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人日記 (澤倫勝之)
- 2007购书单 (傅踢踢)
- 吴宓日记 (小石·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己丑书账 (默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吴宓日记--第3册(1925-1927)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熊坛二 2023-04-21 20:22:43 四川
多为琐事,这段时期吴宓内心多忧思,善于内省的性格、极度想要从俗务中脱身的心情促使他不断立下规矩和原则。27年李大钊、王国维先后去世,吴宓的态度对比起来很有意思。
0 有用 海上心史 2010-07-16 13:59:31
清华国学院事、外文系主任事(各种内斗)、办《学衡》之种种困苦不满、西行拜谒父亲、从姑母家迁居另住、清华学潮、北伐(王静安死事)
0 有用 小米 2012-10-25 14:47:50
可惜八卦不多啊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8-08-31 23:16:24
这段时间吴宓先生主要在清华研究院,与"四大导师"多有交往,还常常与激进学生乃至同僚(仁)发生直接冲突。性格决定命运,此话用于吴宓先生正合适。他著名的"二马之喻"正出自这本日记,也是他一生际遇的写照(预言)。当然他后来也和挚友陈寅恪先生一样有过悲壮的暮年,值得敬佩,但此乃后话了。
1 有用 乾坤子 2021-04-06 09:57:03
为找与国学院相关的材料,再次阅读本册日记,可惜所获无多。
0 有用 小熊坛二 2023-04-21 20:22:43 四川
多为琐事,这段时期吴宓内心多忧思,善于内省的性格、极度想要从俗务中脱身的心情促使他不断立下规矩和原则。27年李大钊、王国维先后去世,吴宓的态度对比起来很有意思。
0 有用 Veneanar 2023-04-16 21:50:37 中国香港
吴本人饥饿或饮食实在瞩目,尤其杂于王静安沉湖日中。前半部多有做事心累要自裁的气话,后半部全是()。“先叉麻雀后吃蟹”的赵元任和梅()过于好笑。
0 有用 雨田 2022-10-09 16:22:46 云南
数次提到了刘盼遂先生,不过还是作为运动的谈判者,也从侧面见吴宓先生的处事方式了。而往后则愈见吴先生的幽愤悲叹之情了,“盖人心机诈横暴,于今为极。凡事每越出本题,以全力外援,为辛辣凶修之报复斗争。校事尚其小者。我辈处此时世,如麟与蛇居,如羊在虎群,真觉栗栗自危,可无忧生之嗟哉?”
1 有用 乾坤子 2021-04-06 09:57:03
为找与国学院相关的材料,再次阅读本册日记,可惜所获无多。
0 有用 伊右子都 2020-11-30 08:49:18
甲、吴离开东北大学,任职清华,当了主任后,各种权力斗争都来了。不会游泳的人,骤落大海,不被淹死,已是幸甚,遑论其它。这段时间日记多迎来送往,虽然名人如潮涌现,但也殊无可观,论学之事,所记更是寥寥。 乙、《学衡》大旗,实为吴一人撑起,其余人不过是助缘罢了。以一人而敌新文化诸多弄潮儿,或迟或速,终将败亡,此不待卜蓍亦可知也。吴•唐吉诃德•宓,可哀可怜,亦可敬。 丙、吴于27年初归陕省父,适逢二虎守长安... 甲、吴离开东北大学,任职清华,当了主任后,各种权力斗争都来了。不会游泳的人,骤落大海,不被淹死,已是幸甚,遑论其它。这段时间日记多迎来送往,虽然名人如潮涌现,但也殊无可观,论学之事,所记更是寥寥。 乙、《学衡》大旗,实为吴一人撑起,其余人不过是助缘罢了。以一人而敌新文化诸多弄潮儿,或迟或速,终将败亡,此不待卜蓍亦可知也。吴•唐吉诃德•宓,可哀可怜,亦可敬。 丙、吴于27年初归陕省父,适逢二虎守长安落幕,冯玉祥入主西安府,劫后余灰,触目皆是伤心事。吴厕身其中,多有歌咏,佳作频频,虽为诗,亦可为史。 丁、王国维投湖,对吴震撼甚大,乃至于跪于王氏灵前,发保护传统文化之大愿。王之死,既是为清室殉,亦是为传统文化殉,二者互为表里,不可断言必有此无彼,有彼无此。另,二马之喻,一代人之巨悲,不独为宓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