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两个月后,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于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园》纪念版来说,这一版本没有纪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当时这本书,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王小波。可惜,那时他已辞世,只留下书店里满架的王小波,像一场喧哗无声的葬礼。
作者简介 · · · · · ·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或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及数十万字的杂文随笔文字。
目录 · · · · · ·
自序
文化篇
我看文化热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喇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论战与道德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
艺术篇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的师承
我的精神家园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体验生活
关于媚雅
卡拉OK和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重拍
……
社会篇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诚实与浮嚣
苏东坡与东坡肉
个人尊严
在美国左派家作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工作与人生
增补篇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肚子里的战争
高考经历
有关“错误的故事”
对待知识的态度
皇帝做习题
有关天圆地方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优越感种种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有与无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愚人节有感
文明与反讽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文化篇
我看文化热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喇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论战与道德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
艺术篇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的师承
我的精神家园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体验生活
关于媚雅
卡拉OK和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重拍
……
社会篇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诚实与浮嚣
苏东坡与东坡肉
个人尊严
在美国左派家作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工作与人生
增补篇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肚子里的战争
高考经历
有关“错误的故事”
对待知识的态度
皇帝做习题
有关天圆地方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优越感种种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有与无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愚人节有感
文明与反讽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但这个想法我觉得陌生,我就盼着别人倒霉。五十多年前,有个德国的新教牧师说: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众所周知,这里不是纳粹德国,我也不是新教牧师。所以,这些话我也不想记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从Internet说起 -
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不值得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罗素先生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的精神家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我的精神家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8 条 )


南都:纪念王小波,争当自由人
南都社论 十年前的今天,作家王小波辞世。十年来,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话被反复引用,他的思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文风成为一种流派,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甚至有人发起了“重走小波路”纪念活动。除了“作家”之外,生前没有其他头衔,身...
(展开)
论坛 · · · · · ·
如图,为什么在银幕上看到伟大领袖会是这样的反应... | 来自i2star | 1 回应 | 2021-10-10 21:03:59 |
杂文才是王小波的精华 | 来自茶杯 cups | 2021-10-10 21:01:14 | |
我不喜欢这本书,导致目前还不喜欢王小波 | 来自麻辣斯基 | 3 回应 | 2020-10-17 23:14:28 |
我的精神家园 | 来自向竹 | 2020-03-03 18:02:43 | |
MD,头一遭看杂文能乐出声= =。 | 来自北楼鬼 | 5 回应 | 2019-12-31 22:26:4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9.0分 9011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9.0分 4687人读过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9.0分 4606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8.2分 228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的精神家园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发光二极艺术官 2014-02-06 17:11:31
这些天终于看完一本完整的书,王小波是我认为极少数至少在中国活得比较清楚明白的人,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而简单而不惧暴露自己的作家。他的观点温和而尖锐,说理不叫人敬畏而清楚明白。也羡慕他和李银河之间的爱情,曾经以为真正爱情也许只存在于好看的人中,而他们的结合让人感动而向往。只可惜世事无常岁月无情。也希望可以等来那本为我而写的书,让我品读一生。纳闷为什么没有哪位电影导演去拍拍他们的故事?虽平淡也必定让人感... 这些天终于看完一本完整的书,王小波是我认为极少数至少在中国活得比较清楚明白的人,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而简单而不惧暴露自己的作家。他的观点温和而尖锐,说理不叫人敬畏而清楚明白。也羡慕他和李银河之间的爱情,曾经以为真正爱情也许只存在于好看的人中,而他们的结合让人感动而向往。只可惜世事无常岁月无情。也希望可以等来那本为我而写的书,让我品读一生。纳闷为什么没有哪位电影导演去拍拍他们的故事?虽平淡也必定让人感动至深 (展开)
9 有用 米米饭 2018-06-29 08:31:56
隔一阵子就要重看下王小波补血
41 有用 机-丹尼尔-玛格 2016-05-21 17:53:59
讲真,这本书最后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书信。我读了才意识到,其实,我根本还没有遇见那个自己真正会爱的人。
5 有用 林介咪 2007-12-17 16:32:41
很节棍
7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10-22 02:57:46
科学,西方,文革,落后,民主,自由。。。。看不到希望的知识分子。西方二道贩子。罗素迷。离我们最近的学术体写作。例子,然后是提出观点,证明例如等等。。。读了王小波的很多书,可以在书里找到很多人的影子和陌生的面孔,就是没有看到熟悉的背影和脚下的长江与黄河,王小波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为什么都是孩子?因为那不是成年人干的出来的。。。。。
0 有用 momo 2023-01-27 00:07:19 北京
二十年过去了,王小波仍然属于这个时代。
0 有用 unidolphie 2023-01-24 12:58:46 辽宁
此选集主要来自90年代杂志专栏文章。一叹当时的纸媒还能刊载这样的杂文,二叹国民性亘古不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代不是没有王小波,是王小波来了也得闭嘴。
0 有用 麦克斯歪 2023-01-22 23:30:12 广东
睿智犀利又幽默平淡 重新温故一遍
0 有用 Alan 2023-01-19 21:01:29 江苏
其实真的怀念那时候的南方周末,三联以及各地文学。看过,读过,写过,爱过,这是最完满的一生。
0 有用 悦卷 2023-01-17 09:26:08 四川
早就读完,散文集,书中内容已忘记了,把它归到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