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外国哲理散文选
译者: 田智 等
出版年: 1992-7
页数: 308
定价: 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
ISBN: 978710800493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收入梅特林克、纪伯伦、叔本华、尼采、铃木大拙、泰戈尔、叶芝、托尔斯泰、桑塔耶纳、詹姆斯、罗索、劳伦斯、福斯特十三位作家,思想家的哲理性散文,主题是生命问题。各位作者从西方或东方的文化传统,以精致的文字,讨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无限和限度,生命的美好等问题,不仅足以启发思考,而且能从中领略文章之美。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沙漏
先知
浪人和他的影子
世人的苦难
禅的生命
空和禅的生命
佛的无为生命的实现
无为的生命
禅的生命
沉思录
人格的世界
沉思
魔幻
我的忏悔
游戏的心灵
游戏的心灵
友谊
旅行的哲理
生命的意义
东西方幸福观
性欲与可爱
性欲与可爱
爱
骄横的女人与软弱的男人
文化的困境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没有瑕疵,没有躯体,没有身体的创伤,没有身体的力量器官,没有混杂,没有邪恶的触摸,他深入所有的地方。他是诗人,是思想的主宰,他是万物,是自我诞生的人,他把圆满的实现,赐给无穷的岁月。(摘自《奥义书》) 让我们生活,让我们享受生命那真实的欢乐,这是诗人在诗中倾诉自己而感到的欢乐。让我们在周围的万物里,在我们交往的人群里,在我们的劳作里中,在我们利用的事物里,在环绕着我们的世界的欢乐里,表现我们的无限。让我们的心灵弥漫我们的环境,在万物里创造自己,满足一切时间的需要,显豁它的完美。我们的生命满盈着神圣馈赠者的赏赐。群星向它歌唱,它沐浴着晨光每日的祝福,水果向它飘散着芳香,大地展开绿色的地毯,好让它憩息。让我们的生命像乐器那样,完美地奏鸣出心灵的旋律,报答那无限灵魂的触摸。 我深知,大地和晴空织上了人的思想的纤维,人的思想亦是宇宙的思想。假若这不是真实的,那么诗歌就是虚幻,音乐就是欺骗,缄默的世界会把人的心灵驱入绝对的沉寂中。伟大的大师弹奏着;呼吸属于他,而乐器是我们的思想,他用这思想的乐器弹奏着创造的歌,于是我恍然大悟,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不只是一个陌生的人,栖息在大地路边的客栈里,我亦生活在那生命与我息息相关的世界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2页 -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防火建筑中。在货运列车上,在轮船的甲板上,在牛和矿山,在木後上,在司炉工和警察当中,永远需要勇气也永远存在着勇气。那里,岁月的每个日子都向你展露终极的人性。哪里挥舞着镰刀、斧头、凿子和铁锹,哪里的人性就忍受着汗水的浸渍、痛苦的折磨,在漫长的紧张劳动中,人性的忍耐力已趋极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生命的意义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沙漏"的人也喜欢 · · · · · ·
沙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
2021-07-28 18:34:24 1人喜欢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防火建筑中。在货运列车上,在轮船的甲板上,在牛和矿山,在木後上,在司炉工和警察当中,永远需要勇气也永远存在着勇气。那里,岁月的每个日子都向你展露终极的人性。哪里挥舞着镰刀、斧头、凿子和铁锹,哪里的人性就忍受着汗水的浸渍、痛苦的折磨,在漫长的紧张劳动中,人性的忍耐力已趋极限。 引自 生命的意义 回应 2021-07-28 18:34:24 -
北渚 (大摸鱼放暑假)
