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反对阐述》是苏珊·桑塔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也正是它奠定桑塔格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今天读者来重温这部将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的论文集,一定能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东西,这些与自己的艺术细胞相碰撞,很可能会有新的灵感火花。
作者简介 · · · · · ·
桑塔格
桑塔格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目录 · · · · · ·
英国版自序
致谢
Ⅰ
反对阐释
论风格
Ⅱ
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
西蒙娜・韦伊
加缪的《日记》
米歇尔・莱里斯的《男子气概》
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
乔治・卢卡奇的文学批评
萨特的《圣热内》
纳塔丽・萨洛特与小说
Ⅲ
尤内斯库
论《代表》
悲剧的消亡
剧场纪事
马拉 / 萨德 / 阿尔托
Ⅳ
罗贝尔・布勒松电影中的宗教风格
戈达尔的《随心所欲》
对灾难的想象
杰克・史密斯的《淫奴》
雷乃的《慕里埃尔》
关于小说和电影的一则札记
Ⅴ
没有内容的虔诚
精神分析与诺曼・O・布朗的《生与死的对抗》
事件剧:一种级端并置的艺术
关于“坎普”的札记
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
后记:三十年后……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致谢
Ⅰ
反对阐释
论风格
Ⅱ
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
西蒙娜・韦伊
加缪的《日记》
米歇尔・莱里斯的《男子气概》
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
乔治・卢卡奇的文学批评
萨特的《圣热内》
纳塔丽・萨洛特与小说
Ⅲ
尤内斯库
论《代表》
悲剧的消亡
剧场纪事
马拉 / 萨德 / 阿尔托
Ⅳ
罗贝尔・布勒松电影中的宗教风格
戈达尔的《随心所欲》
对灾难的想象
杰克・史密斯的《淫奴》
雷乃的《慕里埃尔》
关于小说和电影的一则札记
Ⅴ
没有内容的虔诚
精神分析与诺曼・O・布朗的《生与死的对抗》
事件剧:一种级端并置的艺术
关于“坎普”的札记
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
后记:三十年后……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司汤达当初一样,帕韦哲再度发现爱情本质上是虚构;这并不是说爱情有时导致错误,而是爱情本质上就是一个错误。被人们当作是对另一个人的爱慕之情的东西,揭去其伪装的话,其实是孤独自我的又一次舞蹈。...然而,只要人们把世界当作是(用帕韦哲的话说)一个“自利的丛林”,那这个错误仍是一个必要的错误。孤独自我永远在受难。“生命是痛苦,而情爱享受是一帧麻醉剂”。 一个人的庄严性,是由他躲避或超越困难的惩罚的能力来衡量的,是由他获得宁静和均衡的能力所衡量的。...两千年来,在基督徒和犹太人中间,受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时尚。因而,我们予以高度评价的,不是情爱,而是受难——更确切地说,是受难带来的精神上的价值和好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99页 -
我们之所以阅读这些具有如此犀利的原创性的作家,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威望,是因为他们堪称典范的严肃性,是因为他们献身于自己的真理的明显意愿,以外——只不过零碎地——因为他们的“观点”。...热爱生活的人,没有谁希望去模仿她(指西蒙娜.韦伊)对磨难的献身精神,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自己所爱的任何人去模仿。但只要我们既热爱严肃性,又热爱生活,那我们就会为严肃性所感动,为他所滋养。在我们对这样的生活表示的敬意中,我们意识到世界中存在神秘——而神秘正是对真理、对客观真理的可靠把握所要否定的东西。在这种意识上,所有的真理都是肤浅的;对真理的某些歪曲(但不是全部歪曲),某些疯狂(但不是全部疯狂),某些病态(但不是全部的病态),对生活的某些弃绝(但不是全部的弃绝),是能提供真理、带来正常、塑造健康和促进生活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9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苏珊·桑塔格文集(共1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死亡匣子》《火山情人》《恩主》《关于他人的痛苦》《论摄影》
等
。
喜欢读"反对阐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反对阐释"的人也喜欢 · · · · · ·
反对阐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 更多书评 5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Penguin Books (2009)9.4分 13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9.0分 170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9.1分 62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8.8分 18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打開大腦的好書 (社科人文類) (私房书)
