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第一章讲述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重点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和对朝政策,说明在保障苏联的远东战略利益的条件下,斯大林希望东北亚地区保持稳定状态,以维持根据雅尔塔协定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和地缘结构。
第二章讲述中苏同盟建立特别是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过程,重点在于说明,中苏条约谈判的结果与以往人们的理解不同,主要不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了冷遇和屈辱,而是斯大林被迫对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一让步,将导致苏联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使其在远东乃至亚洲的战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第三章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主要是斯大林对金日成想要用武力方式统一朝鲜半岛这一计划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与第二版夹叙夹议的写法不同,这里的重点首先是对历史过程的叙述,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斯大林同...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第一章讲述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重点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和对朝政策,说明在保障苏联的远东战略利益的条件下,斯大林希望东北亚地区保持稳定状态,以维持根据雅尔塔协定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和地缘结构。
第二章讲述中苏同盟建立特别是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过程,重点在于说明,中苏条约谈判的结果与以往人们的理解不同,主要不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了冷遇和屈辱,而是斯大林被迫对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一让步,将导致苏联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使其在远东乃至亚洲的战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第三章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主要是斯大林对金日成想要用武力方式统一朝鲜半岛这一计划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与第二版夹叙夹议的写法不同,这里的重点首先是对历史过程的叙述,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斯大林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决策动机。这一节完全是新写的,分析了以往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所作推断的逻辑漏洞或史实错误,并进一步论证了笔者自己的推断——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第四章讲述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背景把这一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出兵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由于条件变化而导致的毛泽东所设定的行动目标的变化。同前一章一样,这里的重点也是历史叙事,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动机。从条件和目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决策动机是多重的,并且有所变化,既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有的是临时处置,有的则贯穿始终。从总体上讲,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保持中苏同盟的有效政治态势,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新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这一节基本上也是新写的。
第五章讲述中苏同盟在战争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战略决策层面中国与朝鲜之间发生的诸多分歧和矛盾中,斯大林都支持了毛泽东,这说明毛泽东的出兵决策实现了其根本目标。因此,这个决策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
余论讨论中国在1951年初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问题。这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性失误并不在于出兵朝鲜的决策,而在于没有适时收兵,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结束这场战争,并因此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过于沉重的代价。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创作者
· · · · · ·
-
沈志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与朝鲜战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运动》等,并主编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8卷本《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等文献资料集。
目录 · · · · · ·
第三版序 / 陈兼
导言 从中苏关系角度考察朝鲜战争的历史
第一章 重温远东梦:苏联在亚洲的目标及政策趋向
一、苏联战后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
二、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战略和策略
· · · · · · (更多)
第三版序 / 陈兼
导言 从中苏关系角度考察朝鲜战争的历史
第一章 重温远东梦:苏联在亚洲的目标及政策趋向
一、苏联战后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
二、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战略和策略
三、苏联在中国的目标和政策转轨
第二章 走近莫斯科: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内在冲突
一、中苏同盟条约谈判的艰难历程
二、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三、中苏同盟面对现实利益的考验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斯大林决定为金日成开放绿灯
一、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坚定信念
二、莫斯科背着毛泽东做出了新决定
三、斯大林同意发动战争的决策动机
第四章 跨过鸭绿江: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心出兵朝鲜
一、斯大林一再阻止中国参与战争
二、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曲折过程
三、毛泽东决意入朝作战的深层考虑
第五章 迈上新台阶:中苏同盟在战争中巩固和发展
一、在北朝鲜上空作战的苏联航空兵
二、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全面援助
三、面对中朝分歧斯大林的“一边倒”
余论 一场早该结束的战争
附录一 征引和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对照名表
第一版后记
第三版修订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斯大林在世界范围内交替使用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使用和平共处和世界革命的外交手段,其根本目标是维护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保证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方针逐步从温和走向强硬,大体上是沿着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这样一道轨迹发展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苏联的政策是整体发生变化的。苏联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在欧洲,而对亚洲的政策往往起到对欧洲政策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因此斯大林对亚洲的政策并不是完全或同时随着其欧洲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甚至相反,为了集中力量在欧洲对抗美国和西方集团,苏联在亚洲仍然维持种相对缓和或保守的方针,虽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斯大林对外政策的目标及其演变 -
直到1949年初,苏联从开始赞成托管制度,后来支持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到最后支持和帮助朝鲜北方建立单独的政府,其对朝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但基本目标始终如一,即在保持苏联对朝鲜半岛的局势有所控制和影响的同时,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避免刺激美国采取过分强硬的政策。这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说,当苏联对外政策在总体上由大国合作向集团对抗转变时,其亚洲政策却仍旧以维护雅尔塔体系为目标,把对立和冲突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以免影响苏联在欧洲对抗政策的实施。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和政策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8.9
-
- 党员、党权与党争 9.3
-
- 革命年代 8.8
-
- 最後的「天朝」【增訂版】 9.6
-
-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9.4
-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8.9
-
- 中苏关系史纲 9.2
-
- 天朝的崩溃 9.4
-
- 西安事变新探 8.7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 更多书评 5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outledge (2012)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98)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
全球防務出版公司 (201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震撼 (201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关于民国那些事 (圣)
- 杨奎松现代史硕士生推荐阅读书目 (魔术师)
- 杨奎松推荐现代史硕士生推荐阅读书目 (纸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52 有用 狮子想来吃小猴 2021-10-05 22:17:10
得亏沈教授不是网红,就凭余论,刚哭着刷完《长津湖》的小将,还不把你老家都给冲了?
