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孟德斯鸠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De l'esprit des lois
译者: 张雁深
出版年: 1961-11
页数: 402
定价: 14.4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0568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De l'esprit des lois
译者: 张雁深
出版年: 1961-11
页数: 402
定价: 14.4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0568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1689—1755)最主要的著作。该书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该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作者在本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
目录 · · · · · ·
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张雁深:关于译本的简单说明
孟德斯鸠生平大事年表
孟德斯鸠论著举要
著者原序
著者的几点说明
第一卷
第一章 一般的法
第一节 法和一切存在物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法
第三节 人为法
第二章 由政体的性质直接引伸出来的法律
第一节 三种政体的性质
第二节 共和政体和与民主政治有关的法律
第三节 与贵族政治的性质有关的法律
第四节 法律与君主政体性质的关系
第五节 与专制政体的性质有关的法津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一节 政体的性质和政体的原则的区别
第二节 各种政体的原则
第三节 民主政治的原则
第四节 贵族政治的原则
第五节 品德绝非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六节 君主政体里什么代替了品德
第七节 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八节 荣誉绝不是专制国家的原则
第九节 专制政体的原则
第十节 在宽政官暴政国家中服从的区别
第十一节 总结
第四章 教育的法律应该和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教育的法律
第二节 君主国的教育
第三节 专制政体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今教育效果的差异
第五节 共和政体的教育
第六节 希腊的一些制度
第七节 这些奇特的法制适合什么地方呢
第八节 为古人关于风俗的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进一解
第五章 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本章的主旨
第二节 在政治的国家中品德的意义
第三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爱共和国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节 怎祥激励爱平等和爱俭朴
第五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建立平等
第六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培弄俭朴
第七节 维护民主原则的其他方法
第八节 在贵族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九节 在君主政体之下,法律应如何与原则相适应
第十节 君主政体施政的敏捷
第十一节 君主政体的优越性
第十二节 续前
第十三节 专制主文的意义
第十四节 法律应如何与专制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十五节 续前
第十六节 权力的授与
第十七节 礼物
第十八节 元首的恩赏
第二卷
第九章 法律与防御力量的失系
第一节 共和国如何谋取安全
第二节 联邦应由同性质的国家尤其应由共和因组成
第三节 朕邦共和国的其他要素
第四节 专制国家如何谋取安全
第五节 君主国如何谋取安全
第六节 一般国家的防御力量
第七节 一些思考
第八节 在一个国家的防御力量不及它的及攻击力量的场合
第九节 相对的国力
第十节 邻邦的软弱
第十章 法律与攻击力量的关系
第一节 攻击力量
第二节 战争
第三节 征服的权利
第四节 被征服民族可以得到的一些好处
第五节 西拉库赛王――哲隆
第六节 共和国进行征服的场合
第七节 续前
第八节 续前
第九节 君主因征服邻邦的场合
第十节 一个君主国征服另一个君主国的场合
第十一节 被征服民族的风俗
第十二节 居鲁土的一项法律
第十三节 查理十二世
第十四节 亚历山大
