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
王学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学泰,1942年12月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华夏饮食文化》、《人世百态》、《中国流民》、《中国人的幽默》、《燕谭集》、《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
目录 · · · · · ·
目录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 李慎之
第一章:绪论/1
一 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二 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 什么是游民?
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一 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二 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三 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四 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五 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思想意识
第三章:封建社会中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一 什么是“脱序”?
二 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1流民产生的原因
2流民的归宿
3游民与流民的关系
三 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1士的本义与士的辉煌
2游士的解体
四 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1侠的本义
2后世的“侠”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选择
3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
4假游侠一―轻薄少年对游侠的模仿
五 历代统治者对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
第四章: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一 宋代人口的激增及其结构的变化
二 宋代城市建构的变化
1宋代以前的城市
2宋代的街巷制的城市
3城市的畸形繁荣与市民
三 两宋、元、明活跃于城镇的游民
1两宋城市之中的游民
2两宋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游民――军汉
3游民知识分子的形成
A什么是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知识分子形成的背景――宋代教育面的扩大
C两宋城市中的游民知识分子
4宋代统治者对待游民的态度
5元明两代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A在民族压迫下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激增和游民知识分子的泛化
第五章: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一 “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二 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1艺人的演出场所
2“说话”与“说话人”
3“说话”以外的通俗文艺
三 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
1“说话”的门类
2“朴刀杆棒”背后的生活与台前的故事
A“朴刀杆棒”――“短打”的故事
B宋以前的“短打”――游侠与刺客的故事
C宋代主流社会丧失了尚武精神
D朴刀和与朴刀相关的故事
E 杆棒的故事
3“发迹变泰”的故事
A“发迹变泰”的社会背景
B通俗文艺作品中的“发迹变泰”
C“发迹变泰”故事的社会影响
4“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两类作品的意义
第六章: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载体
一 《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的形成
1《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游民的关系
2《水浒传》的形成与游民
二 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
1游民的群体性格
A强烈的反社会性
B政治与社会斗争中富于主动进击精神
C拉帮结派与强烈的帮派意识
D传统文化的阴暗面在游民身上的反映
甲赤裸裸的残暴与野蛮
乙对待妇女的态度
丙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
2游民的人格追求
A侠客――游民的人格楷模
B两种侠客――义侠与豪侠
3义、义气――游民的道德
A义的含义
B江湖义气与“报”
C作为“义”陪衬的“忠”
D化“忠”为“义”
4平等――游民关于人际关系的理想
A结义兄弟间的平等原则
B梁山泊――游民的理想之所在
第七章: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一 “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
二 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
1《隋史遗文》的出现及其所依据的“旧本”
2从“讲史”向“英雄传奇”的演变
3《隋史遗文》进一步的士大夫化
三 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
1《说唐》是江湖艺人的作品
2《说唐》中人物形象的游民化
3《说唐》中的帮派倾向
4游民对力量的盲目崇拜
5游民的复仇意识
四 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
第八章: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一 通俗文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1人们对精神娱乐的渴求
2通俗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
3《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带有游民色彩的通俗文艺
作品的社会影响
二 通俗文艺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崇拜
1关羽崇拜
2包罗广泛的英雄崇拜群
3戏曲和曲艺是形成英雄崇拜的主要媒介
第九章: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一 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二 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1游民经历与造反的目的
2秘密宗教信仰与游民的武装斗争
3夺取天下的武器――传统的中国政治学
三 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1空前数量的移民和重建小农经济
2重建宗法制度、严禁游民和巩固小农经济
3严刑峻法与极端专制主义
A严厉的律条与残酷的刑法
B对功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镇压
甲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
乙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
C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四 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1从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到迷信对社会的控制力
2从替天行道到皇极意识的转变
3最近于游民的心态――残酷
五 《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
第十章:通俗文艺作品和游民的组织化过程
一 游民的激增与游民的组织化的活动
1明代人口、流民与游民
2游民秘密组织的起源
A宋代以前的游侠结社
B会社的起源与宋代会社的繁荣
二 明末游民秘密组织的成熟
1游民秘密组织的力量及其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2被误认为是清代天地会源头的明代游民组织
第十一章: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一 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
二 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
1天地会为什么产生在福建?
