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7-09
页数: 3065
定价: 11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繁体竖排)
ISBN: 9787101003130
内容简介 · · · · · ·
《魏书(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主要内容简介:魏书,一百三十卷(如不分子卷,则是一百十四卷),内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兴亡史。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
目录 · · · · · ·
序纪
成帝毛――圣武帝诘汾
神元帝力微
文帝沙漠汗
章帝悉鹿平帝绰思帝弗
昭帝禄官桓帝猗�
穆帝猗卢
平文帝�律
惠帝贺�
炀帝纥那
烈帝翳槐
昭成帝什翼犍
卷二 帝纪第二
太祖道武帝�
卷三 补帝纪第三
太宗明元帝嗣
卷四上 帝纪第四上
世祖太武帝焘
卷四下 帝纪第四下
世祖太武帝焘
恭宗景穆帝晃
卷五 帝纪第五
高宗文成帝�
卷六 帝纪第六
显祖献文帝弘
卷七上 帝纪第七上
高祖孝文帝宏
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
高祖孝文帝宏
卷八 帝纪第八
世宗宣武帝恪
卷九 帝纪第九
肃宗孝明帝诩
卷十 帝纪第十
敬宗孝庄帝子攸
卷十一 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恭
后废帝朗
出帝�
卷十二 补帝纪第十二
孝静帝善见
卷十三 补列传第一
皇后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次妃兰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昭成皇后慕容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惠太后窦氏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文成昭太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孝文幽皇后冯氏
孝文昭皇后高氏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宣武灵皇后胡氏
孝明皇后胡氏
孝静皇后高氏
卷十四 补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上谷公纥罗子襄城王题
建德公婴文
真定侯陆曾孙轨
武陆侯因
长乐王寿乐
望都公颓
曲阳侯素延
顺阳公郁
宜都王目辰
穆帝长子六�
吉阳男比干
江夏公吕
高凉王孤玄孙那
六世孙华山王鸷
苌
苌子子华
子思
六世孙上党王天穆
西河公敦
司徒石
武卫将军谓子乌真乌真子兴都
兴都子东阳王丕
淮陵侯大头
河间公�
孙志
扶风公处真
文安公泥子屈屈子磨浑
卷十五 补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
�君
秦王翰
子卫王仪子中山王纂纂弟干
干子桢子瑞
仪弟阴平王烈
秦王觚
常山王遵子素素子可悉陵
可悉陵从子昭昭子玄
昭弟绍可悉陵弟忠
忠子寿兴忠孙嶷
忠从子晖[一〕
陈留王虔子朱提王悦崇
虔兄��子�
毗陵王顺
辽西公意烈子拔干
拔干曾孙洪超意烈从子粟浑
浑子库汗
窟咄
卷十六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清河王绍
阳平王熙子临淮王他
他曾孙世遵世遵弟子忻之
世遵弟禹他孙法寿法僧
河南王曜子颍川王提
提子平原
平原子鉴鉴兄和
河间王�嗣子略阳王羯儿
长乐王处文
广平王连嗣子南平王浑
浑子霄霄孙仲�阙
京兆王黎
嗣曾孙江阳王继
继子叉叉弟罗爽继弟罗侯
卷十七 补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
乐平王丕
安定王弥
乐安王范子良
永昌王健子仁
建宁王崇
新兴王俊