泰戈尔 《人格的世界》 田智译 他没有瑕疵,没有躯体,没有身体的创伤,没有身体的力量器官,没有混杂,没有邪恶的触摸,他深入所有的地方。他是诗人,是思想的主宰,他是万物,是自我诞生的人,他把圆满的实现,赐给无穷的岁月。(摘自《奥义书》) 让我们生活,让我们享受生命那真实的欢乐,这是诗人在诗中倾诉自己而感到的欢乐。让我们在周围的万物里,在我们交往的人群里,在我们的劳作里中,在我们利用的事物里,在环绕着...2014-09-25 20:58:33 1人喜欢
泰戈尔 《人格的世界》 田智译
他没有瑕疵,没有躯体,没有身体的创伤,没有身体的力量器官,没有混杂,没有邪恶的触摸,他深入所有的地方。他是诗人,是思想的主宰,他是万物,是自我诞生的人,他把圆满的实现,赐给无穷的岁月。(摘自《奥义书》) 让我们生活,让我们享受生命那真实的欢乐,这是诗人在诗中倾诉自己而感到的欢乐。让我们在周围的万物里,在我们交往的人群里,在我们的劳作里中,在我们利用的事物里,在环绕着我们的世界的欢乐里,表现我们的无限。让我们的心灵弥漫我们的环境,在万物里创造自己,满足一切时间的需要,显豁它的完美。我们的生命满盈着神圣馈赠者的赏赐。群星向它歌唱,它沐浴着晨光每日的祝福,水果向它飘散着芳香,大地展开绿色的地毯,好让它憩息。让我们的生命像乐器那样,完美地奏鸣出心灵的旋律,报答那无限灵魂的触摸。 我深知,大地和晴空织上了人的思想的纤维,人的思想亦是宇宙的思想。假若这不是真实的,那么诗歌就是虚幻,音乐就是欺骗,缄默的世界会把人的心灵驱入绝对的沉寂中。伟大的大师弹奏着;呼吸属于他,而乐器是我们的思想,他用这思想的乐器弹奏着创造的歌,于是我恍然大悟,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不只是一个陌生的人,栖息在大地路边的客栈里,我亦生活在那生命与我息息相关的世界里。 引自第142页 回应 2014-09-25 20:58:33 -
第五象限 (上帝关了一扇门 咱就拆他四堵墙)
东西方幸福观 诸位都知道韦尔斯的《时间机器》〔韦尔斯的《时间机器》〕韦尔斯现在通常译作威尔斯(1866—1946),英国作家。《时间机器》是他创作的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机器的主人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旅行,或倒退,或前进,亲睹昔日和未来。但是,人们并非永远能认识到,今天,旅游世界就可获得韦尔斯仪器的大量优点。去纽约和芝加哥的欧洲人,看到的是未来,如果欧洲幸免了经济灾难,这种未来就很可能降临。另一方面,他去亚洲... (1回应)2011-11-26 22:43:44 2人喜欢
东西方幸福观 诸位都知道韦尔斯的《时间机器》〔韦尔斯的《时间机器》〕韦尔斯现在通常译作威尔斯(1866—1946),英国作家。《时间机器》是他创作的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机器的主人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旅行,或倒退,或前进,亲睹昔日和未来。但是,人们并非永远能认识到,今天,旅游世界就可获得韦尔斯仪器的大量优点。去纽约和芝加哥的欧洲人,看到的是未来,如果欧洲幸免了经济灾难,这种未来就很可能降临。另一方面,他去亚洲,便看见了昔日。听说在印度能看见中世纪,在中国能看见18世纪。倘若乔治·华盛顿死而复活,他创建的国家就将使他迷惑而震惊。在英国,陌生的感觉就少一些,在法国就更少了;不过,真正的故乡感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那里,他在幽灵般的游荡中,会第一次找到那些仍然信奉“生命、自由、追寻幸福”的人们,他们就像“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人一样信奉这些思想。我深信,他很快就会当上这个共和国的总统。 西方文明包括南北美洲,不算俄国的欧洲,以及大不列颠自治王国。美国便是这种文明的先驱;所有东西方的差异在美国都有最显著的标志,并得到了最深刻的发展。我们习惯于视进步为当然;毫不迟疑地宣称,上世纪的一切变化都日臻完美,更圆满的完美变化亦会无限地接踵而至。在欧洲大陆,战争及其恶果动摇了这一信念,人们开始回顾1914年以前的时代,视之为黄金时代,似乎是百年不遇的。在英格兰,乐观主义受到的打击就小得多,在美国就更小了。