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墨子说粹
出版年: 1997-12
页数: 281
定价: 13.2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文库
ISBN: 9787108007773
内容简介 · · · · · ·
墨子及其后学在当时称为墨者,后来叫做墨家,其代表作品是《墨子》一书。《墨子》是墨家学者在科学、哲学、逻辑、政治、道德。军事等各方面长期凝聚的智慧结晶。本书选取《墨子》一书中的精粹内容,给予必要的评述论说,以便于当今读者了解墨者在各方面的深邃智慧,共同继承、发扬先人所创造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 · · · · ·
孙中原,男,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从汪奠基、沈有鼎专攻中国古代典籍数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逻辑史》(先秦)、《诡辩与逻辑名篇赏析》、《墨学通论》、《墨子及其后学》等,译著有《东方合理思想》等。
目录 · · · · · ·
墨者缘起
墨书概说
墨者影响
第一章巧手慧心
工匠理论家
巧制木鹰翱长空/触类旁通/好学而博
由技艺到科学
求故胜当波斯王/几何自工匠巧/机智之巧与机智之心/考察精微与揣量曲直
第二章哲理新探
茫茫宇宙谁主沉浮
杞国无事忧天倾/何者充满天地间/什么是宇宙/有限和无限/古今之变/舍鬼弃神展智慧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
知识论的纲领/知识的种类/知识与猜想的区别/真理与谬误的分野/认识谬误的驳诘
点石成金的指头
从一块石头争起/十四个谜语的涵义/敢与不敢的互补/能与不能的兼容/说久与不久都对/利害相权的学问
人生揭秘
莫把人类当禽兽/生命、睡眠与做梦/理智和欲望/命定与人为
第三章舌战方术
辩论与真理
真理靠谁来评说/臧三耳的诡辩/矛盾命题之争
用词的艺术
美女与丑八怪/指示与名称/名称与实际/车轭不止一个/石头、白石头、大石头/一少于二多于五/孝养父母与养活大马
造句的学问
言意之辨人危辩手法/言词、意义和实际/将天折不等于天折/孤驹未尝有母
说服的技巧
打比方/引证对方八三谬法八匕喻自相矛盾/明于不明于大/推式反驳/列举反倒/演绎式/归纳和类比式
辩论法则
弄通意思再对答/牛马不是马/分清类别/不问类不能相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免矛盾
第四章智者理国
智者理国的合理性
从一个譬喻谈起/众贤之术
统一性与多样性
信息社会的理想/民主性的精华
第五章道德妙语
兼爱王理想
社会的病根/用兼爱代替偏爱/仁人之事/天下良宝/投桃报李/仁义与舟战的钩拒/假想的对比试验/不像移山那样难/上行下效
口言身行
理想与修身/做好事不是为了给人看/宣传道德功善多/驳君子如钟/道义高于俸禄/动机与效果/善意与恶意/道德操行与服饰穿戴/驳极端利己主义/莫学猪狗窝里斗
再论兼爱
无穷不妨害兼爱/不知人数不妨害兼爱/不知处所不妨害兼爱/《大取》论兼爱/爱人应周遍/理想与现实
第六章军事谋略
以小比大厅攻掠
止楚攻宋的故事/劝说鲁阳文君/见齐大王劝项子牛/一篇杰出的演说词/驳好战谬说
斗勇斗智图防守
墨守与善守/与骆滑厘论勇敢/屈将于申请做墨者/军事形势与战略任务/巧筑城池藏暗机/挽弓当挽强/尽人力坚守胜困/守中有攻攻为守/孟胜义殉阳城君:智慧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墨者的智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墨者的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2013-05-29 10:51:18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但我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去看墨子,反倒是中途跑去光顾了一下孔子。 看论语是受两个朋友的触动,有次听说有位男生,闲暇就爱抱着论语,乐在其中,我很是惊讶,觉得这是老夫子的行为,怎会有年轻人好这口?疑惑不已(其实是因为自己没看过不懂的缘故)。后来与一朋友聊天,此兄引用论语里的语录,如数家珍,我自愧弗如,暗自下决心要好好研读一番! 买来好几本论语的书,有简单直译的,有加了译者点评的,有争议的,有经典的。 认真看完它们后,我却发现自己兴趣了了:孔老二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讲来讲去,不就是那点为人处世的破道理吗?它们固然不错,可是至于奉为行事标准,更至于供奉于至高无上地位吗?我深不以为然。 我反思是因为自己看多了资产阶级小说的缘故,满脑子都是人性、自由、独立等孔老夫子看来要不得的东西,但不管怎样,我必须说:孔子的说教对我来说实在是晚矣! 我承认自己对《论语》、孔子不甚了解,更没有领悟其精髓,但很明确一点:孔子完全不能提起我兴,便把孔子扔一旁不再理会了。 直至最近,因害上历史之不治之症,常跑图书馆,突然想:何不去找找墨子?于是去“中国哲学”书架上找,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关于墨子的书是如此之少!少到几乎没有一本专门写墨子的书!墨子原著倒是有,可是看不懂,类似《论语》那样有译注的通俗版本,竟然没找到!(不敢说100%没有,中山图书馆,堂堂省立最大图书馆哦。。。汗!) 实在出乎我的预料,本以为中国那几个老头“子”的书,随随便便都能翻出一大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一本,薄薄几十页,还是小开本,小手册那样的,看了一会再看作者,我靠,竟然是韩国一家伙!难怪人家处处跟我们争老祖宗,我们自己没人写老祖宗,韩国人便写得心安理得了。毫不夸张,如果我是外国人,对中国研究又不多,当我看到这本韩国人写的关于墨子的书,我自然会认为墨子就是韩国人了,唉。。。 这些年韩国人动不动跑出来跟中国叫板历史,冷静想一想,中国文人、专家近几十年干了什么?都在与民逐利!而文化管制,更像把大钳子死死钳住一些有良知、有才能的人。。。唉,跑题了! 