卷第十八 补列传第六……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魏书(全八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魏书(全八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
复合维生素 (不过是蒙恩的罪人)
开建五等,封昶齐郡开国公,加宋王之号。 萧宝夤 丹阳郡开国公、齐王 改封梁郡开国公 所以,南朝萧道成灭刘宋建萧齐,之前逃到北魏的刘宋皇室成员刘昶被封“齐”郡公,加“宋”王号;等南朝萧衍灭齐建梁,逃到北魏的齐皇室成员萧宝夤被封“梁”郡公,“齐”王。 感觉到了北魏这帮鲜卑人一种微妙的恶意吐槽。2016-11-22 17:14:51 1人喜欢
-
文史资料选辑 (萧湘)
[四0]泰州神䴥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初復後陷 諸本「泰」作「秦」。錢氏考異卷三0云:「上略延和元年改雍州為秦州,其時赫連定甫平,秦州初入版圖,豈有復置秦州之理?予積疑者數載。後讀食貨志卷一一0,稱:并、肆、汾、建、晉、泰、陝、東雍、南汾九州;靈徵志:卷一一0天平四年泰州井溢,太和二年泰州獻五色狗;薛辯傳:卷四二贈都督冀、定、泰三州諸軍事;出帝紀:卷一二泰州刺史万俟普撥;又齊書莫多婁...2014-05-01 13:21:09 2人喜欢
[四0]泰州神䴥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初復後陷 諸本「泰」作「秦」。錢氏考異卷三0云:「上略延和元年改雍州為秦州,其時赫連定甫平,秦州初入版圖,豈有復置秦州之理?予積疑者數載。後讀食貨志卷一一0,稱:并、肆、汾、建、晉、泰、陝、東雍、南汾九州;靈徵志:卷一一0天平四年泰州井溢,太和二年泰州獻五色狗;薛辯傳:卷四二贈都督冀、定、泰三州諸軍事;出帝紀:卷一二泰州刺史万俟普撥;又齊書莫多婁貸文傳:卷一九仍為汾、陝、東雍、晉、泰五州大都督;周書薛端傳:卷三五高祖謹,泰州刺史;侯植傳:卷二九父欣,泰州刺史。史言泰州者多矣,而地形志無之。乃悟蒲坂之秦州當是『泰州』之訛,字形相涉,讀史者不能是正,非一日矣。」溫校:「北史魏宗室傳,卷一五常山王遵傳贊弟淑,孝文時為河東太守,為之謠曰:『泰州河東,杼軸代舂。』連下所屬河東郡書之,更明。」楊校:「隋太僕卿元公墓誌:曾祖忠,為相、太二州刺史。『太』『泰』往往通用,亦後魏有泰州之證。」又墓誌集釋有肅宗充華盧令瑗墓誌圖版三七,稱:「祖淵,夫人李氏,父孝伯,平西將軍、泰州刺史。」集釋卷二跋此誌以為魏書李孝伯傳卷五三作「秦州」,傳誤而誌是。 今按錢氏所引諸條,其中也或有「秦」訛「泰」的,如出帝紀之泰州刺史万俟普撥便是,見卷一一校記[一二]但結論是可信的。元、盧二誌,當時石刻,足為堅證。元誌「泰」作「太」,也見於其他史籍碑刻。本書卷四四薛野䐗傳,北齊書卷一七斛律金傳、卷二0薛脩義傳,文館詞林卷六二二北齊文宣帝征長安詔,山右石刻叢編卷二六周故譙郡太守曹囗囗囗碑,均作「太州」,而觀其地望,征長安詔和曹囗囗囗碑皆確指蒲坂。「泰」「太」同音通用,若本作「秦」,音形皆殊,何以史籍碑誌都有「太州」記載?此州應作「泰州」無疑。 但水經注卷四河水篇,酈注於經文「又南過蒲坂西」下云:「魏秦州刺史,太和遷都罷州。」故楊疏為酈注解釋,以為志稱延和元年改秦州不誤,只是略去改泰州事。關於延和元年是否曾名秦州,後又改泰州,涉及考證,今不具論。但李孝伯出為泰州刺史,據本傳在興安二年四五三,薛野䐗之為太州刺史,在和平中四六0-四六五,則至遲元濬統治時直到元宏太和十八年四九四遷都,此州都名泰州。至魏末復置,則「泰」或「太州」屢見於齊、周書及文館詞林所載北齊討長安詔。此志本以所謂「永熙綰籍」即北魏末年的州郡為準,即使延和元年曾為秦州,按之志例,也不應不標「泰州」,而遠取百年前久廢之故名。則此「秦州」必為「泰州」之訛,非如楊說,志與水經注都只是略去改泰州事而已。今改正。 引自 地形二下 单纯好奇,这是不是最长的校勘记(注另说)?反正我没见过更长的。
回应 2014-05-01 13:21:09 -
读史偶感 近日读《魏书》,颇感书非博览之为要,读懂之为要也,纵读书万卷,而无一所得,不过一有脚书橱尔,青春作赋,饰智矜愚,读书空添浮华,反不如无书尚得其朴。昔日梁元帝读书万卷,兵临城下,尚讲论老子,临敌而无一策,反归咎于书,此极大之谬也,如此读书,不如不读。 史者,鉴于今也,非谓博览夸耀之资,史书中圣贤亦有,小人亦有,贪婪害贤有,经世济民者亦有,读书,当阔达胸襟,心忧天下,以士大夫之心为己心,神...