对于我们那些视进步为当然的人,游历中国这样的国家,大有意趣,中国还徘徊在我们一个半世纪前的时代,让我们扪心自问,比较而言,我们经历的种种变化,是否带来了真正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文明的渊源,是公元前500年盛行的孔子教诲。他就像希腊和罗马人一样,并不相信人类社会自然是进步的;相反,他深信,远古时代的统治者都极贤明,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那是堕落的今日可望而不可即的。当然,这只是幻想。但实际结果是,像其他先贤一样,孔子的旨趣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保持一定的优裕水平,并不是马不停蹄地追逐功名。在这一点,他比古往今来的任何贤哲都杰出。从古至今,中国的文明就打下了他人格的烙印。孔子时代,中国的疆域只是当今中国的一部分,分割成许多相互争战的王国。此后三百年间,他们在现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疆域里定居下来,创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直到最后五十年,其土地和人口都超过任何其他帝国。尽管历经蛮族的入侵、历经蒙古族和满族统治的朝代,偶尔历经或长或短的混乱和内战时期,孔子的思想体系还是幸存下来,创造了艺术、文学和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只在今日,接触了西方和西化的日本,这个体系才开始崩溃。 一个生命力如此强大的体系,一定不乏长处,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心。那不是宗教,它同超自然的信仰或神秘的信仰毫不相干。那是一个纯粹的伦理体系,它的伦理不同于基督教,并非高不可攀。实质上,孔子的学说极像18世纪老式的“绅士”观念。他的一段箴言阐明了这点(引自莱昂内尔·贾尔斯的《孔子论语》): 真正的绅士决不好斗。倘若竞争的精神不可避免,那只在比箭之时。即使在这时,就位之前,他亦彬彬有礼地向对手致意,一旦失败,便退下,饮罚酒。这样,即使比武,他亦不失绅士的风度〔真正的绅士决不好斗……他亦不失绅士的风度〕《论语》原文是:“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 他谆谆教导我们责任、美德之类的事情,作为道德的导师,这是在所难免的,然而,他从不苛求任何违背自然、违背自然情感的事。下面的对话,便是明证: 畲国的公爵对孔子说:我国有一个正直的人。他作证,证明自己的父亲偷了一只羊。──孔子答道,在我国,正直迥异于此。父亲隐瞒儿子的罪过,儿子隐瞒父亲的罪过。此行方为真正直〔畲国的公爵对孔子说……此行方为真正直〕《论语》原文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畲”当为“叶”。。 孔子在一切事情上都崇尚节制,甚至于美德。他不相信我们应以善报恶。一次,有人问他:“您觉得以善报恶的原则如何?”他答道:“那么,以何报善呢?你们倒应该以公正报不公正,以善报善。”在孔子时代的中国,以善报恶的原则是道家所宣扬的,道家的学说比儒家的学说更接近于基督教。道家的始祖老子(据估计,他的年代比孔子略早)说:“对善,我报以善;对不善,我亦报以善,使之弃恶从善。对忠诚,我报以忠诚;对不忠诚,我亦报以忠诚,使之归于忠诚。即使是恶人,抛弃他,又怎能为善呢?以仁慈回报伤害吧。”老子的一些箴言与“山上的布道”极相似。例如,他说: 谦卑的人将受到备致的关怀。屈身的人将昂首挺胸。虚怀若谷的人将充实内心。疲惫不堪的人将获得新生。贫穷的人将获得成功。富足的人将误入歧途。〔谦卑的人将受到备致的关怀。……富足的人将误入歧途〕《老子》中没有意思与此完全对应的章节。 人们公认的民族圣人是孔子,而非老子,这便是中国的特征。道教流传下来了,但主要作为魔法在无知的人们中流传。在统治帝国的实用主义者看来,道家的教义只是空幻,而孔子的学说显然是精心的筹划,能避免倾轧。老子宣扬无为的学说,他说:“不闻不问,顺其自然,方是治国之道。终日劳碌,非治国之道。”但是,中国的统治者天生就偏爱孔子的箴言:节制,仁义,礼仪,好像还极崇尚贤明政府所能施行的仁政。中国人从未像现代的一切白种民族那样,同时拥有一个理论上的伦理体系和一个实践中的伦理体系。我不是说,他们永远遵奉他们的理论;我是说,他们试图这样做,人们也期望他们这样做;人所共知,基督教的伦理对于这个邪恶的世界,大多过于完美了。 