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包括: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释气韵生动、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宋代的文人画论、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等。
中国艺术精神的创作者
· · · · · ·
-
徐复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 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 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目录 · · · · · ·
三版自叙
第一章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陈论》与《乐记》的若于考证
第四节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仁与乐的统―
第六节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美、乐、巧等问题
第四节精神的自由解放――游
第五节游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第六节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第八节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心的主客合
第十节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艺术的想象
第十二节庄子的美的观照
第十三节庄子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庄子艺术的生死观
第十五节庄子艺术的政治观
第十六节庄子的艺术创造
第十七节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结论
第三章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第四节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第五节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第七节气韵的气
第八节气韵的韵
第九节气韵兼举的意义
第十节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
第十一节气韵与生动的关系
第十二节气韵与形似问题
第十三节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
第十四节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
第四章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一节由人物向山水
第二节山水与文学
第三三节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
第四节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
第五节王微的《叙画》
第五章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一节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
第二节水墨山水画的出现
第三节杜甫的题画诗
第四节唐代文人的画论
第五节张彦远的画论
第六章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一节剂浩著作的著录情形,
第二节《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贼》的混乱
第三节另一部灿水诀》的问题
第四节剂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
第五节《笔法记》校释
第七章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研究
第一节宋初山水画的完成
第二节《山水松石格》的问题
第三节《益州名画利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逸格的最先推重者
第五节所谓逸格
第六节从能格到神格
第七节逸的把握
第八节由人之逸向画之逸
第八章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一节郭熙的生平
第二节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
第三节精神的陶养
第四节内外交相养
第五节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
第六节选择与创造
第七节观照时的远望
第八节形与灵的统――远的自觉
第九节向平远的展开
第十节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
第九章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一节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
第二节苏氏兄弟
(1)东坡的“常理”与“象外”(2)“身与竹化”与“成竹在胸”(3)“追其
所见”与“十日画一石”(4)变化与淡泊(5)苏子由与文与可
第一节黄山谷
(l)画与禅与庄(2)“命物之意审”与“必造其质”(3)韵与远(4)
得妙于心
第四节晃补之的“遗物以观物”
第十章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第一节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
第二节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
(l)分宗说与画家南北籍贯无关(2)分宗说有无历史根据(3)王维
在画史中的地位问题(4)着色、钩析和渲淡问题
第三节董其昌的艺术思想
(l)文学与绘画中的以淡为宗(2)淡的思想的来源――庄学与排学
第四节南宗的诸问题
(l)董其昌分宗的意义(2)南宗说自身的演变与米芾的重大影响(3)
李成、范宽、王诜的淘汰(4)董、巨的发现及形成南宗的真正骨干(5)
王维的传承问题(6)米芾在南宗中的地位
第五节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
(l)元代“四大家”的演变(2)赵松雪被抑制的原因及其人品的再评价
(3)赵松雪在画史中的地位(4)“清”的艺术心灵
第六节北宗的诸问题
(l)北宗的概略检讨之――分宗的根据及三赵问题(2)北宗的概略检
讨之二――李、刘、马、夏问题(3)院画问题(4)画院中的反抗精神
(5)李、刘、马、夏的再评价(6)董其昌认为北宗不可学的检讨(7)排
斥李、刘、马、夏的真正原因
第七节结论
附录一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附后记
附录三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溥心�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老庄所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亦即是所谓“体道”,因而形成“道的人生观”,抱着道德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 费希尔认为,观念愈高,含的美愈多。观念的最高形式是人格,所以最高的艺术,是以最高的人格为对象的东西。费希尔所说,在庄子身上正得到了实际的证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2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 -
老、庄因矫当时由贵族文化的腐烂而来的虚伪、奢侈、巧饰之弊,因而否定世俗浮薄之美,否定世俗纯感官性的乐,轻视世俗矜心着意之巧。但他们是要从世俗浮薄之美追溯上去,以把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大美”;要从世俗感官的快感超越上去,以把握人生的“大乐”;要从矜心着意的小巧,更进一步追求“惊若鬼神”的、与造化同工的“大巧”。……在反对世俗之美的后面,实要求有不会破灭的、本质的、根源的、绝对的大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2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艺术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艺术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经典作品中领会中国艺术的精神

中国人书架上,应该有一本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了解中国艺术精神,看艺术家如何升华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对于艺术的个人爱好,被书名所吸引而阅读《中国术精神》这本书。 初看作者徐复观的名字,并不了解,经了解得知,他是新儒学派思想大家,国学大师,失敬。 这本《中国艺术精神》也早已于1966年刊出,也有2010年的版本。对于儒家思想与中国艺术相结合的研究性著作对中国思想史... (展开)
从古典文化中发现艺术精神

孔子所代表的乐的艺术精神

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先生,深度剖析中国之艺术精神
> 更多书评 4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3)9.1分 42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5分 69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0)8.9分 514人读过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8.4分 34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哲学专业本科基本阅读书目 (大理寺卿)
- 美学与艺术哲学(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剧旁)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旧藏与新读:中国古典文学-阅读与鉴赏 (竹马笃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沙砾于飞 2006-07-30 17:08:35
看的是春風文藝版
0 有用 Mi4s 2011-05-06 13:07:58
-。- 悲催的必讀書目之一。其實是本好書啦。以後慢慢看吧。
0 有用 厚雨 2009-08-09 08:39:07
六年前
0 有用 剧旁 2008-11-20 17:05:19
主要谈绘画啊,挺好看的
0 有用 Nightstalker 2013-04-01 10:07:28
底子是传统士大夫的味道,若干年之后我回过头来,觉得烟波浩渺,不甚了了。只好说,不是俺天菜。
0 有用 Mimmy 2023-10-15 16:31:51 北京
序的部分很让人感动,对学界的一些批评也在警醒我,如何处理中西内外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作品的意义在哪。“过去所写的政论文章,从某一方面说,乃是为今日普天下的人伸冤。十年来所学的学术文章,则是为三千年中的圣贤、文学家、艺术家,伸冤雪耻。”“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 作者认为,“庄子之所谓道,落实在人生之上... 序的部分很让人感动,对学界的一些批评也在警醒我,如何处理中西内外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作品的意义在哪。“过去所写的政论文章,从某一方面说,乃是为今日普天下的人伸冤。十年来所学的学术文章,则是为三千年中的圣贤、文学家、艺术家,伸冤雪耻。”“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 作者认为,“庄子之所谓道,落实在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之后便以此精神贯穿中国画论:谢赫的气韵生动、宗炳的澄怀味象、王微的《叙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荆浩的绘画六要、黄休复的逸格、郭熙的《林泉高致》、苏东坡、黄山谷、晁补之,最后作者还对董其昌的南北分宗做了解释。 (展开)
0 有用 M 2022-10-31 10:22:32 上海
做笔记重读
0 有用 马孔多在下雨 2022-10-13 18:01:39 黑龙江
读研第一本,受益良多。 沉迷于庄子精神。
0 有用 阿卡迪亚 2022-10-12 14:32:36 广东
大学时买的书,应该没看完。。。
0 有用 解语花 2022-03-30 00:03:17
更像是中国画史,对我而言有些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