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通过钩稽相关历史资料,考察了中唐“春秋学派”形成与的过程,说明一家私学如何进入以科场为代表的官学体系之中,具体考索了中唐诗人与这一学派与学风之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晚唐主要的诗歌流派与诗歌风格形成的学术背景,从学术思潮、学术方法、上人知识结构诸方面分析了中晚唐学风的转变对诗风演变的具体影响、并从这一角度对中晚唐诗歌的审美特征作了新的阐释。
原文摘录 · · · · · ·
-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而非形象的,其文词多非平易的而为险仄的,其意义多非明显的而为艰湿的,其音节多非自然的而为生操的,其形式多非韵文的而为散文的。此诗之极变,与唐以前之诗大不相同者也。若以‘言志’一义绳之,中唐以前之诗,只能做到‘情’字,中唐以后之诗,则兼做到‘思’字,实诗学一大进步时期也。”——《论山谷诗渊源》,《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这些都表明在啖、赵、陆的影响下,《春秋》已成为中晚唐的大显学。这也成了其时诗人面临的一个直接的学术背景,一方面很多诗人如柳宗元、韩愈、吕温等与这一学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学派地位上升与影响的扩大,贞元、元和时期很多诗人也多受到这一学派思想的影响,如元、白诸人即缘于科举的关系而接触这一学派的思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喜欢读"唐学与唐诗"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学与唐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巴斯光年 (巴斯7788)
此書列唐人子書著作目錄時誤字頗多。 186頁 [仲]〔伸〕蒙子 《非荀子》二十〔八〕篇 187頁 朱[元]〔弁〕 平台百一[萬]〔寓〕言 元和[辯]〔辨〕謗略 大和新〔修〕[辯]〔辨〕……裴[遴]〔潾〕撰 188頁 [論]〔諭〕善錄 [朱]〔牛〕希[奇]〔濟〕 [仲]〔伸〕蒙子 劉守[恭]〔敬〕(宋人避諱改為恭,當依舊作敬) 趙自[緬]〔勔〕 刊[語]〔誤〕……李[諳]〔涪〕撰 [虞]〔盧〕公家範 [論]〔諭〕蒙 189頁 范乾〔九〕2016-03-21 10:45:12 2人喜欢
-
这些都表明在啖、赵、陆的影响下,《春秋》已成为中晚唐的大显学。这也成了其时诗人面临的一个直接的学术背景,一方面很多诗人如柳宗元、韩愈、吕温等与这一学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学派地位上升与影响的扩大,贞元、元和时期很多诗人也多受到这一学派思想的影响,如元、白诸人即缘于科举的关系而接触这一学派的思想。
2019-12-19 12:05:12
-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
2019-12-19 10:45:41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而非形象的,其文词多非平易的而为险仄的,其意义多非明显的而为艰湿的,其音节多非自然的而为生操的,其形式多非韵文的而为散文的。此诗之极变,与唐以前之诗大不相同者也。若以‘言志’一义绳之,中唐以前之诗,只能做到‘情’字,中唐以后之诗,则兼做到‘思’字,实诗学一大进步时期也。”——《论山谷诗渊源》,《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引自第2页 回应 2019-12-19 10:45:41
-
巴斯光年 (巴斯7788)
此書列唐人子書著作目錄時誤字頗多。 186頁 [仲]〔伸〕蒙子 《非荀子》二十〔八〕篇 187頁 朱[元]〔弁〕 平台百一[萬]〔寓〕言 元和[辯]〔辨〕謗略 大和新〔修〕[辯]〔辨〕……裴[遴]〔潾〕撰 188頁 [論]〔諭〕善錄 [朱]〔牛〕希[奇]〔濟〕 [仲]〔伸〕蒙子 劉守[恭]〔敬〕(宋人避諱改為恭,當依舊作敬) 趙自[緬]〔勔〕 刊[語]〔誤〕……李[諳]〔涪〕撰 [虞]〔盧〕公家範 [論]〔諭〕蒙 189頁 范乾〔九〕2016-03-21 10:45:12 2人喜欢
-
这些都表明在啖、赵、陆的影响下,《春秋》已成为中晚唐的大显学。这也成了其时诗人面临的一个直接的学术背景,一方面很多诗人如柳宗元、韩愈、吕温等与这一学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学派地位上升与影响的扩大,贞元、元和时期很多诗人也多受到这一学派思想的影响,如元、白诸人即缘于科举的关系而接触这一学派的思想。
2019-12-19 12:05:12
-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
2019-12-19 10:45:41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而非形象的,其文词多非平易的而为险仄的,其意义多非明显的而为艰湿的,其音节多非自然的而为生操的,其形式多非韵文的而为散文的。此诗之极变,与唐以前之诗大不相同者也。若以‘言志’一义绳之,中唐以前之诗,只能做到‘情’字,中唐以后之诗,则兼做到‘思’字,实诗学一大进步时期也。”——《论山谷诗渊源》,《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引自第2页 回应 2019-12-19 10:45:41