其实,我们有两种并存的道德:其一是我们宣扬却不施行的道德,其二是我们施行却极少宣扬的道德。除了摩门教,基督教同所有的宗教一样,都发源于亚洲;早期的基督教提倡具有亚洲神秘主义特征的个性和来世思想。由此可知,不抵抗的教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督教一旦成为精力充沛的欧洲王公贵族们的主要宗教时,就有必要宣称,有些经文不可按字面意思理解,而另一些,如“将凯撒的财产归还给凯撒”,则被广泛接受。在我们的时代,竞争的产业主义盛行,丝毫的不抵抗便会遭到蔑视,人们身负厚望,应正视困难而面不改色。实际上,我们那行之有效的道德便是以奋争获取物质的成功;这适用于国家,亦适用于个人。对于我们,其它的一切仿佛都是软弱而愚蠢的。 中国人谢绝了我们理论上的伦理观,亦谢绝了我们实践中的伦理观。他们承认,理论上存在着应该战斗的时刻,而实际中这种时刻极罕见;而我们深信,理论上没有任何应该战斗的时刻,实际中这种时刻却屡见不鲜。中国人有时也战斗,但不是好斗的民族,也不太崇拜战争的胜利或生意的成功。传统上,他们最尊崇学识;其次,是与其紧密相联的温雅和礼仪。在过去的时代,中国行政的职位都按科举考试的结果授予。两千年来,没有世袭的贵族──惟一的例外是孔子的家族,其首长是一个公爵──学识不仅赢得了欧洲封建时代有权势的贵族才享有的那种尊敬,亦赢得了由于学识自身的原因而激起的人们的仰慕之情。古代的学识很狭隘,只是不加鉴别地阅读中国的经典作品,以及著名的注释家的作品。在西方的影响下,他们逐渐认识到,地理、经济、地质、化学等等比以道德解释昔日更具实际的用途。年轻的中国──即,受过欧式教育的学生们──认识到了现代的需求,对古老的传统尊崇不足。然而,纵然是最现代派的人,也保持着节制、文雅和谦和的传统美德,只有少数例外。这些美德能否在西方和日本的教诲下再幸存几十年,或许值得怀疑。 对于中国人和我们的主要区别,倘若我欲一言以蔽之,就应该说,他们的旨趣是逸乐,而我们的旨趣是权柄。我们垂青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势,亦垂青凌驾自然之上的力量。我们借前者创建了强大的国家,借后者创建了科学。中国人过于淡泊,过于温厚,不适合如此的追逐。然而,说他们懒散,只在一定意义上属实。他们并不如俄国人一般懒散,就是说,为了生活,他们会辛勤操劳。雇主发现他们极其勤劳。但是,他们不会像美国人和欧洲人那样工作,只是因为不工作会使他们厌烦,他们也不爱好劳碌。一旦足以维持生计,他们就以此为生,不再为了改善生活而操劳。他们有无限的闲情雅致──光顾戏院、茶座闲聊,欣赏中国的古代艺术、或漫步景色宜人之地。按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过于温和了;我们更敬佩一个每天都去办公室的人,纵然他在办公室里的一切行为都贻害无穷。 在东方生活或许会使一个白种人腐化,但是,我必须承认,自我认识中国以来,我便将懒散视为芸芸众生所能企及的最佳禀赋。我们终日劳碌,确有所获,但是试问,比较而言,我们的所获有无真正的价值?我们的制造业技艺超群,部分用于制造船舶、汽车、电话,以及其它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中享受奢侈生活的东西,另一部分用于制造枪支、毒气、以及用于大规模互相残杀的飞机。我们拥有一流的管理体系和税务体系,部分用于教育、环卫和诸如此类的有益项目,其余的则投入了战争。在当今的英国,国民收入多消耗于过去和未来的战争,剩余的部分才用于有益的设施。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境况更糟。我们拥有的警察制度,其效率是前所未有的,部分用于侦破和防止犯罪,部分用于囚禁任何一位有建设性政见的人。在中国,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这类东西。太落后的工业造不了汽车和炸弹;落后的国家无法教育国民或残杀他国的国民;无能的警察抓不了土匪或布尔什维克。结果便是,中国同其它白种民族的国家相比,一切人都享有自由,且有一种普天同享的幸福,因为除了少数人,大家共享着贫困,这真令人惊奇。 一般中国人的视野同一般西方人相比,有两种惊人的差异:其一,中国人不尊崇活动,除非它有益于有益的目的;其二,他们不认为道德就是遏制本能的冲动、干涉他人的冲动。前者我们已经论及,后者也许同样重要。