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01年》是在一种惆怅的心情中完完的。彻察丝缕而又探求大势――我想用激情内敛的叙述方式描绘出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和表情。历史事件在《1901年》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卖”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之所以选择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是因为中国人千年不变的面孔在那段日子里突然表情急剧丰富起来。
作者简介 · · · · · ·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作家。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目录 · · · · · ·
被严重忽视的一天
大中国
一团模糊不清的印象
帝国主义行经
侮辱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
银两与舰炮 一个短暂的“春天”
同样“热心”的官员与洋人
外国的月亮
为皇帝开出的“药方”
领土危机
言论自由:占领巴西!
蓝色长袍上宫殿
奏折与陷阱
思想随着人头落地
女人的仇恨
第二章 飘浮的神灵
打谷场上的角色
帝国的“第二政府”
肚子里的气和云彩里的雨
洋人不是人
飘浮的神灵
面对子弹的戏剧情节
大地上的游魂与向阳的山坡
“这是瓜分中国的开始”
混乱的局势
呐喊冲出青纱帐
第三章 顶戴花翎下的面孔
载有兄弟和石榴裙边
浮躁的日子
帝国炮火中的“家事”
有异味的名单
“与走私盐一样危险”的商品
大沽口炮台和中国奸细 一个“傲慢的中国词汇”
第四章 翠扳指
第五章 河船中的秀女
第六章 天下同唱《玉堂春》
附:《辛丑各国和约》
· · · · · · (收起)
"1901年"试读 · · · · · ·
中国人严重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天:农历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历1899年12月19日。 这是一个距离19世纪的结束只剩下不多时光的日子。 如果仅仅从历法的角度上看,无论西历还是农历,这一天都是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然而,就是这一天,在位于世界东方的庞大的中华帝国里,在帝国京城重重宫墙严密遮裹着的皇室里,却发生了一件离奇古怪的事件。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在中国,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根本不存在。中国人每一个人都笼罩在与生俱来的“个人家庭”和“国家家庭”的双重包围之中,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地不曾也不能真正地“个人”过。无论是在道德伦理上,还是在国家政治中,每个人都将遵守着一份由宗法血统交织而成的契约…… 中华帝国官僚阶层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和最显著的行为特征是:彻底混淆国事与家事的区别。 而当现场的汉族大臣们对徐桐的做法表示反对和愤慨的时候,一直默不作声的慈禧突然开口说话了,语气缓慢而低沉,但字字清晰,她说这是我们家里的事,召你们来不过为体面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相似的历史却又荒谬可笑的史实,以及对中国文化特征的相似观点 -
中国人无论干什么,都喜欢把自己首先置身于一种戏剧状态之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相似的历史却又荒谬可笑的史实,以及对中国文化特征的相似观点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1901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1901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1901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回国一定买一本纸质版的……
> 更多书评 60篇
-
阿笨猫 (做一位有思想的观众)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中国人对“神”的最普遍的态度。表面上的崇拜和内心里的轻视,这种对待人与事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里。 帝国农民对“神”的供奉,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 农民们的任何信与不信都有明确目的。 他们不知道人世间有“纯净”的情绪,他们任何形式的“敬神”都必有所求。 帝国农民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太多了,无助的他们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摆脱生存的困境,他们无论供奉什么“神”都...2020-02-04 21:54:04 1人喜欢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洋人对中国的政治犯天生有一种保护的欲望,这与其说是在保护一个“不同政见者”,不如说是在通过有意的对抗来提醒中国政府: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我的特权是铁一般存在的。 康有为一生的政治活动令他拥有了大量的金钱,过着和他一直要“救”的“民众”们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上海、杭州和青岛都有他的别墅。青岛的别墅是他买下的“凶宅”,因为那幢别墅里曾经住过多任“督军”,而那些“督军”们一一都被枪毙了。 他维护大清...2012-05-08 09:23:17 1人喜欢
洋人对中国的政治犯天生有一种保护的欲望,这与其说是在保护一个“不同政见者”,不如说是在通过有意的对抗来提醒中国政府: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我的特权是铁一般存在的。 康有为一生的政治活动令他拥有了大量的金钱,过着和他一直要“救”的“民众”们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上海、杭州和青岛都有他的别墅。青岛的别墅是他买下的“凶宅”,因为那幢别墅里曾经住过多任“督军”,而那些“督军”们一一都被枪毙了。 他维护大清帝国旧有的一切风俗,宣称要“冒万死以保旧俗”。他开列出要“不惜生命”保护的“旧俗”有五项,其中一项是纳妾。他自己确实“以身作则”,一生妻妾成群,正式娶回家有名有姓的妻妾就有六个,即:19岁时娶元配夫人张云珠,生四男一女。 40岁时纳18岁“不但貌美且能舞文弄墨”的广东姑娘梁随觉,生两儿两女。 50岁时,流亡美国,纳“不但通晓几国文字且对中国诗文有深厚基幢的17岁的华侨姑娘何旃理,生一子一女。 56岁时,回到国内,纳18岁“善解人意”的日本姑娘鹤子。鹤子原来是康有为在日本居住时家里的女佣。 两年以后,58岁时,纳第五夫人廖定征。 62岁时,花甲已过的康有为再显风流,游西湖时对一个“天生丽质”的大名叫张光芳、小名叫阿翠的20岁船女紧追不舍,最后终于纳入房中,为“六夫人”。 思想是危险的,尤其是思想者没有独立人格的时候。 引自 思想随着人头落地 回应 2012-05-08 09:23:17 -
李鸿章生逢大清帝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帝国“存亡危急”之时,帝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笑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不复自知其罪”也。 岭句李ジ章为中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基的所有的事业,令他身后的 人一直在受益。 还想了解他更多,这位李中堂
2021-03-14 19:35:06
-
帝国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穷官”。但是,整个帝国内,没有不叫唤自己“穷”的。就连王公们也时时要表露出自己就快、“山穷水尽了。这是帝国在19世纪末的又ー种黑暗:声明自己“穷”,无不是索贿的种暗示帝国末期官员们有多少钱也党得不够花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糜烂。 清末,中国有了一句几乎无人不知的话,而且流传甚久:天下越乱国人越吃。 果真如此吗?这样一耙打倒所有人可以吗?百姓的传闻以及野史的数据,可信度有多高呢?
