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NeoCon (老婆半夜想吃蛋糕还是爱老婆)
2011-02-02 18:54:11 14人喜欢
第五章 第一帝国 树立楷模
黄先生大则大矣,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平民创业如此光荣吗?以我向来所知,出身微薄一直属刘邦之短板,若论其由此身份得以串联队伍,还算合理;否则刘备还皇叔皇叔地攀亲,若从此论,干脆大书贩履事,实励志也。 我倒是觉得黄先生常常提及的官僚制度之建立与此“恭维”甚有关联。汉代乃儒学改造以求国教之位的朝代,由此而开官僚与皇帝之互动。历来官僚即有文人充任,其将恭维“独尊儒术”之汉,自不待言。 甲. 汉帝国的统治政策 不知郡国并行被黄先生称为“斑马制”,确为何故? 黄先生以为独尊儒术中儒学的扩展主要是
而从法家中吸取“注重农桑贬斥商业”之因素。(此论仍是有些大而无当,不过以通史论仍是道理的论断) 乙. 宇宙观与政治 各种天人五行融会贯通等等bullshit,黄先生说这样
黄先生似认为“将专制_皇权合理化了”倒是“带着诗意的方式去贯彻他们的主张”的后果,我倒以为应该反过来认为。即“宇宙观与政治学混为一谈”,首先是为了政权,其次才是为了政治。此例既开,则“所遗下之影响时至今日犹未衰竭”。 丙. 匈奴问题
武帝伐匈奴,今天看,是直接把西汉伐亡了。与“战斗条件与生活条件一致”的匈奴作战,每次要牵涉五十万大军,其损失据黄先生说达60%-70%。(我多么希望黄老师给个出处)。 丁. 政府征发与农民生计 战在后勤。武帝穷兵黩武,在经济上也培养出了军国主义坏毛病,秦后各种国营商业重耕战政策皆自此始。由政府在市场剩余时购粮,不足时卖粮之政策,虽然有广大自耕农直接纳税为基础,注定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自可说明政府经商必无好处(对社会)之道理。至于社会一般舆论轻商是”上意“之因之果,虽无定论,我猜想也许是自耕农社会无此”必须“,而必然对商人从中渔利不满。至于土地兼并,黄先生的论断我也同意:
戊. 外戚专权 武帝征伐之中集结之权力,”既不能使之制度化,也不便让人代理",而武帝自己也过于看重“关系”,而埋下政治隐患。以致有霍光后来之操弄。 己. 皇权的性质
他的神权仲裁性质
这段论述值得大书,而黄先生屡次论及,似乎都不甚给力。 庚. 王莽的改革 由于人头税中,税收底册与财产的变更不同步,税负必转嫁于少数人,其逃荒为匪将更恶化此局势,王莽面对的正是这一问题。 而王莽自大而笨拙的“改革”,昭示了以平等作为理想,以浮夸作为手段来改革全体政治,将会产生怎样荒谬而灾难性的后果。以行政命令而规定物价,禁买禁卖,强发货币,参与经营,难怪民变四起。
薏蒝
2012-08-14 13:16:48 6人喜欢
吾术家 (不掩饰)
2012-11-18 19:12:33 4人喜欢
儒家的法律使法律不离家族观念,将法律与情感及纪律混淆,法家之法实为最方便的行政工具,但在其它方面则一无可取。 汉武帝时期,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的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48 汉代的朝臣不断以一种带着迷信与诗意的方式去贯彻他们的主张,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只是如此一来他们将专制皇权合理化了,使之比较温和,同时鼓舞百官的自信。他们因此觉得盈天地之道,都已在掌握之中。纵使天子之职位世袭,臣僚则以文笔见长,但因为彼此有了共通的认识,也能在行动中俨如一体。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难以摇撼之。诚然,它所遗下之影响时至今日犹未衰竭。49 儒家基本的教条为本身的控制,对人的揖让,可是最后的裁判权出自龙椅,则又倚靠当今天子的自持能力而定,当中互相矛盾之处足使超级政治家得有无限的机缘,进退之间,作攻防的决策。这也是中国政治史的中心主题。在这关头,李世民与武则天具有相同之处:他们都知道如何釆取主动,先下手为强。127 宋朝亘三百一十九年的奋斗,只证明了中国的南方虽富庶,仍不能在组织上做到整体化,因此敌不过以简单与粗枝大叶精神所组成的北方国家178 官僚阶级既将他们心目中的政府当作一种文化上的凝聚力作用,其目光又离不开小自耕农用精密耕作的方式去维持生计,自是不能欣赏现代经济的蓬勃力量。