我不甘心,继续找,结果很是不乐观,绝大多数只是在书中给了墨子一章,然后就大谈老子、孔子、庄子们,总体感觉是:墨子嘛,无足轻重,正如《百家争鸣》中说的那样“自从我国有了文字记录以来,经过至少一二千年的漫漫长夜,到了墨子才对道德礼仪、社会制度提出如此深刻的质疑。可惜,墨子死后不久,这问题又埋葬在二千多年的漫漫长夜中。。。。”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件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于丹说《论语》为什么能那么红?于丹是在我对孔子没兴趣之后,突然间凭《论语》红遍大江南北的,我当时就很纳闷,凭什么啊?因为对孔子的不感冒,也因为对于教授那调调不感冒,我私下认为,于教授应该更儒雅一点、更内秀一点、更不那么激扬一点、更不那么爱显学一点。。。——又跑题了,都是于教授气的! 但仅仅这少量的关于墨子的书籍读下来,我已经自然而然地亲近墨子、接受墨子了,这么说吧,如果现在还有墨家班,我想我会加入,与此同时,真想把孔子那点破道理塞回他老人家脑壳里去! 为什么? 因为墨子不讲君臣、齐家、平天下,他讲人性,讲实践,讲技术!中国这几千年,如果从汉武帝开始不是独尊儒术(后来者虽不是独尊,但比独尊好不了多少),而是换了尊墨子,中国人民将是多么幸福啊!可惜。。。这笔账不算在孔子头上算谁头上?——呵呵,快写成讨孔檄文了。 我索性把我横竖边看边感悟的一些,罗列一下吧.................................................................. 我个人很喜欢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那是个好时代,不光中国,那时候的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都是群星闪耀的时代,之后就归于寂静,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多天才集中出现了。难怪有人说,如果自己出生在那个时代,能与苏格拉底聊一会天,就死而无憾了! 不说别的,光看这些成语: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图穷匕见、纸上谈兵、三寸不烂之舌、围魏救赵。。。。。。就足够震撼了,历史上有哪个时代,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精彩的典故?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到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驰,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得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世纪。” 张荫麟说:“春秋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丘,战国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墨翟。” 但汉以后孔子走上神坛,墨子却被人忘却了。就学术和生活而论,孔子、墨子是相反的两极。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墨子则是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墨学为儒学的一个对立面,是直接和儒家的思想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墨子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做彻底的探照,对社会制度大胆提出质疑,很多观点至今还是振聋发聩:为什么残杀一个人是死罪,而在侵略的战争中残杀千万人却被奖赏,甚至歌颂?为什么大多数人民应当节衣缩食,甚至死于饥寒,以供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享乐?为什么统治权应当交个一家族世世掌握,不管他的子孙怎样愚蠢凶残? 墨子谈经济: 1. 以农为本,脑体分 2. 商品交换利于民 3. 衣食住行尚节俭 4. 薄葬非乐民足用 以节约为中心的思想,放在今天也绝不过时,环保节能啊! 墨子说政治: 1. 天下权利天决定。谁是天?人民。 2. 治理国家有贤人。墨子主张以本身的贤能来取代骨肉之亲,只要有能力,社会身份就可以改变。 3. “尚用”在天达民意。 4. 以天为准则利在民。由人民来选择。 墨子教伦理: 1. 兼爱天下交相利 2. 义利之辨说分明。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范畴,对利的理解,比儒家更为深刻。 墨子强调义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可以“利人”,所利之人,是众人、人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认为求利的行为是人的自然本性,“利,所得而后喜也。”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满足物欲和追求利益的正当权利,但不能损害公众的、他人的利益。——墨子与孔子,孰高孰低,立判高下! 3. 天下万事义为先 4. 动机效果一致行 这个也很有意思,墨子主张动机和效果要合一,应依照实际所做的事情来辨别,以此作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尺度。他用钓鱼和捕鼠举例,钓鱼人弓下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用诱饵捕鼠,并不是喜欢老鼠。 墨子认为要用动机去判别一个人的行为,即行为与动机的统一。鲁国国君曾问墨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热爱学习,一个轻财好施,让谁做继承人呢?我很为难”。墨子答道:“看一个人行为,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其动机如何,假如一个人把钱送给了无助的穷人,那么可以说,他是在同情这个穷人,假如他把钱送给了有实权的官员,就不能说他在爱护这个官员,而是别有所图。