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司汤达当初一样,帕韦哲再度发现爱情本质上是虚构;这并不是说爱情有时导致错误,而是爱情本质上就是一个错误。被人们当作是对另一个人的爱慕之情的东西,揭去其伪装的话,其实是孤独自我的又一次舞蹈。...然而,只要人们把世界当作是(用帕韦哲的话说)一个“自利的丛林”,那这个错误仍是一个必要的错误。孤独自我永远在受难。“生命是痛苦,而情爱享受是一帧麻醉剂”。
一个人的庄严性,是由他躲避或超越困难的惩罚的能力来衡量的,是由他获得宁静和均衡的能力所衡量的。...两千年来,在基督徒和犹太人中间,受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时尚。因而,我们予以高度评价的,不是情爱,而是受难——更确切地说,是受难带来的精神上的价值和好处。引自 all
pp56 关于西蒙娜.韦伊
我们之所以阅读这些具有如此犀利的原创性的作家,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威望,是因为他们堪称典范的严肃性,是因为他们献身于自己的真理的明显意愿,以外——只不过零碎地——因为他们的“观点”。...热爱生活的人,没有谁希望去模仿她(指西蒙娜.韦伊)对磨难的献身精神,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自己所爱的任何人去模仿。但只要我们既热爱严肃性,又热爱生活,那我们就会为严肃性所感动,为他所滋养。在我们对这样的生活表示的敬意中,我们意识到世界中存在神秘——而神秘正是对真理、对客观真理的可靠把握所要否定的东西。在这种意识上,所有的真理都是肤浅的;对真理的某些歪曲(但不是全部歪曲),某些疯狂(但不是全部疯狂),某些病态(但不是全部的病态),对生活的某些弃绝(但不是全部的弃绝),是能提供真理、带来正常、塑造健康和促进生活的。引自 all
pp61 加缪
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钦佩,普鲁斯特和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加缪的小说是图解性的、哲理性的。它并不十分关注于它的人物,如它关于无知与罪孽、责任感与虚无主义的冷漠这些问题一样。...在加缪那里,既找不到最高质量的艺术,也找不到最高质量的思想。能够解释他的作品的非同寻常的吸引力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美,即道德之美。...不幸的是,艺术中的道德美,是极其容易消失的。...充当公共良知的作家需要非同一般的神经和敏锐的直觉。过了不久,这些直觉能力势必衰退。以外,他也必须在情感上坚韧一些。加缪没有那么坚韧,不像萨特那么坚韧。引自 all
pp72 米歇尔.莱里斯
法国的大作家们独一无二地一直致力于不动声色地表现私密情感,尤其是那些与性和野心有关的情感。以诚实的名义,并以自传体和小说体的形式,法国作家们一直在冷静地发掘自己的色情癖好,并琢磨着不动声色的写作技巧。正是这种由来已久的对诚实的执着——即不掺进感情的表达——赋予了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大多数作品一种朴质色彩,甚至是某种古典风格。...法国文学中所有其他的忏悔类作品都源自于自爱,并怀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来里斯厌恶自己,既不会为自己辩护,也不会为自己开脱。《男子气概》是一部名为自传、实为伤风败俗的书——是怯弱、病态、被损毁的性情的一连串自我暴露。引自 all
pp108 萨特的《圣热内》
使这本书变得越来越长的原因,是哲学家萨特情不自禁地(不管他如何恭敬)想显得比诗人热内更高明。...此外,哲学的困境也能说明该书何以如此冗长——以及何以如此沉闷。萨特明白,一切思想都倾向于普遍化。而萨特想做得具体。他阐发热内,并不只是想活动活动自己不知疲倦的智能而已。但他做不到具体。他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根本上说就不可能。他抓不住真实的热内;他老是溜回到“弃婴”、“小偷”、“同性恋者”、“自由而明智的个人”、“作家”这些范畴。萨特大概看到了这一点,而这使他烦恼不已。《圣热内》冗长的篇幅、无情的语调,其实是智力痛苦的产物。这痛苦来自于这位哲学家执意赋予行为以意义。自由,这个存在主义的核心观念,在《圣热内》里,甚至比在《存在于虚无》里,更清晰地显示为一种指派意义的强迫行为,一种对世界的自在状态的拒绝。...
...“萨德侯爵梦想着以他的精液来浇灭埃特纳火山上的火,”萨特说,“热内颇有尊严感的疯狂比这走得更远:他替宇宙手淫。”替宇宙手淫,这或许是一切哲学、一切抽象思想关切的东西:此乃一种强烈的、不那么大众化的快感,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温。引自 all
pp117 纳塔丽.萨洛特与小说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某种关于何为高雅、何为粗野的不言自明的标准——唯独小说除外。它可以容纳任何层次的语言、任何情节、任何想法、任何信息。当然,也正式这一点,使小说最终难以成为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迟早会有一天,不要再指望那些有辨识力的读者还会对那些把若干私人生活展示给他们看的慢条斯理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发现电影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更为自如,更为生动)。当音乐、雕塑艺术和诗歌依靠其对艺术进步论的热情献身和对新风格、新材料的狂热要求,千辛万难地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不合时宜的教条中挣脱出来时,小说却证明自己无力吸收以其名义盛行于二十世纪的任何一种真诚品格和精神追求。它降格而为一种深深地(如果不说无可挽回地)为中庸之道所拖累的艺术形式。...
