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开拓初期的日子里,又惟求能速速安顿,因而村镇都因陋就简,也就始终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症状国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着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这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作者延续一贯的创作风格,对美国及欧洲几十个著名的城市与乡村、人物与事件作了贯穿历史的透视,以轻松的阅读来深刻理解欧美的历史和社会。林达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程――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造就了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通过作者犀利的目光和委婉的笔触,一个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透射出了历史文化、战乱风云、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随着作者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 · · · · ·
林达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目录 · · · · · ·
走路
上帝安排的通信
国家重新联合之地――阿波马托克斯
将军归葬之地――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莱克辛顿
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缺席者――访佐治亚州的华盛顿小镇
战争不知道浪漫――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一
· · · · · · (更多)
上帝安排的通信
国家重新联合之地――阿波马托克斯
将军归葬之地――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莱克辛顿
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缺席者――访佐治亚州的华盛顿小镇
战争不知道浪漫――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一
· · · · · · (更多)
走路
上帝安排的通信
国家重新联合之地――阿波马托克斯
将军归葬之地――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莱克辛顿
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缺席者――访佐治亚州的华盛顿小镇
战争不知道浪漫――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一
南北战争的最后一个受难者――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二
一个医生的故事
眼泪之路的起点――访切诺基因首都“新艾菲塔”
“石头城”的故事
洗不掉的血迹――塞勒姆小镇和审巫案
美国的摇篮――访殖民时代威廉斯堡
寻访高迪
斯密森的神秘礼物
当沃尔玛来到小镇
费镇的重生
老家的歌――那切兹镇法院地下室的新发现
栗子树的故事
居所
重新审视猴子审判案
弗利梅森――自由的石匠
读书
瞬间华彩
国王,请恪守你的诺言
英国下议院议会厅随想
美国的镇国之柱――联邦最高法院
劳动节春秋
九十年前的今天
会少规矩多
对罪恶的集体记忆
面对生命和信仰的两难处境
美国政府和大卫教派的较量
为你的敌人争取他应有的权利
大法官的思路
读一本禁书
真理和事实――漫谈翻译与文化
历史无禁区
基督徒读《古兰经》
关起门来,民主就死了
“在上帝之下”还是“和上帝无关”
极右派――民主体制下的必要邪恶
坦自从宽也要言而有信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件检辩交易案的裁定
佐治亚州的希望工程
后记
· · · · · · (收起)
上帝安排的通信
国家重新联合之地――阿波马托克斯
将军归葬之地――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莱克辛顿
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缺席者――访佐治亚州的华盛顿小镇
战争不知道浪漫――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一
南北战争的最后一个受难者――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二
一个医生的故事
眼泪之路的起点――访切诺基因首都“新艾菲塔”
“石头城”的故事
洗不掉的血迹――塞勒姆小镇和审巫案
美国的摇篮――访殖民时代威廉斯堡
寻访高迪
斯密森的神秘礼物
当沃尔玛来到小镇
费镇的重生
老家的歌――那切兹镇法院地下室的新发现
栗子树的故事
居所
重新审视猴子审判案
弗利梅森――自由的石匠
读书
瞬间华彩
国王,请恪守你的诺言
英国下议院议会厅随想
美国的镇国之柱――联邦最高法院
劳动节春秋
九十年前的今天
会少规矩多
对罪恶的集体记忆
面对生命和信仰的两难处境
美国政府和大卫教派的较量
为你的敌人争取他应有的权利
大法官的思路
读一本禁书
真理和事实――漫谈翻译与文化
历史无禁区
基督徒读《古兰经》
关起门来,民主就死了
“在上帝之下”还是“和上帝无关”
极右派――民主体制下的必要邪恶
坦自从宽也要言而有信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件检辩交易案的裁定
佐治亚州的希望工程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塞勒姆审巫案,人们无法不沉重,为什么会在一个公认有法治的地方,设立了正式的法庭,经过正式的司法程序而处死了几十个绝对无辜的人? 人们检讨了当时的社会状态,指出清教徒的宗教执着,在相对封闭的社区环境下,会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偏执和狭隘,只承认自己认可的东西,只信任自己相信的东西,不见容于任何不同于自己的异端,并且把一切异端都视作邪恶。当年,清教徒在欧洲受到残酷迫害,他们怀着坚毅的宗教信仰,逃离欧洲,来到新英格兰建立殖民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后,他们也会像当年迫害他们的人一样,不能容忍和他们不一样的人。这种要纯洁自己心灵,纯洁世界的理想主义的执着,一瞬间就会变成残酷迫害异端的可怕动力。对神的追求,会变成同魔的舞蹈。正是基于这一教训,现在的人们把司法独立、政教分离,看作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把多元和容忍看作一种必须的进步。 ......恐惧和不安全感,是这种制度化的权力手里的工具,用来胁迫和挟持民众,冤枉无辜,迫害异己。塞勒姆审巫案的教训是,必须强调法庭程序,特别是有关证据的程序。......即使在当时当地看来似乎确切无疑的事情,如果不严格按照独立的法庭程序和证据排斥方法加以检验,那么冤枉无辜的荒唐悲剧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在制度化的权力的参与下,罪名是可以罗织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洗不掉的血迹 -
