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同一个秋千架上的童年,截然两种的人生旅途,请看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回忆姐弟身世,家庭变故,人世沧桑……-带你走进从未去过的张爱玲世界。关于张爱玲,说到底是关注她和那个时代的命运。有多少我们尚不清楚细节,有多少张迷尚未表达的情愫,有多少张爱无从感慨的滋味……
作者简介 · · · · · ·
张子静,1921年生于上海市,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肄业,曾任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无锡分行,1949年后在上海浦东郊区任小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英文教师,1968年底自黄楼中学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湾省云林县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毕业,放弃大学联考参加救国团文艺写作研究队,获小说组比赛冠军。1964年3月开始专业写作,6月成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专业写作十四年。198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作家。1978年进入新闻界服务。曾任《联合报》副刊组编辑;《中国时》报副刊组主任兼《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编辑;《中国时报》主笔。2005年2月自《中国时报》退休。出版小说《属于十七岁的》、《异乡之死》、《拾玉镯》;散文《夜歌》、《摄氏20-25度》;传记文学《我的姐姐张爱玲》(与张子静合著)、《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等十余册。...
张子静,1921年生于上海市,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肄业,曾任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无锡分行,1949年后在上海浦东郊区任小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英文教师,1968年底自黄楼中学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湾省云林县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毕业,放弃大学联考参加救国团文艺写作研究队,获小说组比赛冠军。1964年3月开始专业写作,6月成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专业写作十四年。198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作家。1978年进入新闻界服务。曾任《联合报》副刊组编辑;《中国时》报副刊组主任兼《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编辑;《中国时报》主笔。2005年2月自《中国时报》退休。出版小说《属于十七岁的》、《异乡之死》、《拾玉镯》;散文《夜歌》、《摄氏20-25度》;传记文学《我的姐姐张爱玲》(与张子静合著)、《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等十余册。主编1976年、1979年、1986年、1987年年度小说选(尔雅版);1982年台湾散文选(前卫版)等十余册。
目录 · · · · · ·
如果我不写出来 张子静
第1章家世
张家、李家、黄家、孙家
第2章童年
成长与创伤
第3章青春
逃出我父亲的家
第4章早慧
发展她的天才梦
第5章成名
命中注定,千载一时
第6章盛名
约稿被拒始末
第7章萎谢
悲壮与苍凉
第8章永别
离婚与离国
第9章故事
《金锁记》与《花凋》的真实人物
第10章结局
败家与解放
附录
我与张爱玲的垃圾 季季
张爱玲生平・作品年表 李应平
后记
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 季季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张爱玲笔下那个“很美”而“没志气”的弟弟,就是我。 我今年七十四岁,住在上海市区的一间小屋里,是个退休十年的中学英文教员。 我姐姐发表《童言无忌》那篇文章时,二十四岁,是上海最红的专业作家:我二十三岁,因身体不好自圣约輸大学经济系辍学,尚未正式工作。那时看到姐姐在《弟弟》里对我的赞美和取笑,并没有高兴,也没有生气。甚至看到文章的结尾:“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那时,我也没有悲哀。 我从小就什么都不如姐姐,当然更没有她的聪慧和灵敏。到了二十多岁,许多事也还是鲁钝的;没有大的快乐,也没有深的悲哀,仿佛只是日复一日麻木地生活着。在那上海“孤岛时期”的末期,我中断了学业,没有工作,没有爱人;有的只是永远烟雾迷蒙的家 堆仆人侍候着我那吸大烟的父亲,以及我那也吸大烟的后母。我那时心情的茫然和苦闷,是难以言说的。所以,对于姐姐在文章里的取笑,除了麻木以对,又能如何?在我们那个没落了的、颓靡的家里,是看不见一点儿希望的。而我姐姐,一九三八年逃出我父亲的家后就品首阔步,有了她的自我世界,也终于有了她的名望一一只有她,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一九九五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的彼岸传来我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后来我找出《流言》,一翻就是那篇《童言无忌》。重读《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了!“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父母生我们姐弟二人,如今只余我残存人世了! 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人孤单地过着。父亲早在一九五三年过世,和姐姐比较亲近的母亲,则在一九五七年逝于英国,姑姑也于一九九一年走了。就是和我们不亲的后母,也于九八六年离世。但我心里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知道姐姐还在地球的另一端,和我同存于世。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一九五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大概是《十八春》连载结束后,有一次我去看她,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我们虽然不谈政治,但对政治大环境的改变不可能无知。尤其像她那么聪明的人,经历过上海沦陷,香港沦陷,抗战胜利,对于各阶段的变化,一定有她独特的观察和发现。她以前写出“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样的句子,解放之后,种种的变化都更激剧,也许她已经预见“更大的破坏要来”了。我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就是因为我对整个客观环境已经有所考虑了。 但是姐姐默然良久,不作回答。 她的眼睛望着我,又望望白色的墙壁。她的眼光不是淡漠,而是深沉的。我觉得她似乎看向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地方是神秘而且秘密的,她只能以默然良久作为回答。 一九五二年我调到浦东乡下教书。那时大家都忙着政治学习,我也较少回上海市区,和她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那年八月间,我好不容易回了一次市区,急急忙忙到卡尔登公寓找她。姑姑开了门,一见是我就说:“你姐姐已经走了。”然后把门关上。 我走下楼,忍不住哭了起来。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穿人民装的人。我记起有一次她说这衣服太呆板,她是绝不穿的。或许因为这样,她走了。走到一个她追寻的远方,此生再没回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的姊姊张爱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的姊姊张爱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 21篇
-