著名汉学家盖尔斯教授在结束他在吉福特的演说“儒教及其对手”时宣称,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其成功的主要障碍就是原罪的教义。正统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在远东,仍被基督教大多数传教士宣讲──宣称,我们都生而有罪,我们罪大恶极,该受永远的惩罚。倘若这种教义只适用于白种民族,中国人就极易接受,可一旦得知自己的父母和祖辈在地狱的烈火中饱受煎熬,他们就暴跳如雷。孔子谆谆教诲,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谆谆教诲,人之初,性本善〕作者这里说的不准确,“性善论”是孟子的学说。,倘若从恶,亦是受邪恶榜样和腐朽方式的耳濡目染。这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正教,对中国人的视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当中,公认的道德典范,是那些摒绝平常享乐的人,是那些干预他人享乐以求自足的人。我们的美德概念,有一种爱管闲事的因素:一个人若不让许多人觉得他是讨厌鬼,我们就认为,他绝不能成为极善的人。这种思想就源于我们的原罪意识。它诱使我们干预自由,诱使我们道貌岸然,因为传统的标准对于多数人是难以企及的。中国的情形即非如此。道德的戒律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它期望人们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彬彬有礼。这不是难以实现的敬意,多数人实际上都能实现,结果或许优于我们那崇高的标准,那是多数人都不能抵及的。 没有原罪的意识,另一结果便是,他们比西方人更乐于让分歧服从理由和理性。在我们当中,歧意迅速成为“原则”问题:一方总以他方为邪恶,任何让步便意味着参与罪恶。这就使争端更加激烈,实际上,这暗藏着随时准备动用武力的威胁。在中国,军人虽准备着动用武力,但无人警醒相待,他们自己的士兵亦然。他们打仗几乎不流血,他们在激烈冲突中造成的损失,比起西方的经历,真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民众,包括民政机构各行其是,仿佛这些将军和士兵根本不存在。日常生活中,争执常由友善的第三者调解、平息。和解是公认的原则,因为挽救双方的脸面是必要的。在某些形式上,不失脸面虽使外国人感到好笑,却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民族风格,使得中国人的社会政治生活远不如我们残酷。 中国人的体系里,只有惟一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它不能使中国抵御更好战的民族。如果全世界都像中国,全世界就会幸福;然而,只要其他国家尚武好战、精力旺盛,不再遗世独立的中国,若想保持民族的独立,就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因袭我们的罪恶。但是,我们可别恭维自己说,这种模仿将成为进步。 罗素于20世纪2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就当时而言,他算是比较了解中国的西方学者了。在文中,他在该如何看待社会进步与发展这个大前提下,将中国人和西方人所信奉的行为准则的差异、生活态度的差异、道德观的差异等进行比较,流露出对中国文化很强的认同感。对于罗素的话,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看到他当时对中国社会实在是知之甚少,他的看法主要是建立在对先秦诸子典籍的解读(通过别人的翻译著作)和对中国社会浮光掠影式的感悟上,文中固然不乏精辟深刻的见解,却也有不少误会。 阅读时,要注意理清思路。
1回应 2011-11-26 22:43:44 -
渺小的能力ー一我们应像孩子那样,亲近鲜花、绿草和蝴蝶。即,我们并不比它们伟大。我们成年人长大了,超过了它们,不得不向它的俯身。我想,当我们向绿草表示爱慕,绿草会憎恨我们。——那愿意分享一切幸福的人应该领悟,有时侯怎样才能变得渺小。 魔鬼的信徒——“我们痛苦,我们方能聪明,他人痛苦,我们方能善良。”这奇异哲学的一切道德,源于怜悯,源于超逸之人的一切理智。这种哲学不自觉地为一切人类的堕落辩护。怜悯需...