美国是一个出了名的没有历史感的国家。可是,你却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感“。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村镇,都会有他们的历史保护建筑;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小报馆的铭牌上,标出它起始于18xx年,甚至17xx年;有时,他们建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虽然其中的展品可能只是些旧时的农具,锄头犁耙什么的,他们却因此而认认真真的在那里筹款捐款,做义工。你看了就能感觉出,这个年轻的国家,似乎有什么东西是一直立在那里的,是持续而稳定的。也许,那是对家乡的一种热爱;也许,那是对栽树的前人的一种敬重;也许,那是对文化积累的一点意识;也许,对于他们那什么都不是,只是自由自在生活的一个自然而然部分。他们的生活里,长久没有别处的那些“争斗“内容,当然就要干点什么其他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旅人(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我的心遗留在爱琴海》《巴黎小贩,达喀尔旅人》《墨脱行色》
。
喜欢读"一路走来一路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路走来一路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路走来一路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0 条 )
论坛 · · · · · ·
“在上帝之下”后续:“在上帝之下”的司法博弈在继续 | 来自Lhunter | 1 回应 | 2018-05-12 08:27:03 |
最开始看林达就是始于这本 | 来自玉米 | 1 回应 | 2012-10-28 13:19:17 |
为什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发了? | 来自vo | 1 回应 | 2010-11-01 13:40:23 |
哪有卖的现在 | 来自lo'sam | 4 回应 | 2010-06-23 10:02:15 |
里面的文章,在三联出的系列里有重合吗? | 来自[已注销] | 1 回应 | 2009-02-20 14:25:4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8.6分 411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5分 1055人读过
-
馬可孛羅 (2004)8.5分 43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7分 12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吾之电子图书馆 (玫瑰红茶)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书面很惊艳 (心之旋影)
- 值得一读的书 1 (Vindicate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路走来一路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bby 2013-08-29 17:40:29
虽然林达的文章也曾被指出过有谬误,确实也能看出来有些事例他们确实是拿来的太随意,有点二手,没有求证和考证过。其实这本集子里的有些文章已经是修订过的了。总的来说,其思考和总结还是对味也到位的。即便是作为个处女座,其实我也知道世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与事物的,而只要承认和认识到错误和缺陷,一直在修订,制度就会不断完善,事物也就会一直向前发展。这其中各种信息公开,全民思考,谁也不要替谁判定对与错是根本,当... 虽然林达的文章也曾被指出过有谬误,确实也能看出来有些事例他们确实是拿来的太随意,有点二手,没有求证和考证过。其实这本集子里的有些文章已经是修订过的了。总的来说,其思考和总结还是对味也到位的。即便是作为个处女座,其实我也知道世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与事物的,而只要承认和认识到错误和缺陷,一直在修订,制度就会不断完善,事物也就会一直向前发展。这其中各种信息公开,全民思考,谁也不要替谁判定对与错是根本,当然公民的成熟与理性最终才能汇聚成一个国家与社会的理性与成熟。至于我们,先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有脑之人吧。人生一世,不是只为饿不死喘着气这一点点诉求而来的吧。 (展开)
1 有用 葬花楼楼主 2016-05-23 18:51:41
简单易懂,流畅自然,喜马拉雅听的书,女主播的声音也是相得益彰。从小处见美国之伟大,虽然不深刻但依旧让人感慨和动容。喜欢这样的文章。
8 有用 豆友48127476 2012-08-24 14:54:31
输血那一篇,我让我想到了Grey's Anatomy Season1里面的情节,一个苗族女孩,因为家族信仰的关系拒绝手术,医生连夜找来一位“巫师”为其做法,然后让女孩顺利接受了手术。美国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可见一斑,在天朝,那就是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了吧。
0 有用 螃蟹蟹 2013-06-20 13:23:35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
4 有用 半岛peninsula 2010-07-31 16:10:52
很简单的故事,很深刻的道理。平民版本的《论美国的民主》。
0 有用 赵无猜 2023-05-31 13:27:38 河南
当年kindle读的,还是静蕾体,那时候挺流行的
0 有用 东尼造型 2023-05-07 21:51:17 北京
游记和读书笔记各半。游记部分以美国建国、内战、平权为线索游览。笔记部分以民主和法治为主线。在创作后二十年读到笔记,还是有点公知宣传味道。没有好的制度,只有适合的制度,美国法治的特殊发展阶段有其先进性,但在统治力下降、手段枯竭的今天,其又祭起冷战思维。不值得推崇。
0 有用 DaDa 2023-04-22 13:19:18
林达的书一整个系列差不多看完了。这一本中间穿插了法国、西班牙的政治故事,看着感觉有点跳,其他一些故事比如李将军、南北战争,其实也在“我也有一个梦想”里面重复写了。这一本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是,耶和华见证会拒绝输血的故事,对于有些人来说,信仰比命还重要。
0 有用 谢炳强 2023-04-12 13:10:32 福建
美国系列不错,其他不行
0 有用 YanITFS 2023-03-05 04:05:08 加拿大
很喜歡林達筆下通過一個個或近或遠的故事去寫美國的社會和政治民主,或許很多人覺得太過於美化美國的制度,但不管你喜歡或是厭惡這個國家,你都無法否認它的偉大之處。民主只是表面,真正在背後支撐的,是對公民自由和權利的要求,是對政府公權力的警惕,是各種利益平衡和妥協,更是社會自上而下對規則和法律的遵從,當然很多中國人現在大概對這些是不屑一顧的,但無妨美國在混亂和左搖右擺中繼續保持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