F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2013-04-17 22:48:39 1人喜欢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 「凤澡」刊载 《论卡通画之前途》 中学毕业 一九三九 考进香港大学 一九四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 辍学开始投入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杂志刊载 《婆媳之间》、《秋歌》、《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我的天才梦》 获「西风」杂志徵文第十叁名 一九四三 「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肩—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 《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 》、《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 《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 《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三人 一九四四 「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 《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 《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 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麽》、《忘不了的画》、《等》、《年轻的时候》、《花凋》、《爱》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传奇》 由杂志月刊社出版「天地」杂志刊载 《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与胡兰成结婚 一九四五 「杂志」月刊连载 《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译作「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天地」月刊刊载 《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自篇《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抗战胜利 一九四七 「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太太万岁》改篇电影 与胡兰成离婚 一九四八 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缘》) 一九五○ 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一九五二 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 《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一九五五 秋天离港赴美 拜访胡适 一九五六 得 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写作奖金 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一九五八 获申请往美国南加州亨廷顿 . 哈特福基金会 台北「文学」杂志刊载《五四遗事》 一九六一 为电懋影业编写 《人财两失》、《南北一家亲》剧本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爱默森的生平和着作》及《梭罗的生平和着作》 由美访台。 一九六二 英文「记者」杂志刊载英文散文 《重回前方》 一九六六 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 《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七 赖雅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一九六八 《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半生缘》社出版 一九六九 《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 《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 一九七二 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出版 一九七三 定居洛衫机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七四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 《谈看书》 、《谈看书後记》 一九七五 完成英译 《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 《二详红楼梦》 一九七六 《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 《叁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一九七七 《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 「中国时报」刊载 《色·戒》社出版 一九八一 《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 《惘然记》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八四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一九八七 《馀韵》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 《续集》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 《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馀韵》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二 《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三 完成 《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一九九四 《对照记》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五 九月八日 逝世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九月十九日 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九月三十日 张爱玲的生日,林式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回应 2013-04-17 22:48:39 -
姊姊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音问。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柢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 从她中学时期到她离家以后的几年,我们每次见面,谈的也都是小说和电影,很少谈日常生活和亲戚朋友。对于她的私生活或心事,更是绝口不提。 姊姊是一个专心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对于生活周遭的细屑琐事,她常常是视...
2022-03-18 13:59:19
姊姊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音问。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柢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引自 如果我不写出来 张子静 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 引自 张家、李家、黄家、孙家 从她中学时期到她离家以后的几年,我们每次见面,谈的也都是小说和电影,很少谈日常生活和亲戚朋友。对于她的私生活或心事,更是绝口不提。 引自 第3章青春 姊姊是一个专心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对于生活周遭的细屑琐事,她常常是视而未见的。 引自 第3章青春 然而这样的人怎么能刻画出那么生动的生活细节呢?