2021-07-28 19:16:52
-
Joan (生如夏花)
The prophet, Khalil Gibran Love Love one another, but make not a bond of love: let it rather be a moving sea between the shores of your souls. Fill each other's cup but drink not from one cup. Give one another of your bread but eat not from the same loaf. Sing and dance together and be joyous, but let each one of you be alone, even as the strings of a lute are alone though they quiver with the ...2012-01-10 14:30:16
The prophet, Khalil Gibran Love Love one another, but make not a bond of love: let it rather be a moving sea between the shores of your souls. Fill each other's cup but drink not from one cup. Give one another of your bread but eat not from the same loaf. Sing and dance together and be joyous, but let each one of you be alone, even as the strings of a lute are alone though they quiver with the same music. Give your hearts, but not into each other's keeping. For only the hand of Life can contain your hearts. And stand together yet not too near together: For the pillars of the temple stand apart, And the oak tree and the cypress grow not in each other's shadow. Freedom you can only be free when even the desire of seeking freedom becomes a harness to you, and when you cease to speak of freedom as a goal and a fulfillment. 书里没有: Work Work is love made visible. And if you cannot work with love but only with distaste, it is better that you should leave your work and sit at the gate of the temple and take alms of those who work with joy. For if you bake bread with indifference, you bake a bitter bread that feeds but half man's hunger. And if you grudge the crushing of the grapes, your grudge distills a poison in the wine. And if you sing though as angels, and love not the singing, you muffle man's ears to the voices of the day and the voices of the night. 工作 工作是可以看到的爱的产物。如果你不能带着爱工作而是带着厌恶工作,那你最好离开你的工作去坐在圣殿的门口接受那些快乐工作的人的施舍。因为如果你冷漠的烤出的面包只会让人的满足感减半。如果你带着怨恨榨葡萄,你的怨恨在葡萄酒中留下了毒药。如果你作为天使歌唱,但却不带有爱,你钝化了人们的耳朵去倾听白天和晚上的声音。 ......... 钢琴家似乎已经失去尊严的找寻食物,为了生存, 但是弹钢琴的时候他依然自由。 谁说植物不能走路看世界? </代码结束>
回应 2012-01-10 14:30:16 -
北渚 (大摸鱼放暑假)
泰戈尔 《人格的世界》 田智译 他没有瑕疵,没有躯体,没有身体的创伤,没有身体的力量器官,没有混杂,没有邪恶的触摸,他深入所有的地方。他是诗人,是思想的主宰,他是万物,是自我诞生的人,他把圆满的实现,赐给无穷的岁月。(摘自《奥义书》) 让我们生活,让我们享受生命那真实的欢乐,这是诗人在诗中倾诉自己而感到的欢乐。让我们在周围的万物里,在我们交往的人群里,在我们的劳作里中,在我们利用的事物里,在环绕着...2014-09-25 20:58:33 1人喜欢