2014-08-03 18:01:52
读史偶感 近日读《魏书》,颇感书非博览之为要,读懂之为要也,纵读书万卷,而无一所得,不过一有脚书橱尔,青春作赋,饰智矜愚,读书空添浮华,反不如无书尚得其朴。昔日梁元帝读书万卷,兵临城下,尚讲论老子,临敌而无一策,反归咎于书,此极大之谬也,如此读书,不如不读。 史者,鉴于今也,非谓博览夸耀之资,史书中圣贤亦有,小人亦有,贪婪害贤有,经世济民者亦有,读书,当阔达胸襟,心忧天下,以士大夫之心为己心,神游结交古往今来之贤人,修身养性,宠辱不惊,如此则读书则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谓也。读书,读史,皆是如此,非为它也。 读史方法,当以古人读书之法法之,钩玄提要,勤做笔记,所得,或明理,或借鉴,皆是读书之得,得间,读书之进一步也,读书当专一,一书不毕,不读它书,譬如汲井,当深掘一处,得水之功,则庶几也,否则东看西翻,无一书精通,此读书之大病也。专习一经以治身心,学也当如此。读书,必有济于天下,教化,当作今日之文翁是也。 月月复始,周末闲暇,思吾读书之事,聊做一言记之,以贻同志读书之友。 小舟 2014年8月3日星期日
回应 2014-08-03 18:01:52 -
rosemaid (不是中文系不是英文系!)
城陽王徽一生其實挺扭曲的, 老婆被別人睡了還不能休妻, 不過貌似後來另娶她人鳥, 原配是被虐待死的呢還是和離呢還是被喂毒藥呢還是。。。 各種宅斗在我眼前晃蕩啊~ 但是才情有缺,“粗涉書史頗有吏才”說的是他年輕時候, 年輕時候還是愛民干實事的,起碼開倉賑災救民災難! 魏主肅宗時還捨得捐財物以度魏之難關。。。 後來胡太后執政權傾朝野時智慧就不夠用鳥, 要不就是五石散吃多了,腦子受損。。。 總之各種糊塗,貪財小...2013-01-29 17:59:30
-
又为青山 (我们用推荐表达立场)
-
读史偶感 近日读《魏书》,颇感书非博览之为要,读懂之为要也,纵读书万卷,而无一所得,不过一有脚书橱尔,青春作赋,饰智矜愚,读书空添浮华,反不如无书尚得其朴。昔日梁元帝读书万卷,兵临城下,尚讲论老子,临敌而无一策,反归咎于书,此极大之谬也,如此读书,不如不读。 史者,鉴于今也,非谓博览夸耀之资,史书中圣贤亦有,小人亦有,贪婪害贤有,经世济民者亦有,读书,当阔达胸襟,心忧天下,以士大夫之心为己心,神...