2天地会的创建历史
3天地会的“神道设教”
A“西鲁神话”解秘
甲什么是“西鲁神话”?
乙关于“西鲁神话”的文本
丙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
丁“西鲁神话”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B木杨城之谜
甲木杨城问题的提出
乙木杨城的来源与实质
4天地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A忠义堂前无贵贱
B义气深时共生死
C顺天行道与替天行道
D开山立堂,各霸一方
E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
F充满了通俗文学和戏曲色彩的人会与拜会仪式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
6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长篇隐语
7千奇百怪的隐字
8带有礼仪特征的暗号
A手势
B茶阵
C腰凭票布
第十二章: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一 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
1清中叶以后涉及到游民秘密组织的通俗小说
2游民的分化与侠义小说
二 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
1会党地位的变化
2描写会党演变史的《青红帮演义》
3会党小说作家姚民哀
三 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1旧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2新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3又一个典型的游民形象――韦小宝
结语
后记
附录
1游民政治 黄远生
2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
之原因 杜亚泉
3引用书目
· · · · · · (收起)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 李慎之
第一章:绪论/1
一 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二 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 什么是游民?
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一 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二 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三 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四 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五 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思想意识
第三章:封建社会中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一 什么是“脱序”?
二 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1流民产生的原因
2流民的归宿
3游民与流民的关系
三 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1士的本义与士的辉煌
2游士的解体
四 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1侠的本义
2后世的“侠”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选择
3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
4假游侠一―轻薄少年对游侠的模仿
五 历代统治者对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
第四章: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一 宋代人口的激增及其结构的变化
二 宋代城市建构的变化
1宋代以前的城市
2宋代的街巷制的城市
3城市的畸形繁荣与市民
三 两宋、元、明活跃于城镇的游民
1两宋城市之中的游民
2两宋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游民――军汉
3游民知识分子的形成
A什么是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知识分子形成的背景――宋代教育面的扩大
C两宋城市中的游民知识分子
4宋代统治者对待游民的态度
5元明两代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A在民族压迫下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激增和游民知识分子的泛化
第五章: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一 “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二 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1艺人的演出场所
2“说话”与“说话人”
3“说话”以外的通俗文艺
三 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
1“说话”的门类
2“朴刀杆棒”背后的生活与台前的故事
A“朴刀杆棒”――“短打”的故事
B宋以前的“短打”――游侠与刺客的故事
C宋代主流社会丧失了尚武精神
D朴刀和与朴刀相关的故事
E 杆棒的故事
3“发迹变泰”的故事
A“发迹变泰”的社会背景
B通俗文艺作品中的“发迹变泰”
C“发迹变泰”故事的社会影响
4“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两类作品的意义
第六章: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载体
一 《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的形成
1《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游民的关系
2《水浒传》的形成与游民
二 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
1游民的群体性格
A强烈的反社会性
B政治与社会斗争中富于主动进击精神
C拉帮结派与强烈的帮派意识
D传统文化的阴暗面在游民身上的反映
甲赤裸裸的残暴与野蛮
乙对待妇女的态度
丙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
2游民的人格追求
A侠客――游民的人格楷模
B两种侠客――义侠与豪侠
3义、义气――游民的道德
A义的含义
B江湖义气与“报”
C作为“义”陪衬的“忠”
D化“忠”为“义”
4平等――游民关于人际关系的理想
A结义兄弟间的平等原则
B梁山泊――游民的理想之所在
第七章: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一 “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
二 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
1《隋史遗文》的出现及其所依据的“旧本”
2从“讲史”向“英雄传奇”的演变
3《隋史遗文》进一步的士大夫化
三 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
1《说唐》是江湖艺人的作品
2《说唐》中人物形象的游民化
3《说唐》中的帮派倾向
4游民对力量的盲目崇拜
5游民的复仇意识
四 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
第八章: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一 通俗文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1人们对精神娱乐的渴求
2通俗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
3《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带有游民色彩的通俗文艺
作品的社会影响
二 通俗文艺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崇拜
1关羽崇拜
2包罗广泛的英雄崇拜群
3戏曲和曲艺是形成英雄崇拜的主要媒介
第九章: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一 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二 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1游民经历与造反的目的
2秘密宗教信仰与游民的武装斗争
3夺取天下的武器――传统的中国政治学
三 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1空前数量的移民和重建小农经济
2重建宗法制度、严禁游民和巩固小农经济
3严刑峻法与极端专制主义
A严厉的律条与残酷的刑法
B对功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镇压
甲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
乙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
C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四 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1从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到迷信对社会的控制力
2从替天行道到皇极意识的转变
3最近于游民的心态――残酷
五 《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
第十章:通俗文艺作品和游民的组织化过程
一 游民的激增与游民的组织化的活动
1明代人口、流民与游民
2游民秘密组织的起源
A宋代以前的游侠结社
B会社的起源与宋代会社的繁荣
二 明末游民秘密组织的成熟
1游民秘密组织的力量及其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2被误认为是清代天地会源头的明代游民组织
第十一章: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一 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
二 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
1天地会为什么产生在福建?
