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文科学家不应该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对他研究的对象,只发生兴趣,而没有丝毫的情感,如自然科学家般的冷淡和严肃。所贵于人文科学家者,正在其不仅有知识上的冷静与平淡,又应该有情感上的恳切与激动。这并不是说要喜怒用爱,爱憎任私。只是要对研究的对象,有一番极广博极诚挚的仁慈之心。 以上两点,一是价值观,一是仁慈心,此乃建立人文科学所必备的两要件。但若把此番话向近代西方沉浸于自然科学极深的学者们讲,他们自将不肯领受。这还不要紧,可惜西方人领受此一番理论的又必是另一位宗教家。如此则又会把人文科学领回到上帝去管束,则人文科学仍不得如理想般建立。 要寻求一种心习,富于价值观,又富于仁慈心,而又不致染上宗教色彩的,而又能实事求是向人类本身去探讨人生只是的,而又不是消极与悲观,如印度佛学般只讲出世的,那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现代人都知道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同时又说它不是科学。其实儒家思想只不是自然科学、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却不能说它不是一种人文科学。至少儒家思想与我们理想中要建立的人文科学很接近,它已具备了想要建立人文科学所必需的几个心习。儒家的很多理论,将来必为新兴的人文科学所接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2页 -
中国的国民性,大体应属向后型,因此历史的发达,胜过了文学,在文学中小说剧本又是最不发达的两项目。依照中国人观念,奔向未来者是欲,恋念过去者是情,不惜牺牲过去来满足未来者是欲,宁愿牺牲未来来迁就过去者是情。中国人观念,重情不重欲。男女之间往往欲胜情,夫妇之间便成情胜欲,中国文学里的男女,很少向未来的热恋,却多对过去之深情,中国观念称此为人道之厚,因此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情与欲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钱穆作品系列(共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晚学盲言(上下)》《朱子学提纲》《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秦汉史》《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
等
。
湖上闲思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閒來翻書:錢穆《湖上閒思錄》
近代以來,受西方之衝擊,國人每以為中國文化不足論,至有中國書完全不必讀等極端之論。至今日,雖似舉國昌言“國學”,然於內心深處卻並未予中國文化一端正位置。以儒家思想,或者更進一步以古典經學為以往歷史文化之陳跡,或僅於思想文化一層略有貢獻,而於今日所謂“現代社...
(展开)

闲评《闲思录》前七名
这是一本很典型的钱先生风格的随笔,优点自然是一贯的不乏洞见,中西兼备;缺点同样非常明显,那就是在今日而言过于泛泛的中西对比,不仅模糊,而且不够准确。这样说也绝非否定其在当时的价值和于今人的启发。因此,以下就排出个人心中的前七名随笔,再略作几句短评,聊图一乐...
(展开)
>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8.2分 161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5分 171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2)8.2分 98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8.0分 6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钱穆 (ReadPad)
- 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 钱穆 (素聞(明照))
- 旧藏与新读:中外人文|社会文化|综合 (竹马笃笃)
- 重返故里 (忆未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湖上闲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有之 2010-04-24 09:49:10
不错的一篇篇小文
0 有用 命运建筑师 2009-06-13 21:05:42
开阔闲思
0 有用 momo 2011-09-16 00:13:48
轻松小品文
0 有用 黎楚 2007-09-22 20:25:28
温和
0 有用 小波福娃 2007-12-01 23:32:56
无疑我是钱穆所言的“向后看的人”
0 有用 波特 2022-02-05 14:29:37
@2009-08-28 20:43:20
0 有用 五陵贵公子 2019-10-06 16:31:43
短短一百多页,宾四先生跋中写到,十年后再读时“恍如读他人书,深幸此人谈吐,与其平日素所蓄藏,无大悬别。” 本书作于《国史大纲》完稿之后,尚处于战中。作者反思二战,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结合自己所思所得写成几十篇短文。文虽短,然堪玩味。只言片语便把各家脉络和精神说得清晰明白。 作者书中经常比较中西文化,其中有一处谈两者不同时带有几分“无奈”地解释说,大抵不同民族都是有偏向的。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有偏... 短短一百多页,宾四先生跋中写到,十年后再读时“恍如读他人书,深幸此人谈吐,与其平日素所蓄藏,无大悬别。” 本书作于《国史大纲》完稿之后,尚处于战中。作者反思二战,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结合自己所思所得写成几十篇短文。文虽短,然堪玩味。只言片语便把各家脉络和精神说得清晰明白。 作者书中经常比较中西文化,其中有一处谈两者不同时带有几分“无奈”地解释说,大抵不同民族都是有偏向的。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有偏向才有哲学,到了偏执反而见精彩。 (展开)
0 有用 我在一锅粥中 2019-04-02 20:23:30
又是一本因为上课而读的书,这本书,虽然老师只选出几节来读,却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不得不感叹自己读书的广度和深度真的不够。
0 有用 盛荷堂 2018-11-19 21:20:33
读过多遍,钱穆最具思想的一部书,使其超越在一般史学学者之上,具有谋划未来的力量。
0 有用 飞翔的大头猪 2018-02-22 02:11:44
命题很大,概念很深,对比很多,文字真的很难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