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译者: 王宇
出版年: 2001-8
页数: 393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033572
内容简介 · · · · ·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索罗斯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也一直处于“神话”和“谣言”的包围中。对于《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的出版,索罗斯说“有助于澄清我的所思所想,以及我对未来的希望(和建议)。”“这本浓缩了我毕生主要思想的著作读起来肯定不轻松,但我希望它值得你去努力阅读。”
全书共12章。第一部分包括6章,主要是进行理论构建,解决“开放社会”的一些基本概念框架问题。尽管索罗斯挖空心思,创造了不少名词术语,但基本上是重复波普尔的“前人话语”,只不过与他熟知的金融领域结合起来而已,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用索罗斯自己习惯的口味讲出了一番大道理。第二部分也包括6章,是此书的精华,主要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热点问题,从亚洲金融风暴,到俄罗斯社会转型,从全球金融框架,到国际政治架构,索罗斯笔之所至,出语惊人。例如他断言亚洲模式破灭,指责西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索罗斯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也一直处于“神话”和“谣言”的包围中。对于《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的出版,索罗斯说“有助于澄清我的所思所想,以及我对未来的希望(和建议)。”“这本浓缩了我毕生主要思想的著作读起来肯定不轻松,但我希望它值得你去努力阅读。”
全书共12章。第一部分包括6章,主要是进行理论构建,解决“开放社会”的一些基本概念框架问题。尽管索罗斯挖空心思,创造了不少名词术语,但基本上是重复波普尔的“前人话语”,只不过与他熟知的金融领域结合起来而已,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用索罗斯自己习惯的口味讲出了一番大道理。第二部分也包括6章,是此书的精华,主要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热点问题,从亚洲金融风暴,到俄罗斯社会转型,从全球金融框架,到国际政治架构,索罗斯笔之所至,出语惊人。例如他断言亚洲模式破灭,指责西方国家在俄罗斯问题上不负责任,批评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已经成为对全球和平与繁荣的重大威胁,全球资本主义危机还会卷土重来等等,此类观点虽然大胆,却因为出自大鳄之口,确让人感到辛辣的提醒。
索罗斯不仅对国际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还亲身参与了许多国际事件,对国际热点的点评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索罗斯在评论“谁失去了俄罗斯”的时候,他大量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个人在一些国际事件中的亲身经历,纪录当时的形势变化;在论述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时候,他甚至运用自己当时的十几篇日记,详细描述了当时自己的谈判活动和事件的整个过程,使得风云变幻的国际现象跃然纸上,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美国金融大鳄,犹太人,量子基金创始人。1997年金融风暴的幕后操控者,也是东欧社会活动家。据说他每天在他帝国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研究哲学问题,偶尔会出手资本和金融市场而掀起波澜。
目录 · · · · · ·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概念框架
第一章 思想与现实
第二章 经济学批判
第三章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
第二部分 历史的此刻
第七章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第八章 1997-1999年的金融危机
第九章 谁失去了俄罗斯?
……
索引
后记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选择自己行为动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作出选择的能力。 结果改变意图,而改变后的意图又会反过来影响结果。 有时候人们的意图会与其自利基因的利益相符,但并不总是这样。... 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提问就远远超越了自利基因理论的范畴。 演进博弈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出路:研究适应性行为比假设理性行为更有意义。 我积极参与了苏联帝国的解体过程。 最初的偏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最初的趋势(管制和压迫)造就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僵化的共产主义教条和严酷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 整个体系相当完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而且非常僵化。并且事实真相与官方的解释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大大超过了在开放社会中所能够忍受的程度。 强迫人民接受共产主义教条的恐怖气氛正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渐进的腐败过程。各个政府机构都在争权夺利。由于没有任何机构享有真正的自治权力,因此,机构与机构之间只能采取非常原始的手段,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交易。渐渐地,中央计划体制就被这种机构之间相互讨价还价、权钱交易的复杂体制所取代。 资本主义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而共产主义就是针对这个弊病而产生的。国家占有所有财产,国家是共产党所界定的集体利益的化身,因此共产党必须拥有配置资本的权利。这意味着,资本不是根据经济效益,而是根据半宗教性质的政治教条所配置的。于此最相似的比喻是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资源的使用程度的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历史中的反射性 -
价值不可能存在一致:判断事物的准则是由判断者本人(或一批人)按照其价值观选择的。换句话说,某种价值观之所以成立,只是因为我们相信它而已... 但是,价值却不受现实的约束。 价值由经验铸就,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经验。共同的价值观是共同经历的结果。 可以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来分析“交易”与“关系”之间的差异:... 这一分析表明,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出卖对方是理性选择;在长期关系中,忠诚会得到报答。这可以被用于说明,时间越长,合作和忠诚越可能得到发展;这也可以被用于说明,交易取代关系能够破坏合作和忠诚的基础。 然而,一个全球化经济可以是任何东西,唯独不可能是一个共同体,在全球经济中,每个人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谴责变成障碍,在单纯的交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必为他人着想,而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羁绊的人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历史中的反射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开放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开放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从索罗斯身上感慨复杂世界的认知

