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教育碎思》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学是枯燥的,然而《教育碎思》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教育理论不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被一线教师接受,在郑金洲看来,主要是因为教育“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因此,“教育理论要敢于直面实践。”
作者简介 · · · · · ·
郑金洲:男,河北泊头人。1965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出版有《教育通论》、《中国教育学百年》(合著)、《教育文化学》、《教育碎思》、《教师如何做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文案例教学指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合著)、《校本研究指导》等几十部著作。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教育碎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
2020-06-21 22:48:03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神变成了“我杀了你”!
最近我看到一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的孩主毫不犹豫地回签“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 (2)多样化:即由单一转为多样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独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 (3)强烈化:即由柔和转为强烈,突出的表现是原有反学校文化表现并不突出,形式也并不激烈,但当今反学校文化反映出的激烈程度越来越令人吃惊。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 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 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特别多。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 (4)长期化:即由暂时转为长期,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反学校文化是自发形成的,一般说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学校文化会转化成其它文化形式。
(5)低龄化:即由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蔓延,突出的表现是 反学校文化一般较明显地发生在中学高年级阶段,但现在在小学 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也有了较突出的表现。
回应 2020-06-21 22:48:03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
2020-06-21 22:27:0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在扼杀、钳制着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它所具有的下面一系列缺失使得它疏离了诺贝尔奖的旨趣。——P86
一是教育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缺失。建国以后,我们非常注重突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紧紧地把教育与社会政治需要联系在一起,总是试图通过教育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期望。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教育的“负担”加重,使教育背上了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要求教育始终指向某一特定的人才规格标准,“不逾矩”、“不逾轨”。这对于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来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教育的手脚,使其既缺乏自主调控的造血机制,也养成了其“事事不用自己操心”的封闭、懒惰个性。一事物过多地依附于他事物,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独特的、为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功能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也正是如此。P86—P87
价来作出裁决的。评价也是带有方向性的,它直接驾驭着教育上的行为。如果评价主要衡量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就没有哪位教师愿冒降低升学率、被“炒鱿鱼”的风险,一味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尽可能地去设想出多种用途,对一个问题尽量地去思考多种解题思路;就没有哪个家长愿冒自己的孩子不升学、不考进大学的风险,为自己的孩子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而欢呼,为他冒出的一个新异念头而激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做的更多的是让 学生(孩子)收回“杂念”,把自己的思绪务实地回到书桌上来,按书本上的答案来思付,按考试的方向而努力。-—P87
四是不鼓励创新、求异的教学模式。自从引人赫尔巴特教学法以后,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就尤为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管理,“紧 紧地抓住管理这根纸绳”(赫尔巴特语)。课堂中突出管理,突出对学生的控制、监控等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动摇。就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为主潮或者说主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得不到鼓励,亲身的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得不到支持,异乎寻常的想法得不到张扬。教师一统天下,管手管脚,管头管脑,只能使得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空间让 给教师,由他们来支配,来操纵。——P87
回应 2020-06-21 22:27:02
-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
2020-06-21 22:48:03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神变成了“我杀了你”!
最近我看到一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的孩主毫不犹豫地回签“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 (2)多样化:即由单一转为多样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独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 (3)强烈化:即由柔和转为强烈,突出的表现是原有反学校文化表现并不突出,形式也并不激烈,但当今反学校文化反映出的激烈程度越来越令人吃惊。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 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 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特别多。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 (4)长期化:即由暂时转为长期,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反学校文化是自发形成的,一般说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学校文化会转化成其它文化形式。
(5)低龄化:即由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蔓延,突出的表现是 反学校文化一般较明显地发生在中学高年级阶段,但现在在小学 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也有了较突出的表现。
回应 2020-06-21 22:48:03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
2020-06-21 22:27:0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在扼杀、钳制着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它所具有的下面一系列缺失使得它疏离了诺贝尔奖的旨趣。——P86
一是教育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缺失。建国以后,我们非常注重突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紧紧地把教育与社会政治需要联系在一起,总是试图通过教育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期望。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教育的“负担”加重,使教育背上了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要求教育始终指向某一特定的人才规格标准,“不逾矩”、“不逾轨”。这对于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来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教育的手脚,使其既缺乏自主调控的造血机制,也养成了其“事事不用自己操心”的封闭、懒惰个性。一事物过多地依附于他事物,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独特的、为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功能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也正是如此。P86—P87
价来作出裁决的。评价也是带有方向性的,它直接驾驭着教育上的行为。如果评价主要衡量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就没有哪位教师愿冒降低升学率、被“炒鱿鱼”的风险,一味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尽可能地去设想出多种用途,对一个问题尽量地去思考多种解题思路;就没有哪个家长愿冒自己的孩子不升学、不考进大学的风险,为自己的孩子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而欢呼,为他冒出的一个新异念头而激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做的更多的是让 学生(孩子)收回“杂念”,把自己的思绪务实地回到书桌上来,按书本上的答案来思付,按考试的方向而努力。-—P87
四是不鼓励创新、求异的教学模式。自从引人赫尔巴特教学法以后,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就尤为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管理,“紧 紧地抓住管理这根纸绳”(赫尔巴特语)。课堂中突出管理,突出对学生的控制、监控等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动摇。就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为主潮或者说主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得不到鼓励,亲身的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得不到支持,异乎寻常的想法得不到张扬。教师一统天下,管手管脚,管头管脑,只能使得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空间让 给教师,由他们来支配,来操纵。——P87
回应 2020-06-21 22:27:02
-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
2020-06-21 22:48:03
“校园暴力”在西方被称之为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校的主导价值规范(包括形式上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规范)相 的。近年来屡见报造和网络的校园暴力现象常常使我陷入一种范的思考之中。
从各独各样的校园暴力来看,大致越来越呈现出这样趋势。 (1)显性化:即由隐性转为显性,突出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心 理状态的消极对抗,转变为公开的带有攻击性的对抗。……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神变成了“我杀了你”!