13 有用 袁喜钦 2020-08-30 20:58:58
看完的体会: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结果,都是基于大势和实力而定,平衡且稳定的,即便一时占到的便宜,在大势和实力的影响下,可能还是会失去或换种方式失去,最终恢复平衡。新中国利用外部压力,成功从苏联收回旅顺港和铁路,但这使得苏联的远东利益受损,苏联的不甘使其改为支持北朝鲜进攻南韩,以获得新的港口,这使中国收复台湾的计划搁浅,而苏联因战争还是可以继续使用旅顺港,实际上还是间接恢复了平衡。拿到超过应得,对方有办... 看完的体会: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结果,都是基于大势和实力而定,平衡且稳定的,即便一时占到的便宜,在大势和实力的影响下,可能还是会失去或换种方式失去,最终恢复平衡。新中国利用外部压力,成功从苏联收回旅顺港和铁路,但这使得苏联的远东利益受损,苏联的不甘使其改为支持北朝鲜进攻南韩,以获得新的港口,这使中国收复台湾的计划搁浅,而苏联因战争还是可以继续使用旅顺港,实际上还是间接恢复了平衡。拿到超过应得,对方有办法让你还回来。当然,中国在苏联不提供空军支持的情况,毅然出兵,虽然损失不小,但援助了朝鲜,也避免苏联直接与美国对干。这个又使中国真正获得苏联的信任,得到后来苏联军事、经济和技术上大力支持,这又是一种平衡,先失去,但又收回。 (展开)
24 有用 昵称 2016-03-15 09:28:14
16书28。就着一杯伏特加,翻完了沈志华先生的这本大作。沈先生的文字俺看了不少,有如伏特加一般浓烈过瘾,写史当如此。有人喜欢犄角旮旯里找回字有几种写法,那样有意思吗?主席当年出兵朝鲜是英明的,今日联合国制裁朝鲜我国投赞成票也是正确的,目的都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国家之间扯那些虚头巴脑的没有意义,所以凯恩斯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翘翘,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4 有用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6-02-13 13:10:17
把斯大林发动朝鲜战争归结为中苏同盟削弱了中东路和旅大,朝鲜港口作为替代感觉不够充分。感觉柏林危机后的找回面子,一手培植出来的金一胖试试身手都很有关。感觉作者有意批评毛借战争媚苏,但何尝不是消耗前国军外加换取援助呢?金家真是蠢上加蠢,没实力还自大很可怕
207 有用 愚公 2015-09-08 23:37:59
这部分内容,早就在视频上亲自听沈志华讲过,而且还有很多火爆的段子并没有出现在本书之中。沈志华口才甚好,特别适合将历史段子,但是历史著作需要更加严谨,这些段子就没有出现在书中。这部分历史,是比较复杂而且难以下嘴的,最主要的就是资料问题。沈志华依靠苏联外交档案完成了共和国开国史和中苏关系史的论述,并将其运用到朝鲜战争之上,这是他突出的贡献。至于最后关于中国牺牲的材料,看完之后,还是觉得触目惊心。和平不... 这部分内容,早就在视频上亲自听沈志华讲过,而且还有很多火爆的段子并没有出现在本书之中。沈志华口才甚好,特别适合将历史段子,但是历史著作需要更加严谨,这些段子就没有出现在书中。这部分历史,是比较复杂而且难以下嘴的,最主要的就是资料问题。沈志华依靠苏联外交档案完成了共和国开国史和中苏关系史的论述,并将其运用到朝鲜战争之上,这是他突出的贡献。至于最后关于中国牺牲的材料,看完之后,还是觉得触目惊心。和平不易,珍惜当下。 (展开)
0 有用 都督梁州诸军事 2023-09-15 00:17:26 陕西
国家利益优先而非意识形态是苏联对外事务决策的准绳,斯大林是实用主义者,在获取西部的安全空间之后,轻易地牺牲了部分西欧共产党的利益。获取出海口是几百年来俄国的夙愿,对于国共的态度也取决于能否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显然苏支持延安是因为更能保障东北的利益,而非中共的共产主义属性。而中苏新条约使得苏失去东北权益只是时间问题,替代品就是朝鲜半岛,这才给了金以机会。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台湾问题无限期延后... 国家利益优先而非意识形态是苏联对外事务决策的准绳,斯大林是实用主义者,在获取西部的安全空间之后,轻易地牺牲了部分西欧共产党的利益。获取出海口是几百年来俄国的夙愿,对于国共的态度也取决于能否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显然苏支持延安是因为更能保障东北的利益,而非中共的共产主义属性。而中苏新条约使得苏失去东北权益只是时间问题,替代品就是朝鲜半岛,这才给了金以机会。朝鲜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台湾问题无限期延后。中国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国际地位,也因此获取了苏大量的援助,从而以亚洲革命领导者自居。而战争强化了对立,世界不可避免地朝向两大阵营格局发展。 (展开)
0 有用 痱子☄ 2023-09-11 21:47:54 湖南
沈志華五件套最大功用是,方便咱在評論區預先拉黑一批偏信偏聽的失聰志願者
0 有用 小蜂蜂 2023-09-07 23:53:42 四川
盗版书读起走。好书一本,就是盗版味道大。
0 有用 Tsai528491 2023-09-06 08:46:38 福建
读之前确实没想到那段历史居然如此复杂
0 有用 Munch 2023-08-18 11:39:04 江苏
并没有苏联强还贷款这一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