泰戈尔 《人格的世界》 田智译
他没有瑕疵,没有躯体,没有身体的创伤,没有身体的力量器官,没有混杂,没有邪恶的触摸,他深入所有的地方。他是诗人,是思想的主宰,他是万物,是自我诞生的人,他把圆满的实现,赐给无穷的岁月。(摘自《奥义书》) 让我们生活,让我们享受生命那真实的欢乐,这是诗人在诗中倾诉自己而感到的欢乐。让我们在周围的万物里,在我们交往的人群里,在我们的劳作里中,在我们利用的事物里,在环绕着我们的世界的欢乐里,表现我们的无限。让我们的心灵弥漫我们的环境,在万物里创造自己,满足一切时间的需要,显豁它的完美。我们的生命满盈着神圣馈赠者的赏赐。群星向它歌唱,它沐浴着晨光每日的祝福,水果向它飘散着芳香,大地展开绿色的地毯,好让它憩息。让我们的生命像乐器那样,完美地奏鸣出心灵的旋律,报答那无限灵魂的触摸。 我深知,大地和晴空织上了人的思想的纤维,人的思想亦是宇宙的思想。假若这不是真实的,那么诗歌就是虚幻,音乐就是欺骗,缄默的世界会把人的心灵驱入绝对的沉寂中。伟大的大师弹奏着;呼吸属于他,而乐器是我们的思想,他用这思想的乐器弹奏着创造的歌,于是我恍然大悟,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不只是一个陌生的人,栖息在大地路边的客栈里,我亦生活在那生命与我息息相关的世界里。 引自第142页 回应 2014-09-25 20:58:33 -
渺小的能力ー一我们应像孩子那样,亲近鲜花、绿草和蝴蝶。即,我们并不比它们伟大。我们成年人长大了,超过了它们,不得不向它的俯身。我想,当我们向绿草表示爱慕,绿草会憎恨我们。——那愿意分享一切幸福的人应该领悟,有时侯怎样才能变得渺小。 魔鬼的信徒——“我们痛苦,我们方能聪明,他人痛苦,我们方能善良。”这奇异哲学的一切道德,源于怜悯,源于超逸之人的一切理智。这种哲学不自觉地为一切人类的堕落辩护。怜悯需...
2021-07-28 19:16:52
-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
2021-07-28 18:34:24 1人喜欢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防火建筑中。在货运列车上,在轮船的甲板上,在牛和矿山,在木後上,在司炉工和警察当中,永远需要勇气也永远存在着勇气。那里,岁月的每个日子都向你展露终极的人性。哪里挥舞着镰刀、斧头、凿子和铁锹,哪里的人性就忍受着汗水的浸渍、痛苦的折磨,在漫长的紧张劳动中,人性的忍耐力已趋极限。 引自 生命的意义 回应 2021-07-28 18:34:24
-
渺小的能力ー一我们应像孩子那样,亲近鲜花、绿草和蝴蝶。即,我们并不比它们伟大。我们成年人长大了,超过了它们,不得不向它的俯身。我想,当我们向绿草表示爱慕,绿草会憎恨我们。——那愿意分享一切幸福的人应该领悟,有时侯怎样才能变得渺小。 魔鬼的信徒——“我们痛苦,我们方能聪明,他人痛苦,我们方能善良。”这奇异哲学的一切道德,源于怜悯,源于超逸之人的一切理智。这种哲学不自觉地为一切人类的堕落辩护。怜悯需...
2021-07-28 19:16:52
-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
2021-07-28 18:34:24 1人喜欢
我猛然从迷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我只是沉浸在先人的目中,像与世隔绝的看客那样,观望着生命。我企慕英雄主义,渴望凝望受难的人性,却从未注意到展现在我四周的英雄主义野原,我没能领略它的存在和生机。我所能想象的传奇作品中的雄主义,是死亡和不朽,是标签和古装。然而,它却浮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在劳动大众每日的生活中。英雄主义不只在刀尖铮鏦的鏖战和铤而走险的行军中,亦在每一座铁路桥中,在今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防火建筑中。在货运列车上,在轮船的甲板上,在牛和矿山,在木後上,在司炉工和警察当中,永远需要勇气也永远存在着勇气。那里,岁月的每个日子都向你展露终极的人性。哪里挥舞着镰刀、斧头、凿子和铁锹,哪里的人性就忍受着汗水的浸渍、痛苦的折磨,在漫长的紧张劳动中,人性的忍耐力已趋极限。 引自 生命的意义 回应 2021-07-28 18:34:24 -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首先我自问,这座安息日般的城市里倒底缺少什么,这种缺陷使人永难获得更高的满足。我随即认识到,正是这一要素,赋与外面的邪恶世界一切道徳的风尚、一切表现和形象,一切可以称为力量和热烈的莽撞因素、强烈而危险的莽撞因素。让生活的旁观者感到激动和兴奋的,传奇和塑像所歌颂的,威严的城市纪念碑让我们回忆起的,便是那光明力量与黑暗势力的永恒战斗战斗者大义凛然,孤注一掷,九死一生,从来就是如...