对我姊姊的教育,她从未放松,每一阶段都适时的抓紧,几次回国也都是为了我姊姊的教育问题。她可说是推动我姊姊天才梦的第一要角。 引自 发展她的天才梦 我姊姊的小说人物,不是心理有病就是身体有病。有的甚至心理、身体都病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大多是满清遗老的后代,民国之后仍然坐享显赫家世,高不成低不就,在家吃遗产、吸大烟、养姨太太,过着奢靡颓废的生活。有人因此批评我姊姊的小说对人生光明面没有正面的肯定。我姊姊似乎并不在乎类似的批评。事实上我觉得我姊姊也别无选择。我们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在我的感觉里,这种阴影是我姊姊和我,以及我的表哥、表姊、表弟、表妹这一代人最沉重的压力。因为我们生活的上空一直浮荡着黑色的云雾,让人觉得苦闷,有时几乎要室息。 引自 《金锁记》与《花凋》的真实人物 在人生的诸多际遇里,是可以同时存在着寡情和肝胆相照的。张爱玲一向的行事风格,尤其接近这种颇堪玩味的境界。 引自 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 季季 回应 2022-03-18 13:59:19 -
早早睡觉yea (48)
-
F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积累优美词汇和生动语言的最佳方法就是随时随地留心人们的谈话;不管是在路上、车上、家里、学校里、办公室里,一听到后就设法记住,写在本子里,以后就成为你写作时最好的原始材料。 要提高英文和中文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习作由中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译成中文。这样反复多次,尽量避免重复的词句。如果能常做这种练习,一定能使你的中文、英文都有很大的进步。2013-04-17 22:40:26
-
啊呜 (You are what you read.)
我舅舅读了《花凋》,本来就很生我姊姊的气。不久,他不知从哪儿听说我姊姊交了一个男朋友,“是个有妇之夫,而且是个汉奸”(指胡兰成),他更为生气了。 “小煐(我姊姊的小名)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他说。 那时我舅舅的道德意识突然清醒了,对于夫妇伦常、民族情感、国家认同有了新的肯定。 他在烟榻上与我舅妈吸着大烟,还絮絮不休地批判着张爱玲。 但张爱玲已先在《花凋》里批判了他。2012-07-25 16:14:39
-
F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2013-04-17 22:48:39 1人喜欢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 「凤澡」刊载 《论卡通画之前途》 中学毕业 一九三九 考进香港大学 一九四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 辍学开始投入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杂志刊载 《婆媳之间》、《秋歌》、《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我的天才梦》 获「西风」杂志徵文第十叁名 一九四三 「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肩—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 《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 》、《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 《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 《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三人 一九四四 「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 《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 《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 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麽》、《忘不了的画》、《等》、《年轻的时候》、《花凋》、《爱》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传奇》 由杂志月刊社出版「天地」杂志刊载 《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与胡兰成结婚 一九四五 「杂志」月刊连载 《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译作「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天地」月刊刊载 《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自篇《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抗战胜利 一九四七 「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太太万岁》改篇电影 与胡兰成离婚 一九四八 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缘》) 一九五○ 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一九五二 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 《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一九五五 秋天离港赴美 拜访胡适 一九五六 得 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写作奖金 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一九五八 获申请往美国南加州亨廷顿 . 哈特福基金会 台北「文学」杂志刊载《五四遗事》 一九六一 为电懋影业编写 《人财两失》、《南北一家亲》剧本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爱默森的生平和着作》及《梭罗的生平和着作》 由美访台。 一九六二 英文「记者」杂志刊载英文散文 《重回前方》 一九六六 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 《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七 赖雅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一九六八 《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半生缘》社出版 一九六九 《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 《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 一九七二 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出版 一九七三 定居洛衫机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七四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 《谈看书》 、《谈看书後记》 一九七五 完成英译 《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 《二详红楼梦》 一九七六 《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 《叁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一九七七 《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 「中国时报」刊载 《色·戒》社出版 一九八一 《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 《惘然记》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八四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一九八七 《馀韵》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 《续集》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 《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馀韵》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二 《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三 完成 《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一九九四 《对照记》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五 九月八日 逝世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九月十九日 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九月三十日 张爱玲的生日,林式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回应 2013-04-17 22:48:39
-
姊姊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音问。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柢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 从她中学时期到她离家以后的几年,我们每次见面,谈的也都是小说和电影,很少谈日常生活和亲戚朋友。对于她的私生活或心事,更是绝口不提。 姊姊是一个专心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对于生活周遭的细屑琐事,她常常是视...
