如此這般地在它自己的可能性中顯現只是真理的一半,因為自我在其自身的可能性之中仍遠離它自身或只是它自身的一半。因此,問題就在於這特殊的自我的必然性怎樣更特殊地去限定它。 (查看原文)
    Ahasver 1赞 2011-07-14 05:40:31
    —— 引自第32页
  • ……以任何一種方式迷失於可能性中都是可能的,但最主要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採取欲求、渴望的形式,另一種採取憂鬱和想像(希望、恐懼或焦慮)的形式。……憂鬱地沉迷著,這個人追逐著一種焦慮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最終引他脫離他自身,使他成為焦慮的犧牲品,或是成為他怕被其壓倒而為之焦慮著的東西。 (查看原文)
    Ahasver 1回复 2011-07-14 05:52:27
    —— 引自第33页
  • (pp.36-37)如果有時生存提供超出了尋常經歷中人云亦云的智慧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經驗,那麼,這庸俗資產階級的心智就會絕望,而且這也就說明它過去也是處於絕望之中;它缺少能夠在上帝面前拯救自我於崩潰的信仰可能性。 (查看原文)
    Ahasver 1赞 2011-07-21 11:36:30
    —— 引自第37页
  • 迷失在可能性中的人帶著絕望的魯莽翱翔在高空;視一切為必然的人把自己在生活中搞得精疲力竭,並且在絕望中被壓碎;但庸俗資產階級智力卻獲得無精神性的勝利。 (查看原文)
    Ahasver 2011-07-21 11:37:12
    —— 引自第37页
  • 或者他可以試圖通過分散注意力和以別的方式把他自己的狀態隱藏在黑暗中,例如通過工作和忙碌來這樣做;以這種方式,他卻並沒有完全認識到這樣做的原因,即要去將自己保持在黑暗中。或者,他甚至可以認識到他正以這種方式工作著,為的是使他的靈魂沈入黑暗,並且他是以某種敏銳的辨別力和精明的計算,以心理的洞察力來這樣做的。但在更深的意義上他對他在做甚麼,他是怎樣絕望地引導著他自己等等,都沒有清醒的認識。 (查看原文)
    Ahasver 2011-07-21 11:37:45
    —— 引自第43页
  • 绝望着的狭隘是原始性的缺乏,人的原始性的自我剥夺,或 在精神意义上的自我阉割。每一个人的存在最初是想成为一个自 我,注定要成为他自身。这样,每一个自我肯定是具有某种角度 的,但那只意味着这自我要被磨成某种形状,而不意味着它要被 磨成圆滑的,也不意味着它出于对人们的恐惧,完全放弃成为自 己,或者只是出于对人们的恐惧,在它的更根本的遭遇中不敢成 为它自己(这显然不是去被磨圆滑)。在这种遭遇中,一个人仍 然是自为的(即为他自己而成为他自己)。一种绝望鲁莽地投人 无限并失去它自己,另一种绝望却似乎让它的自身被“他人”骗 走。被大众包围着,被各种世俗之事吸引着,越来越精于世故, 这样的人忘记了他自身,忘记了他在神圣意义上的名字,不敢相 信他自身。他发现成为他自身太冒险,而成为与他人类似的存在 者,成为一个拷贝、一个数字、一名群众则更容易也更安全得 多。 现在这种绝望的形式在世界上通行无阻,而且实际上未被注 意。正是靠失去其自身这种方式,(这人已得到一种)在商业和 社会生活中取得极大进展、在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功日益增长的能 力。这里,对他的自我和它的无限性没有拖延,也没有难处;他 像卵石一样光滑,像发行的硬币一样可流通。他是如此不同于被 人们认为是在绝望中的人的样子,以至他〔似乎〕就是一个人类 存在者所应是的形态。很自然,世界一般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可 怕之处。绝望不只不在生活中产生任何不便,而且还使生活更惬 意更舒适,因而这绝望决不被当作是绝望。这实际上是被(例 如)所有格言所证实的世人的观点,而这些格言不过是教人谨懊 的规则而已。例如,我们说,一个人十次为他说了话而后悔,而 只有一次为他保持了沉默而后悔[祸从口出]—为什么?因为 说话的外在事实能让人陷入困境,因为它造成了一个现实。但去 保持沉默吗?!可这却是最大的危险。因为通过保持沉默,一个 人完全被抛到他自己身上。这... (查看原文)
    Bravo 1回复 6赞 2011-11-05 19:03:34
    —— 引自章节:有限的绝望是缺乏无限
  • 当时间的滴漏已经滴尽,当世俗生活的喧嚣 已渐平静,它的烦躁不安或徒劳无益的能动主义已达终点,当你 周围的一切已宁静,就像是在永恒中,那么,不管你是男人还是 女人,富人还是穷人,独立的还是有依靠的,幸福的还是不幸 的;不管你是高居皇室,头戴珠光宝气的冠冕,还是在卑徽轻贱 中忍受着艰辛和酷暑;不管你将大名永垂,与世界同存不朽,还 是会默默无闻,埋没于芸芸众生之中;不管是富丽堂皇围绕着 你,凌驾于人类之上,还是最严厉和屈辱的人类审判降临在你身 上——来世都将问你和亿万人中的每个人一个唯一的问题:你是 否已活在绝望中?你是以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绝望中的方式绝望 了,或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偷偷地在你内心中携带着这个疾 病,将它作为你苦痛的秘密和心底罪恶之爱的果实携带着而绝望 了,或是以让人恐惧的和盛怒的方式活在绝望中?如果是如此, 如果你已活在绝望中,那么,无论你是输是赢,对你来说一切皆 输;永恒不承认你,它从不知道你,或还有更可怕的,它以你被 知的方式来知你,并且将你和你自身束缚于绝望之中。 (查看原文)
    Bravo 2011-11-05 19:07:37
    —— 引自章节:你是否已活在绝望中?
  • 自我是无限与有限的意识之综合,这综合与其自身发生关联,它的任务是只通过与上帝的关系而成为它自身。成为自身就是成为具体者,但成为具体既不是成为有限也不是成为无限因为去成为具体者的确是一个综合。因此这成为的进程必定是,在自我的无限化的过程中,无限的远离其自身,并在有限化的过程中,无限的回归到其自身。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6-14 01:03:45
    —— 引自第26页
  • 一般说来,幻想引导人进入无限状态,而这种引导的方式是:使他离开其自身,并因此而使他无法恢复到他自身中 当感觉以这种方式成为幻想时,自我只是越来越多的被挥发掉,并最终成为一种抽象的多愁善感;这种情感不属于任何的人类存在者,而是多情地但又非人性地与某种抽象的宿命相结合。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2012-06-14 01:10:29
    —— 引自第27页
  • 当哲学家们把必然性解释为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时,他们是错的-不,现实性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6-18 22:34:59
    —— 引自第32页
  • 如果可能性超过了必然性,以至自我在可能性中脱离它自身,它就没有了让自己回归的必然性,这就是可能性的绝望。这自我成为了一个抽象的可能性,它挣扎于可能性之中,直到精疲力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6-18 22:48:14
    —— 引自第31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