所以要细查、深思,才不会被一些人的行为所迷惑。” 墨子论教育: 说到教育,似乎孔子永远被摆在第一位,孔子的因材施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其实,墨子也是一位伟大教育家。墨子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分为农学、纺织学、手工学、机械学、建筑学、商业学、军学,涉及面非常广泛。 同时根据弟子接受能力的不同,又分为优等生、中等生、末等生。有弟子感到不平,质疑墨子:“先生每次教我的都非常简单,而教给别人的却非常详细,这样做不是太偏心了。”墨子听了,语重心长的说:“假如你一天完成十个项目,而别人能完成一百项,这就说明你的接受能力比别人差一些,所以你必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最终能精通此门技术。假如和别人一样,教给你的太多,你就承受不了,日久天长你就会感到乏味,最终就会放弃,一技无成。你看我说的对吗?”这个弟子听了,顿时如拨云见日,想不到老师有这样周密的安排,令人佩服。 墨子曾劝他的一位弟子去学习,这位弟子以「吾族人无学者」为由来搪塞。墨子批评道: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个人爱美,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爱美而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一个人向往富贵,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想富贵而放弃自己对富贵的追求。更何况「学」是一种义事,属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因此,你应当努力去学习才对,又何必去管别人怎么做! 墨子对科技的贡献: 1. 依照规矩成方圆 墨子总结了工匠用墨斗的绳,悟出直线的性质,点、线、面对关系,对倍数、分数有深刻的研究。《墨经》写的是理科知识,《考工记》写的是工科知识。 2. 关于物理运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 3. 机械之巧 杠杆、滑轮、轱辘原理 4. 建筑与弹性力学 千钧一发的理论 5. 几何光学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阴影移动的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凹(凸)镜成像的规律。 在科学技术上,墨子算得上中华第一人,墨家重视科学实验方法,开辟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而孔子是连门都摸不着啊。 墨子讲军事 1. 墨子主张“非攻”,强调防御取胜,他与公输班(即鲁班)几经较量,模仿攻城和守城,公输班皆败,可见墨子的技术远高于木匠鼻祖。 2. 墨子身体力行,但凡听到哪儿谁要攻打谁,立刻动身疾走几天几夜,不辞艰辛,尽最大的努力劝说统治者放弃战争:劝止楚攻宋、劝止齐伐鲁、劝止鲁攻郑。 3. 墨子提倡全民皆兵奖赏分明,战争时就是兵,无战争时就是普通农民,既不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养兵,也不耽误农业生产。 4. 墨子还发明了各种武器,如连弩之车,用脚踏的弓箭,一次可发60支,很重,主要为防御之用。墨子还发明了掷车和转射机。 墨家的军事理论必然从属其哲学思想——“兼爱”、“非攻”!墨家的特色在于奉行着一种哲学,只替人守,不替人攻。墨家子弟「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侠义精神实乃墨子教化之所致 。 墨子不仅有建设一个新社会的理想,而且在他的能力之内力求实现它,他和他所领导的弟子三百余人便是他理想的践行者。据说墨家是一个永久的、有组织的团体,它的作用兼有技术的传授和职业的合作,由于墨子和墨家团体多来自下层社会,墨家代表了自由平民的利益。 ............................................................................................................................................. 以上是我看墨子的一些笔记。意犹未尽,再感慨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奴隶社会,那时候的君主连孔子都不能接受,更无从谈墨子!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从汉朝开始延绵到今日的儒家思想,可谓深入骨髓,每个中国人身上(骨子里)或多或少、发觉或未发觉的,都存在着一种剔都剔不掉的唯命(上)是从的奴性。 纵观便可以得出结论:从治国思想上来说,2000年来中国完全没有根本的变化。 横向对比呢?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没有墨子,但人家已达到,或正朝墨子理想国渐行渐近,我们有墨子还不如无墨子,从旁观者看来,对统治者是讽刺,对人民是悲哀! 墨子的理想社会是这样的:在圣贤者统治之下,大众“兼相爱,交相利”;“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整个社会里,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没有浪费和窘迫的对照,没有妒嫉、愁怨或争夺。 只是,理想还只是一个理想啊。。。。。。!! 记得很乱,写得更乱,但心目中墨子的形象是越发清晰了。。。。。。
回应 2013-05-29 10:51:18
