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
译者: 罗荣渠
出版年: 1998-4
页数: 541
定价: 32.1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体系”学术译丛
ISBN: 9787040060898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
译者: 罗荣渠
出版年: 1998-4
页数: 541
定价: 32.1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体系”学术译丛
ISBN: 9787040060898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现代世界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不断发展,逐渐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纳入其中,直至覆盖全球。作者认为,21世界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让位于后继的体系(一个或多个)。我们不能预测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但能通过我们目前政治的和道德的活动来影响其结果。本书享誉西方学术界,是西方大学生必读的参考书。它不是一般的世界近现代史著作,而是一部整体地阐述近5个半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综合性宏观论著。
作者简介 · · · · · ·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30- )在西方学术界常被称为“新左派”学者或“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是现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杰出教授”;自70年代起,担任该校“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还担任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等数十项学术职务。他发表的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专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今西方学术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国际性学派。沃勒斯坦是这个国际性的“世界体系”学派的核心人物。
目录 · · · · · ·
中译本第一、二卷序/庞卓恒
中文版序言/[美〕伊・沃勒斯坦
导言:论社会变迁之研究
第一章:序幕在中世纪拉开
第二章:欧洲的新劳动分工:大约1450-1640年
第三章:绝对王权与国家统制主义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言/[美〕伊・沃勒斯坦
导言:论社会变迁之研究
第一章:序幕在中世纪拉开
第二章:欧洲的新劳动分工:大约1450-1640年
第三章:绝对王权与国家统制主义
· · · · · · (更多)
中译本第一、二卷序/庞卓恒
中文版序言/[美〕伊・沃勒斯坦
导言:论社会变迁之研究
第一章:序幕在中世纪拉开
第二章:欧洲的新劳动分工:大约1450-1640年
第三章:绝对王权与国家统制主义
第四章:从塞维利亚到阿姆斯特丹:帝国的失败
第五章:强盛的中心国家:阶级的形成与国际商业
第六章:欧洲世界经济体:边缘与外部领域
第七章:理论的反思
· · · · · · (收起)
中文版序言/[美〕伊・沃勒斯坦
导言:论社会变迁之研究
第一章:序幕在中世纪拉开
第二章:欧洲的新劳动分工:大约1450-1640年
第三章:绝对王权与国家统制主义
第四章:从塞维利亚到阿姆斯特丹:帝国的失败
第五章:强盛的中心国家:阶级的形成与国际商业
第六章:欧洲世界经济体:边缘与外部领域
第七章:理论的反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我的思想中主要是反驳韦伯学派的社会学——不仅反驳韦伯学派本身,也而且反驳1945年之后美国(某种程度上是世界)社会学对他提出的很多范畴的应用。 韦伯论新教伦理的著作在1945年后被广泛解释为,某些类型的价值观的存在是实现现代化或(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需的先决条件。那时,通常的学术研究程序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考察这种价值观是否存在或将要存在。 结果,就是构建了一种进步过程的编年时间顺序。哪个国家是最先进步的?哪个国家是接着实现进步的?哪个国家是现在将要实现进步的?作为一个衍生问题,一个国家为了实现进步现在必须做什么? 我试图从几个方面对这种解释方法提出质疑。首先,我坚持认为,这种进程不能逐国地做出考察,而只能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去考察。这个范畴,我称之为一种世界体系(“世界”一词并不是“全球”一词的同义语)——这里我用的是“一个世界”,而不是“这个世界”,正如费尔南·布罗代尔所表述的那样。 其次,我提出,所涉及的价值观是伴随正在发生的经济转型发生的,而不是在它之前发生的。我提出,只有将各个国家置于它们彼此的关系中来考察,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在生产效率和财富积累方面成为领先者。 最后,我反对1945年之后韦伯学派所强调的对立关系,即现代同传统的对立关系。相反,我赞同所谓依附论者(dependistas)不断发展的观点。他们认为,“传统”和“现代”一样都是近代的产物,两者是一前一后出现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而言……“经济”是国家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阶级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正是国家能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或非资本主义的。 这场争论是有本质意义的。我提出了一种有关资本主义的替代性观点。在我看来,资本主义具有世界体系的特征,是一种我称之为“世界经济”的特定类型的世界体系。国家结构是在这种世界体系中存在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界体系”学术译丛(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现代世界体系(第二卷)》《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转型时代》
。
喜欢读"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法兰西的特性1 8.9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9.1
-
- 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 7.8
-
-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 8.9
-
- 转型时代 7.9
-
- 华北村治 7.7
-
- 近代经学与政治 7.1
-
- 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 7.9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未曾终结的世界体系 未曾停歇的全球知识分子
新世纪展现给世人的图景,已经无法用“不确定性”这个词汇加以涵盖。伴随着大国竞争与冲突的不断加剧,可预见的全球经济与治理秩序的萎靡混乱,以及民粹主义思潮对各国政治体制的渗透与腐蚀,一场全球性危机正不断逼近。世界将再次进入某个未知的危险临界点,而这一切并非妄言...