第十五节 保持征服地的新方法
第十六节 专制国家进行征服的场合
第十七节 续前
第三卷
第十四章 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失系
第一节 本章大意
、第二节 人怎徉因气候的差异而不同
第三节 某些南方人民性格上的矛盾
第四节 东方各国的宗教、风俗、习惯和法律持久不变的原因
第五节 不和气候的弱点抗争的是坏的立法者
,第六节 热带的农业
第七节 僧侣制度
第八节 中国的良好风俗
第九节 鼓励勤芳的方法
第十节 关于人民节酒的法律
第十一节 关于气候疾病的法律
第十二节 反对自杀的法律
第十三节 英国气候的影响
第十四节 气候的其他影响
第十五节 气候不同,法律对人民的信任程度也不同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隶制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民事奴隶制
第二节 罗马法学家与奴役权的起源
第三节 奴役权的另一个起源
第四节 奴役权的又一个起源
第五节 对黑人的奴役
第八节 奴役权的真正起源
第七节 奴役的另一个起源
第八节 奴隶制对我们是无益的
第九节 一般建立了民事的自由的国家
第十节 奴隶制的种类
第十一节 关于奴隶制法律应该做什么
第十二节 奴隶制的弊端
第十三节 奴隶众多的危险
第十四节 武装的奴隶
第十五节 续前
第十六节 政治宽和的国家所应采取的防备措施
第十七节 主奴关系的法规
第十八节 奴隶的释放
第十九节 脱离奴籍的人和太监
第十六章 家庭奴隶制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家庭的奴役
第二节 南方国家里两性间天然存在的不平等
第三节 多妻和赡养能力的密切关系
第四节 多偶制和它的各种情况
第五节 马拉巴尔一项法律的原由
第六节 多偶制本身
第七节 多妻的平等待遇
第八节 男女隔离
第九节 家政与国政的关系
第十节 东方的道德原则
第十一节 与多偶制无关的家庭奴役
第十二节 天然的贞操
第十三节 嫉妒
第十四节 东方治家的方式
第十五节 离婚和休婚
第十六节 罗马人的休婚和离婚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奴役
第二节 各民族勇怯的不同
第三节 亚洲的气候
第四节 上述情况的后果
第五节 亚欧北方民族都从事征略而结果不同
第六节 关于“亚洲的奴役”与“欧洲的自由”的另一个自然原因
第七节 非洲与美洲
第八节 帝国的首都
第十八章 法律和土壤的性质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怎样影响法律
第二节 续前
第三节 怎样的国家上地开垦得最好
第四节 国家土地肥瘠的其他结果
第五节 岛屿的人民
第八节 由人的勤劳建立的国家
第七节 人类的勤劳
第八节 法律的一般关系
第九节 美洲的土壤
第十节 人口和谋生方式的关系
第十一节 野蛮和半野蛮的民族
第十二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间的国际法
第十三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四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的政治状态
第十五节 懂得使用货币的民族
第十六节 不懂得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七节 不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政治性的法律
第十八节 迷信的力量
第十九节 阿拉伯人的自由和鞑靼人所受的奴役
第二十节 鞑靼人的国际法
第二十一节 鞑靼人的民法
第二十二节 日耳曼人的一种民法
第二十三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长发
第二十四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婚姻
第二十五节 查尔第立克王
第二十六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成年
第二十七节 续前
第二十八节 日耳曼人如何收养义子
第二十九节 法兰克君王的残酷性
第三十节 法兰克的全国议会
第三十一节 黎明时代僧侣的威权
第十九章 法律和构成一个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与习惯的那些原则的关系
第一节 本章的主题
第二节 要接受最好的法津,人民的思想准备是如何的必要
第二节 暴政
第四节 一般的精神
第五节 应如何注意不变更一个民族的一般的精神
第六节 不应该什么都要改正
第七节 雅典人和拉栖代孟人
第八节 社交性格的后果
第九节 民族的虚荣与骄傲
第十节 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的性格
第十一节 一点意见
第十二节 专制国家的礼仪和风俗
第十三节 中国人的礼仪
第十四节 改变一个国家的风俗和习惯有什么自然的方法
第十五节 家政付国政的影响
第十六节 有些立法者怎样把支配着人类的各种原则混淆了
第十七节 中国政体的特质
第十八节 推论
第十九节 中国人如何实现宗教、法律、风俗、礼仪的这种结合
第二十节 为中国人的一种矛盾现象进一?