-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2013-05-29 10:51:18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但我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去看墨子,反倒是中途跑去光顾了一下孔子。 看论语是受两个朋友的触动,有次听说有位男生,闲暇就爱抱着论语,乐在其中,我很是惊讶,觉得这是老夫子的行为,怎会有年轻人好这口?疑惑不已(其实是因为自己没看过不懂的缘故)。后来与一朋友聊天,此兄引用论语里的语录,如数家珍,我自愧弗如,暗自下决心要好好研读一番! 买来好几本论语的书,有简单直译的,有加了译者点评的,有争议的,有经典的。 认真看完它们后,我却发现自己兴趣了了:孔老二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讲来讲去,不就是那点为人处世的破道理吗?它们固然不错,可是至于奉为行事标准,更至于供奉于至高无上地位吗?我深不以为然。 我反思是因为自己看多了资产阶级小说的缘故,满脑子都是人性、自由、独立等孔老夫子看来要不得的东西,但不管怎样,我必须说:孔子的说教对我来说实在是晚矣! 我承认自己对《论语》、孔子不甚了解,更没有领悟其精髓,但很明确一点:孔子完全不能提起我兴,便把孔子扔一旁不再理会了。 直至最近,因害上历史之不治之症,常跑图书馆,突然想:何不去找找墨子?于是去“中国哲学”书架上找,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关于墨子的书是如此之少!少到几乎没有一本专门写墨子的书!墨子原著倒是有,可是看不懂,类似《论语》那样有译注的通俗版本,竟然没找到!(不敢说100%没有,中山图书馆,堂堂省立最大图书馆哦。。。汗!) 实在出乎我的预料,本以为中国那几个老头“子”的书,随随便便都能翻出一大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一本,薄薄几十页,还是小开本,小手册那样的,看了一会再看作者,我靠,竟然是韩国一家伙!难怪人家处处跟我们争老祖宗,我们自己没人写老祖宗,韩国人便写得心安理得了。毫不夸张,如果我是外国人,对中国研究又不多,当我看到这本韩国人写的关于墨子的书,我自然会认为墨子就是韩国人了,唉。。。 这些年韩国人动不动跑出来跟中国叫板历史,冷静想一想,中国文人、专家近几十年干了什么?都在与民逐利!而文化管制,更像把大钳子死死钳住一些有良知、有才能的人。。。唉,跑题了! 我不甘心,继续找,结果很是不乐观,绝大多数只是在书中给了墨子一章,然后就大谈老子、孔子、庄子们,总体感觉是:墨子嘛,无足轻重,正如《百家争鸣》中说的那样“自从我国有了文字记录以来,经过至少一二千年的漫漫长夜,到了墨子才对道德礼仪、社会制度提出如此深刻的质疑。可惜,墨子死后不久,这问题又埋葬在二千多年的漫漫长夜中。。。。”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件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于丹说《论语》为什么能那么红?于丹是在我对孔子没兴趣之后,突然间凭《论语》红遍大江南北的,我当时就很纳闷,凭什么啊?因为对孔子的不感冒,也因为对于教授那调调不感冒,我私下认为,于教授应该更儒雅一点、更内秀一点、更不那么激扬一点、更不那么爱显学一点。。。——又跑题了,都是于教授气的! 但仅仅这少量的关于墨子的书籍读下来,我已经自然而然地亲近墨子、接受墨子了,这么说吧,如果现在还有墨家班,我想我会加入,与此同时,真想把孔子那点破道理塞回他老人家脑壳里去! 为什么? 因为墨子不讲君臣、齐家、平天下,他讲人性,讲实践,讲技术!中国这几千年,如果从汉武帝开始不是独尊儒术(后来者虽不是独尊,但比独尊好不了多少),而是换了尊墨子,中国人民将是多么幸福啊!可惜。。。这笔账不算在孔子头上算谁头上?——呵呵,快写成讨孔檄文了。 我索性把我横竖边看边感悟的一些,罗列一下吧.................................................................. 我个人很喜欢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那是个好时代,不光中国,那时候的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都是群星闪耀的时代,之后就归于寂静,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多天才集中出现了。难怪有人说,如果自己出生在那个时代,能与苏格拉底聊一会天,就死而无憾了! 不说别的,光看这些成语: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图穷匕见、纸上谈兵、三寸不烂之舌、围魏救赵。。。。。。就足够震撼了,历史上有哪个时代,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精彩的典故?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到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驰,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得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世纪。” 张荫麟说:“春秋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丘,战国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墨翟。” 但汉以后孔子走上神坛,墨子却被人忘却了。就学术和生活而论,孔子、墨子是相反的两极。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墨子则是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墨学为儒学的一个对立面,是直接和儒家的思想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墨子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做彻底的探照,对社会制度大胆提出质疑,很多观点至今还是振聋发聩:为什么残杀一个人是死罪,而在侵略的战争中残杀千万人却被奖赏,甚至歌颂?为什么大多数人民应当节衣缩食,甚至死于饥寒,以供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享乐?为什么统治权应当交个一家族世世掌握,不管他的子孙怎样愚蠢凶残? 墨子谈经济: 1. 以农为本,脑体分 2. 商品交换利于民 3. 衣食住行尚节俭 4. 薄葬非乐民足用 以节约为中心的思想,放在今天也绝不过时,环保节能啊! 墨子说政治: 1. 