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广为流传。600多年来,世界各地用各种文字辗转翻译,译本之多,可能超过了100种,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照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注释,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我国学者根据不同版本也翻译过7种,其中1935年冯承钧将法人沙海昂的注本翻译过来译名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中国流行较广。
马可波罗行纪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他家祖辈也是世代经商,父亲和叔父常奔走于地中海东部,进行商业活动。1260年,他的父亲和叔父经商到过伊士坦布尔,后来又到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他们两遇到了一个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马可波罗已经15岁,他的父亲和叔父从东方回到了威尼斯,他们从东方带回的动人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羡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
两年之后,马可波罗的美好愿望实现了。1271年,他的父亲和叔父再次动身去中国,决定带马可波罗同行,于是年轻...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他家祖辈也是世代经商,父亲和叔父常奔走于地中海东部,进行商业活动。1260年,他的父亲和叔父经商到过伊士坦布尔,后来又到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他们两遇到了一个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马可波罗已经15岁,他的父亲和叔父从东方回到了威尼斯,他们从东方带回的动人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羡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
两年之后,马可波罗的美好愿望实现了。1271年,他的父亲和叔父再次动身去中国,决定带马可波罗同行,于是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怀着了解东方的心情,踏上了东行之途。他们由威尼斯起程,渡过地中海,到达小亚细半岛,经由亚美尼亚折向南行,沿着美丽的底格里斯河浴,到达伊斯兰教古城巴格达,由此沿波斯湾南下,向当时商业繁盛的霍尔木兹前进,继而从霍尔木兹向北穿越荒无人烟的伊朗高原,折而向东,在到达阿富汗的东北端时,马可波罗由于适应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来疗养。一年之后,马可波罗恢复了健康,继续前进。他们启行不久又面临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艰苦行程。久病初愈的马可波罗,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下山之后来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行走,抵达叶尔羌绿洲,继而向东到达和阗和且末,再经敦煌,酒泉,张掖,宁夏等地,费时三年半,于1275年夏抵达元代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宫,正式国都定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以后马可波罗等人到达大都,并居住10多年。
马可波罗到达大都时已经21岁,风华正茂,由父亲和叔父带着觐见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兴,在宫内设宴欢迎,并留他们在朝中居住下来,马可波罗善于学习,很快熟悉了朝廷礼仪,掌握了蒙古语等语言。忽必烈在和马可波罗的接触中,发现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对他很器重,除了在京城大都应差外,还几次安排他到国内各地和一些邻近国家,进行游览和访问。根据游记记载,马可波罗出访过云南,他从大都出发,经由河北到山西,自山西过黄河进入关中,然后从关中逾越秦岭到四川成都,大概再由成都西行到建昌,最后渡金沙江到达云南的昆明。他还去过江南一带,所走的路线 似乎是取道运河南下,他的游记里有淮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记载,其中在扬州他还担任官职3年。此外,马可波罗还奉使访问过东南亚的一此国家,如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
目录 · · · · · ·
叙言
马可波罗赠谢波哇藩主迪博钞本原序
第一卷
马可波罗自地中海岸赴大汗忽必烈驻夏之上都沿途所经之地及传闻之地
第二卷
