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哲学 (Drift)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王中银的书单 (菏泽民间观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在绝对与虚无之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梵阿一铃 2011-04-21 11:23:34
小枫师是致广大,张先生是尽精微。
0 有用 RickyBacker 2006-06-26 22:31:05
释怀你的沉重?!
1 有用 sherrylee 2010-08-30 10:23:43
前半部看得心痛…张和鲁萌一样,一辈子都在为“创伤记忆”而受苦。
0 有用 左手牵右手 2009-04-14 09:13:54
有些观点很赞同
0 有用 动圆静方 2022-05-23 17:46:55
执两端而扣其中。施特劳斯和墨哲兰各自的努力和精神张力极具对比价值。墨对施特劳斯的很多解释令人吃惊,我还要细细琢磨。以及,偶在论本身是否能避免自己的偶在化?因为当理性和启示都纷纷落在信念和决断上,偶在论本身难道不是一种夹缝中的“信仰”?面对两极振荡的偶在论处理方式,本身不正是“我在的呢喃”?莫非说,偶在裁判诸神之争,而情绪先于偶在?情绪先于偶在本身而对偶在的还原,恰恰会把偶在的发生偶在化。但情绪本身... 执两端而扣其中。施特劳斯和墨哲兰各自的努力和精神张力极具对比价值。墨对施特劳斯的很多解释令人吃惊,我还要细细琢磨。以及,偶在论本身是否能避免自己的偶在化?因为当理性和启示都纷纷落在信念和决断上,偶在论本身难道不是一种夹缝中的“信仰”?面对两极振荡的偶在论处理方式,本身不正是“我在的呢喃”?莫非说,偶在裁判诸神之争,而情绪先于偶在?情绪先于偶在本身而对偶在的还原,恰恰会把偶在的发生偶在化。但情绪本身正像“知”一样不是结果,而是“向着”的话,它就是开放的状态。作为动词的“情绪”或者在发生性的情绪来自于人的经验与天性,即一个人的品质是他的神性命运。虚无之地之后发生的情绪,其本身都是可疑的,但它是动力,是向着秩序整饬和灵魂完满的可能。个体灵魂对宇宙的开放状态意味着,个体完满通往宇宙秩序完满。 (展开)
0 有用 动圆静方 2022-05-23 17:46:55
执两端而扣其中。施特劳斯和墨哲兰各自的努力和精神张力极具对比价值。墨对施特劳斯的很多解释令人吃惊,我还要细细琢磨。以及,偶在论本身是否能避免自己的偶在化?因为当理性和启示都纷纷落在信念和决断上,偶在论本身难道不是一种夹缝中的“信仰”?面对两极振荡的偶在论处理方式,本身不正是“我在的呢喃”?莫非说,偶在裁判诸神之争,而情绪先于偶在?情绪先于偶在本身而对偶在的还原,恰恰会把偶在的发生偶在化。但情绪本身... 执两端而扣其中。施特劳斯和墨哲兰各自的努力和精神张力极具对比价值。墨对施特劳斯的很多解释令人吃惊,我还要细细琢磨。以及,偶在论本身是否能避免自己的偶在化?因为当理性和启示都纷纷落在信念和决断上,偶在论本身难道不是一种夹缝中的“信仰”?面对两极振荡的偶在论处理方式,本身不正是“我在的呢喃”?莫非说,偶在裁判诸神之争,而情绪先于偶在?情绪先于偶在本身而对偶在的还原,恰恰会把偶在的发生偶在化。但情绪本身正像“知”一样不是结果,而是“向着”的话,它就是开放的状态。作为动词的“情绪”或者在发生性的情绪来自于人的经验与天性,即一个人的品质是他的神性命运。虚无之地之后发生的情绪,其本身都是可疑的,但它是动力,是向着秩序整饬和灵魂完满的可能。个体灵魂对宇宙的开放状态意味着,个体完满通往宇宙秩序完满。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2-04-06 22:13:56
翻。感觉哪条路都写着此路不通此地不宜久留,大概完了的是我,有些问题真的要绕道这么远去解决吗
0 有用 usless 2019-03-08 12:13:59
不喜欢
0 有用 椰子树 2018-09-08 22:10:44
PDF
1 有用 梵阿一铃 2011-04-21 11:23:34
小枫师是致广大,张先生是尽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