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里尔克(Rilke Rainer Maria)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译者: 冯至
出版年: 1994-3
页数: 85
定价: 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书文丛
ISBN: 9787108005946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译者: 冯至
出版年: 1994-3
页数: 85
定价: 3.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读书文丛
ISBN: 9787108005946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创作者
· · · · · ·
-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作者
-
冯至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
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
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
著作丰富,包括诗歌、小说、书简
代表作《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
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
.
译者:
.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德语
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等
曾当选瑞典皇家文学历史人物研究院外籍院士,并获歌德奖章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目录 · · · · · ·
目录
重印前言
译者序
收信人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一:论“山水”
附录二:马尔特・劳利兹
布里格随笔(摘译)
· · · · · · (收起)
重印前言
译者序
收信人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一:论“山水”
附录二:马尔特・劳利兹
布里格随笔(摘译)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读书文丛(共91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书味集》《译余废墨》《生活在别处》《世界文坛潮汐录》《将饮茶》
等
。
喜欢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人也喜欢 · · · · · ·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1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9.1分 7235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 (1963)9.2分 199人读过
-
雅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9.0分 1652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9.2分 272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如何专业地谈论文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关于史铁生,“让死活下去”书单 (夏夜飞行器)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作家文学课 (季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稔之 2009-08-17 13:37:14
逐字逐句地看罢还是觉得翻译得有些拗口,有些文法颠来倒去的,不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冯志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的翻译怎么会有问题?唉,肯定是我自个儿的问题
12 有用 hui 2009-05-10 10:50:12
群體分類是表象,個體才是真實;聯系是表象,獨立才是真實;忙碌是表象,寂靜才是真實;性是表象,愛與繁衍才是真實;關系是表象,孤獨才是真實。這就是里爾克想說的。
17 有用 苏莫 2013-01-30 22:01:44
关于诗歌本身着墨不多,本质上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既顺其自然,又认定艰难,像病人一样耐心,像康复者一样自信。
102 有用 王熊daddy 2007-05-28 13:30:34
唉呦,这个太好了。当家长和环境不能教你的时候,书来教你。
6 有用 ♢Triticum†L. 2012-07-17 15:32:45
第一本读到译者序就开始流泪的书。轻薄小开本,纸页发黄,译笔带有旧旧年代感:观感,运命,净洁。伟大诗人的俯首,温柔指引,讲那些关于人生、成长、孤独、幸福的哲理,从黄昏读到夜幕,其间泪下不止,受益匪浅。
0 有用 寒山何处 2023-11-21 15:09:35 江苏
“那种匆忙的结合所产生的所有关系都是习俗,无论看上去多么离经叛道,甚至分离也是习俗的一个步骤,一种非个性的偶然的决断,没有力量。”我是这么理解的:那种未启蒙的、在还未学习爱之前就着急建立起来的爱情关系都是“习俗”,都是空洞的、模板化的、快餐式的,即使外在最离经叛道的爱情关系也是模板化的,是在庸俗社会为我们准备的爱情叙事模板中搭建起来的,只要一个人不能脱离这种叙事,不摆脱社会施加的套路式爱情观念(无... “那种匆忙的结合所产生的所有关系都是习俗,无论看上去多么离经叛道,甚至分离也是习俗的一个步骤,一种非个性的偶然的决断,没有力量。”我是这么理解的:那种未启蒙的、在还未学习爱之前就着急建立起来的爱情关系都是“习俗”,都是空洞的、模板化的、快餐式的,即使外在最离经叛道的爱情关系也是模板化的,是在庸俗社会为我们准备的爱情叙事模板中搭建起来的,只要一个人不能脱离这种叙事,不摆脱社会施加的套路式爱情观念(无论是对爱的宣扬、诋毁还是提防),这个人就会一直被习俗蒙蔽,而分手只是这个模板化爱情故事的一个步骤,它与个人的成长没有关系,没有连接到人的内在的生命力,人只是被习俗牵着走。唯有“寂寞”地去爱,爱这种伟大之物才能真正被我们吸收,进入我们的内在世界。 (展开)
0 有用 一如 2023-10-30 17:11:51 北京
拉大了我看待事情的宽度和广度,还需要再读,再进一步思考
0 有用 Pacific Swing 2023-10-25 15:47:17 江苏
推荐给对(入门)诗歌创作感兴趣的朋友 ——小胖和小旺
0 有用 Plover 2023-10-25 03:34:42 美国
流了一些此刻无法理解的眼泪。或许是关于如何找到这些语句,来“广阔地承受我们的生存”。
0 有用 找蛙蛙爱抓娃娃 2023-10-11 20:27:55 湖北
其中有些地方太过绕口,一些代指意义不明,须得停下来反复读才能勉强弄懂,这或许是以往翻译的通病。可是译序太好了,有些书就是这样,看了序就知道一定会喜欢这本书。这也完全是我需要找来读的书,我总期望有人能给我答疑解惑,然而父母没有能力,老师不够亲切,朋友无法交心一知半解。书里提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寂寞,寂寞,寂寞无处不在。我早说过,寂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