- 我的书目-人文社科部分 (忆未名)
- 书海无涯 (佾云)
- 陈侗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开的推荐书单 (hval)
- 20世纪思想史里的重要书目 (无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反对阐释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柴斯卡 2016-05-06 16:23:54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戈达尔是个品牌 桑塔格就起了推手的作用 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并且将生态位占住了 真正值得做的还是挖掘自己的时代 摸索自己的风格 跳进红海里创业不是找死吗
23 有用 Der 2017-09-08 11:29:33
其实她并不反对所有的阐释,她反对的是那种将越过艺术品外观,尽量对艺术品的内容所指涉的意义的阐释,就是完全无视“坎普 “精神的阐释学。Sontag还是电影批评爱好者,对布列松和戈达尔电影的批评虽不大同意但总算别具一格。前两篇为私人最佳,全书睿智冷静,风格迷人。
9 有用 才不穿袜子 2019-02-26 12:00:47
文笔精准优美但油滑,观点空浮,不为严肃探讨,只为兜售调调。桑塔格确实不是她所反对的intellectual,她是太太客厅式的belle femme。
15 有用 路米內 2015-05-13 16:38:04
桑塔格的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有一种将桑塔格塑造成“坎普文化”推手的说法,是我之前极其怀疑和困惑的的。//桑塔格直指的问题是,艺术究竟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无论她的观点如何又带有何种时代的激情,不断重提对美或者艺术品的专注地感受是永不过时的。而“高级”的艺术品或“严肃的”美学标准,是一种如博物馆般宏大绚丽且充满安全感的场所,桑塔格则警醒我们,即便如此“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对着... 桑塔格的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一种阅读的愉悦。//有一种将桑塔格塑造成“坎普文化”推手的说法,是我之前极其怀疑和困惑的的。//桑塔格直指的问题是,艺术究竟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无论她的观点如何又带有何种时代的激情,不断重提对美或者艺术品的专注地感受是永不过时的。而“高级”的艺术品或“严肃的”美学标准,是一种如博物馆般宏大绚丽且充满安全感的场所,桑塔格则警醒我们,即便如此“博物馆”的大门永远对着现时开放。《三十年后……》作为后记,它透露出一种普遍的担忧:不仅不再有人关心和感受艺术品的本质(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的),娱乐业早就娴熟地掌握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趣味的并且将其作为自身工业化的美丽包装。那么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句话,关注“据以作出这些评判的价值”。 (展开)
2 有用 vritti 2007-09-14 15:26:34
左派文人对艺术的独到见地,在敏锐的嗅觉中激进。
0 有用 西元 2023-02-02 11:45:55 广东
如果有人懂感受之妙,这人不难懂艺术
0 有用 李狗精 2023-01-05 10:50:43 新加坡
【2023第2本书】刚开始读非常惊艳,桑塔格敏锐意识到阐释的背后是感知和理性的对立,是风格和内容的对立,其背后是把更活生生、多样的感受强行塞入一套成熟的、甚至俗套的阐释体系。但由于我自己有限的储备,读后面具体的文本分析时,由于没有看过原作,所以共鸣感很弱。另外,和读《疾病的隐喻》时的感受一样,虽然能想象在成书时代读到这些作品被观点震撼的瞬间,但由于她的观点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基本共识,所以总是缺少特别... 【2023第2本书】刚开始读非常惊艳,桑塔格敏锐意识到阐释的背后是感知和理性的对立,是风格和内容的对立,其背后是把更活生生、多样的感受强行塞入一套成熟的、甚至俗套的阐释体系。但由于我自己有限的储备,读后面具体的文本分析时,由于没有看过原作,所以共鸣感很弱。另外,和读《疾病的隐喻》时的感受一样,虽然能想象在成书时代读到这些作品被观点震撼的瞬间,但由于她的观点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基本共识,所以总是缺少特别强烈的新鲜感和空虚感。 (展开)
0 有用 一个月亮 2022-12-12 10:13:19 山东
阐释已经脱离了作者本意。
0 有用 oi 2022-12-07 13:14:54 上海
感觉反对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观念,首先阐释的界限是什么,对于艺术作品表层感情的描述和剖析的界限是什么,好像很难把控;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强调是否也将内容与形式的分离深化了呢?当今的艺术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创作本身都能看出一些僵化的痕迹,形式与内容的二分对于艺术来说是暴力的,我们对艺术的体验不断地被僵化的阐释消解吞噬。相对艺术阐释学,我们其实急需一种“艺术色情学”。
0 有用 怪櫯櫯 2022-10-31 12:23:24 广东
隐喻的积聚干扰了我们对艺术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