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川菜杂谈(闲趣坊)》讲述了:车辐善吃、懂吃,且身经各种场面,广交三教九流,广识士夫名流,与张大千、谢无量、李(吉力)人诸先生游,又如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辈同饮食,于是车辐之美食,兼得士大夫之上流品位与下层社会之苦食。除精于食,复博闻强识于四川的文化、民情、风俗与政事,是以四川的文化名流。
作者简介 · · · · · ·
车辐,1914年生,成都人。193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写作,职业记者。先后出任《星芒报》、《民声报》、《四川时报》、《人物杂志》、《华西晚报》等报刊记者、编辑。著有散文集《采访人生》、小说《锦城旧事》等。四川烹饪学会理事,人物“饮食菩萨”。
目录 · · · · · ·
吾友一食家(代序) 唐振常
辑一 文化人与川菜
“一台酒欢宴张学良”
张大千之吃
去嚼张大千
车耀先・努力餐
李�人与食道
艾芜谈川菜
流沙河为“市美轩”题壁
陈若曦吃“市美轩”
名人荟萃东坡宴
“东坡”宴饮黄宗英
从李济生谈成都小吃说开去
沈醉说吃
柳倩之“吃”
从冒舒湮谈吃想到的
吴茂华善烹粉蒸牛肉
一次不寻常的上海夜宴
名人名家之吃
难忘相聚“大同味”
美食家知味
从“明油”说开去
美学家与锅魁
说说南北二张
名品“Y”了向谁说
――答胡绩伟
千方百计保持川味名牌的声誉
辑二 川菜杂谈
成都“肺片”杂谈
“夫妻肺片”郭朝华
成都的“鬼饮食”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
竹林小餐的白肉
薛祥顺与麻婆豆腐
家常味
新繁“何泡菜”
嘉腐・雅鱼・汉阳鸡
正发园的胖子肉丁
从洞子口凉粉说开去
一席“姑姑筵”
猪肠小吃之类
怪吃
杂谈美食家
以左道 请正宗
重庆毛肚火锅
杂谈重庆菜的魅力
“百花奖”到成都小吃
辑三 川菜的历史文化
出土文物与四川饮食
肉八碗、九大碗的发展史
杂谈“烹饪艺术”
黄保临谈炊事十则
吴教授的川味比较学
烹饪比赛评审侧记
回眸世纪说川菜
杂谈酒能消愁
筷子、食道及其也
辑四 名厨名酒
曾国华大师
登长城,我想起了名厨史正良……
厨师们与茶馆
从黄酒说开去
附录
立此存照 ――巴波
“饮食菩萨” ――吴茂华
· · · · · · (收起)
辑一 文化人与川菜
“一台酒欢宴张学良”
张大千之吃
去嚼张大千
车耀先・努力餐
李�人与食道
艾芜谈川菜
流沙河为“市美轩”题壁
陈若曦吃“市美轩”
名人荟萃东坡宴
“东坡”宴饮黄宗英
从李济生谈成都小吃说开去
沈醉说吃
柳倩之“吃”
从冒舒湮谈吃想到的
吴茂华善烹粉蒸牛肉
一次不寻常的上海夜宴
名人名家之吃
难忘相聚“大同味”
美食家知味
从“明油”说开去
美学家与锅魁
说说南北二张
名品“Y”了向谁说
――答胡绩伟
千方百计保持川味名牌的声誉
辑二 川菜杂谈
成都“肺片”杂谈
“夫妻肺片”郭朝华
成都的“鬼饮食”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
竹林小餐的白肉
薛祥顺与麻婆豆腐
家常味
新繁“何泡菜”
嘉腐・雅鱼・汉阳鸡
正发园的胖子肉丁
从洞子口凉粉说开去
一席“姑姑筵”
猪肠小吃之类
怪吃
杂谈美食家
以左道 请正宗
重庆毛肚火锅
杂谈重庆菜的魅力
“百花奖”到成都小吃
辑三 川菜的历史文化
出土文物与四川饮食
肉八碗、九大碗的发展史
杂谈“烹饪艺术”
黄保临谈炊事十则
吴教授的川味比较学
烹饪比赛评审侧记
回眸世纪说川菜
杂谈酒能消愁
筷子、食道及其也
辑四 名厨名酒
曾国华大师
登长城,我想起了名厨史正良……
厨师们与茶馆
从黄酒说开去
附录
立此存照 ――巴波
“饮食菩萨” ――吴茂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在汉口会议召开期间,他被选派前往为毛主席及与会中央领导掌厨。事前,曾国华就专门去摸清了毛主席的口味习惯,平时喜欢吃哪些菜肴,对其他首长的饮食嗜好也事先做了一些了解。曾国华至今还没忘记杨尚昆爱吃四川豆花(但必须要窖水,以取其原汤原味),朱总司令喜欢吃魔芋烧鸭等等。了解情况之后,曾国华开始布局:毛主席最喜欢吃的是猪蹄(他便用原汤清炖猪蹄出之)、腊肉四大片、鱼脑豆腐、狗肉(炖炒煨轮换做出)、鱼香紫菜、牛尾。毛主席一般每天中午一杯茅台酒,有时只吃半杯。曾国华回忆说:“会议第三天就把我调到甲灶去了,毛主席经常要宴请各国贵宾元首,我做的芙蓉鸡片、炒肚头、麻辣野鸡、粉蒸肉等毛主席最爱吃。还有宫保鸡丁、芹黄鸡丝、鱼脑豆腐。”“鱼脑豆腐”所用原料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的特殊鱼(他用手比划约有一二尺长),把数条鱼的鱼脑取出后,连同豆腐块(火督)出味后上席,菜中有辣味菜,毛主席也吃辣味。元帅中凡四川籍的都喜欢吃辣味,回锅肉、蒸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9页 -