第二十一节 法律应该怎样和风俗礼仪发生关系
第二十二节 续前
第二十三节 法律如何随从风俗
第二十四节 续前
第二十五节 续前
第二十六节 续前
第二十七节 法律如何有助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的形成
原编者注
· · · · · · (收起)
张雁深:关于译本的简单说明
孟德斯鸠生平大事年表
孟德斯鸠论著举要
著者原序
著者的几点说明
第一卷
第一章 一般的法
第一节 法和一切存在物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法
第三节 人为法
第二章 由政体的性质直接引伸出来的法律
第一节 三种政体的性质
第二节 共和政体和与民主政治有关的法律
第三节 与贵族政治的性质有关的法律
第四节 法律与君主政体性质的关系
第五节 与专制政体的性质有关的法津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一节 政体的性质和政体的原则的区别
第二节 各种政体的原则
第三节 民主政治的原则
第四节 贵族政治的原则
第五节 品德绝非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六节 君主政体里什么代替了品德
第七节 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八节 荣誉绝不是专制国家的原则
第九节 专制政体的原则
第十节 在宽政官暴政国家中服从的区别
第十一节 总结
第四章 教育的法律应该和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教育的法律
第二节 君主国的教育
第三节 专制政体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今教育效果的差异
第五节 共和政体的教育
第六节 希腊的一些制度
第七节 这些奇特的法制适合什么地方呢
第八节 为古人关于风俗的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进一解
第五章 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本章的主旨
第二节 在政治的国家中品德的意义
第三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爱共和国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节 怎祥激励爱平等和爱俭朴
第五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建立平等
第六节 在民主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培弄俭朴
第七节 维护民主原则的其他方法
第八节 在贵族政治之下,法律应如何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九节 在君主政体之下,法律应如何与原则相适应
第十节 君主政体施政的敏捷
第十一节 君主政体的优越性
第十二节 续前
第十三节 专制主文的意义
第十四节 法律应如何与专制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十五节 续前
第十六节 权力的授与
第十七节 礼物
第十八节 元首的恩赏
第二卷
第九章 法律与防御力量的失系
第一节 共和国如何谋取安全
第二节 联邦应由同性质的国家尤其应由共和因组成
第三节 朕邦共和国的其他要素
第四节 专制国家如何谋取安全
第五节 君主国如何谋取安全
第六节 一般国家的防御力量
第七节 一些思考
第八节 在一个国家的防御力量不及它的及攻击力量的场合
第九节 相对的国力
第十节 邻邦的软弱
第十章 法律与攻击力量的关系
第一节 攻击力量
第二节 战争
第三节 征服的权利
第四节 被征服民族可以得到的一些好处
第五节 西拉库赛王――哲隆
第六节 共和国进行征服的场合
第七节 续前
第八节 续前
第九节 君主因征服邻邦的场合
第十节 一个君主国征服另一个君主国的场合
第十一节 被征服民族的风俗
第十二节 居鲁土的一项法律
第十三节 查理十二世
第十四节 亚历山大
第十五节 保持征服地的新方法
第十六节 专制国家进行征服的场合
第十七节 续前
第三卷
第十四章 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失系
第一节 本章大意
、第二节 人怎徉因气候的差异而不同
第三节 某些南方人民性格上的矛盾
第四节 东方各国的宗教、风俗、习惯和法律持久不变的原因
第五节 不和气候的弱点抗争的是坏的立法者
,第六节 热带的农业
第七节 僧侣制度
第八节 中国的良好风俗
第九节 鼓励勤芳的方法
第十节 关于人民节酒的法律
第十一节 关于气候疾病的法律
第十二节 反对自杀的法律
第十三节 英国气候的影响
第十四节 气候的其他影响
第十五节 气候不同,法律对人民的信任程度也不同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隶制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民事奴隶制
第二节 罗马法学家与奴役权的起源
第三节 奴役权的另一个起源
第四节 奴役权的又一个起源
第五节 对黑人的奴役
第八节 奴役权的真正起源
第七节 奴役的另一个起源
第八节 奴隶制对我们是无益的
第九节 一般建立了民事的自由的国家
第十节 奴隶制的种类
第十一节 关于奴隶制法律应该做什么
第十二节 奴隶制的弊端
第十三节 奴隶众多的危险
第十四节 武装的奴隶
第十五节 续前
第十六节 政治宽和的国家所应采取的防备措施
第十七节 主奴关系的法规
第十八节 奴隶的释放
第十九节 脱离奴籍的人和太监
第十六章 家庭奴隶制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家庭的奴役