后者从不平衝的情形产生动力,而中国的官僚与缙绅阶级则预先制造一种平衡的局面,使各地区勉强凑合到一起,因此他们背世界潮流而行,与宋朝变法的人士立场相左,而整个地表现内向。215 全国的收支仍是由收税人和派用者零星地侧面交授,因此一切统计无从核实。中国不过是一个多数农村的大集团 保守的力量做主,中国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心面包"。上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农民,两者都混同一致,缺乏个别色彩。当中的事物,其为文化精华或是施政方针或是科举考试的要点,无非都是一种人身上的道德标准,以符合农村里以亿万计的小自耕农的简单一致。以这道德标准辅助刑法,中国缺乏结构上的实力足以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255 国家体制最大功用是将千万的农村纠结在一起。意识形态较科技优先,文化上的影响比经济更重要,各级官僚的消极性比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被重视。甚至边境上的武装冲突也不足改变这作风。 一个国家之现代化,主要是以商业组织之原理加于国事之上,因之公众事物之分工合作也和私人生活之分工合作异途而同归,所增加之效率,使这国家功能提高。所产生的机动能力与品格无关284 "百日维新"如传统以意志力事,并且引用了真理由上至下的原则。这种办法相信一项工作由皇帝诏令宣布,即等于实际工作已经完成287 几百年来,中国倚赖一种世袭的武职人员,他们在技术上的教养不深,也倚赖一个以文字见长的官僚机构,他们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成了这永久组织的磐石。这样的安排不斤斤计较技术上之进步,只图赢得社会的安定,因之构成了全国的均匀一致,使帝国无可动摇。如果将这些支援的力量消除,则全国的组织也将立即垮台 中国庞大而又不能按技能分科的文官组织在皇权仲裁之下能发生功效,限于这个国家保持内向而不带竞争性。在那种情形下,凡公众的事物可能产生公意,天子的权能也可以在举行各种仪节的庄严大度之中执行。下面庞大且不因为南北水旱地域而剧烈差别的农民,能在各行政区域范围内驯善而各安本分,可以视作良民。这也不是法制或非制,而是文教与纪律 现代体制需要所有因素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旧式的组织不以中央为各部分总和之代表,反倒以一种道德上的力量自居,将各部牵扯出来,也将它们的力量视作彼此相等而互相抵消 即是疯狂的人也不敢预言,仅要在中国全面实施以货币管制的方式,即先要经过蒋介石五次对红军的围剿,中共的突围长征,西安事变,八年抗战,接着又有四年内战,更还有称为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十年 实际上,资本主义能够施行无阻,无非一种以货币管理的安排。由以下三个条件做起:信用广泛的展开,经理不受人身关系限制和服务性质的事业全般活用 中国的当代史可以简明地条列: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与毛泽东创造了一亻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现今领导人物继承者的任务则是在上下之间敷设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个系统发挥功效 蒋介石可以被认为首先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原始型的统一政府。这政府纵有各色各样不是,它终究主持了自卫,且在图生存的关头里获得百余年来在国际战争中的第一次胜利
南山 (孤独的海怪)
2012-05-12 08:48:32 4人喜欢
曾经上过的历史课里只有讲筑长城和哭长城的,从未有人提及此中原因,大概老师们也不知为何吧。话说回来,自己不也是没有思考吗?
中国农业大概是从大禹治水开始的吧,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因为黄河水患的影响所以才建立起此种可以有效调度人力易于掌控地方政权的政治制度吗?