黄酒最好是烫热喝,因为黄酒中含乙醇浓度虽然较低,但其中含有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害处。丙醛、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在20—35℃左右即气化;甲醇的沸点也不过64℃,如把黄酒加热到60—70℃,这些成分就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如烫到60—70℃左右再喝,对人体有好处,且酒中的脂类芳香物质的蒸腾,使酒更加芬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闲趣坊(共38册),
这套丛书还有
《酒人酒事》《书梦依旧》《寒夜客来》《提前怀旧》《肚大能容》
等
。
喜欢读"川菜杂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川菜杂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川菜杂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从这本书说起的笼笼蒸肉
前段时间看《川菜杂谈》,看得我口水长流。 作者是个曾经当过记者的老头子,在成都长居,对于曾经的川菜馆子都可以纬纬谈来。 只是这些川菜馆子,好多都已经不在了。 成都拆除旧房子的爱好,比哪个城市都要疯狂。 曾经在红星路工作的那些日子,每天坐着公共汽车飘忽过大慈寺,...
(展开)

研究川菜吧,总要看看这一本
其实这本之前就看过一遍,可能是因为都当睡前读物,看不到几篇就昏昏欲睡,当时留下来的印象还不错,所以又买了本纸质版再看。 看文人写吃的,有的时候真痛苦,车老的文字颇有上世纪风格,看得懂但总是要绕几个弯弯,再加上本书第一章提到的文化人们,我就没有几个熟悉的,这本...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这本杂谈,充斥着自吹自擂和道德说教 | 来自观自在披萨 | 2019-04-12 22:18:42 | |
很难忍受 | 来自纽约明信片 | 1 回应 | 2011-11-16 15:02:37 |
吃川菜的 | 来自稽言 | 2009-07-21 16:17:20 | |
差强人意 | 来自tiansiyuan | 2009-05-22 23:05:35 | |
谁知道这个老先生现在在哪? | 来自葡萄唐 | 1 回应 | 2008-09-23 21:07:0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7.0分 117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1)7.8分 4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吃!吃!就知道吃!【壹】 (棒槌)
- 美味触发点(一)Touch-off Gourmet (枚苏发)
- 我的三联书架 (greenegg)
- 吃譜 (徒然曜日)
- 【私房菜书籍】 (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川菜杂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o 2011-02-13 13:09:05
T-T
2 有用 Lin 2009-06-01 15:47:55
掌故勝過文筆
0 有用 日烟火 2009-09-17 12:12:14
不太喜欢。虽然有很多菜,写的着实差强人意。
5 有用 🍔🥙🦪🥃🍶🍾🥂 2013-04-30 01:35:24
闲着翻了一个暑假,是无论挪移到家里任何方位都要带着此书。每看每饿,幸好去成都时带了一大包额外的红星兔丁辣酱调料,于是去年大半年的干锅、凉拌、打卤面之类的东西都仰仗此物。顺便吃出了20斤肥肉和萎缩性胃炎。戒辣已达半年,想起辣椒不禁老泪纵横……
1 有用 沈隱舟 2019-05-31 20:38:49
我饿了
0 有用 很好运的球球 2023-10-22 00:00:24 上海
很好的书,但是大家反感的是里面小资阶级的想法吧,那么有钱天天吃酒楼,还训斥伪劣郫县豆瓣酱,觉得现在的美食经常被吐槽可能是以前上层阶级的食物文化被我们伪劣的人品尝了带来的不适感?
0 有用 zzzZZzz 2023-09-21 17:45:25 上海
名副其实杂,文笔真是太难阅读 看汪曾祺吧
0 有用 4now孩 2023-06-26 23:53:50 北京
一股爹味…
0 有用 一枕黄粱 2022-10-25 14:40:33 山东
车辐先生生于1914年,99岁高龄去世,记者出身的他,认识的人真是太多了,那才真是三教九流都认识。陈麻婆豆腐老店的厨师他认识,夫妻肺片的夫妻郭朝华、张正田他认识,各种川菜大师,他都挺熟,各路文化名人,他都和他们吃过饭,诸如张大千、郭沫若等等。车老先生就是活的川菜史。当然这个书的内容,很多不甚有意思,读起来也不是特别顺畅,但是保存史料之功是有的。
0 有用 望月封道 2022-09-29 20:39:07 四川
老人家写的东西,跟荣乐园一样,都已经在时间里面褪色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