记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事,自大都西南行至缅国记沿途所经诸州城事,自大都南行至杭福泉州记东海沿岸诸州事
第三卷
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东非洲
第四卷
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系诸鞑靼宗王之战,亚洲北地
附录马可波罗行纪沙海昂译注正误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马可波罗行纪"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可波罗行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一个可爱外国人的叙事方式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7.9分 235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58)7.1分 30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7.5分 200人读过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7.3分 15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2007购书单 (傅踢踢)
- 冯承钧著译集 (卯人)
- 欧亚草原文化 (鼠帝大陵三百里)
- 网络买书记之2009-2 (乱看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这个世界不善良 2014-03-05 23:01:42
总算看完了,要适应它对地名和人名的翻译还真需要花点时间。
0 有用 老叮当 2017-07-25 16:24:21
翻译有古风,注释非常详细,和原书一样值得一读。
0 有用 大草原 2010-05-29 15:06:40
2008 高考后
0 有用 蓝鲸 2020-02-26 23:08:45
浮夸,不真实,根据信仰歪曲事实史实
0 有用 慕容狐仙 2005-11-03 23:10:34
同一出版社同一译者,99年版
0 有用 Laika 2022-08-03 15:09:57
一个一生都在游荡的人,这是他记忆的证据,和记忆的游戏。当你诚实地生活过,即便疾病、囚禁与死亡也无法剥夺你的记忆。
0 有用 安东。 2022-03-17 18:14:43
注释比正文还长,详尽无比,就这也得给满分。旅途见闻、风俗特产、宗教传说,忽必烈的伟业,甚至可窥见南宋(蛮子)的灭亡。虽说马可波罗不尽可信,有趣的东西还是很多,男女分工、巫医诊病是常见的话题,最后国王海都之女比武招亲的把王子打趴下故事lswl。希罗多德《历史》里斯基泰人葬礼中运送遗体途中破坏尸体、殉葬的记录,在这里变成了途中见人则杀“往事汝主于彼世”;用肉块从鸟巢收集肉桂的方法,也已经变成天方夜谭的... 注释比正文还长,详尽无比,就这也得给满分。旅途见闻、风俗特产、宗教传说,忽必烈的伟业,甚至可窥见南宋(蛮子)的灭亡。虽说马可波罗不尽可信,有趣的东西还是很多,男女分工、巫医诊病是常见的话题,最后国王海都之女比武招亲的把王子打趴下故事lswl。希罗多德《历史》里斯基泰人葬礼中运送遗体途中破坏尸体、殉葬的记录,在这里变成了途中见人则杀“往事汝主于彼世”;用肉块从鸟巢收集肉桂的方法,也已经变成天方夜谭的收集钻石。 注释也增加了许多知识点:800年前的福建人是食人族;火鼠裘是石棉做的;真正的女儿国在非洲。 冯老把长颈鹿直接翻译成麒麟,有意思。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2022-070 (展开)
0 有用 鲍勃·腈纶 2020-07-19 23:25:11
今天看历史组有人讨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没,有朋友说读过游记的人都会说他没来过。我想他是没读过,我读过一部分游记,可以确信,他是一定来过中国至少一次的。许多对细节的描写不可能是道听途说的,你乍一听可能觉得是扯淡,但是细查史料会发现惊人的一致性。那些对风俗文化包括地名,乃至行走路线,都是非常符合现实的。但是意大利人(那时还不算意大利人,威尼斯人)爱吹牛扯淡的习惯还是在那,肯定有许多夸大其词的故事,也不排... 今天看历史组有人讨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没,有朋友说读过游记的人都会说他没来过。我想他是没读过,我读过一部分游记,可以确信,他是一定来过中国至少一次的。许多对细节的描写不可能是道听途说的,你乍一听可能觉得是扯淡,但是细查史料会发现惊人的一致性。那些对风俗文化包括地名,乃至行走路线,都是非常符合现实的。但是意大利人(那时还不算意大利人,威尼斯人)爱吹牛扯淡的习惯还是在那,肯定有许多夸大其词的故事,也不排除记录听马可波罗故事的狱友没听明白。总之我是坚信他来过中国的,说没来过的请你去认真读一读游记,做一些研究,作为虔诚的信徒他直到临死时,也没有否认过这段经历,说明他无愧去面对他信的主。无论从情感还是事实,我都相信他百分之百来过中国两次。 (展开)
0 有用 蓝鲸 2020-02-26 23:08:45
浮夸,不真实,根据信仰歪曲事实史实
0 有用 azure 2019-08-24 22:29:44
居民切瓜作条,在太阳下曝干,即干食之,其甜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