第二节 南方国家里两性间天然存在的不平等
第三节 多妻和赡养能力的密切关系
第四节 多偶制和它的各种情况
第五节 马拉巴尔一项法律的原由
第六节 多偶制本身
第七节 多妻的平等待遇
第八节 男女隔离
第九节 家政与国政的关系
第十节 东方的道德原则
第十一节 与多偶制无关的家庭奴役
第十二节 天然的贞操
第十三节 嫉妒
第十四节 东方治家的方式
第十五节 离婚和休婚
第十六节 罗马人的休婚和离婚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的法律和气候的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奴役
第二节 各民族勇怯的不同
第三节 亚洲的气候
第四节 上述情况的后果
第五节 亚欧北方民族都从事征略而结果不同
第六节 关于“亚洲的奴役”与“欧洲的自由”的另一个自然原因
第七节 非洲与美洲
第八节 帝国的首都
第十八章 法律和土壤的性质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怎样影响法律
第二节 续前
第三节 怎样的国家上地开垦得最好
第四节 国家土地肥瘠的其他结果
第五节 岛屿的人民
第八节 由人的勤劳建立的国家
第七节 人类的勤劳
第八节 法律的一般关系
第九节 美洲的土壤
第十节 人口和谋生方式的关系
第十一节 野蛮和半野蛮的民族
第十二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间的国际法
第十三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四节 不耕种土地的民族的政治状态
第十五节 懂得使用货币的民族
第十六节 不懂得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民法
第十七节 不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政治性的法律
第十八节 迷信的力量
第十九节 阿拉伯人的自由和鞑靼人所受的奴役
第二十节 鞑靼人的国际法
第二十一节 鞑靼人的民法
第二十二节 日耳曼人的一种民法
第二十三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长发
第二十四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婚姻
第二十五节 查尔第立克王
第二十六节 法兰克君王们的成年
第二十七节 续前
第二十八节 日耳曼人如何收养义子
第二十九节 法兰克君王的残酷性
第三十节 法兰克的全国议会
第三十一节 黎明时代僧侣的威权
第十九章 法律和构成一个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与习惯的那些原则的关系
第一节 本章的主题
第二节 要接受最好的法津,人民的思想准备是如何的必要
第二节 暴政
第四节 一般的精神
第五节 应如何注意不变更一个民族的一般的精神
第六节 不应该什么都要改正
第七节 雅典人和拉栖代孟人
第八节 社交性格的后果
第九节 民族的虚荣与骄傲
第十节 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的性格
第十一节 一点意见
第十二节 专制国家的礼仪和风俗
第十三节 中国人的礼仪
第十四节 改变一个国家的风俗和习惯有什么自然的方法
第十五节 家政付国政的影响
第十六节 有些立法者怎样把支配着人类的各种原则混淆了
第十七节 中国政体的特质
第十八节 推论
第十九节 中国人如何实现宗教、法律、风俗、礼仪的这种结合
第二十节 为中国人的一种矛盾现象进一?
第二十一节 法律应该怎样和风俗礼仪发生关系
第二十二节 续前
第二十三节 法律如何随从风俗
第二十四节 续前
第二十五节 续前
第二十六节 续前
第二十七节 法律如何有助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的形成
原编者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共224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政府》《为平等而密谋(上卷)》《论犯罪与刑罚》《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等
。
论法的精神(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2 条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译本比较——以法律出版社钟书峰译本和商务印书馆严复译本、张雁深译本、许明龙译本为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译本比较 ——以法律出版社[钟书峰]译本和商务印书馆严复译本、张雁深译本、许明龙译本为例 标题部分的翻译 1、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钟书峰译本 第一编 第一章 法之概论 第—节 法与万物 2、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严复译本 第一卷 法律通论 第一章 一切法... (展开)

看到2009年7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关于此书的报道
第一,第三栏下方提到英文有个词是independance,显然是independence。 第二,第五栏中部给了英文原文和张雁深、许明龙两位先生的翻译,我觉得如果英文是法文的准确翻译的话,那么张、许二公或许都理解错了。 英文如下: But, it does not result from this that a religion ...
