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马克・吐温在纽约一家报纸上发表了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根据他在旧金山矿区听到的一个传说改写,风行一时,使他闻名全国,被人称为“内华达州荒唐的幽默家”。同年,马克・吐温又频繁地穿梭于旧金山与檀香山之间,随游船采访。采访报道以幽默书信的形式发表。1866到1868年间,他作为特约记者乘“费城号”游船随一批美国旅游者到欧洲和中东旅行。他写的报道于1869年辑成《傻子国外旅行记》(Innocent Abroad)出版。此书既嘲笑了欧洲的封建残余,也讽刺了富有的美国旅游者的庸俗无知。这是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文字简炼。风趣,很快便成为畅销书。
1870年,马克・吐温和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奥利维亚・兰登结婚。他们的结合对马克・吐温日后的文学创作是妨碍还是帮助,评论界历来众说不一。婚后他们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当时,豪威尔斯任《大西洋月刊》的主编,很欣赏马克・吐温的才华,约他为该刊物撰文。从此开始了他和豪威尔斯长达40年的交往和友情,也开始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1872年,马克・吐温的《艰苦岁月》(Roughing It)出版,这是反映作者本人19世纪60年代初期西行经历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描绘了一幅多层次、多侧面的西部边疆风情画。1873年,他同记者兼散文家查・沃纳(Charles Dudley Warner, 1829一1900)合写的《镀金时代》( The Gilded Age)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及政治的腐败,用“镀金时代”一同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内战后表面辉煌而实质败坏的社会特征。1875年,马克・吐温在《大西洋月刊》上连载了七篇文章,回忆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后汇集成《密西西比河上的往事》(Old Times on the Mississippi)。 8年后,他又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Life on theMississippi,1883)。 1876年,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出版。小说以密西西比河某小镇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汤姆・索耶和他的小伙伴们厌倦枯燥、刻板的生活,追求新奇、冒险的故事。书中不少情节是作者孩童时代的亲身经历,对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风趣,令少年读者情感亲切。也令成年读者回味无穷。
在创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同时,马克・吐温于188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通过戏剧性的情节讽刺、抨击了古英国的封建王朝。1889年,他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Arthur’s Court)出版,小说幻想一个 19世纪的美国人倒退到6世纪的英国去生活;赞扬了美国人的聪明机智和民主进步,嘲笑了英国贵族王公的愚昧无知。这部小说构思巧妙,描写也生动有趣,然而却不太受读者欢迎。
1894年,马克・吐温写了《傻瓜威尔逊》(The Tragedy of Pudd’ nhead Wilson),描写黑奴罗克酉为了使自己只有1/32黑人血统的儿子将来不被主人卖掉,将他和主人的儿子在摇篮里对调。结果奴隶的儿子成了染上种种恶习的阔少,主人的儿子成了奴隶;批判了“白人优越论”,鞭挞了可恶的奴隶制。在这部书中,读者感到更多的是作者对社会的抨击,而不是幽默。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马克・吐温的家庭连遭不幸: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彦子久病不愈,两个女儿一病一亡,投资排字机试制工程失败,经营的出版公司亏损倒闭。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讲学,访问了非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等地。1897年出版的《赤道旅行记》(Following the Equator)就记载了他在世界各地讲学的一些经历,讽刺并谴责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
1900年,他的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出版。小说展现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种种丑态,尖刻地嘲讽了美国社会的虚伪和贪财的风气。
1900年10月,在旅居欧洲几年之后,马克・吐温和他的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被视为几乎是无所不知的圣贤。荣誉也接踵而来,耶鲁大学、密苏里大学及牛津大学先后授予他名誉学位。马克・吐温回国后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发表谈话,作演讲,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揭露海外传教士活动的伪善。他著名的反帝政论有《给坐在黑暗中的人》(To the Person Sitting in the Darkness,1901)以及《战争祈祷》( War Prayer, 1904-1905)等。他也曾对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希望中国人把外国人都赶出去。
1906年,他开始口授《自传》(Autobiography),于1924年出版。马克・吐温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越来越表现出对人类的悲观失望情绪,认为人类已堕落,不可救药,使用了“该死的人类”这样的字眼。他写了《神秘的来客》(The Mysterious Stranger, 1916)及《地球来信》( Letters from the Earth,1962),但他觉得这些作品对人类的谴责过于尖刻,只能在他死后发表。马克・吐温的一生正好经历了美国社会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阶段,他从最初的轻松幽默到最后的悲观尖刻的变化反映了他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和人的认识过程。
I laid him out in a second with a stick, and Jim grabbed pap’s whisky-jug and begun to pour it down.
He was barefooted, and the snake bit him right on the heel. That all comes of my being such a fool as to not remember that wherever you leave a dead snake its mate always comes there and curls around it. Jim told me to chop off the snake’s head and throw it away, and then skin the body and roast a piece of it. I done it, (查看原文)
Hemingway had once said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was the best novel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t that time.I admire him since he had won the Nobel Price ,a symbol of kind of authority.From the Internet,I also learned that the story...
(展开)
0 有用 己注销 2014-03-23 13:24:28
故事情节还是很不错 不会很枯燥 到处充满了对奴隶制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