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们通常认为,修辞“艺术”是在古希腊建立的,作为一种传统在西方文化中代代相传,而中国古代却缺乏这种修辞“艺术”。中国的典籍在各种意义上说来都是具有论辩性的,从论辩学的角度去研究它们,人们却能够受益获惠。即便中国缺乏那种历史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但中国人对言语的重要性及语言的力量也多有论述,我们如果将它作为西方修辞艺术的有效替代品,并详加考察,也是非常值得的。《解读〈�冠子〉从论辩学的角度》对于《�冠子》作了传统式的和现代式的学术评价,做《�冠子》与“论辩学”之间的“月下老人”。
一个汉学家写的,高中读时没看懂,似乎很重视考据
还行咯。名谓的重点部分。
国外汉学的自洽性扯淡
> 更多短评 3 条
> 4人在读
> 14人读过
> 71人想读
订阅关于解读《鹖冠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KLG 2007-01-25 01:13:55
一个汉学家写的,高中读时没看懂,似乎很重视考据
0 有用 Hauriou 2017-10-05 08:39:57
还行咯。名谓的重点部分。
0 有用 翚斯飞 2019-04-02 09:46:35
国外汉学的自洽性扯淡
0 有用 翚斯飞 2019-04-02 09:46:35
国外汉学的自洽性扯淡
0 有用 Hauriou 2017-10-05 08:39:57
还行咯。名谓的重点部分。
0 有用 CKLG 2007-01-25 01:13:55
一个汉学家写的,高中读时没看懂,似乎很重视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