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奥地利)斯台芬・茨威格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译者: 赵蓉恒
出版年: 2000年1月1日
页数: 335
定价: 1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斯台芬·茨威格集
ISBN: 978750802051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译者: 赵蓉恒
出版年: 2000年1月1日
页数: 335
定价: 1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斯台芬·茨威格集
ISBN: 9787508020518
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的主人公是奥地利某小镇上的一个邮政局的女职员,名叫克莉斯蒂娜。小镇上的生活单调沉闷,邮局里的工作枯燥乏味,菲薄的薪金,寒碜的环境,缺乏生活情趣,毫无生活享受,注定了在贫困中苦熬岁月,瞻望前途,黯然神伤,突然间飞来意想不到的佳音:她的阔气的姨妈和姨夫将从美国前来。克莉斯蒂娜的生活于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丑小鸭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公主,不仅地位发生变化,吃穿用度也随之改变,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用品,高级衣衫,豪华饭店,乘车兜风,全都顺理成章地进人了克莉斯蒂娜的生活。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顿时大变,这样令人惊愕出人意料的变化怎能不使她心醉神迷,恍若置身梦中。
变形的陶醉的创作者
· · · · · ·
-
斯蒂芬·茨威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任何一种物质,其内部都有承受外来压力的某种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再加压、加热就不起作用了;水有沸点,金属有熔点,构成人的心灵的要素,同样逃不出这条颠扑不破的法则。喜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增加就感觉不出来,同样,痛苦、绝望、沮丧、嫌恶、恐惧,也莫不如此。心灵之杯一旦齐边盛满了水,它就不可能再从外界吸收一点一滴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9页 -
什么星星,什么夜晚,她此时只感觉得到她自己,只感觉得到她那多年来遭压抑、受排挤、受凌辱的自我,这个自我此时在疼痛难忍中像巨人一样挺身反抗,使她胸膛都快炸裂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斯台芬·茨威格集(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约瑟夫·富谢》《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海滨之屋》《罗曼·罗兰传》《一个人的传奇》
等
。
喜欢读"变形的陶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8.8
-
- 爱与同情 9.1
-
- 象棋的故事 9.1
-
- 茨威格小说全集 9.4
-
- 情感的迷惘 9.0
-
- 昨日之旅 8.4
-
-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9.1
-
- 三人书简 8.2
-
- 第一个人 8.8
-
- 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 9.2
变形的陶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KILLING HER SOFTLY
茨威格的style是怎样的?是那种用细致入骨的心理刻画把你拖入到少女纤弱的灵魂之中,跟着她在这个用肮脏的钱币搭建的舞台里面大喜大悲。 有的人是金钱的玩物,有的人的玩物是金钱。 在克里斯蒂娜换筹码那一刻,发现姨夫打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游戏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唏嘘,悄然若...
(展开)

谁人能够明晰且坚毅到底
茨威格是个内心非常敏感的人。 当然,世界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内心比较敏感——首先,哪一类人比较敏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从敏感到不敏感的一个渐变,接近敏感一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让别人觉得内心敏感。而到茨威格这个程度,则是到了在敏感人群中,也是相当敏感的了吧。...
(展开)

推荐理由: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著,笔触极其细腻迷人。
在永恒、重复的乡村邮政所,一个以清醒的惬意的瘫痪姿势坐在她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昏睡世界里的邮政女助理克里斯蒂娜,忽然收到富贵姨母的邀请,踏上了幻梦迷离的旅程,她遗忘了重病中的母亲、贫困、村庄、朋友和昨天的自我,在虚假的姓氏、精美的服饰、上流的生活中幸福眩晕,而...
(展开)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其实这就是茨威格未完成的长篇《邮局的故事》 | 来自乱看书 | 2 回应 | 2011-12-04 00:13: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7分 183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8分 9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8.2分 28人读过
-
漫遊者 (201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架(外国文学) (嘉树)
- 有得看^^ (==)
- 斯台芬·茨威格集 (RMR)
- 德语文学一 (woodeallen)
- 我的书 (60092)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变形的陶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n蜀黍 2008-02-19 19:36:13
其实故事在第十一章已经完结,而峰回路转的后九章才是真正的含金量所在。
0 有用 d'oo'dle |思罢喜罢 2007-01-16 12:43:18
uncompleted work——就这样结束吧
1 有用 with 2011-12-18 11:08:37
灵与欲已升级了,怎可再跌落寂寥
0 有用 叶藏.!!张寄奴 2014-07-23 04:56:47
据说未完成,不过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也不错。贫贱夫妻百事哀。
1 有用 纵横 2018-11-15 18:30:34
我突然想起马桶台的一个及其令人恶心的节目,变形计
0 有用 豆友265382013 2023-05-24 16:25:37 上海
在邮局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是死亡,尝试盗窃被缉拿的最终结果也是死亡,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服从认命,后者是选择,是出于自由意志。扭曲的从来就不是费迪南,更不是克丽斯蒂娜,扭曲的是这个世界——这个“高级盗窃犯”。
0 有用 usandboth 2021-11-21 00:15:24
前面部分有些枯燥 后面男主终于出现 事情逐渐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眩晕感充斥着正篇文章 克里斯蒂娜度假后 灵魂终于和肉体脱节 永远地留在了不属于她的地方 不真实感塞满了整个心 于是越走越远 痛苦难言 后篇简直是神来之笔 克里斯蒂被夺走了不属于她的东西 斐迪南则是夺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 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愤怒心和追寻的渴望 让他们疯狂起来 不 与其说疯狂 倒不如说让他们活了过来 国家盗取了他们的青... 前面部分有些枯燥 后面男主终于出现 事情逐渐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眩晕感充斥着正篇文章 克里斯蒂娜度假后 灵魂终于和肉体脱节 永远地留在了不属于她的地方 不真实感塞满了整个心 于是越走越远 痛苦难言 后篇简直是神来之笔 克里斯蒂被夺走了不属于她的东西 斐迪南则是夺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 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愤怒心和追寻的渴望 让他们疯狂起来 不 与其说疯狂 倒不如说让他们活了过来 国家盗取了他们的青春 他们想要夺回来 在这疯狂的国家 真正疯狂的 到底是满足于疯狂现状的小市民 还是要夺回属于自己东西的他们二人呢 (展开)
0 有用 𝚌𝚑𝚞𝚌𝚔𝚕𝚣 2021-10-22 06:19:33
通读之后切骨感受到的不是战后创伤,而是人生在世实实在在的悲痛。
0 有用 萝卜头的蜘蛛人 2021-03-13 17:47:27
阶层的差距令人绝望 体会到天堂般的日子 就很难回到日常生活了
0 有用 西南季风 2020-01-12 15:42:12
喜欢茨威格描写人物的笔触。与其说写人,不如说写神情、特写,表情的背后是刹时间掠过的沧桑。这种人物形象影像化后,对生活是喜爱又憎恨的,也因此造就了“居安思危”的心理。对于经历过封禁的作家来说,经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