...小说放弃浅显易懂的形式和不再固守一套老掉牙的美学理论,无疑将导致大量的既乏味又做作的作品;人们或许非常盼望那种古老的非自我意识能够重新回来。然而,必须付出代价才行。...因为直到我们拥有了一个连贯的严肃“现代”小说传统,那些大胆探索的小说家才不会再真空中工作。...
...萨洛特反对现实主义的理由,令人信服。现实并不是如此清楚明白的;生活并不是如此栩栩如生的。大多数小说中的逼真性所引起的那种不假思索、对号入座的现实感,是令人怀疑的,也应该被怀疑。...她对传统小说中一些因素的反对,我完全赞同。...我不能忍受那种无所不知的作者向我展示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赚取我的同情和眼泪,不能忍受他的肆无忌惮的热嘲热讽,他的那种对他的人物无所不知的神秘的神气,不能忍受他试图让我感到我自己也对这些人物了如指掌。我不再信任那些使我的求知欲获得完全满足的小说。...引自 all
一位在自己最好的作品中把陈腐之词奉若神明的剧作家,就戏剧问题编纂了一本充满陈腐之词的书,倒是颇为相宜。...人们怎样来理解一种如此玄虚同时又如此平庸的观点呢?似乎还嫌不够似的,尤内斯库在文集中又塞满了纯属多余的自辩之词以及令人起腻的自负之语。...
尤内斯库注意到,任何悲剧只要节奏被加快,就变成了喜剧,于是就致力于具有强烈喜剧色彩的戏剧。...他的戏剧领域是“家”的平庸性和压抑性。...尤内斯库试图说明,在循规蹈矩的生活形式下面,潜藏着疯狂,即个性的泯灭。...
尤内斯库偶然获得的一个有原创性的艺术见解,是发现了平庸的诗意。...
与布莱希特、热内和贝克特比起来,尤内斯库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个次一等的剧作家。他的作品缺乏与他们的作品相同的分量,相同的活力,相同的高贵感和紧凑感。引自 all
pp142 论《代表》
对于艾希曼的审判
大量的有关灭绝犹太人的事实被记录在案,历史创痛的呼号亦被笔之于书。不用说,无法以严格的法律的方式来进行公正的审判。这场审判所起的作用像是悲剧所起的那种作用:在审判和惩罚之外进行的情感宣泄。...
...霍赫胡特说,正因为有些德国人做出了选择,我们才有权力指责因不可宽恕的怯弱而拒绝作出选择、拒绝仗义执言的其他人。引自 all
pp151 悲剧的消亡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部实际上是谈论悲剧的死亡的著作中,把知识和自觉的理智所获得的这种全新的影响力归咎为本能和现实感的衰退,正是这种衰退使悲剧不再可能出现。...
他(阿贝尔)说:“不认可某些不变价值是真实的,那一个人就无法创作悲剧。从整体上说,西方的想象力是自由的,是具有怀疑色彩的;它倾向于把一切不变价值都视作谬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即使它是对的,也是表面的。...如西蒙娜.韦伊所言,《伊利亚特》谈论的是世界的虚无和反复无常,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最终毫无意义,是死亡和非人类力量的令人恐惧的通知。如果说俄狄浦斯的命运被再现为、体验为悲剧,这并不是因为他或者他的观众相信“不变价值”,恰恰是因为一场危机突然降临于这些价值。悲剧所展现的并不是“价值”的不变性,而是世界的不变性。...悲剧是虚无主义的一种幻象,是虚无主义的一种充满英雄气概的或高贵色彩的幻象。引自 all
pp160 剧场纪事
最好的现代剧作是那些致力于发掘私人的而非公共的苦难经历的剧作。当今戏剧中的公共声音是粗糙的、嘶哑的,而且经常是优柔寡断的。...
...自我暴露只有具备了能让人从中学会看待自身的那种品性和复杂性时,它在艺术上才值得赞赏。在该剧(《堕落之后》)中,米勒的自我暴露只不过是自我沉溺。...
