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二卷的笔记(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教子婴孩,勿失时机,重视家庭教育。德艺周厚,少欲知足。虚心勤奋,多知明达,博专结合、学思结合、学问结合、今古结合。 王通的教育思想 强调教育在治国安邦和陶冶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仁义为本,礼乐为先。穷理尽性,乐天知命;正心诚静,敬慎惧诚,无私无偏,心化;寡言无争,存物忘我,闻过改过。知之、行之、安之,贯乎道、济乎义。学无常师,唯道所存。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 教化成德,非...

    2014-01-05 17:30:38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庄园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官僚机构为世袭贵族所垄断,从而形成了门阀政治制度。玄学一方面主张以无为、自然为本,反对名教及其教育对人的束缚和摧残,要求抛弃名教,崇本息末,主张抛弃名教,任性自然无为,重视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强调顺应儿童的个性发展, 因性自然,主张崇尚理性,得意忘言。自然主义教育观,道法自然,自然成熟,顺应个体天性的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照顾到个体的个性心理差异。...

    2014-01-05 17:15:42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扬雄的教育思想 张其纲纪,谨其教化。学者所以修性也,提出性善恶混的观点,人同时具有善恶两种对立因素,他们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至于后天那种因素占优势完全取决于修,后天的善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学习的内容如何,将学作为决定人的正邪的唯一缘由。大人之学也为道,圣人之道集中在五经之中。君子强学而力行。师者,人之模仿也。 王充的教育思想 化性移俗的教化作用。推崇鸿儒的人才标准。博通致用的治学内容。...

    2014-01-05 17:06:46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白虎通的教育思想 破除章句之学,正定经义的宗旨;以封建纲纪为核心的政教模式,三纲六纪;学以求觉、治性、致道;师生之道兼君臣、父子、朋友之道,尊师重道;民有朴质,不教不成。 郑玄的教育思想 人之心皆有仁义,教之则进,学以知之。设大学庠序之官,修德学道。行有常,明其要,求心解,以渐进,立志与实行,严谨与执要,心解与启发,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尊师重道,以正教之。

    2014-01-05 16:57:49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与社会观;阴阳五行的自然和社会法制;探索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学风。 王者以教化为大务。两个理论前提,一是民众个人接受教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国家推行教化的需要和效益。性待教而善,人性有善有恶,其中包含有善质,而最终成善则是后天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集众贤以自强,敬贤重民。立辟雍庠序以教化。 教化以儒学为主体。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经传乃教学大本;仁义利乐为道之...

    2014-01-05 16:39:43

  •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秦代至汉初,经历了文教政策和官方通知思想的建立和调整,到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终于取得独尊地位。董仲舒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工具,改造和发展了传统儒家学说,论证了以任德教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建议兴太学以养士与行察举以选士结合,并系统阐明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正谊明道的修身原则,从而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模式。汉代以炫白通经致用的儒士为补充官员队伍的主要途...

    2014-01-05 16:12:44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二卷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