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青铜器 (Kyle Samani)
- 08年9-10月 (疯清扬)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构建中国 (菲利普)
-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本硕参考书目 (格几。)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观复道人 2017-08-30 17:14:20
成于众手,前后矛盾之处多有,虽也强调古史辨派的贡献,但总体上仍以批判为主,赞扬与批判前后出现,很不和谐。
2 有用 leafer 2021-09-12 16:13:23
预设立场的考据派,满纸梦话的老学究。90年代恰饭,毕竟还是要有一手考据功夫,比之当下,不知强到哪里去了,多给一星。
0 有用 SeventhMints 2022-04-02 21:05:24
若是从前读,一定会对本书满纸“奴隶制社会”的说辞嗤之以鼻而弃之不读,好在现在心态稍微改变了些。不久之前读到秦晖先生《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对“五种社会形态”的讨论,觉得收获颇丰。陈先生尖锐地指出众人在批判“五种社会形态”的同时,却又提不出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替代它,想来的确是如此。 这本《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研究》分上下两编,出于众人之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写成,为研究... 若是从前读,一定会对本书满纸“奴隶制社会”的说辞嗤之以鼻而弃之不读,好在现在心态稍微改变了些。不久之前读到秦晖先生《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对“五种社会形态”的讨论,觉得收获颇丰。陈先生尖锐地指出众人在批判“五种社会形态”的同时,却又提不出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替代它,想来的确是如此。 这本《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研究》分上下两编,出于众人之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写成,为研究项目的成果。个人觉得上编中对国家形成过程以及国家形成要素的讨论是本书精华所在;对古代文字、三皇五帝的讨论也值得一读。但下编中的内容相较上编而言就逊色了一些。此外,本书前后对古史辨派的评价不尽相同,想来也是因为出于众家之手的原因吧。 (展开)
0 有用 落英缤纷斯基 2023-03-25 20:35:30 云南
高开低走了
2 有用 尋繹 2020-03-02 12:43:09
作者将世界第一批原生态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成三个阶段: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初步分化和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形态。
0 有用 落英缤纷斯基 2023-03-25 20:35:30 云南
高开低走了
0 有用 SeventhMints 2022-04-02 21:05:24
若是从前读,一定会对本书满纸“奴隶制社会”的说辞嗤之以鼻而弃之不读,好在现在心态稍微改变了些。不久之前读到秦晖先生《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对“五种社会形态”的讨论,觉得收获颇丰。陈先生尖锐地指出众人在批判“五种社会形态”的同时,却又提不出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替代它,想来的确是如此。 这本《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研究》分上下两编,出于众人之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写成,为研究... 若是从前读,一定会对本书满纸“奴隶制社会”的说辞嗤之以鼻而弃之不读,好在现在心态稍微改变了些。不久之前读到秦晖先生《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对“五种社会形态”的讨论,觉得收获颇丰。陈先生尖锐地指出众人在批判“五种社会形态”的同时,却又提不出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替代它,想来的确是如此。 这本《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研究》分上下两编,出于众人之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写成,为研究项目的成果。个人觉得上编中对国家形成过程以及国家形成要素的讨论是本书精华所在;对古代文字、三皇五帝的讨论也值得一读。但下编中的内容相较上编而言就逊色了一些。此外,本书前后对古史辨派的评价不尽相同,想来也是因为出于众家之手的原因吧。 (展开)
2 有用 leafer 2021-09-12 16:13:23
预设立场的考据派,满纸梦话的老学究。90年代恰饭,毕竟还是要有一手考据功夫,比之当下,不知强到哪里去了,多给一星。
0 有用 Douglas 2021-09-11 14:14:48
撇去疑古派的问题,李学勤先生的学术做的是相当扎实深厚的
0 有用 阿普 2020-05-28 01:44:07
不论外围如何评价,李学勤先生的根源性思考实在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