2021-07-28 18:29:35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首先我自问,这座安息日般的城市里倒底缺少什么,这种缺陷使人永难获得更高的满足。我随即认识到,正是这一要素,赋与外面的邪恶世界一切道徳的风尚、一切表现和形象,一切可以称为力量和热烈的莽撞因素、强烈而危险的莽撞因素。让生活的旁观者感到激动和兴奋的,传奇和塑像所歌颂的,威严的城市纪念碑让我们回忆起的,便是那光明力量与黑暗势力的永恒战斗战斗者大义凛然,孤注一掷,九死一生,从来就是如此,永远亦将如此。但是,在这不可言说的乔托克瓦,极目四望,没有死亡的阴影,没有危险的地带。理想大获全胜,没留下任何战斗的痕迹,这个地方就如搁安息一般。我们人类的激情仿佛要求金戈铁马的鏖战场面。安享胜利果实的时刻,一切就变卑微了。人类的天性历经艰辛,拚却全力,受尽苦难,终于九死一生,然后又抛下胜利,奔向更罕见、更艰巨的理想一一正是这样的风采激励着我们,这样的现实仿佛是一切高尚文学和杰出艺术的作用,点悟我们,启迪我们。在乔托克瓦没有刑具,历史博物馆里也没有没有汗水,只在一些演讲人的额上,在球场上一些运动员的肋上,也许还有几柔和的汗珠。 引自 生命的意义 回应 2021-07-28 18:29:35 -
我以为,爱情和友谊中出现的失望和疏远,与其说是出于虚假的感觉和感情,毋宁说是出于虚假的期望。本能的同感有一个真诚的基础,但那个基础是易变的生命。倘若以后在其它环境中,肥沃的土地变贫了,倘若的溪流停止流泛,也不能取消从前的花之存在。爱情和友中,那“永远”的耿耿誓言,遭受着“永远”一词所潜藏的含糊意义的折磨。将它理解为永恒,你就是傻瓜。没有任何事实、没有任何感情,能保证自身的永恒;更谈不上条件极高...
2021-07-28 18:06:29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藏)老版本文化生活译丛 (大不了)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外国名家散文随笔 (竹马笃笃)
- 我要送出的图书-非管理 (安猪)
- Ex·散文 (Ex)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沙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oxyn 2006-06-05 15:59:00
太早买的书,当时看不懂,现在忘了
0 有用 晁澄伟 2018-11-03 09:04:16
牛逼
1 有用 暗夜的星辰 2018-10-24 00:13:42
全書最喜歡的還是梅特林克的那篇《沙漏》,學生時讀還有點不解其中意味,近日再讀,然,我已經完全能夠明白,甚而超越了文中的思想。很高興自己的進步,同時也為那更遠更高的世界望而興嘆:我要怎樣追逐著主的腳步,才能趕得上靠得更近一點呢?竭盡餘生,用心過吧。
0 有用 禧晤 2014-04-15 11:37:19
智慧的故事
0 有用 四翼人alice 2009-05-04 12:42:52
大学时代爱看的一类书,影响我人生了吗?
0 有用 明天撤退 2022-03-17 17:28:55
喜欢托尔斯泰、一个下雨天读完好平静
0 有用 星球和歌 2021-07-20 07:57:13
沙漏有删节
0 有用 Lele 2019-08-27 15:52:18
托尔斯泰一篇值回票价,铃木大拙的禅也很好,可惜我懂得太少
0 有用 注销账号 2019-07-23 13:32:15
一些大师的随笔
0 有用 晁澄伟 2018-11-03 09:04:16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