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关键词:马桥词典 简介
《马桥词典》,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弓人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
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杂志1996年第2期,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2003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
《马桥词典》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大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
《马桥词典》出版后,有人批评该书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作者韩少功因此起诉评论者侵犯其名誉权,并获得胜诉。
作品简介: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
关键词:马桥词典 简介
《马桥词典》,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弓人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
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杂志1996年第2期,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2003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
《马桥词典》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大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
《马桥词典》出版后,有人批评该书抄袭了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作者韩少功因此起诉评论者侵犯其名誉权,并获得胜诉。
作品简介: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一部力作。它内容严肃,笔法独特,不愧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以词典的形式搜集了中国南方一个小村寨里流行的方言。这本词典从纯词典的形式迅速过渡为一个个故事。其中讲述了“文革”时期被下放到边远地区的“知青”的生活的点点滴滴。
故事的大部分素材来源于韩少功的亲身经历,这部佳作捍卫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同时向千篇一律的泛国际化趋势吹响了反抗的号角。
对韩少功而言,故事称做词典本身就是把这个词的含义延伸了。每个词的含义得到了充分的注释,同时他们又作为引子引出词语背后看似散乱的作者的思绪,这貌似不经意的思绪将一个个词语连成完整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不是按照西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
例如“江”这个词条后面列出了具体的江名以及江名的由来——不知不觉你就会置身于知青们的故事中:如何与船夫赖账,如何丢掉他们所窝藏的枪支。读了几页后,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现,他们的市井生活构成了故事的点点滴滴。
作品分析:
《马桥词典》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的同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编撰者序》中说:“任何特定的人生,总有特定的语言表现。”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特定生存状态、民俗文化、以至更深层的生存哲学和思想理念。而作家对语言的这种特性和功能有深刻而切身的体会,所以他编成了这样一部大词典,用语言的故事讲述着社会、生活、文化与哲理。
例如,在“马疤子(以及1948年)”和“1948年(续)”中马桥人用“长沙人会战那年”、“茂公当维持会长那年”、“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 ”、“光复在龙家滩发蒙那年”等不同说法来表明公元纪年1948年,反映了马桥人奇特的时间观念和历史观。也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时间的歧义性 ”。而“蛮子、罗家蛮”的词条里,追溯着历史的渊源;“撞红”的词条里,由现存的习俗追溯到人类文明史中原始而野蛮的时代。这里,语言体现人类追溯家族渊源的主题。
有些词,更在作家简洁精要的议论中折射着生存的文化与哲学。如马桥人用“同锅兄弟”代替同胞兄弟的说话,相应地,女子出嫁叫“放锅”前妻称“前锅婆娘”,后妻称“后锅婆娘”。作家在这里说:“可以看出,他们对血缘的重视,比不上对锅的重视,也就是对吃饭的重视。” 正所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这正反映了艰难的生存状态下人们朴实而简单得令人心酸的生活追求,这种追求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积淀成了一种语言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观念。这里包含着一种辛酸,也包含着对这种原始的生存追求的敬意和信仰。
有些词反映了马桥人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马桥人,以至作者的文化观念。在老百姓艰苦单调的日子中,唱歌、斗歌是他们唯一的娱乐与消遣。而唱男女情事的歌更是对他们人性欲望的一点满足。万玉因为唱不惯迎合政策的春耕颂歌而放弃逛县城的美差、出风头得荣誉的机会,临阵逃脱。作者说:“他简直有艺术殉道者的劲头。” 这里包含立刻作者对艺术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的反思。
马桥词典的创作者
· · · · · ·
-
韩少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目录 · · · · · ·
一画
一九四八年(续)
二画
九袋
三画
三毛
三月三
三秒
亏元
马同意
马桥弓
马疤子(以及1948年)
马疤子(续)
小哥(以及其它)
乡气
下(以及穿山镜)
四画
天安门
不和气
不和气(续)
开眼
月口
公地(以及母田)
公家
双狮滚绣球
火焰
五画
龙
龙(续)
打车子
打玄讲
打起发
打醮
民主仓(囚犯的用法)
白话
台湾
汉奸
归元(归完)
发歌
六画
老表
夷边
压字
同锅
红花爹爹
红娘子
朱牙土
企尸
江
军头蚊
问书
七画
走鬼亲
呀哇嘴巴
你老人家(以及其它)
八画
现
枫鬼
肯
罗江
官路
话份
怜相
怪器
放转生
放藤
放锅
宝气
宝气(续)
泡皮
九画
科学
茹饭
栀子花茉莉花
挂栏
背钉
贵生
贱
荆界瓜
结草箍
狠
神
神仙府(以及烂杆子
觉
洪老板
觉觉佬
津巴佬
十画
莴玮
根
格
破脑(以及其它)
哩咯啷
晕街
豺猛子
流逝
浆
冤头
罢园
十一画
梦婆
黄皮
黄茅瘴
甜
清明雨
十二画
散发
黑相公
黑相公(续)
隔锅兄弟
蛮子(以及罗家蛮)
渠
道学
十三画
碘酊
嗯
煞
十四画以上
模范
满天红
撞红
颜茶
嬲
飘魂
嘴煞(以及翻脚板的)
磨咒
懈
懒(男人的用法)
醒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显然,散发是死的意思 这是马桥词典中我比较喜欢的几个词之一。比较起来,死、死亡、完蛋、老了、去了、见阎王、翘辫子、蹬了腿、闭了眼、没气儿、万事皆休等等,作为“散发”的同义词,都显得简单而肤浅,远不如“散发”那样准确、生动、细腻地透示出一个过程。生命结束了,就是聚合成这个生命的各种元素分解和溃散了。比如血肉腐烂成泥土和流水,蒸腾为空气和云雾。或者被虫豸噬咬,成为他们的秋鸣;被根系吸收,成为阳光下的绿草地和五彩花瓣,直至成为巨大辽阔的而无形。我们凝视万物纷纭生生不息的野地时,我们触摸到各种细微的声音和各种稀薄的戚薇,在黄昏时略略有些清凉和潮湿的金色氤氲里浮游,在某棵老枫树下徘徊。我们知道这里寓含着生命,无数前人的生命——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从他们停止脉跳的一刻起,他们的名字及其故事也顿时溃散为人们回忆和传说中的碎片,经历不算太久的若干年,就会最终完全湮灭于人海,再也不可能复原。 四季可以循环,钟表的指针一直在循环,只有一切物体的散发是不可逆反的直线,显示出时间的绝对。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一个增熵的过程,即一个有序的组织,缓缓耗散为无序、匀散、互同、冷寂的状态——在那个状态里尸骨与坟泥已无从区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2页 -
他出门了,眼角里突然闪耀出一滴泪。 …… 我知道这颗泪珠只属于远方。远方的人,被时间与空间相隔,常常在记忆的滤洗下变得亲切、动人、美丽,成为我们魂牵梦绕的五彩幻影。一旦他们逼近,一旦他们成为眼前的“渠”,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他们很可能成为一种暗淡而乏味的陌生,被完全不同的经历,完全不同的兴趣和话语,密不透风坚不可破地层层包藏,与我无话可说——正像我可能也在他们的目光里面目全非,与他们的记忆绝缘。 我想找到的是他,但只能找到渠。 我不能不逃离渠,有没有办法忘记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马桥词典"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马桥词典"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桥词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7 条 )