2天地会的创建历史
3天地会的“神道设教”
A“西鲁神话”解秘
甲什么是“西鲁神话”?
乙关于“西鲁神话”的文本
丙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
丁“西鲁神话”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B木杨城之谜
甲木杨城问题的提出
乙木杨城的来源与实质
4天地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A忠义堂前无贵贱
B义气深时共生死
C顺天行道与替天行道
D开山立堂,各霸一方
E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
F充满了通俗文学和戏曲色彩的人会与拜会仪式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
6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长篇隐语
7千奇百怪的隐字
8带有礼仪特征的暗号
A手势
B茶阵
C腰凭票布
第十二章: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一 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
1清中叶以后涉及到游民秘密组织的通俗小说
2游民的分化与侠义小说
二 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
1会党地位的变化
2描写会党演变史的《青红帮演义》
3会党小说作家姚民哀
三 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1旧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2新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3又一个典型的游民形象――韦小宝
结语
后记
附录
1游民政治 黄远生
2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
之原因 杜亚泉
3引用书目
· · · · · · (收起)
喜欢读"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 道教史发微 8.4
- 秦汉史论丛 8.2
- 九十年代日记 7.1
- 赵国史稿 8.1
- 宋代经济史(全二册) 8.3
- 历史的真相 8.6
- 民国政制史(上下册) 8.3
-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7.3
-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7.8
-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8.9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接着讲”:我们如何想象革命
作为一部意在对社会进行文化分析的著作,本书自然无法摆脱文化分析在解释有效性上被一再诟病的缺陷。但延续本书的这种思路,即从文化现象透视社会意识,也确实可以开启新的视域。“游民文化”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普遍存在、却又与传统儒家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民间社会文化寻...
(展开)
读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小波先生生前曾说过一句让我无法忘怀的话,大意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是奇怪,简直不可思议,一流作家只有三流的名声,而三流的作家往往享有一流的声誉。小波先生生前一直不被国内的主流话语体系接纳,著作无法在大陆出版,死后才声名鹊起,但此前他早已在港台和海外...
(展开)
杀妻小结拜的情节我看明白了,为什么某种类型算游民不理解
文中关于文学作品的梳理剖析极好,尤其是水浒游民意识的分析。 作者把四民之外的脱序人都算作游民,除了游民知识分子,大部分游民都写的反面居多。 本人认为作者对于游民的定义太宽,一是戏子,车马夫,小商贩等俱是游民,认为属于四民之外,这样的按照阶层推断我不太肯...
(展开)
类似于《潜规则》从书面的文字中发现背后的规律,偏学术
本书类似于吴思《潜规则》,从书面的文字中发现后文字所不载的内容。当然本书比潜规则早,也比《潜规则》专业得多。 全书重点是说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文化背后,有很大比例的社会边缘的游民,他们的文化与正统文化差异很大。他们的文化主要要从《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评书...