天下权利天决定。谁是天?人民。 2. 治理国家有贤人。墨子主张以本身的贤能来取代骨肉之亲,只要有能力,社会身份就可以改变。 3. “尚用”在天达民意。 4. 以天为准则利在民。由人民来选择。 墨子教伦理: 1. 兼爱天下交相利 2. 义利之辨说分明。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范畴,对利的理解,比儒家更为深刻。 墨子强调义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可以“利人”,所利之人,是众人、人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认为求利的行为是人的自然本性,“利,所得而后喜也。”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满足物欲和追求利益的正当权利,但不能损害公众的、他人的利益。——墨子与孔子,孰高孰低,立判高下! 3. 天下万事义为先 4. 动机效果一致行 这个也很有意思,墨子主张动机和效果要合一,应依照实际所做的事情来辨别,以此作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尺度。他用钓鱼和捕鼠举例,钓鱼人弓下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用诱饵捕鼠,并不是喜欢老鼠。 墨子认为要用动机去判别一个人的行为,即行为与动机的统一。鲁国国君曾问墨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热爱学习,一个轻财好施,让谁做继承人呢?我很为难”。墨子答道:“看一个人行为,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其动机如何,假如一个人把钱送给了无助的穷人,那么可以说,他是在同情这个穷人,假如他把钱送给了有实权的官员,就不能说他在爱护这个官员,而是别有所图。所以要细查、深思,才不会被一些人的行为所迷惑。” 墨子论教育: 说到教育,似乎孔子永远被摆在第一位,孔子的因材施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其实,墨子也是一位伟大教育家。墨子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分为农学、纺织学、手工学、机械学、建筑学、商业学、军学,涉及面非常广泛。 同时根据弟子接受能力的不同,又分为优等生、中等生、末等生。有弟子感到不平,质疑墨子:“先生每次教我的都非常简单,而教给别人的却非常详细,这样做不是太偏心了。”墨子听了,语重心长的说:“假如你一天完成十个项目,而别人能完成一百项,这就说明你的接受能力比别人差一些,所以你必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最终能精通此门技术。假如和别人一样,教给你的太多,你就承受不了,日久天长你就会感到乏味,最终就会放弃,一技无成。你看我说的对吗?”这个弟子听了,顿时如拨云见日,想不到老师有这样周密的安排,令人佩服。 墨子曾劝他的一位弟子去学习,这位弟子以「吾族人无学者」为由来搪塞。墨子批评道: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个人爱美,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爱美而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一个人向往富贵,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想富贵而放弃自己对富贵的追求。更何况「学」是一种义事,属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因此,你应当努力去学习才对,又何必去管别人怎么做! 墨子对科技的贡献: 1. 依照规矩成方圆 墨子总结了工匠用墨斗的绳,悟出直线的性质,点、线、面对关系,对倍数、分数有深刻的研究。《墨经》写的是理科知识,《考工记》写的是工科知识。 2. 关于物理运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 3. 机械之巧 杠杆、滑轮、轱辘原理 4. 建筑与弹性力学 千钧一发的理论 5. 几何光学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阴影移动的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凹(凸)镜成像的规律。 在科学技术上,墨子算得上中华第一人,墨家重视科学实验方法,开辟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而孔子是连门都摸不着啊。 墨子讲军事 1. 墨子主张“非攻”,强调防御取胜,他与公输班(即鲁班)几经较量,模仿攻城和守城,公输班皆败,可见墨子的技术远高于木匠鼻祖。 2. 墨子身体力行,但凡听到哪儿谁要攻打谁,立刻动身疾走几天几夜,不辞艰辛,尽最大的努力劝说统治者放弃战争:劝止楚攻宋、劝止齐伐鲁、劝止鲁攻郑。 3. 墨子提倡全民皆兵奖赏分明,战争时就是兵,无战争时就是普通农民,既不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养兵,也不耽误农业生产。 4. 墨子还发明了各种武器,如连弩之车,用脚踏的弓箭,一次可发60支,很重,主要为防御之用。墨子还发明了掷车和转射机。 墨家的军事理论必然从属其哲学思想——“兼爱”、“非攻”!墨家的特色在于奉行着一种哲学,只替人守,不替人攻。墨家子弟「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侠义精神实乃墨子教化之所致 。 墨子不仅有建设一个新社会的理想,而且在他的能力之内力求实现它,他和他所领导的弟子三百余人便是他理想的践行者。据说墨家是一个永久的、有组织的团体,它的作用兼有技术的传授和职业的合作,由于墨子和墨家团体多来自下层社会,墨家代表了自由平民的利益。 ............................................................................................................................................. 