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中国历代演义的创作者
· · · · · ·
-
蔡东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蔡东藩(1877年-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作东帆),清朝至民国年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
蔡东藩(1877年-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作东帆),清朝至民国年间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
主要成就
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又称《慈禧太后演义》),增订清初吕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义》,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其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目录 · · · · · ·
上 册
第 一 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第 二 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第 三 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第 四 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
第 五 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
第 六 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
第 七 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
第 八 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
第 九 回 刘伯温定计破敌
陈友谅挚眷逃生
第 十 回 救安丰护归小明王
援南昌大战伪汉主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
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师东下
失平江阖室自焚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
第十五回 袭太原元扩廓中计
略临洮李思齐出降
第十六回 纳降诛叛西徼扬威
逐枭擒雏南京献俘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
第二十回 风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
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败绩滹沱河
燕王棣诈入大宁府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
第二十四回 往复贻书囚使激怒
仓皇挽粟遇伏失粮
第二十五回 越长江燕王入京
出鬼门建文逊国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
第二十九回 徙乐安皇子得罪
闹蒲台妖妇揭竿
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
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与民同乐
儆权阉为主斥奸
第三十四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
第三十五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
第三十七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
第三十八回 于少保沉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
第三十九回 发逆谋曹石覆宗
上徽号李彭抗议
第四十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
第四十一回 白圭讨平郧阳盗
韩雍攻破藤峡瑶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第四十三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
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
第四十六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逆阉伏辜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
第四十八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
第四十九回 幸边塞走马看花
入酒肆游龙戏凤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
下 册
第五十一回 豢群盗宁藩谋叛
谢盛宴抚使被戕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
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第五十四回 教场校射技擅穿杨
古沼观渔险遭灭顶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
第五十七回 伏朝门触怒世宗
讨田州诱诛岑猛
第五十八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
第五十九回 绕法坛迓来仙鹤
毁行宫力救真龙
第六十回 遘宫变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第六十一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
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帅败还
开马市荩臣极谏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拚死留名
第六十四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
第六十五回 胡宗宪用谋赚海盗
赵文华弄巧忤权奸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第六十七回 海刚峰刚方绝俗
邹应龙应梦劾奸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
第六十九回 破奸谋严世著伏法
剿宿寇戚继光冲锋
第七十回 误服丹铅病归冥�
脱身羁绁帐断鼎湖
第七十一回 王总督招纳降番
冯中官诉逐首辅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
第七十四回 王宫人喜中生子
张宰辅身后籍家
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储
惑妃言誓神缄约
第七十六回 据镇城�氏倡乱
用说客叛党骈诛
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议再战岛山
第七十八回 虎将征蛮破巢诛逆
蠹鱼食字决策建储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
第八十回 审张差宫中析疑案
任杨镐塞外覆全军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
第八十二回 选侍移宫诏宣旧恶
庸医悬案弹及辅臣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
第八十五回 新抚赴援孤城却敌
叛徒归命首逆伏诛
第八十六回 赵中丞荡平妖寇
杨都谏纠劾权阉
第八十七回 魏忠贤喜得点将录
许显纯滥用非法刑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生祠迭建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
第九十回 惩淫恶阖家骈戮
受招抚渠帅立功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
第九十二回 中敌计冤沉碧血
遇岁饥啸聚绿林
第九十三回 战秦晋曹文诏扬威
闹登莱孔有德亡命
第九十四回 陈奇瑜得贿纵寇
秦良玉奉诏勤王
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
第九十七回 决大河漂没汴梁城
通内线恭进田妃舄
第九十八回 扰秦楚闯王僭号
掠东西献贼横行
第九十九回 周总兵宁武捐躯
明怀宗煤山殉国
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
· · · · · · (收起)
喜欢读"明史演义-中国历代演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鲁滨孙漂流记 8.5
-
-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7.9
-
- 孽海花 7.5
-
- 冯友兰学术自传 8.9
-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9.1
-
- 佛教十五题 7.7
-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8.2
-
- 了凡四训 8.5
-
- 三种心理学 7.8
-
- 乌托邦 7.7
明史演义-中国历代演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明朝的灭亡是可以避免的吗?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7.0分 111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5)8.3分 41人读过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8.0分 39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1)7.2分 4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史演义-中国历代演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uka 2014-10-10 15:21:09
越来越能感受到框架对认知的引导作用了。结合诸多和明朝有关的读物,读着也是醉了。越来越困惑,为什么要读一些书,一本书要怎么读,要读多少遍,如果仅仅是当做娱乐消闲或是生存指南,读这些书意义何在?但要是深入去探究,像我这种没有立场(阶级立场也好,学术立场也好)的人,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也没个果断的看法...
0 有用 Luka 2014-10-10 15:21:09
越来越能感受到框架对认知的引导作用了。结合诸多和明朝有关的读物,读着也是醉了。越来越困惑,为什么要读一些书,一本书要怎么读,要读多少遍,如果仅仅是当做娱乐消闲或是生存指南,读这些书意义何在?但要是深入去探究,像我这种没有立场(阶级立场也好,学术立场也好)的人,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也没个果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