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国]
约翰·伯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戴行钺
出版年: 2007-9
页数: 18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约翰·伯格作品
ISBN: 978756335096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戴行钺
出版年: 2007-9
页数: 18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约翰·伯格作品
ISBN: 9787563350964
内容简介 · · · · · ·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析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伯格(John Berger),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画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径后进入Central School of Art Chelsea School of Art学习。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1952年,他开始为伦敦New Statesman杂志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问世,如《观看之道》、《看》、《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等,他亦写小说,名篇G.(1972)获英国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最近20年间,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插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濒临消亡的传统山区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被人羡慕予人唯吾德馨的慰藉,靠的正是不与你的羡慕者共享的经验,别人饶有兴趣地看你,你却冷眼看世界——假若你也带点兴趣,人们对你的羡慕就会降低。在这方面,被羡慕者好比官僚;他们越不具感情色彩,在官僚自己和旁人的眼中,权势的幻觉越强,魅力的力量寄寓于假想的快乐,官僚的力量寄寓于假想中的权利。这解释了诸多充满魅力的影像,那茫然而散漫的神色。他们的眼光凌驾于仰慕者的目光。 观赏者-购买者必然会羡慕购买商品后得以树立的自我新形象。TA必然会想象自己被商品改造为令人羡慕的对象,这种羡慕使TA更钟爱自己。广告影像偷去了TA对真我的钟爱,再以商品为代价把这爱回馈给TA。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4页 -
裸体就是不加任何掩饰。成为展品就是把自己的皮肤和毛发变为展览中必然的掩饰。裸像绝非裸体。裸像也是衣着的一种形式。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约翰·伯格作品(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毕加索的成败》《看 (增订版)》《讲故事的人》《我们在此相遇》《约定》
等
。
喜欢读"观看之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观看之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9 条 )

传统油画,没你想的那么高大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观看之道》 在这本书里,伯格就是想要打破油画艺术中的很多神话,用不同的视角去观看这些作品。这本书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艺术批评作品之一,它改变了整整一代人对视觉文化的认识,甚至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 【作者】 约翰·伯格,当代英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出版了超... (展开)
凝视中的性别权利关系
英语里有一句话,“Seeing is believing。”我们生活在充斥着大量视觉信息(包括广告、网络上的各种图片之类)的社会,在看的时候或许从未思考这些视觉对象所含有的信息,而只是将它们当做一种事实片段简单掠过。而在逛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时候,我们也不乏看见很多走马观花的...
(展开)

论坛 · · · · · ·
译本不佳,我具体分析过了 | 来自不断康复的病人 | 2 回应 | 2018-10-30 16:12:29 |
翻译敢更烂点吗? | 来自傻 | 9 回应 | 2015-05-20 12:54:34 |
电视片连接 | 来自Wanderer邢哲 | 9 回应 | 2014-09-18 09:54:42 |
为什么“一般” | 来自宿 | 3 回应 | 2013-01-17 19:15:20 |
p13页配图是不是上下颠倒了 | 来自只间 | 1 回应 | 2012-12-22 11:23:48 |
> 浏览更多话题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7.8分 5729人读过
-
Penguin (1990)9.0分 669人读过
-
Penguin (2008)9.0分 532人读过
-
麥田 (2010)9.1分 38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卫报:100本最佳非虚构书籍 (shizhao)
- 电影学院四年个人读书清单 (杜扬Seatory)
- 不看艺术我会死 (Stanley)
- “色影无忌”与“蜂鸟”摄友推荐摄影书籍 (三国轻轻鱼笑)
- 趣味要这样炼成。 (費斯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观看之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108 有用 林小熏 2008-02-20 16:51:08
已经忘了某些时候刻薄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29 有用 youmei 2011-08-15 00:03:59
怪不得有种看纪录片的赶脚,看到最后发现书背简介写着“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诚如其言,“对于关心艺术、文化研究或媒体研究的读者,本书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笔记尚在整理当中。四章里最喜欢最有韵味的是《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最发人深思令人震撼的是最后一篇《广告》。
8 有用 三体重症患者 2014-10-18 17:33:57
通俗读本。1.艺术与政治,本雅明的观点,艺术复制品。2.女性被“看”,男女不平等,始终处于“被看”地位。3.“油画自身的矛盾”,艺术与社会,社会权力、财富的显现。4.“广告”,资本主义制造幻觉,建构虚假的现实。
1 有用 XU 2015-09-01 23:44:17
无聊度堪比大学政治课ppt
2 有用 炜明 2012-01-19 11:23:01
左
0 有用 Supercalifragi 2023-01-26 18:04:11 北京
虽然已经看过一遍其他版本,也看过纪录片,但是常看常新,这一版本的翻译更好。之前看完觉得可能有些逻辑适用的,现在好像并无法解释。从画,画中人,拥有画的人,以及现在新形式的画,各个角度都有,但是我总觉得没有找到作者的一条主线。
0 有用 板栗青提 2023-01-17 18:41:30 广东
有点浅了
0 有用 盖特露德 2023-01-11 15:00:05 日本
如果分析对象只是油画的话,大可不必使用艺术这个更大的词。毕竟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
0 有用 泠啊灵 2023-01-07 20:42:54 广西
广告篇很受启发
0 有用 当时只道 2022-12-22 15:50:38 天津
机械复制消解艺术灵韵的同时精英主义苟延残喘着维护神座;图像中的女性是不自觉的欲望客体,可怜可叹;油画是占有又是复现,精妙绝伦;广告为你我编织关于未来幻梦的景观社会,消费的唯一衡量物是购买力,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