以上是我看墨子的一些笔记。意犹未尽,再感慨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奴隶社会,那时候的君主连孔子都不能接受,更无从谈墨子!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从汉朝开始延绵到今日的儒家思想,可谓深入骨髓,每个中国人身上(骨子里)或多或少、发觉或未发觉的,都存在着一种剔都剔不掉的唯命(上)是从的奴性。 纵观便可以得出结论:从治国思想上来说,2000年来中国完全没有根本的变化。 横向对比呢?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没有墨子,但人家已达到,或正朝墨子理想国渐行渐近,我们有墨子还不如无墨子,从旁观者看来,对统治者是讽刺,对人民是悲哀! 墨子的理想社会是这样的:在圣贤者统治之下,大众“兼相爱,交相利”;“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整个社会里,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没有浪费和窘迫的对照,没有妒嫉、愁怨或争夺。 只是,理想还只是一个理想啊。。。。。。!! 记得很乱,写得更乱,但心目中墨子的形象是越发清晰了。。。。。。
回应 2013-05-29 10:51:18
-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2013-05-29 10:51:18
墨子 2012-08-23 10:53:10 最早对墨子心向往之,是从看王小波的书开始,王被誉为“真正的高手存在于文坛之外”,理工科出生,父亲是逻辑学专家,哥哥也师从某逻辑大师,连老婆研究的都是性学,一家人偏理,都很有理性。 王小波在文章里,时常流露出对墨子的敬佩之情,我当时认为是因为墨子研究的某些领域属于理工范畴的缘故,比如滑轮、小孔成像等。作为一名理工生,对王小波文章的喜爱、对墨子遥远的敬仰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但我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去看墨子,反倒是中途跑去光顾了一下孔子。 看论语是受两个朋友的触动,有次听说有位男生,闲暇就爱抱着论语,乐在其中,我很是惊讶,觉得这是老夫子的行为,怎会有年轻人好这口?疑惑不已(其实是因为自己没看过不懂的缘故)。后来与一朋友聊天,此兄引用论语里的语录,如数家珍,我自愧弗如,暗自下决心要好好研读一番! 买来好几本论语的书,有简单直译的,有加了译者点评的,有争议的,有经典的。 认真看完它们后,我却发现自己兴趣了了:孔老二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讲来讲去,不就是那点为人处世的破道理吗?它们固然不错,可是至于奉为行事标准,更至于供奉于至高无上地位吗?我深不以为然。 我反思是因为自己看多了资产阶级小说的缘故,满脑子都是人性、自由、独立等孔老夫子看来要不得的东西,但不管怎样,我必须说:孔子的说教对我来说实在是晚矣! 我承认自己对《论语》、孔子不甚了解,更没有领悟其精髓,但很明确一点:孔子完全不能提起我兴,便把孔子扔一旁不再理会了。 直至最近,因害上历史之不治之症,常跑图书馆,突然想:何不去找找墨子?于是去“中国哲学”书架上找,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关于墨子的书是如此之少!少到几乎没有一本专门写墨子的书!墨子原著倒是有,可是看不懂,类似《论语》那样有译注的通俗版本,竟然没找到!(不敢说100%没有,中山图书馆,堂堂省立最大图书馆哦。。。汗!) 实在出乎我的预料,本以为中国那几个老头“子”的书,随随便便都能翻出一大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一本,薄薄几十页,还是小开本,小手册那样的,看了一会再看作者,我靠,竟然是韩国一家伙!难怪人家处处跟我们争老祖宗,我们自己没人写老祖宗,韩国人便写得心安理得了。毫不夸张,如果我是外国人,对中国研究又不多,当我看到这本韩国人写的关于墨子的书,我自然会认为墨子就是韩国人了,唉。。。 这些年韩国人动不动跑出来跟中国叫板历史,冷静想一想,中国文人、专家近几十年干了什么?都在与民逐利!而文化管制,更像把大钳子死死钳住一些有良知、有才能的人。。。唉,跑题了! 我不甘心,继续找,结果很是不乐观,绝大多数只是在书中给了墨子一章,然后就大谈老子、孔子、庄子们,总体感觉是:墨子嘛,无足轻重,正如《百家争鸣》中说的那样“自从我国有了文字记录以来,经过至少一二千年的漫漫长夜,到了墨子才对道德礼仪、社会制度提出如此深刻的质疑。可惜,墨子死后不久,这问题又埋葬在二千多年的漫漫长夜中。。。。”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件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于丹说《论语》为什么能那么红?于丹是在我对孔子没兴趣之后,突然间凭《论语》红遍大江南北的,我当时就很纳闷,凭什么啊?因为对孔子的不感冒,也因为对于教授那调调不感冒,我私下认为,于教授应该更儒雅一点、更内秀一点、更不那么激扬一点、更不那么爱显学一点。。。——又跑题了,都是于教授气的! 但仅仅这少量的关于墨子的书籍读下来,我已经自然而然地亲近墨子、接受墨子了,这么说吧,如果现在还有墨家班,我想我会加入,与此同时,真想把孔子那点破道理塞回他老人家脑壳里去! 为什么? 因为墨子不讲君臣、齐家、平天下,他讲人性,讲实践,讲技术!中国这几千年,如果从汉武帝开始不是独尊儒术(后来者虽不是独尊,但比独尊好不了多少),而是换了尊墨子,中国人民将是多么幸福啊!可惜。。。这笔账不算在孔子头上算谁头上?——呵呵,快写成讨孔檄文了。 我索性把我横竖边看边感悟的一些,罗列一下吧.................................................................. 我个人很喜欢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那是个好时代,不光中国,那时候的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都是群星闪耀的时代,之后就归于寂静,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多天才集中出现了。