2022-03-18 13:59:19
姊姊待我,亦如常人,总是疏于音问。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柢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引自 如果我不写出来 张子静 三钱鸦片,死有余辜;半个猪蹄,别来无恙。 引自 张家、李家、黄家、孙家 从她中学时期到她离家以后的几年,我们每次见面,谈的也都是小说和电影,很少谈日常生活和亲戚朋友。对于她的私生活或心事,更是绝口不提。 引自 第3章青春 姊姊是一个专心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对于生活周遭的细屑琐事,她常常是视而未见的。 引自 第3章青春 然而这样的人怎么能刻画出那么生动的生活细节呢?
对我姊姊的教育,她从未放松,每一阶段都适时的抓紧,几次回国也都是为了我姊姊的教育问题。她可说是推动我姊姊天才梦的第一要角。 引自 发展她的天才梦 我姊姊的小说人物,不是心理有病就是身体有病。有的甚至心理、身体都病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大多是满清遗老的后代,民国之后仍然坐享显赫家世,高不成低不就,在家吃遗产、吸大烟、养姨太太,过着奢靡颓废的生活。有人因此批评我姊姊的小说对人生光明面没有正面的肯定。我姊姊似乎并不在乎类似的批评。事实上我觉得我姊姊也别无选择。我们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在我的感觉里,这种阴影是我姊姊和我,以及我的表哥、表姊、表弟、表妹这一代人最沉重的压力。因为我们生活的上空一直浮荡着黑色的云雾,让人觉得苦闷,有时几乎要室息。 引自 《金锁记》与《花凋》的真实人物 在人生的诸多际遇里,是可以同时存在着寡情和肝胆相照的。张爱玲一向的行事风格,尤其接近这种颇堪玩味的境界。 引自 寻访张子静,再见张爱玲 季季 回应 2022-03-18 13:59:19 -
早早睡觉yea (48)
-
F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2013-04-17 22:48:39 1人喜欢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 一九二二 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 开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 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 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 《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 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 「国光」刊载小说 《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 「凤澡」刊载 《论卡通画之前途》 中学毕业 一九三九 考进香港大学 一九四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 辍学开始投入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杂志刊载 《婆媳之间》、《秋歌》、《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我的天才梦》 获「西风」杂志徵文第十叁名 一九四三 「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肩—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 《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 》、《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 《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 《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三人 一九四四 「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 《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 《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 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麽》、《忘不了的画》、《等》、《年轻的时候》、《花凋》、《爱》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传奇》 由杂志月刊社出版「天地」杂志刊载 《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与胡兰成结婚 一九四五 「杂志」月刊连载 《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译作「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天地」月刊刊载 《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自篇《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抗战胜利 一九四七 「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太太万岁》改篇电影 与胡兰成离婚 一九四八 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缘》) 一九五○ 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一九五二 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 《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一九五五 秋天离港赴美 拜访胡适 一九五六 得 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写作奖金 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一九五八 获申请往美国南加州亨廷顿 . 哈特福基金会 台北「文学」杂志刊载《五四遗事》 一九六一 为电懋影业编写 《人财两失》、《南北一家亲》剧本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爱默森的生平和着作》及《梭罗的生平和着作》 由美访台。 一九六二 英文「记者」杂志刊载英文散文 《重回前方》 一九六六 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 《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七 赖雅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一九六八 《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半生缘》社出版 一九六九 《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 《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 一九七二 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出版 一九七三 定居洛衫机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七四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 《谈看书》 、《谈看书後记》 一九七五 完成英译 《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 《二详红楼梦》 一九七六 《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 《叁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一九七七 《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 「中国时报」刊载 《色·戒》社出版 一九八一 《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 《惘然记》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 《初评红楼梦》 一九八四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一九八七 《馀韵》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 《续集》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 《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馀韵》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二 《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三 完成 《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一九九四 《对照记》 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五 九月八日 逝世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九月十九日 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九月三十日 张爱玲的生日,林式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回应 2013-04-17 22:48:39
论坛 · · · · · ·
至少是某个角度的张爱玲 | 来自迷迭香 | 2009-11-21 04:43: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吉林出版集团 (2009)7.0分 617人读过
-
印刻 (2005)8.0分 43人读过
-
時報文化 (199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浪花淘尽英雄之民国列传 (翠贝卡)
- all about Eileen Chang (沙拉兔兔)
- {那暖,与爱情无关。} (纸片的微小时光)
- 图书馆借阅2 (电电得)
- 张爱玲相关 (妖精的手指)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的姊姊张爱玲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littletwo 2008-09-05 11:50:20
他是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又怎样?他根本就不懂张爱玲...
