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托尔斯泰讲过一个小男孩遇见狼的故事。结局当然是小男孩逃脱了,但他事后一次又一次把遇见狼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当他回忆、再度体验和表述遇见狼的过程及其情感经验――――恐惧、颤栗、希望、绝望等,他才把这件事情真正引入了他的视野,他本人变得和这件事有了切身的关系。当然这样说,已经超出了托尔斯泰本人对这件事的解释,更像是陈家琪的说法。用语言钩沉我们所经历的事情,
> 全部原文摘录
语言学
“把某个东西说得越肯定,越确凿无疑,虚无主义就来势越猛。因为太肯定的东西稍一松动,虚无和相对的幽灵就乘虚而入,很可能把你说的本来有价值的东西也毁掉了。大家说这个是假的,那个也可能是假的,结果导致全盘皆输,什么都不信了。”不仅能收获见识,还能看到人面对疾病即使卑屈也高尚的姿态。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文革」从未真正结束。 (展开)
很久以前@4110783 推荐我看的书,最近突然想到“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以求音”
好书
别人需要的反思
在反思 系列
你们会与所有的动物同死,此后什么也不会再来。 近年读过的最好的哲学书之一了
> 更多短评 20 条
> 11人在读
> 65人读过
> 314人想读
订阅关于沉默的视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鱼 2010-05-20 23:19:34
语言学
2 有用 唐张 2015-12-29 01:42:37
“把某个东西说得越肯定,越确凿无疑,虚无主义就来势越猛。因为太肯定的东西稍一松动,虚无和相对的幽灵就乘虚而入,很可能把你说的本来有价值的东西也毁掉了。大家说这个是假的,那个也可能是假的,结果导致全盘皆输,什么都不信了。”不仅能收获见识,还能看到人面对疾病即使卑屈也高尚的姿态。
1 有用 幸福的粉果儿 2022-03-09 08:25:57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文革」从未真正结束。 (展开)
0 有用 RM Ngwini 2013-05-28 06:17:37
很久以前@4110783 推荐我看的书,最近突然想到“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以求音”
0 有用 甜鬼❤ 2022-05-11 21:14:03
好书
0 有用 甜鬼❤ 2022-05-11 21:14:03
好书
1 有用 幸福的粉果儿 2022-03-09 08:25:57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如果有一份推荐给曾经历创伤的同温层朋友的书单,这本书一定会在书单里。读这本书就像看作者坐在自己身边,一层层地拨开那些宏大叙事,去看真实地活在沉重历史里的人: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被通过语言形塑、改造、「教育转化」的?为什么中国人会形成那样一种所谓「智巧」?我们又能如何与自己那些被形塑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世界相处?……作者并未给出唯一明确的答案,而是在思想的展开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文革」从未真正结束。 (展开)
0 有用 贝断五黄蒯撕 2020-02-19 10:10:35
别人需要的反思
0 有用 bnxkhvs 2019-12-15 07:39:03
在反思 系列
0 有用 离若 2019-08-25 18:15:10
你们会与所有的动物同死,此后什么也不会再来。 近年读过的最好的哲学书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