难怪有人说,如果自己出生在那个时代,能与苏格拉底聊一会天,就死而无憾了! 不说别的,光看这些成语: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图穷匕见、纸上谈兵、三寸不烂之舌、围魏救赵。。。。。。就足够震撼了,历史上有哪个时代,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精彩的典故?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到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驰,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得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世纪。” 张荫麟说:“春秋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丘,战国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墨翟。” 但汉以后孔子走上神坛,墨子却被人忘却了。就学术和生活而论,孔子、墨子是相反的两极。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墨子则是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墨学为儒学的一个对立面,是直接和儒家的思想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墨子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做彻底的探照,对社会制度大胆提出质疑,很多观点至今还是振聋发聩:为什么残杀一个人是死罪,而在侵略的战争中残杀千万人却被奖赏,甚至歌颂?为什么大多数人民应当节衣缩食,甚至死于饥寒,以供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享乐?为什么统治权应当交个一家族世世掌握,不管他的子孙怎样愚蠢凶残? 墨子谈经济: 1. 以农为本,脑体分 2. 商品交换利于民 3. 衣食住行尚节俭 4. 薄葬非乐民足用 以节约为中心的思想,放在今天也绝不过时,环保节能啊! 墨子说政治: 1. 天下权利天决定。谁是天?人民。 2. 治理国家有贤人。墨子主张以本身的贤能来取代骨肉之亲,只要有能力,社会身份就可以改变。 3. “尚用”在天达民意。 4. 以天为准则利在民。由人民来选择。 墨子教伦理: 1. 兼爱天下交相利 2. 义利之辨说分明。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范畴,对利的理解,比儒家更为深刻。 墨子强调义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可以“利人”,所利之人,是众人、人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认为求利的行为是人的自然本性,“利,所得而后喜也。”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满足物欲和追求利益的正当权利,但不能损害公众的、他人的利益。——墨子与孔子,孰高孰低,立判高下! 3. 天下万事义为先 4. 动机效果一致行 这个也很有意思,墨子主张动机和效果要合一,应依照实际所做的事情来辨别,以此作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尺度。他用钓鱼和捕鼠举例,钓鱼人弓下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用诱饵捕鼠,并不是喜欢老鼠。 墨子认为要用动机去判别一个人的行为,即行为与动机的统一。鲁国国君曾问墨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热爱学习,一个轻财好施,让谁做继承人呢?我很为难”。墨子答道:“看一个人行为,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其动机如何,假如一个人把钱送给了无助的穷人,那么可以说,他是在同情这个穷人,假如他把钱送给了有实权的官员,就不能说他在爱护这个官员,而是别有所图。所以要细查、深思,才不会被一些人的行为所迷惑。” 墨子论教育: 说到教育,似乎孔子永远被摆在第一位,孔子的因材施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其实,墨子也是一位伟大教育家。墨子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分为农学、纺织学、手工学、机械学、建筑学、商业学、军学,涉及面非常广泛。 同时根据弟子接受能力的不同,又分为优等生、中等生、末等生。有弟子感到不平,质疑墨子:“先生每次教我的都非常简单,而教给别人的却非常详细,这样做不是太偏心了。”墨子听了,语重心长的说:“假如你一天完成十个项目,而别人能完成一百项,这就说明你的接受能力比别人差一些,所以你必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最终能精通此门技术。假如和别人一样,教给你的太多,你就承受不了,日久天长你就会感到乏味,最终就会放弃,一技无成。你看我说的对吗?”这个弟子听了,顿时如拨云见日,想不到老师有这样周密的安排,令人佩服。 墨子曾劝他的一位弟子去学习,这位弟子以「吾族人无学者」为由来搪塞。墨子批评道: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个人爱美,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爱美而放弃自己对美的追求。一个人向往富贵,他并不会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想富贵而放弃自己对富贵的追求。更何况「学」是一种义事,属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因此,你应当努力去学习才对,又何必去管别人怎么做! 墨子对科技的贡献: 1. 