> 更多书评 13篇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2014-02-21 22:18:17 1人喜欢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选择自己行为动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作出选择的能力。 结果改变意图,而改变后的意图又会反过来影响结果。 有时候人们的意图会与其自利基因的利益相符,但并不总是这样。... 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提问就远远超越了自利基因理论的范畴。 演进博弈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出路:研究适应性行为比假设理性行为更有意义。 我积极参与了苏联帝国的解体过程。 最初的偏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最初的趋势(管制和压迫)造就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僵化的共产主义教条和严酷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 整个体系相当完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而且非常僵化。并且事实真相与官方的解释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大大超过了在开放社会中所能够忍受的程度。 强迫人民接受共产主义教条的恐怖气氛正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渐进的腐败过程。各个政府机构都在争权夺利。由于没有任何机构享有真正的自治权力,因此,机构与机构之间只能采取非常原始的手段,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交易。渐渐地,中央计划体制就被这种机构之间相互讨价还价、权钱交易的复杂体制所取代。 资本主义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而共产主义就是针对这个弊病而产生的。国家占有所有财产,国家是共产党所界定的集体利益的化身,因此共产党必须拥有配置资本的权利。这意味着,资本不是根据经济效益,而是根据半宗教性质的政治教条所配置的。于此最相似的比喻是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资源的使用程度的确最大化了,但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最差的。 第一种情况是,认知功能与参与功能之间的反射性互动,使思维与存在不至偏离得太远。... 第二种情况是,参与者的看法与事件真想差距过大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接近或相交的趋势。... 第三种情况比较极端,事件的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参与者的理解力跟不上这一变化,结果有可能使事态失去控制。 我首先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分为三类,即传统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模式和教条式思维模式。 我不得不认识到,封闭社会的瓦解并不必然导致开放社会的自动到来,相反,它可能导致权威的丧失与社会的解体。... 开放社会代表着近似均衡状态,其他选择不仅包括封闭社会的静态失衡,也包括动态失衡的混乱。... 我没有意识到,动态失衡是能够无限延续的。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现在正处在“动态失衡”的边缘,一部分原因是变化的步伐太快,另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互联网的步伐更快,价值观更加鱼龙混杂。
价值不可能存在一致:判断事物的准则是由判断者本人(或一批人)按照其价值观选择的。换句话说,某种价值观之所以成立,只是因为我们相信它而已... 但是,价值却不受现实的约束。 价值由经验铸就,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经验。共同的价值观是共同经历的结果。 可以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来分析“交易”与“关系”之间的差异:... 这一分析表明,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出卖对方是理性选择;在长期关系中,忠诚会得到报答。这可以被用于说明,时间越长,合作和忠诚越可能得到发展;这也可以被用于说明,交易取代关系能够破坏合作和忠诚的基础。 然而,一个全球化经济可以是任何东西,唯独不可能是一个共同体,在全球经济中,每个人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谴责变成障碍,在单纯的交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必为他人着想,而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羁绊的人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回应 2014-02-21 22:18:17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这种长久的、显著的趋势让我们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趋势的演变,结果反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市场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反映,货币当局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进场干预,就能够防止市场过分远离均衡。 在投资者心中,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最重要,远比股利、损益之类的基本面更重要。而且投资者也不大关注收益增长是如何实现的,于是,就有一些公司设法利用这些偏见为自己牟利,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其...2014-02-20 17:38:04 1人喜欢
这种长久的、显著的趋势让我们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趋势的演变,结果反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市场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反映,货币当局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进场干预,就能够防止市场过分远离均衡。 在投资者心中,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最重要,远比股利、损益之类的基本面更重要。而且投资者也不大关注收益增长是如何实现的,于是,就有一些公司设法利用这些偏见为自己牟利,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高科技国防公司,业绩增长很快,带动股价大幅上涨,他们可以用自己被高估的股票收购股价较低的公司,借此拉高每股的收益。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美帝的大公司倾向于收购创业公司而不像腾讯那样招人骂是有原因的。如果总资产中股票大于现金,那么收购可能更划算;反之山寨可能更划算。