郭姗澈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2020-11-30 20:26:26 2人喜欢
whisper
2020-03-08 10:24:22 2人喜欢
这本书购于2017年,当时读起来觉得实在味同嚼蜡,于是弃之一旁。今日重新拾起,却读得酣畅淋漓。果然,有些书,还是不要硬读,它会在某个时候才适用于你。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人,上学的时候历史也是一个对于我来说有压力的学科,当然这和我不太适应高三历史老师的风格也有关系。但是这本书,今日读起来却觉得很适合我。它从今日中国之发展和现状去剖析“大历史”的作用、影响、甚至其必然性,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在中不同时代所处的相对位置。 全书接近尾声处,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作者对待历史的整体观念,为我所认同,用时,我觉得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人生:“纵使事实之衍化对我们个人不能如意,或者在短时看来为荒谬不合理,可是把这些事前后连贯,又从超过人生经验的角度看去,则它们有其意义;最低限度,这些事迹使我们知道我们生命旅途之原委”。 感谢这个假期,更感谢这本书,此刻让我觉得自己又开阔了一点。
袍西利乌斯 (黑夜在身体中流淌)
2014-01-26 01:04:17 2人喜欢
黄仁宇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非常重要,这本书里面他太偷懒了,只说了个简要,他一直推崇的数目管理其实是一整套的东西,单纯他上面说的一种适当的司法制度在后扶持就牵扯到多么多的事情,私有产权、行政法、政治运作等。 黄仁宇很多时候是以现代的资本主义体系运作来对比观察思考中国的大历史的进程,所以就必须要详细搞清楚他的对比体系和对比标准。而且资本主义本身也不断发展,樊纲先生在一次讲座就说过,在罗斯福新政后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之为完善化和精致化的资本主义,跟之前的资本主义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改变,可以作为背景知识补充(具体四个方面等待查笔记)。
雲間燕存
2013-10-29 19:46:10 1人喜欢
作者在此句语义不清,只提及明代的发型规定,而未说明汉人几千年来发型的无变易,以及挽髻对他们来说的意义已经提高到信仰层面上。只是说明清发型不同,这变得似乎只是朝代更易民俗不同而已那么简单。将长江下游江南各地纷起抗争的反清复明斗争轻描淡写。其背后汉人满人长达几十年的抗争的实质原因变得肤浅化。
从清代和各种历史照片及资料得知,清代的发型并不是从一而终的阴阳头,它是有个演变过程的,而作者却没有搞清,认为一开始便是阴阳头。至少我们可以断定,黄仁宇所推崇的清初盛世的四位帝王之前,几乎全是金钱鼠尾头。
章鱼喵是差分机 (=L=~=M=)
2013-07-20 13:50:14 2人喜欢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这首诗写的真棒啊。 司马家破了蜀汉,王濬从蜀汉打下东吴,建安/南京/金陵原本就是三国发展起来,此时帝王之气已黯然。 当年东吴用尽巧计,铁索横截了大江,可惜王濬还是用火烧断了铁索(据说用火把把铁索融化了,这是什么火把……),一路破了东吴。
之后魏晋南北朝,时为乱世,汉朝独尊儒术的政策已经不在,道教佛教重新被很多人所推崇,出现了竹林七贤。 -------------------- 无关的话语 我一直挺喜欢刘禹锡的诗,因为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教训。我想,他晚年一定有很多后悔。
不管一个人把自己搞的多么凄惨,周围的人都不会为了一叶沉舟停下来,树林也不会因为一颗坏掉的树全部枯死。同情是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强制。 春秋打架不施计谋,战国就是兵者诡道也。国与国相互谦让是种不稳定的状态而已。一旦有人开始打破这种状态,整个团体就会自发的跌入更低势能的状态。 世事如此。我们正在花费巨大的精力来搭建一个不稳定的文明之柱。哪天这个支柱倒下,或是哪些地方脱落了,也不必惊讶吧。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中国大历史
NeoCon (老婆半夜想吃蛋糕还是爱老婆)
2011-02-02 18:54:11 14人喜欢
薏蒝
2012-08-14 13:16:48 6人喜欢
吾术家 (不掩饰)
2012-11-18 19:12:33 4人喜欢
南山 (孤独的海怪)
2012-05-12 08:48:32 4人喜欢
郭姗澈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2020-11-30 20:26:26 2人喜欢
whisper
2020-03-08 10:24:22 2人喜欢
袍西利乌斯 (黑夜在身体中流淌)
2014-01-26 01:04:17 2人喜欢
雲間燕存
2013-10-29 19:46:10 1人喜欢
章鱼喵是差分机 (=L=~=M=)
2013-07-20 13:50:14 2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