最近我看到一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的孩主毫不犹豫地回签“打他”,因为他们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 (2)多样化:即由单一转为多样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独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 (3)强烈化:即由柔和转为强烈,突出的表现是原有反学校文化表现并不突出,形式也并不激烈,但当今反学校文化反映出的激烈程度越来越令人吃惊。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了“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 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另外,还有媒体称,据全国公安部门的抽样 调查: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就是说17岁左右的犯罪特别多。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 (4)长期化:即由暂时转为长期,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反学校文化是自发形成的,一般说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学校文化会转化成其它文化形式。
(5)低龄化:即由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蔓延,突出的表现是 反学校文化一般较明显地发生在中学高年级阶段,但现在在小学 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也有了较突出的表现。
回应 2020-06-21 22:48:03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
2020-06-21 22:27:0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四速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以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练 百山的国际化视野而著称,当时的社会背量孕育出了一批为后人望其项背的科技大师和文学大师,鲁迅、巴金、老舍、华罗康、茅升、钱学森……这些名字不仅为国人所熟知,而且远播海外,在国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P85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若仍照此模式运行,前景不容乐观因为昨日以及今日之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相性的,是在扼杀、钳制着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它所具有的下面一系列缺失使得它疏离了诺贝尔奖的旨趣。——P86
一是教育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缺失。建国以后,我们非常注重突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紧紧地把教育与社会政治需要联系在一起,总是试图通过教育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期望。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教育的“负担”加重,使教育背上了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要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要求教育始终指向某一特定的人才规格标准,“不逾矩”、“不逾轨”。这对于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来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教育的手脚,使其既缺乏自主调控的造血机制,也养成了其“事事不用自己操心”的封闭、懒惰个性。一事物过多地依附于他事物,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独特的、为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功能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也正是如此。P86—P87
价来作出裁决的。评价也是带有方向性的,它直接驾驭着教育上的行为。如果评价主要衡量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就没有哪位教师愿冒降低升学率、被“炒鱿鱼”的风险,一味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尽可能地去设想出多种用途,对一个问题尽量地去思考多种解题思路;就没有哪个家长愿冒自己的孩子不升学、不考进大学的风险,为自己的孩子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而欢呼,为他冒出的一个新异念头而激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做的更多的是让 学生(孩子)收回“杂念”,把自己的思绪务实地回到书桌上来,按书本上的答案来思付,按考试的方向而努力。-—P87
四是不鼓励创新、求异的教学模式。自从引人赫尔巴特教学法以后,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就尤为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管理,“紧 紧地抓住管理这根纸绳”(赫尔巴特语)。课堂中突出管理,突出对学生的控制、监控等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动摇。就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为主潮或者说主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得不到鼓励,亲身的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得不到支持,异乎寻常的想法得不到张扬。教师一统天下,管手管脚,管头管脑,只能使得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空间让 给教师,由他们来支配,来操纵。——P87
回应 2020-06-21 22:27:02
0 有用 师从万物体自然 2020-06-21 23:18:35
目前看到了26页,以一个乡镇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真是实诚,2004年的著作,就已经关注到了校园暴力显性化,多样化,强烈化,长期化的问题。对于教育现象的分析也令人深有同感。最近网课期间规定每天40分钟一节的数学课,有些老师上到每节一个小时,每天两节。校长不停地催教学进度,抓紧复习刷题,考试之前最好刷完两套题:刷两套题肯定比刷一套题分高。 网课之后,发现学生什么都不会,于是周末作业各科加一起... 目前看到了26页,以一个乡镇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真是实诚,2004年的著作,就已经关注到了校园暴力显性化,多样化,强烈化,长期化的问题。对于教育现象的分析也令人深有同感。最近网课期间规定每天40分钟一节的数学课,有些老师上到每节一个小时,每天两节。校长不停地催教学进度,抓紧复习刷题,考试之前最好刷完两套题:刷两套题肯定比刷一套题分高。 网课之后,发现学生什么都不会,于是周末作业各科加一起要8张卷子。据说90年代更恶劣,都是早上6点多起来给学生加课,现在因为疫情要按时上下学,所以就不下课了,早读和两节课连一起上。小学就这样了。 最近教育局文件通知: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网课期间保护学生视力。说的可好了,其实就是免责声明。 (展开)
0 有用 师从万物体自然 2020-06-21 23:18:35
目前看到了26页,以一个乡镇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真是实诚,2004年的著作,就已经关注到了校园暴力显性化,多样化,强烈化,长期化的问题。对于教育现象的分析也令人深有同感。最近网课期间规定每天40分钟一节的数学课,有些老师上到每节一个小时,每天两节。校长不停地催教学进度,抓紧复习刷题,考试之前最好刷完两套题:刷两套题肯定比刷一套题分高。 网课之后,发现学生什么都不会,于是周末作业各科加一起... 目前看到了26页,以一个乡镇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真是实诚,2004年的著作,就已经关注到了校园暴力显性化,多样化,强烈化,长期化的问题。对于教育现象的分析也令人深有同感。最近网课期间规定每天40分钟一节的数学课,有些老师上到每节一个小时,每天两节。校长不停地催教学进度,抓紧复习刷题,考试之前最好刷完两套题:刷两套题肯定比刷一套题分高。 网课之后,发现学生什么都不会,于是周末作业各科加一起要8张卷子。据说90年代更恶劣,都是早上6点多起来给学生加课,现在因为疫情要按时上下学,所以就不下课了,早读和两节课连一起上。小学就这样了。 最近教育局文件通知: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网课期间保护学生视力。说的可好了,其实就是免责声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