股票价格上升通过所谓“财富效应”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向高新技术的资本市场投资。繁荣有着加速作用。由于害怕受到股票市场的惩罚,上市公司都想成为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它们付不起等待的代价。 一个能够正确预测未来的理论,本身就会改变事件的发展进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参与者不能够预测得更准一些。 在我积极从事基金管理的日子里,每当我捕捉住以自我强化开始而以自我毁灭告终过程的蛛丝马迹时,都会极度兴奋,就会想巴普罗夫的狗一样,口水直流。 即使在我的假设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也经常能够带着利润离场,因为我的严厉的自我批判态度能使我比别人更早地发现我假设中的错误。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价格上升往往会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但股票市场并不是这样。 市场所采用的假说常常是琐碎的。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debug 也是,提出一些琐碎的假说,然后通过测试进行验证。
随着越来越多参与者不再相信基本面的重要性,技术分析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一个反射性假说能够确立,它不仅会影响到价格,而且还会影响到基本面。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逆转,也不可能再回到开始的地方,这有点像雪崩和海啸。 当市场参与者意识到反射性的存在时,如何维持市场稳定呢?答案是,它不可能由参与者自己来维持,维护市场稳定必须成为公共政策的目标。 有效市场理论鼓励投资者利用异常价格波动从事套利活动,只要做法得当,不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样失控,其实是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我的观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对金融市场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 如果仅仅是投资者认识到反射性,可能会增加市场波动。 这些投资机构过和大型金融机构无论是作为市商,还是作为对冲基金,市场越不稳定,他们越有利可图。 海森堡的理论的确是论述不确定性的,但它给出了可以基于统计概率进行检验的预测。... 而我的理论不能给出统计概率,它把每个例子都看作是唯一的历史事件。... 兴衰循环过程中不能导出统计概率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每次都与不同的基本面相互影响。 自由市场释放了人类智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在这一方面,自由市场就像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治集社自由一样。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也是财富创造的源泉。财富创造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均衡理论却是静态的,因此它失去了作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优势。市场机制是开放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这不是因为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而是因为市场能能够提供参与者选择的自由。 技术分析本身是一种外部冲击,因此它更像科学中的炼金术学。因为自然科学方法不适用于社会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技术分析不够科学就抛弃它。 社会工程永远也无法取得机械工程所享有的可靠性。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回应 2014-02-20 17:38:04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均衡概念非常有用但也有相当的欺骗性。 启蒙运动试图建立理性的权威,因此存在被看作消极的等待被认识的事物。 社会应该如何组织?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不应该仅仅基于市场价格来回答。 问题是,经济的、尤其是金融的价值正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外汇交易商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大量买卖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时,他们并不考虑汇率的波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什么影响。当然这也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是履行自己的...2014-02-19 00:49:13 1人喜欢
均衡概念非常有用但也有相当的欺骗性。 启蒙运动试图建立理性的权威,因此存在被看作消极的等待被认识的事物。 社会应该如何组织?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不应该仅仅基于市场价格来回答。 问题是,经济的、尤其是金融的价值正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外汇交易商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大量买卖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时,他们并不考虑汇率的波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什么影响。当然这也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问自己,千百万人民的生活为什么应该由这些外汇交易商来左右? 引自 经济理论批判·价值问题 索罗斯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时又曾害多少人家破人亡呢?我也相信他是站在世界顶端试图为全人类谋福利的一个人,人是复杂的。
回应 2014-02-19 00:49:13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科学家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他们额陈述与陈述所指涉的对象分开,这正是“科学目的”的意义所在。 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本身,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利益?在自然科学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科学中必须首先取得知识,然后才能实现利益。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反射性提供了一个捷径,使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不必是正确的,事实作为独立准则的可靠性同时也受到损害,这样一来,要提出自我实现的 ...2014-02-19 00:38:05
