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意)贝卡里亚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译者: 黄风
出版年: 2003-02
页数: 139
定价: 12.0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法律文库
ISBN: 9787500051442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译者: 黄风
出版年: 2003-02
页数: 139
定价: 12.0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法律文库
ISBN: 9787500051442
内容简介 · · · · · ·
意大利刑事古黄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介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论犯罪与刑罚的创作者
· · · · · ·
-
贝卡里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毕业于大学法律专业的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Beccaria,Marchese Cesare Bonesana de 1738—1794)以《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名世。1936年郑竞毅、彭时所著《法律大辞书》之补篇,介绍贝卡里亚当时翻译的中文译名为“培卡利阿”,云:“意大利之法理学家,兼经济学家,精通法理学及经济学,其识见拔卓一世,后为奥国之高官,鞅掌国务至二十年之久。其间关于谷仓、货币、度量衡制度之报告,十进位法之采用,均有所尽力,彼对于法理学,反对死刑论,详论刑法之改正。”其所著书,“除关于反对死刑,著《犯罪与刑罚》一书外,又有《经济要论》一书,行世。意大利人誉之为意大利刑法学之开山鼻祖。”实则贝卡里亚不仅是意大利刑法学之开山鼻祖,在世界刑法学之历史上也是一重镇。
目录 · · · · · ·
外国法律文库序
致读者
一、 引言
二、 刑罚的起源 惩罚权
三、 结论
四、 对法律的解释
五、 法律的含混性
六、 关于逮捕
七、 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八、 证人
九、 秘密控告
十、 提示性讯问 口供
十一、 宣誓
十二、 刑讯
十三、 程序和时效
十四、 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十五、 刑罚的宽和
十六、 关于死刑
十七、 驱逐和没收财产
十八、 耻辱
十九、 刑罚的及时性
二十、 刑罚的确定性和必定性 恩赦
二十一、 庇护
二十二、 悬赏
二十三、 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二十四、 衡量犯罪的标尺
二十五、 犯罪的分类
二十六、 叛逆罪
二十七、 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 暴侵
二十八、 侮辱
二十九、 决斗
三十、 盗窃
三十一、 走私
三十二、 关于债务人
三十三、 关于公共秩序
三十四、 关于政治惰性
三十五、 关于自杀和流亡
三十六、 难以证明的犯罪
三十七、 一类特殊的犯罪
三十八、 虚伪的功利观念
三十九、 关于家庭精神
四十、 关于国库
四十一、 如何预防犯罪
四十二、 总结
贝卡里亚传略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致读者
一、 引言
二、 刑罚的起源 惩罚权
三、 结论
四、 对法律的解释
五、 法律的含混性
六、 关于逮捕
七、 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八、 证人
九、 秘密控告
十、 提示性讯问 口供
十一、 宣誓
十二、 刑讯
十三、 程序和时效
十四、 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十五、 刑罚的宽和
十六、 关于死刑
十七、 驱逐和没收财产
十八、 耻辱
十九、 刑罚的及时性
二十、 刑罚的确定性和必定性 恩赦
二十一、 庇护
二十二、 悬赏
二十三、 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二十四、 衡量犯罪的标尺
二十五、 犯罪的分类
二十六、 叛逆罪
二十七、 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 暴侵
二十八、 侮辱
二十九、 决斗
三十、 盗窃
三十一、 走私
三十二、 关于债务人
三十三、 关于公共秩序
三十四、 关于政治惰性
三十五、 关于自杀和流亡
三十六、 难以证明的犯罪
三十七、 一类特殊的犯罪
三十八、 虚伪的功利观念
三十九、 关于家庭精神
四十、 关于国库
四十一、 如何预防犯罪
四十二、 总结
贝卡里亚传略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杀死自己的同类呢?这当然不是早就君权和法律的那种权利。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操使呢?(个人意愿与事实是两回事,不愿意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交出去)每个人在对自己做出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如果说这已成为事实的话,它同人无权自杀的原则怎么协调呢?要是他可以把这种权利交给他人或整个社会,他岂不本来就应该有这种权利吗? 只有根据两个理由才可以把处死一个公民看作是必要的。第一,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中引起危险的动乱。第二,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唯一的防范手段。 历史上任何酷刑都从未使决心侵犯社会的人们回心转意。 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习惯是一种主宰着一切感知物的王权,一个人说话、走路、寻求生活需要,都离不开习惯的帮助;同样,道德观念只有通过持续和反复影响才会印入人的脑海里。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自己的来库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鉴戒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种行之有效的约束经常提醒我们:如果我犯了这样的罪恶,也将陷入这漫长的苦难之中。因而同人们总感到扑溯迷离的死亡观念相比,它更具有力量。 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 另外,很多人以一种安详而坚定的表情对待死刑。其中一些人是出于狂热,一些人是出于几乎一直伴随他走入坟墓的空虚。另一些人则是出于一种最后的绝望的试图:或者生存下去,或者忍受不幸。但是,在桎梏的束缚中,在轨邦的奴役下,既没有狂热,也没有空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关于死刑 -
神明启迪、自然法则和社会的人拟协约,这三者是产生调整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政治原则的源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外国法律文库(共3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白领犯罪》《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上中下)》《财产法》《犯罪学》《金融犯罪》
