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汇集胡适先生有关读书、治学的三十余篇文章,选自他的论著、讲演和书信。青年人怎
样读书?怎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怎样获得科学的治学方法?先生的文章都有可资借鉴的意
见。他特别是提倡“勤、谨、和、缓”的四字诀,提倡“不苟且”,“大胆的假设,细心的
求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的话”,这些至理名言不论对于正在求知问学的莘莘学子,
或是立身学术殿堂的学人,都会大受教益。
读书与治学的创作者
· · · · · ·
-
胡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
“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同时他还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将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儒家意识结合得较好者,也当首推胡适。他或许不能算作创造型的思想家,就天赋与气魄而言,他都称不上巨人。但他是个可以将东西方文明打通的学者,并且能将本是矛盾的、非一致的学说,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传统,这是难得的。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社会的变迁,多少含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
“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同时他还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将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儒家意识结合得较好者,也当首推胡适。他或许不能算作创造型的思想家,就天赋与气魄而言,他都称不上巨人。但他是个可以将东西方文明打通的学者,并且能将本是矛盾的、非一致的学说,嫁接到一起,形成一种崭新的传统,这是难得的。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社会的变迁,多少含有胡适的精神遗绪。至少,他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思路,不求虚妄的实证精神,对纠正近半个世纪的左倾思潮,意义是重大的。
目录 · · · · · ·
读书
为什么读书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找书的快乐
卷二 漫谈教学
中学国文的教授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黄谷仙论文审查报告
谈谈大学
大学的生活
教师的模范
卷三 确立志趣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卷四 训练思想
少年中国之精神
思想的方法
智识的准备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谈谈四健会的哲学
卷五 治理国学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考证学方法之来历
校勘学方法论
――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
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
卷六 论学书简
做人与读书
――致胡祖望
要“小题大做’
――复吴晗
只有真话可使这个民族独立自主
――答陶希圣
文字不可轻作
――致罗尔纲
龟兔之喻
――致吴健雄
学术工作的“为人”与“为己”
――致王重民
思想不可变成宗教
――答陈之藩
存疑精神与宗教信仰
――答朱文长
训练良好的工作习惯
――复陈之藩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 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 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 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 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 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 年可读十一万页书。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 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 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pagexxx -
">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选择职业。我现在六十八岁了,我也不知道所学的是什么?希望各位不要学我这样老不成器的人。勿以七十二志愿中所填的一愿就定了终身,还没有的,就是大学二三年也还没定。各位在此完备的大学里,目前更有这么多好的教授人才来指导,趁此机会加以利用。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 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 走。想起当初我哥哥要我学开矿、造铁路,我也没听他 的话,自己变来变去变成一个老不成器的人。后来我哥哥也没说什么。只管我自己,别人不要管他。依着“性 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下课了!下课了!谢谢各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pagexxx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读书与治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文心 8.9
-
- 讲理(增订版) 8.6
-
- 经典常谈 8.9
-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6.7
-
- 阅读与讲解 9.0
-
- 语文杂话 7.3
-
- 阅读、写作和推理:学生指导手册 7.3
-
- 朱子讀書法 9.3
-
-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8.1
-
- 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 7.2
读书与治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让“想成为”变成原动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次的阅读任务,我选择的书籍是胡适先生的《读书与治学》,阅读之前,特意回顾了一下胡适先生的生平经历: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 (展开)
《读书与治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读书要精,读书要博。 2.【精】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博】工具与参考书目的作用:无论读什么书都要多配几副“好眼镜”。 4.九层之台大做脚。 5.为什么读书:继承经验遗产;为读书而读书;解决困难,应付环境, 提供思想材料。 6.读书,买书。 7.选择专业:全依照自己的兴...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可作研修国学入门书籍 | 来自Helium | 2007-01-06 14:34: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5分 12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学语文》 参考书目 (普珉)
- 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 (鱷魚飛行曹亞瑟)
- 三联精选 (张遂州)
- 书是生活Ⅰ (晴夜风)
- 三联精选文库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nick)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读书与治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尘 2010-05-08 18:01:04
“拿出证据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文科和理工科,都适用。讲清代学者治学一篇印象很深,被震撼到了,训诂,校勘,考据....顾炎武,钱大昕...后面的陈垣..他们的勤苦,严谨,毅力,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在与时俱进,不知道进到哪里去了...演讲中有些雷同重复的地方,如讲择业,毕业赠言...还有达尔文好像是因为害怕宗教迫害而没发表成果,不是因为“缓”...
0 有用 横槊赋湿 2013-05-29 12:57:37
胡适演讲起来肯定不去李敖,文笔比不上唐德刚。但是他有种温暖。勤谨和缓要记牢。
0 有用 剑眉 2012-12-12 09:15:49
关于研究的方法,关于突破书斋的围困,突破一般化的格物,倡导一种科学精神的初步思考。
0 有用 大头呆 2014-01-09 13:42:07
胡老的演讲有好多重复的——估计是出版社凑字数,明明大同小异的讲演······然后胡老的告诫很诚恳耐磨,勤学勤动笔,尽可能用多的视角来分析事物。只是偶尔想起,觉得我,们与大师的距离差的可不只那两点。
0 有用 打盹儿的水 2013-07-25 22:30:52
购书记录
0 有用 藏新室主人 2023-04-30 19:04:45 重庆
在物质生活差不多可以说安定下来的时候,我却难再静心读书了。此前,为求职业计,所读书尽量轻省,避开烦难重要的,以节省精力,也就是读了许多闲书。如今不当仍只看闲书,我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因,一面是想读的书太多,对各种领域、各类题目都有兴趣,想遍读的作者亦复不少,实在无从下手。另一面则是还末能养就正当的读书习惯、找到适切的读书方法,暗室独索,其艰难可想。这本选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已经看过了的,胡适是一个极看... 在物质生活差不多可以说安定下来的时候,我却难再静心读书了。此前,为求职业计,所读书尽量轻省,避开烦难重要的,以节省精力,也就是读了许多闲书。如今不当仍只看闲书,我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因,一面是想读的书太多,对各种领域、各类题目都有兴趣,想遍读的作者亦复不少,实在无从下手。另一面则是还末能养就正当的读书习惯、找到适切的读书方法,暗室独索,其艰难可想。这本选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已经看过了的,胡适是一个极看重“方法”的人,他根据于理性、科学的态度也颇可取。虽然现在看来这些“启蒙”文字全无什么深曲高奇的地方,但仍旧是知易行难,甚少有人能实在做到。我亦只是时时借此提醒自己。集中《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篇最适切于我的现状,虽后一篇《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与之意见全相同,但此篇说得更诚实些,我当时常读它。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3-02-04 02:11:05 北京
@2016-07-03 16:58:18
0 有用 蛋壳烧书 2022-09-19 16:54:18 广东
这本书挺不错的,有讲究读书的“博”,也有“致其知而后读”,而且也说了“读书也不是死读书,要解决问题。”还有讲了“智识训练”,以及治学的方法。还是需要耐心,才能做好「读书」与「治学」。胡适的读书与治学比较靠近学术研究,有些文章也是讲坛。朱光潜的会大众些,例如有历史、文学书的读书方法。
1 有用 齐物秋水 2021-01-04 16:57:20
胡适最喜欢做的事情,——读书,做学问,谈政治/不谈政治。这个选本较充分体现他的絮絮叨叨、不厌其烦:治学,——鸳鸯绣了从君看,且把金针度与人;做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0 有用 梦德 2020-12-19 22:51:07
后半段实在读不进了……一套理论反反复复能说好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