科学家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他们额陈述与陈述所指涉的对象分开,这正是“科学目的”的意义所在。 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本身,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利益?在自然科学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科学中必须首先取得知识,然后才能实现利益。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反射性提供了一个捷径,使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不必是正确的,事实作为独立准则的可靠性同时也受到损害,这样一来,要提出自我实现的 预言就有了可能性。 一种理论的影响越大,就似乎越有效,卡尔·马克思就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这使得他对历史的解释很难被驳倒。 通过推销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预言,一些人在金融市场上发财致富,在政治中获得权力。而且,一旦他们披上科学的外衣,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在自然现象方面,只有当理论成立时,科学方法才是有效的。但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不能成立的理论也可以成为有效的理论,即无效的理论一样可用。 卡尔·波普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利用科学声望去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危险,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例子。为了防止科学方法被滥用,波普主张不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引自 反射性与社会科学家 想来业内很多传道师卖的万灵药乃至投机分子的市场炒作乃至所谓内幕消息,都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份自我实现预言的成分。这可能也正是科学家受尊敬而他们被讨厌(或者嫉妒)的原因。
回应 2014-02-19 00:38:05
-
太多人读了我的书,我失去了我的优势 ,所以这么看索罗斯还是很有公德心的,就像这个世界如果都是聪明人的话,我活的会有多累,所以我们要感激身边的“傻瓜”。但是,如果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是正确的话,并且被世人所接受,那么结果也许是好的,会减少金融波动的幅度,降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
2011-12-27 22:42:53
-
读到这里,我总结一下我现在理解的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抓到所谓的偏见与所谓的趋势,继而判断现在与未来将处于8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而这个趋势可能是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比如互联网泡沫或者是大型联合企业的繁荣;也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 而跳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我发现他在利用公众所谓的常识,比如说基本面决定股价,或者是销售增长率决定股价,而这两者之间并不独立,甚至出现了加强的趋势...
2011-12-27 22:59:42 1人喜欢
读到这里,我总结一下我现在理解的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抓到所谓的偏见与所谓的趋势,继而判断现在与未来将处于8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而这个趋势可能是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比如互联网泡沫或者是大型联合企业的繁荣;也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 而跳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我发现他在利用公众所谓的常识,比如说基本面决定股价,或者是销售增长率决定股价,而这两者之间并不独立,甚至出现了加强的趋势,最终总会有由盛到衰的转折,而他作为一个投机大鳄恰恰在这两端赚钱。而他能如此,只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还没能有成为大众的常识。如果某一天,市场上的投机者大部分接受了索罗斯“反射性理论”的偏见,那时,互相之间猜测对方的行为的时候,即看对方的偏见是什么,那么这种投资策略也终将不赚钱。因为互相猜测的过程不是非常像博弈吗?互相利用对方的偏见的时候,从众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每个人都想做那个偷偷蹲在阴暗的墙角看着一群傻瓜傻乎乎的在偏见的指引下冲,而他要做的仅仅是搭上顺风的车,并且第一个意识到转折点。 这也是反射性理论在解释社会科学上的意义吧,一种思想很有可能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回应 2011-12-27 22:59:42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2014-02-21 22:18:17 1人喜欢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选择自己行为动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作出选择的能力。 结果改变意图,而改变后的意图又会反过来影响结果。 有时候人们的意图会与其自利基因的利益相符,但并不总是这样。... 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提问就远远超越了自利基因理论的范畴。 演进博弈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出路:研究适应性行为比假设理性行为更有意义。 我积极参与了苏联帝国的解体过程。 最初的偏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最初的趋势(管制和压迫)造就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僵化的共产主义教条和严酷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 整个体系相当完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而且非常僵化。并且事实真相与官方的解释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大大超过了在开放社会中所能够忍受的程度。 强迫人民接受共产主义教条的恐怖气氛正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渐进的腐败过程。各个政府机构都在争权夺利。由于没有任何机构享有真正的自治权力,因此,机构与机构之间只能采取非常原始的手段,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交易。渐渐地,中央计划体制就被这种机构之间相互讨价还价、权钱交易的复杂体制所取代。 资本主义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而共产主义就是针对这个弊病而产生的。国家占有所有财产,国家是共产党所界定的集体利益的化身,因此共产党必须拥有配置资本的权利。这意味着,资本不是根据经济效益,而是根据半宗教性质的政治教条所配置的。于此最相似的比喻是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资源的使用程度的确最大化了,但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最差的。 