(展开)
论坛 · · · · · ·
孟德斯鸠认为,贵族到底应该世袭吗? | 来自法语课代表 | 2021-10-03 16:35:32 | |
孟德斯鸠认同棱伦的人口分级制吗? | 来自新青年 | 1 回应 | 2021-10-03 16:31:36 |
如此荒谬? | 来自R | 3 回应 | 2021-08-29 16:36:05 |
法律出版社《论法的精神》“原著说明”(2020年7月... | 来自钟书峰 | 2021-03-14 11:39:27 | |
到底哪个版本比较好? | 来自SUE∮ | 1 回应 | 2021-03-14 11:36:1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9.8分 1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2)8.9分 144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61)9.1分 1084人读过
-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8)9.0分 77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WY的读书单:自由主义 (海若)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1632年至今古典自由主义历史年表:著作 (abcdxjs)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法的精神(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常迪Solomon 2009-09-19 14:42:41
当年一边读一边拍大腿 觉得字字珠玑
64 有用 [已被注销] 2015-07-16 08:42:42
看这书会感到有些绝望,专制主义无法逃避。
1 有用 Blade King 2009-08-11 11:35:03
深入浅出的书,莫过于此
321 有用 黄连树 2011-06-13 01:20:27
每年我都会特意选择这样一些书,读来枯燥无味,甚至繁冗晦涩。甚至书的很大一部分于我毫无用处,于世界毫无意义,于真理毫不正确,但这样的阅读正如体味人类思想史上曾走过的或深或浅的脚印。阅读的过程如登山,累且难,来过便不再期望第二遍,然而到结束的那一刻,付出的时间都有了收获。
3 有用 重山 2015-03-24 17:21:22
怀念402和724上的读书时光~
0 有用 荧惑守心 2023-01-10 21:13:55 北京
230110 成书于十八世纪前半,把法律当哲学来书写。作者二十岁就开始为这个主题准备材料。三十二岁才自觉可成熟提笔,写了《波斯人信札》,以外国人的视角审视作者自己所处的文明和文化。之后游离各国,积攒见闻,酝酿二十年才写了这本《论法的精神》。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熟悉。用以作为论证的素材和论据。 读着比较吃力,因为对历史不熟悉,没有感觉。
0 有用 法科生如是说 2023-01-10 20:56:46 湖北
【南湖读书080】在孟德斯鸠眼里,政体的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它统摄着这个国家的权力、法律、人民等一切。他对于自由(政治自由)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对自由的追求也是溢于言表的,就如同他对专制是深恶痛绝的。其中很有趣的是论及法律与气候的关系,即便不一定对,但这也成为孟德斯鸠理论特色之一了。如果早点读此书,我会早点领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跋山涉水、筚路蓝缕;庆幸现在读了此书,在欣赏文字本身优美的魅力之... 【南湖读书080】在孟德斯鸠眼里,政体的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它统摄着这个国家的权力、法律、人民等一切。他对于自由(政治自由)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对自由的追求也是溢于言表的,就如同他对专制是深恶痛绝的。其中很有趣的是论及法律与气候的关系,即便不一定对,但这也成为孟德斯鸠理论特色之一了。如果早点读此书,我会早点领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跋山涉水、筚路蓝缕;庆幸现在读了此书,在欣赏文字本身优美的魅力之余,我还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些亘古之理。2023年1月10日。 (展开)
0 有用 正在选 2022-12-11 06:58:39 美国
我的法理学启蒙书…读完坚定的选了法学专业
0 有用 SG任我行 2022-12-06 23:35:55 四川
认真看过80%以上的内容,摘录颇多,金句频出,但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本来是想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结果是更了解了精神。
0 有用 为嗑药自由奋斗 2022-12-01 14:10:18 贵州
好有意思啊后面的气候土壤影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