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其实,商朝之前的历史,更多的是传说,现在中外的历史学家都在争论。有许多人都怀疑,夏朝是不是一个存在的朝代,更不用说黄帝,炎帝之类的。 之所以有许多人都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包括小时候的我),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误导很大。
司马迁通过当时能搜集到的资料排定了唐、虞、夏、商、周这个朝代顺序。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实物对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对证。直到近代,对甲骨文及殷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才发现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很多部分是正确的。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人们对夏商的认识一定比我们深刻。所以在没有答案之前,这本书这么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口传的也是历史,并不一定要有遗物。
从文化上说,夏朝甚至之前的炎黄时代是根,整个发展过程是有连续性的,不因为时代的称谓确切与否而改变。例如语言
其实严格来说,史记的误导更大。 史记其实融合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看法
儿童读物嘛,我看挺好。你小时候读过现在长大了不也一样知道那不过是神话传说了么?
既然大家对夏有争论,为什么你的标题是“开头的地方就错了”呢。
既然大家对夏有争论,为什么你的标题是“开头的地方就错了”呢。 --------------------------------- 错,是错在没有把争议向大家说明,而是只采用了争议的一个方面
吹毛求疵,只是一本少儿读物,不是学术类书籍。
想要编一本不存在一点争议的历史书似乎不太可能。 即使今天没争议,明天可能翻出新的证据否定前说。 如此严格的话,一本少儿历史读物就都编不出了。
从历史学习,是教育的最基本。 先教孩子知识,学习做人做事,建立基本是非观,健全人格才是关键。是非争论的追究,是得他成年后自己按兴趣去确认是否是事实的部分,在这种辨认基础上确定他的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是挺好? 如果说争议,任何历史都是有争议的,是不是只要有争议就不教孩子了?那想教孩子什么?所谓最真的真理在哪里? 一个13岁前的孩子学习重点肯定是和13岁以后的重点是不同的。 如果说误导,其实误导的不是书籍,是不求甚解的心。13岁前认定书里有什么就是什么很正常,13岁后依然按书代表绝对真理去读书的话,任何书都是毒药,都只剩下糟粕。 请别用一个成年人的理解力和智慧高度强求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好不好?太愤青了。
如果说误导,任何文化都是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误导。 因为任何文化视角都不是全景象的。全景象的真理,需要透过各种误导才可能达到。
本书的定位在哪里? 好象很模糊。
史记也未必靠谱啊 这书只是一个少儿通俗读物 很多人还觉得三国演义是正史呢【Orz】 不必强求
怎么说呢?儿童读物,不是为了研究,而是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尧舜是不是虚构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启发。
都说这是儿童读物,没有比较较真。那语文课本上编的各种故事怎么就要撤下来?语文课上当然是学语言文字的,瞎编故事有什么关系?写书的不认真,或者说受时代局限没写对,本来就可以批评,给小孩子看的书就可以不认真了吗?
传说本身就有其历史意义,就像三国志不能抹杀三国演义的好处。
> 去上下五千年的论坛
《上下五千年》中的差错(陈嘉珉)(私享史)
这本书怎么买(奋斗)
书做的很用心(祥子)
上海少儿社《上下五千年》杂志创刊啦!(Min)
非儿童读也不错(freesia)
最赞回应
司马迁通过当时能搜集到的资料排定了唐、虞、夏、商、周这个朝代顺序。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实物对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对证。直到近代,对甲骨文及殷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才发现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很多部分是正确的。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人们对夏商的认识一定比我们深刻。所以在没有答案之前,这本书这么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口传的也是历史,并不一定要有遗物。
从文化上说,夏朝甚至之前的炎黄时代是根,整个发展过程是有连续性的,不因为时代的称谓确切与否而改变。例如语言
其实严格来说,史记的误导更大。
史记其实融合了许多作者个人的主观看法
儿童读物嘛,我看挺好。你小时候读过现在长大了不也一样知道那不过是神话传说了么?
司马迁通过当时能搜集到的资料排定了唐、虞、夏、商、周这个朝代顺序。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实物对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对证。直到近代,对甲骨文及殷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才发现史记所记录的商朝,很多部分是正确的。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人们对夏商的认识一定比我们深刻。所以在没有答案之前,这本书这么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口传的也是历史,并不一定要有遗物。
既然大家对夏有争论,为什么你的标题是“开头的地方就错了”呢。
既然大家对夏有争论,为什么你的标题是“开头的地方就错了”呢。
---------------------------------
错,是错在没有把争议向大家说明,而是只采用了争议的一个方面
吹毛求疵,只是一本少儿读物,不是学术类书籍。
想要编一本不存在一点争议的历史书似乎不太可能。
即使今天没争议,明天可能翻出新的证据否定前说。
如此严格的话,一本少儿历史读物就都编不出了。
从历史学习,是教育的最基本。
先教孩子知识,学习做人做事,建立基本是非观,健全人格才是关键。是非争论的追究,是得他成年后自己按兴趣去确认是否是事实的部分,在这种辨认基础上确定他的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是挺好?
如果说争议,任何历史都是有争议的,是不是只要有争议就不教孩子了?那想教孩子什么?所谓最真的真理在哪里?
一个13岁前的孩子学习重点肯定是和13岁以后的重点是不同的。
如果说误导,其实误导的不是书籍,是不求甚解的心。13岁前认定书里有什么就是什么很正常,13岁后依然按书代表绝对真理去读书的话,任何书都是毒药,都只剩下糟粕。
请别用一个成年人的理解力和智慧高度强求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好不好?太愤青了。
如果说误导,任何文化都是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误导。
因为任何文化视角都不是全景象的。全景象的真理,需要透过各种误导才可能达到。
本书的定位在哪里? 好象很模糊。
史记也未必靠谱啊
这书只是一个少儿通俗读物
很多人还觉得三国演义是正史呢【Orz】
不必强求
怎么说呢?儿童读物,不是为了研究,而是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尧舜是不是虚构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启发。
都说这是儿童读物,没有比较较真。那语文课本上编的各种故事怎么就要撤下来?语文课上当然是学语言文字的,瞎编故事有什么关系?
写书的不认真,或者说受时代局限没写对,本来就可以批评,给小孩子看的书就可以不认真了吗?
传说本身就有其历史意义,就像三国志不能抹杀三国演义的好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