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陈露
出版年: 2001-11
页数: 243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阅读流行系列
ISBN: 978780149573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陈露
出版年: 2001-11
页数: 243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阅读流行系列
ISBN: 978780149573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阅读流行系列中的一册书中作者抓住夫妻、家庭、企业这样一种两个人、几个人和一小群人的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解剖,试图把受害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受害者应有的权利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医学博士,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被害人学专家,曾在巴黎第五大学任客座教授,专攻精神暴力行为,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她曾数次作为嘉宾出现在法国的电视节目上,并积极推动法国针对职场和家庭内部精神暴力的立法进程。
目录 · · · · · ·
译者序言
引言
第一章日常生活中的变态强迫行为
第一节私人生活中的强迫行为
一、夫妻间的变态强迫行为
二、家庭中的变态强迫行为
第二节企业中的骚扰行为
一、这涉及到哪些事情?
二、谁是被瞄准的目标?
三、谁侵犯谁?
四、如何防止一个受害者进行反抗
五、骚扰行为的出发点
六、放任不管的企业
七、鼓励使用变态方法的企业
第二章变态关系及主角
第一节变态引诱
第二节变态交往
一、拒绝直接交往
二、语言的曲解
三、说谎
四、讽刺、嘲笑、鄙视手法的运用
五、自相矛盾的手法的运用
六、使其失去竞争的资格
七、为了更便于占据优势而分裂对方
八、强迫人们接受他的权力
第三节变态强迫行为
一、显出仇恨
二、强迫行为表现出来
三、另一个人陷入绝境
第四节侵犯者
一、恋己的变态
二、恋己癖
三、过渡到变态
四、狂妄自大
五、残害行为
六、不负责任
七、偏执狂
第五节受害者
一、受害缘由
二、是来自于受虐狂吗?
三、受害者的顾忌
四、受害者的活力
五、受害者的坦率
第三章受害者的结局和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控制阶段的结果
一、困惑
二、疑虑
三、紧张
四、恐惧
五、孤独
第二节更为长期的后果
一、打击
二、代偿失调
三、分手
四、演变发展
第三节给夫妻和家庭提供的切实可行的劝告
一、识别
二、身心的反抗
三、使司法介入进来
第四节给企业提供的切实可行的劝告
一、在企业内部寻求帮助
二、心理上的反抗
三、行动
四、使司法介入进来
五、组织防范
第五节承担起精神上的责任
一、如何取胜
二、不同的心理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引言
第一章日常生活中的变态强迫行为
第一节私人生活中的强迫行为
一、夫妻间的变态强迫行为
二、家庭中的变态强迫行为
第二节企业中的骚扰行为
一、这涉及到哪些事情?
二、谁是被瞄准的目标?
三、谁侵犯谁?
四、如何防止一个受害者进行反抗
五、骚扰行为的出发点
六、放任不管的企业
七、鼓励使用变态方法的企业
第二章变态关系及主角
第一节变态引诱
第二节变态交往
一、拒绝直接交往
二、语言的曲解
三、说谎
四、讽刺、嘲笑、鄙视手法的运用
五、自相矛盾的手法的运用
六、使其失去竞争的资格
七、为了更便于占据优势而分裂对方
八、强迫人们接受他的权力
第三节变态强迫行为
一、显出仇恨
二、强迫行为表现出来
三、另一个人陷入绝境
第四节侵犯者
一、恋己的变态
二、恋己癖
三、过渡到变态
四、狂妄自大
五、残害行为
六、不负责任
七、偏执狂
第五节受害者
一、受害缘由
二、是来自于受虐狂吗?