(展开)

拉美角度下的世界体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现代世界体系被认为是一本很具有挑战精神的书,沃勒斯坦在书中提到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解决了封建主义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使得不同发展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并对劳动力进行控制,它跨越了传统的“政治架构”的界限,中心、边缘、半边缘地区进行经济的互补,让国家... (展开)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1版序言 回顾出版历程,查尔斯·蒂利的帮助。【1】当时的糟糕想法,即通过研究16世纪“新兴的”国家如何“发展”或许能更好理解20世纪“新兴国家”的发展轨迹,这假定所有国家都遵从相似的演进路线,但也有意外收获。【2】(I was following a bad idea—that I might bette... (展开)

導言 論社會演變研究
“社會體系及其所有下屬機構,包括現代世界的主權國家,都是無數社會群體活動的場所,這些群體互相交往、勾結,更多的是互相鬥爭。” 以勒沃斯坦的角度来看,历史研究中的各个社会群体争斗应该是主流。因为每个群体的阶级属性不同,希望达成的目标不同,价值观甚至也不同,我们...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第四卷已经于2011年出版了 中文版不知还要等多久 | 来自bianjiren | 5 回应 | 2014-02-10 19:30:52 |
大家好 | 来自有无为斋 | 3 回应 | 2010-01-13 14:25:2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9.0分 238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9.2分 7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我的书目-人文社科部分 (忆未名)
- 存在之思 (雾中悟)
- 工人阶级及相关研究 (🦉的瓦涅密)
- 社会学与政治学 (王荣欣)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狄狄 2022-04-26 22:41:58
大视角的作品最能显现一个学者纵观全局、洞察结构的能力。世界经济体是现代世界的一大发明,它凭借结构上的优势达到了世界帝国所难以企及的攫取剩余的能力,其基本模式是中心国家用加工制品换取被压低了价格的边缘地区的原料。这个体系的形成需要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地理规模上的扩张,不同区域出产不同产品和多样化的劳动力管理方法,诸中心国家中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而言,政治帝国更像是一种经济统治的原始手段,虽能凭借暴... 大视角的作品最能显现一个学者纵观全局、洞察结构的能力。世界经济体是现代世界的一大发明,它凭借结构上的优势达到了世界帝国所难以企及的攫取剩余的能力,其基本模式是中心国家用加工制品换取被压低了价格的边缘地区的原料。这个体系的形成需要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地理规模上的扩张,不同区域出产不同产品和多样化的劳动力管理方法,诸中心国家中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而言,政治帝国更像是一种经济统治的原始手段,虽能凭借暴力和贸易垄断保证经济从边缘向中心流动,但这种政治结构需要庞大的官僚制度和巨额的军事开支。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科学技术,成功地消除了过于烦琐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浪费”,大幅增加了从边缘流向中心的剩余,而无需一个统一的政治结构。沃勒斯坦认为,尽管现代世界体系有残酷的一面,但这个世界诞生总要比没有诞生时好。 (展开)
0 有用 執念 2010-10-05 18:45:04
F112/28-1
1 有用 辄馨 2008-02-27 09:54:57
空洞!