(展开)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姜太公和关羽的地位变化 | 来自庚桑野 | 2009-08-16 18:35: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同心出版社 (2007)8.5分 812人读过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8.7分 386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8.8分 14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潘采夫,一个微博搅乱的世界 (我非衣)
- 一个文科生的必读书目 (雲在青天)
- 君子不器 (菜蒲团)
- 社会学经典书目(二) (花衣云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局长 2009-10-22 22:57:14
作为一种传统的“游民文化”!
1 有用 轻亲苹果香 2016-09-17 20:32:00
去图书馆借书遇见它,自以为是介绍游牧民族历史的书,看了才发现是一本学术性的书籍,讲的是社会边缘人。这类人群的形成原因与社会形态和城市结构密切相关,他们从个人“英雄”主义发展成社团组织得利于游民知识分子、说书艺人的宣传和宣扬。在没有普及教育,信息靠吼的年代,四民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有限和简单。说书与戏剧正是传播游民文化的重要途径,并深深的影响着各层民众。读此书如连续听了几堂大讲座,作者娓娓道来,条理清... 去图书馆借书遇见它,自以为是介绍游牧民族历史的书,看了才发现是一本学术性的书籍,讲的是社会边缘人。这类人群的形成原因与社会形态和城市结构密切相关,他们从个人“英雄”主义发展成社团组织得利于游民知识分子、说书艺人的宣传和宣扬。在没有普及教育,信息靠吼的年代,四民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有限和简单。说书与戏剧正是传播游民文化的重要途径,并深深的影响着各层民众。读此书如连续听了几堂大讲座,作者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让我这个没啥逻辑的人看着都是兴致满满。曾经我也很困惑,为嘛我们老是在封建社会里循环打转?为啥农民起起义失败或成功都没能失去社会的进步?而推进我们现代化进程的尽是战火?为啥西方文化就比我们进步?看了这本书我终找到答案。我试着以自己浅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来理解游民,没有感受过爱,缺乏安全感…… (展开)
4 有用 季米 2018-02-09 17:06:23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里打转?看了这本书可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游民们没有感受过爱,也没有安全感,最终也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帝王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出身,这大概对这个中国的走向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先生坚持不懈地对游民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终成一家之说,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本质应该是有帮助的。 (展开)
0 有用 非理性 2010-08-29 13:14:29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开国皇帝多有游民这一现象,刻骨的嘲笑了现实的儒家规范,每个人都忘记了力量和生存。文人们也鄙视自我的怯懦,羡慕韦小宝的成功。历史不忍卒读,更不可深思,思之断人肠。
0 有用 步小实老了 2010-06-18 23:28:51
非主流观点消遣一下
0 有用 支离疏 2021-08-05 13:44:20
相见恨晚,打开了研究古典小说的很多思路。
0 有用 Bizarre 2020-12-17 22:19:08
若今后之智识阶级犹不肯断绝其政治生活之希望,不置身于产业阶级、劳动阶级中,以之相结合,而唯与贵族化之游民为伍,则贵族势力与游民势力将日益膨胀而不可制。
0 有用 Cormac 2020-10-14 11:45:34
游民即或主动或被动脱离编户齐民秩序的一类人,元以后的社会可目之为“游民社会”,盖社会普遍之心理、素养与喜好较游民为近,亦可想见文明之劣化!悲乎!《水浒》、《说唐》及《三国》即游民组织化与自我教育之素材。
0 有用 蛋卷作手 2019-11-17 00:41:23
讲解了历史中的游民文化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4 有用 季米 2018-02-09 17:06:23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讲的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游民。这类人的发展得力于游民知识分子和说书人的宣传,在教育及其落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娱乐消遣十分简单,说书与戏曲是传播游民文化的主要途径,并深深地影响着各阶层的民众。作者从通俗小说出发分析游民的历史变迁,条理清晰,其中提到了《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说唐“系列小说的影响,也专门对游民出身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做了专题分析。中国为什么总是在专制的循环里打转?看了这本书可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游民们没有感受过爱,也没有安全感,最终也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帝王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出身,这大概对这个中国的走向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先生坚持不懈地对游民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终成一家之说,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本质应该是有帮助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