三、受害者的顾忌
四、受害者的活力
五、受害者的坦率
第三章受害者的结局和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控制阶段的结果
一、困惑
二、疑虑
三、紧张
四、恐惧
五、孤独
第二节更为长期的后果
一、打击
二、代偿失调
三、分手
四、演变发展
第三节给夫妻和家庭提供的切实可行的劝告
一、识别
二、身心的反抗
三、使司法介入进来
第四节给企业提供的切实可行的劝告
一、在企业内部寻求帮助
二、心理上的反抗
三、行动
四、使司法介入进来
五、组织防范
第五节承担起精神上的责任
一、如何取胜
二、不同的心理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精神虐待的关系必须要有过于忍让的伴侣才能发展下去,精神分析师常将这种忍让解读为伴侣可以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某些好处,而这基本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作自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为牢牢地掌控受虐者,施虐者需要一种能够制造沟通假象的程序——一种单向沟通,目的不是维系关系,反倒是为了保持距离,阻止双方做有意义的交流。这种扭曲的沟通旨在让受虐者更容易被利用。一定要以言语操控他,使他不清楚自己的受害过程;阻断真实资讯的提供,彷佛断电般,让受虐者陷入一片黑暗中。这些都是弱化受虐者道无能状态的重要步骤。 暴力即便不是口说,经过粉饰隐藏后,仍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或暗示传达,给受虐者造成极大痛苦。 ———————————————— 拒绝直接沟通 由于「某一方根本不肯讨论事情」,所以直接沟通从来不存在。 施虐者面对直接提问只会闪避。他一语不发,让你以为那意味着智慧和修养。于是,你进入一个话不多但言辞闪烁、让人觉得不安的世界。施虐者每每以退为进,从不直接了当。他总是耸肩或叹息,受虐者忍不住要问:「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讨厌我?」因为他什么也没说,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满的原因。 施虐者这边不管是责骂或冲突,只要是否定,受虐者就会无力抵御,难以自保。其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如果打开天窗说亮话,冲突就有可能得以讨论,或许能找出解决办法。可惜,在虐待式沟通的范畴内,最要紧的是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或反应。使冲突加剧的有效方式就是不要对话,默默地把过错加诸对方。受虐者的发言权被剥夺。他想说的事实,施虐者不感兴趣也不会听。 像这样拒绝对话,等于不直接明讲却在表示「我对你没有兴趣」,甚至「我眼里根本就没有你这个人」。对别人,只要有疑问,受虐者都可以提出来,可是与施虐者交谈,却是在打哑谜,什么都不明确,造成彼此疏离。你永远在距离理解最远的一端。 —————————— 施虐者以矛盾的信息妨碍沟通,受虐者不了解情况,便无法适当回应。受虐者拼命想要解决问题,却总是徒劳无功,到头来不管他多么坚强,还是免不了感到绝望或沮丧。 这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精神虐待关系中的沟通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阅读流行系列(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垃圾文化》《分裂的一代》《搞笑 : 幽默文化史》
。
喜欢读"骚扰--无法回避的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骚扰--无法回避的痛"的人也喜欢 · · · · · ·
骚扰--无法回避的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5 条 )







冷暴力其实是精神虐待的一种。
一本好的书,可以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冷暴力》便是这样的书。 作者本人是【被害人学(victimology)】的学者,这个身份比一般的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更加准确和客观,作者本人也是心理治疗的执业从业者,她深刻的认识到心理治疗业对施虐和受虐干预的有限。事实上,我自己也是...
(展开)

从被害人角度拆解可怕的精神虐待,颠覆印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47年至1991年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实行了长期的“冷战”。“冷战”可以看作是世界最大范围、最大影响力的冷暴力。冷战影响下,人民不得安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在人与人的关系里,冷暴力更是“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容易被我们忽略,但...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7.7分 3056人读过
-
Pocket (201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5)7.2分 29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Social Work, Sociology, Psychology, & Anthropology (迷路的埃及猫|记住,我是个疯子)
-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豆友2664064)
- 借出的书 (巫)
- lib (mibo lost)
- 库存清单 (稻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骚扰--无法回避的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冰摩卡 2008-12-06 18:03:51
看标题好像是关于性骚扰,其实是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操纵行为。虽然有些观点有失偏颇(把受害者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但不失为一本不错的大众心理入门书。内容浅显,翻译不好。如果你已经看了一些不错的心理学书籍,这本不看也无所谓。
0 有用 蓝蓝和月月 2015-11-25 15:34:45
一大堆现象的罗列,造词不解词
0 有用 蓝蓝和月月 2015-11-25 15:34:45
一大堆现象的罗列,造词不解词
0 有用 冰摩卡 2008-12-06 18:03:51
看标题好像是关于性骚扰,其实是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操纵行为。虽然有些观点有失偏颇(把受害者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但不失为一本不错的大众心理入门书。内容浅显,翻译不好。如果你已经看了一些不错的心理学书籍,这本不看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