他们在我眼前的立体起来

读书想树——读《马桥词典》


从《马桥词典》看语言
论坛 · · · · · ·
崔卫平:和韩少功谈《马桥词典》 | 来自philosophia | 2010-01-30 23:47:48 | |
读这本书我是自由的 | 来自sobook | 2006-02-14 18:58:09 | |
准备为“马桥词典”写一个完整的评论 | 来自晶online | 2005-07-15 16:03:3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9.1分 1029人读过
-
Dial Press Trade Paperback (200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8.5分 4346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8.7分 64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社推荐好书100本 (群情)
- 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1978--1998) (RMR)
- 20世纪100部最佳中文小说 (bookbug)
- 我的乡土中国 (羊的门)
- 好作家都是冷血动物 (sghdteiwuvnc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马桥词典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會川 2012-04-26 16:33:17
虽然听说韩少功为本书的抄袭而吃了官司,但是真心觉得还是本不错的书。高级的抄袭罢了,当代作家抄冷门的或着把限量版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披上黄皮肤的外衣再来卖,这种人还少吗?
0 有用 卞瓷郎 2012-11-19 10:36:52
这个笑死我了
2 有用 侯磊 2012-02-10 18:41:14
结构很新颖,也曾想试着写一个。
0 有用 Miss.M 2012-03-25 21:30:45
很多年前,我也看过么~
0 有用 Chloe 2014-10-19 09:03:49
三星半吧,前半段看的特别生气,觉得韩少功过于啰嗦和模仿米兰昆德拉,加入大量不必要的哲学讨论,看到后面虽然还是讨厌他那些自以为是的评论,但是一个个人物还算鲜活饱满,有的甚至令人心疼。看完也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挑这本书作为下半学期课的开始,算是很好的从理论到小说的过渡,关于语言的performativity,关于minor discourse,很多地方很发人深省。唯一遗憾的是,韩少功真的是个不知道何时该收... 三星半吧,前半段看的特别生气,觉得韩少功过于啰嗦和模仿米兰昆德拉,加入大量不必要的哲学讨论,看到后面虽然还是讨厌他那些自以为是的评论,但是一个个人物还算鲜活饱满,有的甚至令人心疼。看完也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挑这本书作为下半学期课的开始,算是很好的从理论到小说的过渡,关于语言的performativity,关于minor discourse,很多地方很发人深省。唯一遗憾的是,韩少功真的是个不知道何时该收手的作者,好多地方我觉得好美,就该到此为止,他偏偏要加上自己的评论,真是令人讨厌……还有,英文版的作者竟然把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的三个章节给删了……可怜的外国读者…… (展开)
0 有用 打死也不说 2023-10-16 23:54:02 北京
体例上确实很想哈扎尔辞典,但在我这里看来,绝不是抄袭!里面还是很温情地讲述了很多悲伤的故事
0 有用 板蓝根🥣 2023-10-02 19:03:56 河南
必须记录,用繁体字看完的
0 有用 the 2023-09-29 01:31:12 上海
看完了,很好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喜欢,好多收获、感受、回应、触动,和某些曾有过或没有过的想法、瞬间、画面相遇,还会让人时不时忍不住笑出来,很有意思,沉浸其中,maybe也能引发些思考。
0 有用 海洲夜雨 2023-09-26 12:56:39 陕西
😍
0 有用 棉花老闆 2023-09-15 11:07:51 浙江
湖南方言词典的皮,里面是一个时代更多人的命运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