2021-02-26 11:01:13
-
希言自然 (接近那个更喜欢的自己。)
”1840年英国人对华战争的理由是:为商务监督和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和虐待得到赔偿,为英国商人在恐吓和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得到赔偿,为英国商人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和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经商。英国的先进武器使中华帝国屈服了,英国人的要求被一一满足了,由此导致的是美、法、德、意等紧随英国蜂拥而至。这就是理论上的”帝国主义的行径。“”2012-11-29 14:23:18
-
对于传统封建官场里,康有为的确不谙世事,对于变法之事也是天真幼稚,被李鸿章称为幼稚书生和街头混混。的确,对于想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必须在官场上吃得开才行,有想法有手段,不但要取得皇帝的信任,而且还能压得住臣民。也许明朝的张居正之流才能由此担当,而康有为,甚至是光绪皇帝都还不够魄力去推动变革。本书作者对康带有不少嘲笑藐视描写,从官道的角度看,康有为的确天真幼稚,但从变法的角度看,康有为也是个观念...
2012-07-08 22:42:37
-
无尾犬 (everybody is lonely)
因此,在中国的乡村,大张旗鼓并且仪式夸张地修了神庙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去理会神庙了,这就是洋人在帝国的土地上到处可见破败的神庙的原因。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中国人对神的最普遍的态度。表面上的崇拜和内心里的忽视,这种对待人物与事物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农民的任何信与不信都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知道所谓的纯净的情绪,他们的任何形式的敬神都必有所求。 因为整日为生存苦斗的帝国农...2014-02-27 22:13:38
-
“一八九八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与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俄国人强行租借旅顺港,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接着,中法《广州湾租借条约》签订。·······但是由于俄国人占领了旅顺,德国人占领了胶州湾,法国人占领了广州,英国人反而在中国的海岸上没有任何一个海港了,·······”依据作者行文的逻辑,“法国人占领了广州”是史实还是笔误?是否应为“法国人占领了广州湾(今日之湛江)”?
2013-08-18 15:18:37
-
李鸿章生逢大清帝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帝国“存亡危急”之时,帝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笑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不复自知其罪”也。 岭句李ジ章为中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基的所有的事业,令他身后的 人一直在受益。 还想了解他更多,这位李中堂
2021-03-14 19:35:06
-
帝国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穷官”。但是,整个帝国内,没有不叫唤自己“穷”的。就连王公们也时时要表露出自己就快、“山穷水尽了。这是帝国在19世纪末的又ー种黑暗:声明自己“穷”,无不是索贿的种暗示帝国末期官员们有多少钱也党得不够花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糜烂。 清末,中国有了一句几乎无人不知的话,而且流传甚久:天下越乱国人越吃。 果真如此吗?这样一耙打倒所有人可以吗?百姓的传闻以及野史的数据,可信度有多高呢?
2021-02-26 11:01:13
-
大学徐桐一一以后帝国悲惨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一也是一个极端厌恶洋人的高官,他的家在洋人居住的东交民巷的旁边,于是他每天上朝宁可从后门出去绕远路,也不愿意从洋人的使馆门前经过。后来,他干脆把自己府邸的大门用砖头上了,并在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以鬼为邻”。 “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中国传统文人的这种固执,看起来总有一种悲剧色彩。
2021-02-25 10:00:4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8.6分 567人读过
-
昆仑出版社 (2001)8.7分 8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近现代史 (魔术师)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历史小说 (羊的门)
- 脑仁儿神经性肿大 (菜蒲团)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1901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tatajoker 2011-06-29 17:50:51
别群体癔症说大国崛起。20世纪初,我们曾有一次国难。一个世纪过去了,只能说缓过来。
1 有用 黑洞 2009-04-22 22:38:48
如此清朝,不亡是无天理
0 有用 五星集中营 2009-03-14 12:55:32
|103:89|
0 有用 何足道 2011-10-02 11:01:21
老實說,你跟萬曆十五年有甚麼關係。
0 有用 上界司命 2012-05-03 01:40:46
满腔悲愤越纸而出。读史使人明智,亦使人明志
0 有用 神的孩子在蹦迪 2022-05-08 22:59:11
老刘赠书恰逢俄乌战争,断续看完,颠覆历史观,看到了历史课本的背后,有幸
0 有用 狡兔三窟 2021-12-05 23:00:34
@2012-06-09 22:55:27
0 有用 白鲤 2021-11-07 09:52:20
厉害
0 有用 musitafa 2021-09-01 13:53:14
书是不错,公知味太大
0 有用 wrzyy 2021-08-19 12:18:44
和史料比起来要生动许多,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有写小瑕疵倒也无妨,比如郑和船队并非只配备少量武器,详见唐志拔和魏启宇的论文,还有县太爷是七品官而不是九品。对义和团运动的描写详尽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