第一种情况是,认知功能与参与功能之间的反射性互动,使思维与存在不至偏离得太远。... 第二种情况是,参与者的看法与事件真想差距过大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接近或相交的趋势。... 第三种情况比较极端,事件的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参与者的理解力跟不上这一变化,结果有可能使事态失去控制。 我首先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分为三类,即传统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模式和教条式思维模式。 我不得不认识到,封闭社会的瓦解并不必然导致开放社会的自动到来,相反,它可能导致权威的丧失与社会的解体。... 开放社会代表着近似均衡状态,其他选择不仅包括封闭社会的静态失衡,也包括动态失衡的混乱。... 我没有意识到,动态失衡是能够无限延续的。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现在正处在“动态失衡”的边缘,一部分原因是变化的步伐太快,另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互联网的步伐更快,价值观更加鱼龙混杂。
价值不可能存在一致:判断事物的准则是由判断者本人(或一批人)按照其价值观选择的。换句话说,某种价值观之所以成立,只是因为我们相信它而已... 但是,价值却不受现实的约束。 价值由经验铸就,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经验。共同的价值观是共同经历的结果。 可以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来分析“交易”与“关系”之间的差异:... 这一分析表明,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出卖对方是理性选择;在长期关系中,忠诚会得到报答。这可以被用于说明,时间越长,合作和忠诚越可能得到发展;这也可以被用于说明,交易取代关系能够破坏合作和忠诚的基础。 然而,一个全球化经济可以是任何东西,唯独不可能是一个共同体,在全球经济中,每个人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谴责变成障碍,在单纯的交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必为他人着想,而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羁绊的人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回应 2014-02-21 22:18:17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2014-02-21 22:18:17 1人喜欢
黑格尔提出的命题是:思想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并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自由;马克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恩格斯,提出了反命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而后者只不过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缺乏一致性使得参与者的偏见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原动力。易错性——参与者的缺陷、误解以及错误的观念——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与基因突变在生物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们都在创造历史。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选择自己行为动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作出选择的能力。 结果改变意图,而改变后的意图又会反过来影响结果。 有时候人们的意图会与其自利基因的利益相符,但并不总是这样。... 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提问就远远超越了自利基因理论的范畴。 演进博弈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出路:研究适应性行为比假设理性行为更有意义。 我积极参与了苏联帝国的解体过程。 最初的偏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最初的趋势(管制和压迫)造就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僵化的共产主义教条和严酷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 整个体系相当完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而且非常僵化。并且事实真相与官方的解释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大大超过了在开放社会中所能够忍受的程度。 强迫人民接受共产主义教条的恐怖气氛正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渐进的腐败过程。各个政府机构都在争权夺利。由于没有任何机构享有真正的自治权力,因此,机构与机构之间只能采取非常原始的手段,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交易。渐渐地,中央计划体制就被这种机构之间相互讨价还价、权钱交易的复杂体制所取代。 资本主义造成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而共产主义就是针对这个弊病而产生的。国家占有所有财产,国家是共产党所界定的集体利益的化身,因此共产党必须拥有配置资本的权利。这意味着,资本不是根据经济效益,而是根据半宗教性质的政治教条所配置的。于此最相似的比喻是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资源的使用程度的确最大化了,但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最差的。 第一种情况是,认知功能与参与功能之间的反射性互动,使思维与存在不至偏离得太远。... 第二种情况是,参与者的看法与事件真想差距过大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接近或相交的趋势。... 第三种情况比较极端,事件的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参与者的理解力跟不上这一变化,结果有可能使事态失去控制。 我首先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分为三类,即传统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模式和教条式思维模式。 我不得不认识到,封闭社会的瓦解并不必然导致开放社会的自动到来,相反,它可能导致权威的丧失与社会的解体。... 开放社会代表着近似均衡状态,其他选择不仅包括封闭社会的静态失衡,也包括动态失衡的混乱。... 我没有意识到,动态失衡是能够无限延续的。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现在正处在“动态失衡”的边缘,一部分原因是变化的步伐太快,另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互联网的步伐更快,价值观更加鱼龙混杂。