2014-08-03 18:01:52
读史偶感 近日读《魏书》,颇感书非博览之为要,读懂之为要也,纵读书万卷,而无一所得,不过一有脚书橱尔,青春作赋,饰智矜愚,读书空添浮华,反不如无书尚得其朴。昔日梁元帝读书万卷,兵临城下,尚讲论老子,临敌而无一策,反归咎于书,此极大之谬也,如此读书,不如不读。 史者,鉴于今也,非谓博览夸耀之资,史书中圣贤亦有,小人亦有,贪婪害贤有,经世济民者亦有,读书,当阔达胸襟,心忧天下,以士大夫之心为己心,神游结交古往今来之贤人,修身养性,宠辱不惊,如此则读书则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谓也。读书,读史,皆是如此,非为它也。 读史方法,当以古人读书之法法之,钩玄提要,勤做笔记,所得,或明理,或借鉴,皆是读书之得,得间,读书之进一步也,读书当专一,一书不毕,不读它书,譬如汲井,当深掘一处,得水之功,则庶几也,否则东看西翻,无一书精通,此读书之大病也。专习一经以治身心,学也当如此。读书,必有济于天下,教化,当作今日之文翁是也。 月月复始,周末闲暇,思吾读书之事,聊做一言记之,以贻同志读书之友。 小舟 2014年8月3日星期日
回应 2014-08-03 18:01:52 -
高氏教子 初,太和末,详以少弟延爱;景明初,复以季父崇宠。位望兼极,百僚惮之。而贪冒无厌,多所取纳;公私营贩,侵剥远近;嬖狎群小,所在请托。珍丽充盈,声色侈纵,建饰第宇,开起山池,所费巨万矣。又于东掖门外,大路之南,驱逼细人,规占第宅。至有丧柩在堂,请延至葬而不见许,乃令舆榇巷次,行路哀嗟。详母高太妃,颇亦助为威虐,亲命殴击,怨响嗷嗷。妃,宋王刘昶女,不见答礼。宠妾范氏,爱等伉俪,及其死也,痛不...
2014-08-20 21:57:31
高氏教子 初,太和末,详以少弟延爱;景明初,复以季父崇宠。位望兼极,百僚惮之。而贪冒无厌,多所取纳;公私营贩,侵剥远近;嬖狎群小,所在请托。珍丽充盈,声色侈纵,建饰第宇,开起山池,所费巨万矣。又于东掖门外,大路之南,驱逼细人,规占第宅。至有丧柩在堂,请延至葬而不见许,乃令舆榇巷次,行路哀嗟。详母高太妃,颇亦助为威虐,亲命殴击,怨响嗷嗷。妃,宋王刘昶女,不见答礼。宠妾范氏,爱等伉俪,及其死也,痛不自胜,乃至葬讫,犹毁遂视之。表请赠平昌县君。详又蒸于安定王燮妃高氏,高氏即茹皓妻姊。严禁左右,闭密始末。详既素附于皓,又缘淫好,往来绸密。皓之取妻也,详亲至其家,忻饮极醉。 详之初禁也,乃以蒸高事告母。母大怒,詈之苦切,曰:「汝自有妻妾侍婢,少盛如花,何忽共许高丽婢奸通,令致此罪?我得高丽,当啖其肉。」乃杖详背及两脚百余下,自行杖,力疲乃令奴代。高氏素严,详每有微罪,常加责罚,以絮裹杖。至是,去絮,皆至疮脓。详苦杖,十余日乃能立。又杖其妃刘氏数十,云:「新妇大家女,门户匹敌,何所畏也?而不检校夫婿。妇人皆妒,独不妒也!」刘笑而受罚,卒无所言。 点评:古人曰一叶知秋,今读北海王详之事,于北魏王族风貌可见一斑,初读魏王仪与太祖畅饮达旦,可悉陵空手搏虎,可见其勇好战之风,拓跋崛起,必有其故,然北魏晚期献文祝王之事,颇见垂暮之气,贪污,奢靡,淫乱之事,比比皆是。可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理,真不虚也,此兴亡之更迭,气数之事,不虚也。高氏教子,非于品德修身处教子,仅无端杖责,非得其要也,教子,当有方也,棍棒相加,岂是真理?不可苟同。高氏教子,不得其道也。 小舟 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回应 2014-08-20 21:57:31 -
rosemaid (不是中文系不是英文系!)