-
这些都表明在啖、赵、陆的影响下,《春秋》已成为中晚唐的大显学。这也成了其时诗人面临的一个直接的学术背景,一方面很多诗人如柳宗元、韩愈、吕温等与这一学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学派地位上升与影响的扩大,贞元、元和时期很多诗人也多受到这一学派思想的影响,如元、白诸人即缘于科举的关系而接触这一学派的思想。
2019-12-19 12:05:12
-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
2019-12-19 10:45:41
“顾中唐以前之诗,大抵多偏于情感,其中不谓全无意思,但以意为主之诗则鲜见。盖中唐以前之诗人,其作诗之态度为随便的,其诗之出发点为情感的,其根据为性灵的,其文词为平易的,其意义为明显的,共音节为自然的,其形式为韵文的。中唐以后因文学之自然趋勢及反动,诗之形质渐起变化,而与前此週异。” “此数家(韩愈、卢全、孟郊、贾岛)乃非随便的而为认真的,其出发点多非情感的而为理智的,其根据多非性灵的而为学问的,其特征多为逻辑的而非形象的,其文词多非平易的而为险仄的,其意义多非明显的而为艰湿的,其音节多非自然的而为生操的,其形式多非韵文的而为散文的。此诗之极变,与唐以前之诗大不相同者也。若以‘言志’一义绳之,中唐以前之诗,只能做到‘情’字,中唐以后之诗,则兼做到‘思’字,实诗学一大进步时期也。”——《论山谷诗渊源》,《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引自第2页 回应 2019-12-19 10:45:41 -
巴斯光年 (巴斯7788)
此書列唐人子書著作目錄時誤字頗多。 186頁 [仲]〔伸〕蒙子 《非荀子》二十〔八〕篇 187頁 朱[元]〔弁〕 平台百一[萬]〔寓〕言 元和[辯]〔辨〕謗略 大和新〔修〕[辯]〔辨〕……裴[遴]〔潾〕撰 188頁 [論]〔諭〕善錄 [朱]〔牛〕希[奇]〔濟〕 [仲]〔伸〕蒙子 劉守[恭]〔敬〕(宋人避諱改為恭,當依舊作敬) 趙自[緬]〔勔〕 刊[語]〔誤〕……李[諳]〔涪〕撰 [虞]〔盧〕公家範 [論]〔諭〕蒙 189頁 范乾〔九〕2016-03-21 10:45:12 2人喜欢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 唐 (苏)
- 晚唐 (蓝田)
- 搜集电子书比买书还上瘾 (xie190205)
- 古典诗学经典(2)【欧美为主】 (那颗晴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唐学与唐诗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江州穆瑾 2019-05-27 20:19:00
好书 很有意思的一本对中晚唐诗文和古文运动关系的书。
0 有用 dolphinfu 2018-12-19 21:18:38
观点让人信服
0 有用 青灯夜读 2020-07-07 16:41:52
最大的收获便是打破了文学史教材分段带来的固有印象,梳理了中唐以来到宋代之前诗学的流变关系,对于深入了解中晚唐诗歌有所裨益,对于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也有帮助。
2 有用 小羊 2017-09-17 15:00:07
正文已然相当厉害,在没有古籍库的年代能够写到那个深度,令人钦佩。而结论部分更是一篇大文字,虽立论主要在中唐,但对近代诗学的看法,见识尤在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者之上
0 有用 摸鱼居士 2018-06-09 16:00:45
自大处着手眼,遂能别有开辟。
0 有用 星河光碎 2022-03-20 14:21:33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基於中晚唐時期經史子集四部關係對此期詩風(集)的考察,思想史、經學史(甚至包括佛學)等方面的論述都很見功力。子學之興與詩歌創作趨向轉變的關係(情理關係)頗有新意,最後總論“三關說”“三元說”的論析和評價很值得一讀。
0 有用 松虛居士 2021-07-19 21:20:37
好題目,同時也為後來者留下巨大的研究空間。考據士人交往多有可採,闡發分析處則不愜人意,至有全引長篇詩文而分析只有兩三句者,顯得“點到即止”。又勇於下斷語,如謂“文人史官化”“史學思想詩學化”等。作者似乎存心要寫專著,追求面面俱到,反不如單篇論文能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全書最精彩的部分竟是書末跟唐代關係已不大的總論。
1 有用 鶴望 2021-06-22 19:26:02
第三章 元和求新学风与尚奇诗风:元和诗人以诗家之心求圣人之志,以好奇之心解经,以尚奇的文化观念评价儒家经典,从解经中抽绎出尚奇求异的诗学思想。#超越汉儒回向三代—文化创新意识,论述可与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一书互参,时代中被塑造的文化理想是什么
0 有用 红炉一 2021-03-17 13:47:17
略略读过。
0 有用 青灯夜读 2020-07-07 16:41:52
最大的收获便是打破了文学史教材分段带来的固有印象,梳理了中唐以来到宋代之前诗学的流变关系,对于深入了解中晚唐诗歌有所裨益,对于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