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弗•施勒格尔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李伯杰
出版年: 2003-9
页数: 246
定价: 6.0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新知文库
ISBN: 978710800566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李伯杰
出版年: 2003-9
页数: 246
定价: 6.0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新知文库
ISBN: 9787108005663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三联书架 (greenegg)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民主时代) (迎风追)
- 德语文学重要作品 (冷猫)
- 我的书目-文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老版三联新知文库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雅典娜神殿断片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上套大郎 2016-06-05 04:37:54
意料之外的麻烦,这处理起来的难度又是很久很久。
1 有用 无非 2017-05-12 17:13:05
反体系,洞见型。
0 有用 kekoupi 2012-02-13 03:03:18
fragment(断片)和传统古典的意境有点遥相呼应的味道。施勒格尔强调的那种自我限制,来自于自我创造与自我毁灭的结果,表现在字里行间,是点到即止的苛刻,自信和洒脱。要不是故已有之的语言风格与批评内容,我会以为他是个中国古人。fragment这种形式的机动灵活性,使它与当代新媒体生活产生了套用关系,施勒格尔是一个热衷实践的先行艺术家,反古典发展到现代语境中成为了反体制,何其无聊。当代英雄不如施勒格... fragment(断片)和传统古典的意境有点遥相呼应的味道。施勒格尔强调的那种自我限制,来自于自我创造与自我毁灭的结果,表现在字里行间,是点到即止的苛刻,自信和洒脱。要不是故已有之的语言风格与批评内容,我会以为他是个中国古人。fragment这种形式的机动灵活性,使它与当代新媒体生活产生了套用关系,施勒格尔是一个热衷实践的先行艺术家,反古典发展到现代语境中成为了反体制,何其无聊。当代英雄不如施勒格尔般可爱。 (展开)
0 有用 无力的番茄 2012-07-28 00:12:02
250多面的小书只要6块钱,在先锋五折3块钱搞到手,三联真有节操
1 有用 L² 2011-10-14 15:35:24
03年时候,6块钱就能在三联书店买到这么好的一本书。
0 有用 殇空定慧 2023-03-01 11:08:23 四川
对于在德国浪漫主义历史上地位很高的《断片集》没有任何感觉与共鸣,感觉就像句子有意义的废话集,与对一些作者喜爱观点与作家的赞赏。但你说不能读呢,其实又是可以读的,读着也不会觉得是成功学那种真没内容的东西。《断念集》反而比较有煽动性,渴望某种每个博学的人都在艺术创作与表达中展示自我的世界,但理性来看,这种世界必然也是纷争不断的。散文方面有个有趣的知识点,诗篇也是用来吟唱的,就像我们的古诗词一样。
0 有用 ががばば 2022-12-01 10:06:11 湖南
这种一段段箴言式的“断片”文体还挺有意思,随手写下,也无需太顾忌前后的逻辑是否连贯,更能凸显的是其文艺观点的丰厚与广阔的覆盖面。最后的《关于神话的谈话》相当有见地,施莱格尔不仅发现了18-19世纪时在理性主义与人本思潮的浸润之下生长起来的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缺乏支柱”、“缺少生机勃勃的空气”、“从头到尾从虚无中创造”的现状——即现代文明已经出现了“缺少神话”的问题,还大胆提出要创造斯宾诺莎式的、... 这种一段段箴言式的“断片”文体还挺有意思,随手写下,也无需太顾忌前后的逻辑是否连贯,更能凸显的是其文艺观点的丰厚与广阔的覆盖面。最后的《关于神话的谈话》相当有见地,施莱格尔不仅发现了18-19世纪时在理性主义与人本思潮的浸润之下生长起来的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缺乏支柱”、“缺少生机勃勃的空气”、“从头到尾从虚无中创造”的现状——即现代文明已经出现了“缺少神话”的问题,还大胆提出要创造斯宾诺莎式的、唯心论的新神话、将视野投向东方古典神话中,颇有预见性。只是他没能预料到的是,新的神话在之后的确出现,却没有沿着他的“伟大时代”、“光明灿烂”的设想出现,而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虚无的土地中生长起来。 (展开)
0 有用 Pruvny 2022-05-27 14:56:41
@2021-07-28 00:55:19
0 有用 甜鬼❤ 2022-05-09 21:11:12
美,神作
0 有用 Waldeinsamkeit 2022-04-08 18:02:25
弗·施莱格尔的断片是语文学的,在神秘主义的直观下发展成为对宗教的热忱情感,形成了宗教-哲学-诗的三位一体。浪漫诗就是总汇诗,并将成为涵盖一切文学形式的超验文学——一种现代神话已被要求,失去了神话支撑的现代诗人只能孤军奋战“从虚无中创造”——因为“以往永远逃脱意识的东西”在神话中才能“以感性和精神的方式观照并抓住”。一种新的、无限的实在论将“必然产生于唯心论的母体”,它将飘游于唯心论的土壤上,以超越... 弗·施莱格尔的断片是语文学的,在神秘主义的直观下发展成为对宗教的热忱情感,形成了宗教-哲学-诗的三位一体。浪漫诗就是总汇诗,并将成为涵盖一切文学形式的超验文学——一种现代神话已被要求,失去了神话支撑的现代诗人只能孤军奋战“从虚无中创造”——因为“以往永远逃脱意识的东西”在神话中才能“以感性和精神的方式观照并抓住”。一种新的、无限的实在论将“必然产生于唯心论的母体”,它将飘游于唯心论的土壤上,以超越“理想-现实”和谐的游戏的诗的面貌出现;每一个思想不过是“自我决定,永远交替地走出自身又回复自身”的行动的结果,唯心论本身“也不外乎是那个自我法则的承认,并且就是那个新的、通过这个承认而二重化了的生活。这个生活借助于无限丰富的新的想象,通过普遍的间接性和活生生的作用,庄严地显现它隐秘的力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