短短三行字就把京兆王子推的一生寫盡,那可是魏顯祖要禪位的子推啊,魏顯祖時代能臣多,他自己也不至於昏君,能夠禪位的王爺絕對值得一書特書,可史書就如此詭異,把他的能耐與特長抹殺乾淨,更驚悚更波譎雲詭的事情便是大臣不同意禪位后,高祖即位后讓去封地做王,還沒到任便死於途中,簡直是疑案重重啊,可惜歷史就如此簡單明瞭的記錄“薨”,奈何!!!這帝位,成王敗寇,然也,但子推可是魏顯祖親自選的接班人啊,真是相煎...2013-01-24 17:11:39
短短三行字就把京兆王子推的一生寫盡,那可是魏顯祖要禪位的子推啊,魏顯祖時代能臣多,他自己也不至於昏君,能夠禪位的王爺絕對值得一書特書,可史書就如此詭異,把他的能耐與特長抹殺乾淨,更驚悚更波譎雲詭的事情便是大臣不同意禪位后,高祖即位后讓去封地做王,還沒到任便死於途中,簡直是疑案重重啊,可惜歷史就如此簡單明瞭的記錄“薨”,奈何!!!這帝位,成王敗寇,然也,但子推可是魏顯祖親自選的接班人啊,真是相煎何太急啊!!!奈何~~~帝皇之爭,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 京兆王子推,太安五年封。位侍中、徵南大將軍、長安鎮都大將。子推性沉雅,善於綏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入為中都大官,察獄有稱。顯祖將禪位於子推,以大臣固諫,迺傳高祖。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
回应 2013-01-24 17:11:39
-
性不好《老》《莊》之書,每讀不過數十行,輒棄之,曰:“此矯誣之說,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聃習禮,仲尼所師,豈設敗法之書,以亂先王之教。袁生所謂家人筐篋中物,不可揚於王庭也。”——《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傳》 浩非毀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釋典,時時讀誦。浩怒,取而焚之,捐灰於廁中。及浩幽執,置 之檻內,送於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之驗也。—...
2021-02-15 17:38:14
性不好《老》《莊》之書,每讀不過數十行,輒棄之,曰:“此矯誣之說,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聃習禮,仲尼所師,豈設敗法之書,以亂先王之教。袁生所謂家人筐篋中物,不可揚於王庭也。”——《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傳》
浩非毀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釋典,時時讀誦。浩怒,取而焚之,捐灰於廁中。及浩幽執,置 之檻內,送於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之驗也。——《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傳》
浩既不信佛、道,模深所归向,每虽粪土之中,礼拜形象。浩大笑之,云: “持此头颅不净处跪是胡神也。”——《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傳》
沖從甥陰始孫孤貧,往來沖家,至如子侄。有人求官,因其納馬於沖,始孫輒受而不為言。後假方便,借沖此馬,馬主見沖乘馬而不得官,後乃自陳始末。沖聞之,大驚,執始孫以狀款奏, 始孫坐死。其處要自厲,不念愛惡,皆此類也。——《列傳第四十一·李沖傳》
高祖因行藥至司空 南,見巒宅,遣使謂巒曰:“朝行藥至此,見卿宅乃住,東望德館,情有依然。” 巒對曰:“陛下移構中京,方建無窮之業,臣意在與魏升降,寧容不務永年之宅。” 高祖謂司空穆亮、仆射李沖曰:“巒之此言,其意不小。”——《列傳第五十三·邢巒傳》
以本將軍除兗州刺史。兗土舊多劫盜,崇乃村置壹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 雙槌亂擊。四面諸村始聞者撾鼓一通,次復聞者以二為節,次後聞者以三為節,各擊數千槌。諸村聞鼓,皆守要路,是以盜發俄頃之間,聲布百里之內。其中險要, 悉有伏人,盜竊始發,便爾擒送。諸州置樓懸鼓,自崇始也。——《列傳第五十四·李崇傳》
先是,壽春縣人茍泰有子三歲,遇賊亡失,數年不知所在。後見在同縣人趙奉 伯家,泰以狀告。各言己子,並有鄰證,郡縣不能斷。崇曰:“此易知耳。”令二 父與兒各在別處,禁經數旬,然後遣人告之曰:“君兒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 可出奔哀也。”荀泰聞即號咷,悲不自勝;奉伯咨嗟而已,殊無痛意。崇察知之, 乃以兒還泰,詰奉伯詐狀。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認之。”——《列傳第五十四·李崇傳》
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曰: “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 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大眼顧謂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終不復與諸君齊列矣。” 未幾,遷為統軍。——《列傳第六十一·楊大眼傳》
