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写札记的书评 (13)

boliang 2009-01-21 23:46:08

罗贝尔·布烈松《电影书写札记》择抄

去掉我积累的错误和虚假。认识我的手段,掌握这些手段。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 模特儿: ……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  (展开)
力总 2010-08-23 11:24:03

颇具禅意。

其实我并未怎么看过布列松的电影,但他的这本札记,却蕴含了不少真知灼见,颇具禅意。 摘抄一些如下: 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 存有(模特儿)而非表现(演员)。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  (展开)
转运蚁 2009-12-16 23:08:54

触摸真实——布列松的电影书写

在上次的导师课中,老师提到了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我在之前看过布列松的那部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的改编的电影《扒手》,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简练到极致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看了他其他两部电影依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金钱》和《...  (展开)
小約 2005-09-09 15:35:06

二死三生——影像话语的涅磐?

电影作为一种舞台剧的再现,重重地蒙扼了摄影机的独特性。在上世纪30年代正当罗贝尔·布烈松丢掉画笔,准备用镜头绘色世界之时,电影还是一张死灰色的脸。而对布烈松来说电影就似梦般新鲜神往,他说“我梦见我的影片在目光下自己逐渐形成,像画家永远新鲜的画布。”他不是...  (展开)
本来老六 2007-11-06 12:11:14

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   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即时创新(或再   创新)。      自然:戏剧艺术将之泯除,为求一种学来的、并靠练习保持的自然感。      认为做一个动...  (展开)
【读品】 2006-10-05 14:29:33

布莱松的毁灭之旅

纳博科夫在《斩首之邀》的卷首引用那位“心中的作者”的话:“就像一个疯子自以为是上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会死的。”且不论这种疯癫式的笃定与反疯癫式的怀疑各自出于何种理由与立场,人们对死亡,从理性上,或多或少地进行着某种心理预警。然而,恐怕少有人会“...  (展开)
豆儿 2018-09-03 16:01:12

罗伯特·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摘录

1、 去掉我积累的错误和虚假。认识我的手段,掌握这些手段。 2、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 3、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4、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即时创新(或再创新)。 21、电影书写的影片,藉影像与声...  (展开)
招菜 2022-12-09 17:38:30

《电影书写札记》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序 布列松在日记上以只言片语记下他的发现,写下人之为人所具有的一切好恶,特别是他对虚荣、过分理智、因循守旧的厌恶。他爱好诚恳和自然(贞德面对施刑者时的“良善本性”),喜欢艺术上的简约与准确 和东方艺术相似,如充满禅思佛理的北齐画作。同样着重简约的手法,爱好感...  (展开)
江湖马扇子 2022-03-09 20:04:26

《电影书写札记》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布列松的两组对应概念: ①舞台(剧)、电影、演员 ②影片、电影书写、模特儿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的,他们和我之间:感通,预知。 两类影片:一类运用舞台剧手段 (...  (展开)
FishmansDub 2021-11-06 01:32:45

现实是摄像机的运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影像的真实在电影诞生之初,如何将它与其余的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特别是同舞台剧或者戏剧区分开来,这是电影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电影的本体究竟立于何地?布列松早期将电影与舞台剧对立,仅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借以表达其电影书写概念,强调的是书写的概念,布列松要谈论...  (展开)
环眼贼 2019-05-16 14:39:43

笔记、摘抄

1.模特儿: 由外向内的活动。(演员:由内向外的活动。)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的。 他们和我之间:感通,预知。 2.两类影片:一类运用舞台剧手段(导演,场面调度等),并以摄影机来复制;另一类运用电影书写手...  (展开)
臧贤凯 2006-07-27 22:32:28

布列松:先去感受才去理解

周末的睡前开始翻,第二天用了小半天看完。精巧的笔记。摘录4条: 1、电影书写的影片:感情的,非再现的。(P60) 2、诱发那出乎意料的。等待它。(P60) 3、你以清晰、准确的东西迫使那些涣散分心的眼睛耳朵专注起来。(P60) 4、观众正准备好先去感受才去理解,竟有许多影片向...  (展开)
VisionPro 2012-02-20 22:44:17

一把小提琴足够时,绝对不要使用两把。

此书中。他主要强调几点: 1、模特。而不是演员。要清除演员脑子里的任何意图。保持导演的绝对控制权。演员不要去表演。要生活化。要“由外向内”。这一点就像“表现派”的理念一样。通过演员的数以千计的模仿重复、机械地动作单元练习。进入到角色精神层面。 2、绘画与音乐...  (展开)

订阅电影书写札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