0 有用 vieplivee 2011-01-16 07:15:44
少量家世介绍,更少的张爱父亲母亲后母的经历,大量张子静对张爱小说的解读(也没有讲太多篇,而是几个重点,并且其中最占篇幅的是张爱文章的大段大段文摘)。如果没有那么明显的凑字数,写个精致的小散文,可能会好很多。----片面证明张子静的确没有写文章的才能。这本书也能得到这么多好评,证明对张爱玲好奇心炽的人真是太多了,太着急8gua跟她有关的一切了。。。
0 有用 谢红拂 2011-08-25 14:05:46
也是N年前读过
15 有用 水木丁 2011-01-15 18:24:29
很老实,没有矫饰的文字,只是朴素老人的老实回忆,无比真实,看的过程中数次难过。
0 有用 yao酱 2012-07-11 19:31:16
曾经疯狂迷恋张爱玲,弟弟子静的回忆录
0 有用 Orca 2022-05-30 00:52:28
被规训的一生差不多就是这样
0 有用 爲己斋 2022-04-30 17:52:52
2022.4.30 17:52于汇成租寓。
0 有用 七一七 2022-04-09 15:53:27
这样平淡的叙述中竟有无边的悲凉。想去苏州那个小破公寓门口看望张子静;也想出海太平洋去寻觅张爱玲。
0 有用 TeAmZora 2021-09-04 11:22:54
张爱玲唯一的直系亲属出来讲她的故事,不能说是深刻,只能说有一定的材料参考价值。
0 有用 美丽女孩刘狗蛋 2021-06-22 01:07:07
内容大多在别的张爱玲的传记中都能看到,或许没必要专门买来看,不过确实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读起来只觉得百感交集,更多是感慨张子静的一生,这样一个辉煌过的家族怎么到父亲这一代没落下来,以至于连婚事都没有为张子静安排。有这样一个天才的姐姐,疑似偏心姐姐看似进步实则感情范式都仿佛模仿电影的亲妈,冷漠的后妈和亲爸,和爱玲同住却在爱玲离开大陆后都不多和张子静多说话的姑姑。平庸怯懦的生活和性格,一生没有恋爱也... 内容大多在别的张爱玲的传记中都能看到,或许没必要专门买来看,不过确实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读起来只觉得百感交集,更多是感慨张子静的一生,这样一个辉煌过的家族怎么到父亲这一代没落下来,以至于连婚事都没有为张子静安排。有这样一个天才的姐姐,疑似偏心姐姐看似进步实则感情范式都仿佛模仿电影的亲妈,冷漠的后妈和亲爸,和爱玲同住却在爱玲离开大陆后都不多和张子静多说话的姑姑。平庸怯懦的生活和性格,一生没有恋爱也没有结婚。 有一个细节是爱玲和胡兰成恋爱的时候报纸绯闻到处都是,而张子静不知姐姐是不是真的和胡兰成恋爱,大约姐弟俩确实没有那么亲密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