价值不可能存在一致:判断事物的准则是由判断者本人(或一批人)按照其价值观选择的。换句话说,某种价值观之所以成立,只是因为我们相信它而已... 但是,价值却不受现实的约束。 价值由经验铸就,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经验。共同的价值观是共同经历的结果。 可以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来分析“交易”与“关系”之间的差异:... 这一分析表明,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出卖对方是理性选择;在长期关系中,忠诚会得到报答。这可以被用于说明,时间越长,合作和忠诚越可能得到发展;这也可以被用于说明,交易取代关系能够破坏合作和忠诚的基础。 然而,一个全球化经济可以是任何东西,唯独不可能是一个共同体,在全球经济中,每个人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谴责变成障碍,在单纯的交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必为他人着想,而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羁绊的人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 引自 历史中的反射性 回应 2014-02-21 22:18:17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这种长久的、显著的趋势让我们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趋势的演变,结果反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市场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反映,货币当局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进场干预,就能够防止市场过分远离均衡。 在投资者心中,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最重要,远比股利、损益之类的基本面更重要。而且投资者也不大关注收益增长是如何实现的,于是,就有一些公司设法利用这些偏见为自己牟利,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其...2014-02-20 17:38:04 1人喜欢
这种长久的、显著的趋势让我们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趋势的演变,结果反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市场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反映,货币当局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进场干预,就能够防止市场过分远离均衡。 在投资者心中,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最重要,远比股利、损益之类的基本面更重要。而且投资者也不大关注收益增长是如何实现的,于是,就有一些公司设法利用这些偏见为自己牟利,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高科技国防公司,业绩增长很快,带动股价大幅上涨,他们可以用自己被高估的股票收购股价较低的公司,借此拉高每股的收益。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美帝的大公司倾向于收购创业公司而不像腾讯那样招人骂是有原因的。如果总资产中股票大于现金,那么收购可能更划算;反之山寨可能更划算。
股票价格上升通过所谓“财富效应”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向高新技术的资本市场投资。繁荣有着加速作用。由于害怕受到股票市场的惩罚,上市公司都想成为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它们付不起等待的代价。 一个能够正确预测未来的理论,本身就会改变事件的发展进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参与者不能够预测得更准一些。 在我积极从事基金管理的日子里,每当我捕捉住以自我强化开始而以自我毁灭告终过程的蛛丝马迹时,都会极度兴奋,就会想巴普罗夫的狗一样,口水直流。 即使在我的假设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也经常能够带着利润离场,因为我的严厉的自我批判态度能使我比别人更早地发现我假设中的错误。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价格上升往往会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但股票市场并不是这样。 市场所采用的假说常常是琐碎的。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debug 也是,提出一些琐碎的假说,然后通过测试进行验证。
随着越来越多参与者不再相信基本面的重要性,技术分析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一个反射性假说能够确立,它不仅会影响到价格,而且还会影响到基本面。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逆转,也不可能再回到开始的地方,这有点像雪崩和海啸。 当市场参与者意识到反射性的存在时,如何维持市场稳定呢?答案是,它不可能由参与者自己来维持,维护市场稳定必须成为公共政策的目标。 有效市场理论鼓励投资者利用异常价格波动从事套利活动,只要做法得当,不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样失控,其实是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我的观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对金融市场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 如果仅仅是投资者认识到反射性,可能会增加市场波动。 这些投资机构过和大型金融机构无论是作为市商,还是作为对冲基金,市场越不稳定,他们越有利可图。 海森堡的理论的确是论述不确定性的,但它给出了可以基于统计概率进行检验的预测。... 而我的理论不能给出统计概率,它把每个例子都看作是唯一的历史事件。... 兴衰循环过程中不能导出统计概率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每次都与不同的基本面相互影响。 自由市场释放了人类智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在这一方面,自由市场就像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治集社自由一样。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也是财富创造的源泉。财富创造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均衡理论却是静态的,因此它失去了作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优势。市场机制是开放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这不是因为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而是因为市场能能够提供参与者选择的自由。 技术分析本身是一种外部冲击,因此它更像科学中的炼金术学。因为自然科学方法不适用于社会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技术分析不够科学就抛弃它。 社会工程永远也无法取得机械工程所享有的可靠性。 引自 金融市场中的反射性 回应 2014-02-20 17:38:04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均衡概念非常有用但也有相当的欺骗性。 启蒙运动试图建立理性的权威,因此存在被看作消极的等待被认识的事物。 社会应该如何组织?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不应该仅仅基于市场价格来回答。 问题是,经济的、尤其是金融的价值正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外汇交易商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大量买卖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时,他们并不考虑汇率的波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什么影响。当然这也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是履行自己的...2014-02-19 00:49:13 1人喜欢