大眼妻潘氏,善騎射,自詣軍省大眼。至於攻陳遊獵之際,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及至還營,同坐幕下,對諸僚佐,言笑自得,時指 之謂人曰:“此潘將軍也。”——《列傳第六十一·楊大眼傳》
大眼善騎乘,裝束雄竦,擐甲折旋,見稱當世。撫巡士卒,呼為兒子,及見傷痍,為之流泣。自為將帥,恆身先兵士,沖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南賊前後所遣督將,軍未渡江,預皆畏懾。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 恐之云“楊大眼至”,無不即止。王肅弟子秉之初歸國也,謂大眼曰:“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及見,乃不異人。”大眼曰:“旗鼓相望,瞋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列傳第六十一·楊大眼傳》
回应 2021-02-15 17:38:14 -
時冀州沙門法慶旣爲祅幻,遂說勃海人李歸伯,歸伯合家從之,招率鄕人,推法慶爲主。法慶以歸伯爲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爲十住菩薩。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識,唯以殺害爲事。於是聚衆殺阜城令,破勃海郡,殺害吏人。刺史蕭寶夤遣兼長史崔伯驎討之,敗於煮棗城,伯驎戰沒。凶衆遂盛,所在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云新佛出世,除去舊魔。詔以遙爲使持節、都...
2019-10-05 22:46:00
時冀州沙門法慶旣爲祅幻,遂說勃海人李歸伯,歸伯合家從之,招率鄕人,推法慶爲主。法慶以歸伯爲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殺一人者爲一住菩薩,殺十人爲十住菩薩。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識,唯以殺害爲事。於是聚衆殺阜城令,破勃海郡,殺害吏人。刺史蕭寶夤遣兼長史崔伯驎討之,敗於煮棗城,伯驎戰沒。凶衆遂盛,所在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云新佛出世,除去舊魔。詔以遙爲使持節、都督北征諸軍事,帥步騎十萬以討之。法慶相率攻遙,遙並擊破之。遙遣輔國將軍張虯等率騎追掩,討破,擒法慶幷其妻尼惠暉等,斬之,傳首京師。後擒歸伯,戮於都市。
[北齊]魏收 撰,中華書局編輯部 點校:《魏書•卷十九上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上•拓跋遙》,中華書局,1974年6月,第1版,第445-446頁。
回应 2019-10-05 22:46:00
论坛 · · · · · ·
周一良:《魏书》并非‘秽史’(胡寶國) | 来自書蠹 | 2014-01-22 23:22:43 | |
最伟大的北方王朝------拓跋魏 | 来自Jacques_Rolfe | 2012-09-01 09:36:23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17)9.1分 79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8)9.4分 2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二十四史系列》——中华书局 (彼岸)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 两晋南北朝 (.hisa.)
- 上海书展书目—中华书局 (万象书坊)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魏书(全八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ise 2013-07-11 15:38:34
补记
0 有用 天池一苇 2011-12-20 12:15:21
一周目完成。大三一遍。《魏书》号称秽史,实际上文字是不错的。
0 有用 撒馬爾罕的董桃 2014-05-21 22:43:14
看了整一年,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好看哪~~
1 有用 秦桑 2012-04-18 15:28:20
这些野蛮的人类。。。
0 有用 冰山之默 2012-12-01 17:36:33
12,110版
0 有用 小狗日记本 2022-07-02 21:55:13
衣冠南渡后最具文学冲突的一段历史,可惜关注度不高,只要仔细考据不难发现元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宗教改革、民族斗争、土地兼并以及对外经贸,魏收主笔文言难度不高,适合高中生阅读。
0 有用 陶青樺 2022-06-28 22:33:24
前面让人感觉很差,后面渐渐好起来了。但是还是有问题的,报喜不报忧。
0 有用 长欢 2022-04-17 23:55:55
原来孝文帝改革更多的是历史进程的推波助澜,并不全是积极的,也为北魏政权埋下诸多隐患。北魏真是成为太后,毁也太后。
0 有用 顿歇菩提 2022-04-02 14:55:00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初读惊艳,再读妙极。
0 有用 一番鬥 2022-03-17 12:47:33
答辩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