0 有用 蛋壳计划 2013-03-29 16:40:03
好精辟。
0 有用 虚梦萦 2014-03-25 10:07:18
算是在强调劳动分工在国际体系建构中的根本作用吧。。不过怎么有股越看越绝望的感觉呢,似乎中心,边缘已经难以撼动了。
0 有用 豆友272110304 2023-07-13 03:09:16 湖北
“从各方面说,中国15世纪的失败更多地是由于动机而不是手段的相对缺乏。需求空间始终是基本动机,尽管常常是潜意识的。”这里,我们至少得到一个为什么中国不想向海外扩张的似乎有理的解释。中国实际上也一直在扩张,却是在内部扩张,即在国境以内扩大稻米生产。在农艺依靠更多空间的条件下,15世纪欧洲的“内部美洲”很快便告枯竭。无论人或社会都不会无偿地从事艰难的事业。探险和殖民皆是艰难的事业。 @2020-01-... “从各方面说,中国15世纪的失败更多地是由于动机而不是手段的相对缺乏。需求空间始终是基本动机,尽管常常是潜意识的。”这里,我们至少得到一个为什么中国不想向海外扩张的似乎有理的解释。中国实际上也一直在扩张,却是在内部扩张,即在国境以内扩大稻米生产。在农艺依靠更多空间的条件下,15世纪欧洲的“内部美洲”很快便告枯竭。无论人或社会都不会无偿地从事艰难的事业。探险和殖民皆是艰难的事业。 @2020-01-07 19:59:12 (展开)
0 有用 狄狄 2022-04-26 22:41:58
大视角的作品最能显现一个学者纵观全局、洞察结构的能力。世界经济体是现代世界的一大发明,它凭借结构上的优势达到了世界帝国所难以企及的攫取剩余的能力,其基本模式是中心国家用加工制品换取被压低了价格的边缘地区的原料。这个体系的形成需要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地理规模上的扩张,不同区域出产不同产品和多样化的劳动力管理方法,诸中心国家中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而言,政治帝国更像是一种经济统治的原始手段,虽能凭借暴... 大视角的作品最能显现一个学者纵观全局、洞察结构的能力。世界经济体是现代世界的一大发明,它凭借结构上的优势达到了世界帝国所难以企及的攫取剩余的能力,其基本模式是中心国家用加工制品换取被压低了价格的边缘地区的原料。这个体系的形成需要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地理规模上的扩张,不同区域出产不同产品和多样化的劳动力管理方法,诸中心国家中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相比而言,政治帝国更像是一种经济统治的原始手段,虽能凭借暴力和贸易垄断保证经济从边缘向中心流动,但这种政治结构需要庞大的官僚制度和巨额的军事开支。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科学技术,成功地消除了过于烦琐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浪费”,大幅增加了从边缘流向中心的剩余,而无需一个统一的政治结构。沃勒斯坦认为,尽管现代世界体系有残酷的一面,但这个世界诞生总要比没有诞生时好。 (展开)
1 有用 TeKaMoLo 2022-04-04 21:31:59
有些地方读得迷糊,主要是逻辑有点乱吧,想到哪儿写哪儿跟座谈似的。
0 有用 吃天 2021-05-12 12:37:49
建议有欧洲经济史基础的人阅读,注释太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晦涩程度与翻译的垃圾程度成正比!
1 有用 成疏 2021-04-29 19:41:59
写法看得我很晕乎,兴许我尚未适应,有层级阶序的世界体系起源与开始的脉络之线还是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