均衡概念非常有用但也有相当的欺骗性。 启蒙运动试图建立理性的权威,因此存在被看作消极的等待被认识的事物。 社会应该如何组织?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不应该仅仅基于市场价格来回答。 问题是,经济的、尤其是金融的价值正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外汇交易商坐在他们的办公桌前大量买卖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时,他们并不考虑汇率的波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什么影响。当然这也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们只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问自己,千百万人民的生活为什么应该由这些外汇交易商来左右? 引自 经济理论批判·价值问题 索罗斯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时又曾害多少人家破人亡呢?我也相信他是站在世界顶端试图为全人类谋福利的一个人,人是复杂的。
回应 2014-02-19 00:49:13 -
红色有角F叔 (勇敢困难 不怕牛牛)
科学家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他们额陈述与陈述所指涉的对象分开,这正是“科学目的”的意义所在。 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本身,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利益?在自然科学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科学中必须首先取得知识,然后才能实现利益。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反射性提供了一个捷径,使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不必是正确的,事实作为独立准则的可靠性同时也受到损害,这样一来,要提出自我实现的 ...2014-02-19 00:38:05
科学家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使他们额陈述与陈述所指涉的对象分开,这正是“科学目的”的意义所在。 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本身,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利益?在自然科学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科学中必须首先取得知识,然后才能实现利益。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反射性提供了一个捷径,使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理论不必是正确的,事实作为独立准则的可靠性同时也受到损害,这样一来,要提出自我实现的 预言就有了可能性。 一种理论的影响越大,就似乎越有效,卡尔·马克思就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这使得他对历史的解释很难被驳倒。 通过推销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预言,一些人在金融市场上发财致富,在政治中获得权力。而且,一旦他们披上科学的外衣,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在自然现象方面,只有当理论成立时,科学方法才是有效的。但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不能成立的理论也可以成为有效的理论,即无效的理论一样可用。 卡尔·波普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利用科学声望去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危险,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例子。为了防止科学方法被滥用,波普主张不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引自 反射性与社会科学家 想来业内很多传道师卖的万灵药乃至投机分子的市场炒作乃至所谓内幕消息,都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份自我实现预言的成分。这可能也正是科学家受尊敬而他们被讨厌(或者嫉妒)的原因。
回应 2014-02-19 00:38:0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PublicAffairs (2000)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8.4分 117人读过
-
Little, Brown & Company (200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投资理财经典55本-《Value》张志雄 (Pengker)
- 尔虞我诈 (moomoofarm)
- 刘新老师的书单(国际政治、社会政治、哲学、心理学、方法论等) (孤独心俱乐部)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推荐的书 (爱读书的小兔兔)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119本二手书欲转让 (1.00 至 25.00元)
- 在豆瓣转让 有14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开放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shirleyo 2011-04-09 18:37:56
在图书馆读到后面才发现作者是索罗斯。。。。。。。。。。。
0 有用 LipingTaBaBa 2007-12-12 17:29:01
索罗斯为什么不竞选公职呢?
2 有用 穿风衣的猫 2011-01-09 22:10:31
仔细读了第一部分。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0 有用 shibor 2012-01-15 17:08:20
其实看炼金术这一本就够了。
0 有用 生趣多 2017-05-02 11:07:48
反射性。我有可能是错的,我哪儿错了?
0 有用 杜思渝 2022-03-07 16:19:55
打破了我对索罗斯的固有成见,体现出了他作为犹太人心系天下的一面。厉害的人在思维深度和思维模式方面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结合他后面写全球化的那本书一起读。
0 有用 沉香ing 2021-06-26 22:38:48
用哲学看世界的人都是差不多的,他和邓小平的治国理论有相通之处,就是平衡两极分化的利益的应该是由国家的最高政权和类似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来进行 @2019-11-26 19:25:55
0 有用 风寒感冒爱睡觉 2021-06-10 20:10:03
于我无实际意义
0 有用 Deryfus 2021-02-11 14:02:51
自反性理论的案例分析。
0 有用 风筝 2020-12-31 16:08:50
比较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