等
。
喜欢读"论犯罪与刑罚"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犯罪与刑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7 条 )

贝卡里亚心中只有《论犯罪与刑罚》47章版——兼与黄风先生商榷(摘自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论犯罪与刑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钟书峰](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译者)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1758年9月13日,毕业于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参加民主主义者、经济学家彼得罗·韦里组织的进步青年小团体“拳头社”,熟读孟德斯鸠、卢梭、休谟、伏尔泰... (展开)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文主义经典名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文主义经典名著——摘自法律出版社《论犯罪与刑罚》译者前言 作者:[钟书峰] 《论犯罪与刑罚》,是世界文明史上第一部系统、明晰论述犯罪与刑罚的著作。它毫无疑问主要论述刑法学上的刑罚问题,其主旨诚如本书结尾所言:“本质上,刑罚,为免沦为某个人或... (展开)
《论犯罪与刑罚》金句摘录(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关怀与人道才是人们心目中的正当权威。 2、几乎一切人类社会都有如此力量,总是试图让一部分人极度强势和幸福,而让另一部分人极度贫弱和悲惨。 3、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或者本应是自由人之间契约的法律,绝大部分是满足少数人私欲的工具,或者是权宜之计的结果。 4、立... (展开)
读《犯罪与刑罚》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图书馆花了一天的时间翻完了这本书,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不厚,但由于是译本,再加上其内涵丰富,所以需细细品味。 《论犯罪与刑罚》阐述了贝卡里亚关于刑法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些见解已经为当代人所接受、熟知和运用,诸如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犯罪本质的社会... (展开)
罗翔解读《论犯罪与刑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罗翔老师读书小课堂 “人们越是尊重法外之物,就会越不尊重法本身。”——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关于作者 切萨雷·贝卡里亚,又译“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和刑罚改革者,他的著作《论犯罪与刑罚》是法学界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他呼吁以更人道的方式对... (展开)

《论犯罪与刑罚》:直指人心的拷问
[论犯罪与刑罚] 知道《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是看了罗翔老师的推荐。讲的正是钟书锋老师的这个译本。当时本着法制社会人人要知法守法的原则,除了日常关注经济法之外想再多了解一下,就发现这是一本绝对绕不过去的犯罪学和刑法学经典著作。而且这本书最终要的,是奠定了现代刑法...
(展开)
论坛 · · · · · ·
看这个书后我成了个死刑废除论者 | 来自朝南生 | 7 回应 | 2023-05-19 10:32:54 |
多数人的专制比一人专制更有害,且前者只能由后者... | 来自江湖郎中是我 | 1 回应 | 2021-08-25 03:32:23 |
它影响了当时的英国,或稍晚的18世纪末英国吗? | 来自田晨彤 | 2020-02-19 21:41:37 | |
一句题外话 | 来自Leader | 1 回应 | 2019-03-19 18:23:11 |
很棒的法学家 | 来自江南 | 1 回应 | 2010-09-26 16:10:4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9.2分 2606人读过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9.1分 79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7)8.9分 48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法学著作选 (Aniki)
- 书海无涯 (佾云)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下) (我不豆谁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犯罪与刑罚的评论:
feed: rss 2.0
29 有用 行走的笔尖 2010-12-27 10:29:22
我的法律自修之路。
1 有用 木己 2020-04-08 22:23:17
罪刑法定,罪责行相适应。读完才深知这两个原则的承担与力量。
1 有用 潋 | Béatrice 2010-09-14 01:09:53
为了写论文而看的……是不是算是我这辈子看的第一本学术书籍……
1 有用 十二月 2020-04-23 18:20:49
社会契约论以及功利主义中的智慧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闪闪发光的。
6 有用 玛嘉烈 2014-03-11 20:59:29
读完以后真的会觉得长智慧并有所思的小册子,18世纪的思路在今天仍然适用。140页不到,说理深刻话题严肃但语言不晦涩(和德国人书里拗口的专业名词和某些学者的生硬德语翻译比起来平易近人多了)。门外汉也可以读,也只有门外汉都读,才能实现书中所写。
0 有用 予青 2023-09-26 02:03:47 上海
尤记大学读的时候晦涩难懂 二读-原则是一个事物存在的哲学灵魂
0 有用 羊刃劫 2023-09-19 15:04:27 四川
每一个对于废除死刑和美国不禁枪这两件事感到匪夷所思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小册子
0 有用 上网发疯 2023-09-11 20:09:47 天津
较一般的法律名著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为刑罚的开山之作是很有价值的
0 有用 Estrella 2023-08-19 03:04:26 安徽
很多思想很超前,现在都不过时。感觉读这类书都有种奇妙的相似感,类似文言文体翻译体的感觉。选的是钟书峰的译本,感觉不错。不能理解作者废除死刑的想法。
0 有用 时间之矢 2023-08-03 15:24:24 湖南
我读过最好的法学入门读物,通俗易懂,极具理性思辨,且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老师推荐的优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