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一) (无心恋战)
- 鸦片战争 (cub18)
- 2020我的读书flag (叫我大波哥)
- 鸦片战争 (王千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沉默2059 2009-12-07 13:35:49
从历史本身 去了解真相
0 有用 bookbug 2021-12-08 17:30:46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曾经有两次记忆尤新的落泪事件都与鸦片战争有关,一次便是麦天枢这本全景描写战争前后历史细节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的,那时还叫报告文学,也还是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文学体裁的创作巅峰期),只不过是人民文学社93年的初版本;一次便是97年谢晋的电影首映时学校组织的集体观影。很多年后才知道,谢导的剧本背后其实也是麦天枢的操刀。或许以当下眼光来看,《昨天》这种将历史、文学、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曾经有两次记忆尤新的落泪事件都与鸦片战争有关,一次便是麦天枢这本全景描写战争前后历史细节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的,那时还叫报告文学,也还是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文学体裁的创作巅峰期),只不过是人民文学社93年的初版本;一次便是97年谢晋的电影首映时学校组织的集体观影。很多年后才知道,谢导的剧本背后其实也是麦天枢的操刀。或许以当下眼光来看,《昨天》这种将历史、文学、学术与情绪统统杂糅其间的写法会显得不够严谨、客观,但在当时,在一切近代史都只能是教科书的年代,它持论之公允、史料之运用、文笔之优美、情绪之饱满,都是可圈可点的,他让诸多历史人物重回公众视野。书中有句话我至今都难忘:“往往,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新闻。”然而二十多年后,很多历史恐怕在新闻中都很难读到了。。。 (展开)
1 有用 司空寒语 2014-11-03 20:10:47
文采斐然,有着的中国崛起时知识分子反思自我时的自豪情感
0 有用 壮壮 2021-09-16 14:51:47
这是大学时期读的一本书,到现在记忆深刻,一是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来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琦善这个人物的描写,二是直白的读后感,读完最后一页,关上书本,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那一瞬间感觉中国的独立和发展真的太不容易。我想可能是一种对于国家后期发展的自豪吧)~这本书读完很久了,突然翻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看完这本书也... 这是大学时期读的一本书,到现在记忆深刻,一是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来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琦善这个人物的描写,二是直白的读后感,读完最后一页,关上书本,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那一瞬间感觉中国的独立和发展真的太不容易。我想可能是一种对于国家后期发展的自豪吧)~这本书读完很久了,突然翻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看完这本书也是很触动,就让我想起这本大学历史的启蒙读本,感叹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我才能有这样的语言或者文字跟更多的人讲述这些复杂生动的历史~ (展开)
0 有用 陈皮梅 2020-08-12 11:08:03
本书荣获“人民文学奖”,“中国长篇报告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奖”。根据奖项也能知道这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书籍。作者满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看完以后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0 有用 Sliverliber 2023-04-17 13:14:13 湖北
尽管部分史料解读有误,但报告文学能有此历史功底,殊为难得!对许乃济弛禁的见地甚至超越了二十世纪的众多史家。
0 有用 bookbug 2021-12-08 17:30:46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曾经有两次记忆尤新的落泪事件都与鸦片战争有关,一次便是麦天枢这本全景描写战争前后历史细节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的,那时还叫报告文学,也还是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文学体裁的创作巅峰期),只不过是人民文学社93年的初版本;一次便是97年谢晋的电影首映时学校组织的集体观影。很多年后才知道,谢导的剧本背后其实也是麦天枢的操刀。或许以当下眼光来看,《昨天》这种将历史、文学、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曾经有两次记忆尤新的落泪事件都与鸦片战争有关,一次便是麦天枢这本全景描写战争前后历史细节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的,那时还叫报告文学,也还是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文学体裁的创作巅峰期),只不过是人民文学社93年的初版本;一次便是97年谢晋的电影首映时学校组织的集体观影。很多年后才知道,谢导的剧本背后其实也是麦天枢的操刀。或许以当下眼光来看,《昨天》这种将历史、文学、学术与情绪统统杂糅其间的写法会显得不够严谨、客观,但在当时,在一切近代史都只能是教科书的年代,它持论之公允、史料之运用、文笔之优美、情绪之饱满,都是可圈可点的,他让诸多历史人物重回公众视野。书中有句话我至今都难忘:“往往,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新闻。”然而二十多年后,很多历史恐怕在新闻中都很难读到了。。。 (展开)
0 有用 壮壮 2021-09-16 14:51:47
这是大学时期读的一本书,到现在记忆深刻,一是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来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琦善这个人物的描写,二是直白的读后感,读完最后一页,关上书本,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那一瞬间感觉中国的独立和发展真的太不容易。我想可能是一种对于国家后期发展的自豪吧)~这本书读完很久了,突然翻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看完这本书也... 这是大学时期读的一本书,到现在记忆深刻,一是这本书让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来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琦善这个人物的描写,二是直白的读后感,读完最后一页,关上书本,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那一瞬间感觉中国的独立和发展真的太不容易。我想可能是一种对于国家后期发展的自豪吧)~这本书读完很久了,突然翻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看完这本书也是很触动,就让我想起这本大学历史的启蒙读本,感叹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我才能有这样的语言或者文字跟更多的人讲述这些复杂生动的历史~ (展开)
0 有用 陈皮梅 2020-08-12 11:08:03
本书荣获“人民文学奖”,“中国长篇报告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奖”。根据奖项也能知道这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书籍。作者满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看完以后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0 有用 未来就是历史 2018-09-21 09:56:56
描述的还算客观吧,文笔有点卖弄走向鸡汤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