依照规矩成方圆 墨子总结了工匠用墨斗的绳,悟出直线的性质,点、线、面对关系,对倍数、分数有深刻的研究。《墨经》写的是理科知识,《考工记》写的是工科知识。 2. 关于物理运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 3. 机械之巧 杠杆、滑轮、轱辘原理 4. 建筑与弹性力学 千钧一发的理论 5. 几何光学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阴影移动的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凹(凸)镜成像的规律。 在科学技术上,墨子算得上中华第一人,墨家重视科学实验方法,开辟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而孔子是连门都摸不着啊。 墨子讲军事 1. 墨子主张“非攻”,强调防御取胜,他与公输班(即鲁班)几经较量,模仿攻城和守城,公输班皆败,可见墨子的技术远高于木匠鼻祖。 2. 墨子身体力行,但凡听到哪儿谁要攻打谁,立刻动身疾走几天几夜,不辞艰辛,尽最大的努力劝说统治者放弃战争:劝止楚攻宋、劝止齐伐鲁、劝止鲁攻郑。 3. 墨子提倡全民皆兵奖赏分明,战争时就是兵,无战争时就是普通农民,既不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养兵,也不耽误农业生产。 4. 墨子还发明了各种武器,如连弩之车,用脚踏的弓箭,一次可发60支,很重,主要为防御之用。墨子还发明了掷车和转射机。 墨家的军事理论必然从属其哲学思想——“兼爱”、“非攻”!墨家的特色在于奉行着一种哲学,只替人守,不替人攻。墨家子弟「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侠义精神实乃墨子教化之所致 。 墨子不仅有建设一个新社会的理想,而且在他的能力之内力求实现它,他和他所领导的弟子三百余人便是他理想的践行者。据说墨家是一个永久的、有组织的团体,它的作用兼有技术的传授和职业的合作,由于墨子和墨家团体多来自下层社会,墨家代表了自由平民的利益。 ............................................................................................................................................. 以上是我看墨子的一些笔记。意犹未尽,再感慨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奴隶社会,那时候的君主连孔子都不能接受,更无从谈墨子!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从汉朝开始延绵到今日的儒家思想,可谓深入骨髓,每个中国人身上(骨子里)或多或少、发觉或未发觉的,都存在着一种剔都剔不掉的唯命(上)是从的奴性。 纵观便可以得出结论:从治国思想上来说,2000年来中国完全没有根本的变化。 横向对比呢?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没有墨子,但人家已达到,或正朝墨子理想国渐行渐近,我们有墨子还不如无墨子,从旁观者看来,对统治者是讽刺,对人民是悲哀! 墨子的理想社会是这样的:在圣贤者统治之下,大众“兼相爱,交相利”;“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整个社会里,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没有浪费和窘迫的对照,没有妒嫉、愁怨或争夺。 只是,理想还只是一个理想啊。。。。。。!! 记得很乱,写得更乱,但心目中墨子的形象是越发清晰了。。。。。。
回应 2013-05-29 10:51:1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店版“中华文库” (小米=qdmimi)
- 中华文库 (嘿嘿)
- 墨子 (普珉)
- 三联书店版“中华文库” (旸梵)
- 宋国往事 (Daniel2022)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墨者的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正辰 2012-05-31 13:19:13
墨翟,扬名于孔孟之间,孔之后,孟之前。兼爱非攻,大爱无疆,雄辩于世,技比公输班,小孔成像又开中国科学先河。大贤~
0 有用 Bla©kie 2008-12-17 12:31:19
不过瘾
0 有用 姚若虚 2012-02-12 13:00:58
有些观点略个人化,不乏儿戏之言,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清晰而全面地介绍了墨子。作者似乎把重点落在了宣讲墨家学说中逻辑和科学的部分,借以证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方面其实并无空白。今日看来,未免有些文化弱国的自卑心理作祟。墨家后继无人,时哉?命哉!
0 有用 kevin 2012-06-01 19:17:16
一看哲学、一看思辨就晕菜,无需多言。。。。。。。
0 有用 智术师 2020-06-09 05:07:07
读于本科时代。
0 有用 空月 2021-03-21 13:23:10
挺好的普及读物,墨子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有突出的特点,思想体系也很严谨,在几何,辩论,哲学思考上有自己的体系。值得一读,旧时文言文还是比较难懂的,作者功底深厚,作为普及读物挺好。不知道为啥其他人评价不高,应该说这样的深入浅出的读物值得推广。
0 有用 智术师 2020-06-09 05:07:07
读于本科时代。
1 有用 [不注销]三十五 2016-03-03 09:49:40
就那样吧 作为八十年代通识读物很合格
0 有用 天徒想 2016-02-26 22:30:05
除了通常注家对《墨子》政治哲学的解读之外,对大多数版本少有涉及的墨家学说中的逻辑,工程,物理和军事等理论也做出详尽浅易的说明,是一本优秀的墨家学说通论。
0 有用 童年的流星 2015-04-13 12:27:04
很多年前的书了,和孙老师的墨子七讲互相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