近来的这些戏剧演出,又一次表明美国戏剧受制于那种对理智方面简单化倾向的非同寻常的、难以遏制的热情。每一种思想都可被缩减为一句陈词滥调,而陈词滥调的功用在于阉割思想。引自 all
pp189 马拉/萨德/阿尔托
我对《马拉/萨德》的钦佩几乎无所保留,而且我从该剧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在我看来,在这些对布鲁克执导上演的韦斯剧作的极为吹毛求疵的评论中,似乎潜藏着三个老一套的观念。
第一个观念有关戏剧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老一套的观念是:戏剧作品是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事实上,一些戏剧作品可判定为主要是文学作品,但另一些则不然。...该剧是对一个二流剧作的一流表演。...
第二个观念有关戏剧与心理描绘的关系。老一套的观念是:戏剧由对性格的揭示构成,建立在具有现实可信性的那些动机的冲突基础上。但最令人感兴趣的现代戏剧是那些超越了心理描绘的戏剧。
第三个观念有关戏剧与思想的关系。老一套的观念是:艺术作品被认为是“关于”某个“思想”的,或是对它的再现,或是对它的辩护。正因如此,一个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的价值就成了评价该艺术作品的固有标准,不论这些思想的表达是否具有清晰性和连贯性。引自 all
15 有用 路米內 2015-05-13 16:38:04
桑塔格的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有一种将桑塔格塑造成“坎普文化”推手的说法,是我之前极其怀疑和困惑的的。//桑塔格直指的问题是,艺术究竟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无论她的观点如何又带有何种时代的激情,不断重提对美或者艺术品的专注地感受是永不过时的。而“高级”的艺术品或“严肃的”美学标准,是一种如博物馆般宏大绚丽且充满安全感的场所,桑塔格则警醒我们,即便如此“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对着... 桑塔格的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有一种将桑塔格塑造成“坎普文化”推手的说法,是我之前极其怀疑和困惑的的。//桑塔格直指的问题是,艺术究竟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无论她的观点如何又带有何种时代的激情,不断重提对美或者艺术品的专注地感受是永不过时的。而“高级”的艺术品或“严肃的”美学标准,是一种如博物馆般宏大绚丽且充满安全感的场所,桑塔格则警醒我们,即便如此“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对着现时开放。《三十年后……》作为后记,它透露出一种普遍的担忧:不仅不再有人关心和感受艺术品的本质(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的),娱乐业早就娴熟地掌握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趣味的并且将其作为自身工业化的美丽包装。那么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句话,关注“据以作出这些评判的价值”。 (展开)
1 有用 dustette 2005-08-27 15:49:26
批评文集 大2
0 有用 隐德来希 2011-11-03 20:47:56
上次读到黑塞那篇《关于卡夫卡的阐释》,有趣的是桑塔格这篇《反对阐释》也特别详举了卡夫卡的例子,观点和黑塞相近。
7 有用 才不穿袜子 2019-02-26 12:00:47
文笔精准优美但油滑,观点空浮,不为严肃探讨,只为兜售调调。桑塔格确实不是她所反对的intellectual,她是太太客厅式的belle femme。
2 有用 vritti 2007-09-14 15:26:34
左派文人对艺术的独到见地,在敏锐的嗅觉中激进。
0 有用 于小床 2022-06-27 21:34:33
“阐释”带来的阉割不只在艺术作品
0 有用 BE-48-60 2022-06-22 09:17:06
反对阐释,是反对将作品(电影的文学的美术的…)化约为一种或几种单一的功能、目的、流派,等等,强调作品本身的不可还原性,既是站在文艺批评的角度也是站在艺术家创作的角度。对于批评者而言,阐释是拙劣的沟通手段,但是永远会有沟通的努力,企图将与作者整个黏连的作品置于一个可以言说的位置(而且总会成功),也永远会有人谈论文艺的道德和教化作用,无论它听起来有多迂腐(就像桑格塔说,认为文艺决不能有道德目的也是一种... 反对阐释,是反对将作品(电影的文学的美术的…)化约为一种或几种单一的功能、目的、流派,等等,强调作品本身的不可还原性,既是站在文艺批评的角度也是站在艺术家创作的角度。对于批评者而言,阐释是拙劣的沟通手段,但是永远会有沟通的努力,企图将与作者整个黏连的作品置于一个可以言说的位置(而且总会成功),也永远会有人谈论文艺的道德和教化作用,无论它听起来有多迂腐(就像桑格塔说,认为文艺决不能有道德目的也是一种偏见)。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会暴露他的心境和初衷,是作为整体的呈现,还是技艺和目的的怪异堆叠。现今艺术是关于“感受力” ,摆脱思想的滞重,但对于忠于自我表达的严肃艺术也并不亵慢……如此种种,桑格塔自己也是一个后现代的热情门徒了,说实话她的“阐释”部分真是比宣言部分还好看呢 (展开)
0 有用 扬奥斯卡 2022-05-24 20:27:36
很有用
0 有用 水分子穿过纤维 2022-05-10 15:19:21
理论书籍 再看第二部分了
0 有用 罗拉快快快跑 2022-05-10 09:57:28
有几篇评论特别喜欢,《反对阐释》《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地在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