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的书评 (1609)

yishuai 2006-02-22 13:26:52

菊与刀

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展开)
战斗时代 2015-11-23 22:11:28

《菊与刀》看穿了日本国民性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提起了解日本,肯定就会有人推荐《菊与刀》,并且他还说不定会绘声绘色的说,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专家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刻解读,在后续的岁月里成为连日本人都认可的大作。据说要了解日本,这本书不可不读。所谓一手持菊,一手握剑的形象也被中国很多作者所热切...  (展开)
今天我 2006-03-25 10:57:28

想起了一休哥

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展开)
逆流沙wing 2011-12-25 17:28:28

致命的“自负”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展开)
北楼鬼 2013-01-31 22:30:30

日本人如何看《菊与刀》——川岛武宜的评论,推荐一读。

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展开)
小村村 2006-05-02 09:22:31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版

小谈《菊花与刀》

《菊花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居然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  (展开)
AOI 2014-08-10 11:15:30

东方学视角下的知日误区

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展开)
牛一点 2009-05-12 23:07:46 华文出版社2005版

日本民族性格的耻感文化和等级制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一部研究日本文化的着作,对日本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耻感文化、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日本人的特有的性格特征,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应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以推进本国的发展以及与日本的交流。 关键词:《菊与刀》 耻感文化 等级制度 ...  (展开)
つらじゃない 2016-05-05 16:58:04 群言出版社2016版

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展开)
夏休 2011-03-05 15:48:15 武汉出版社2011版

独立于本书之外

最近花了五天看了一本书,名曰《菊与刀》。与自身状态相比,我觉得这次行动很迅速,相比于以前半个学期磨掉的《吾国吾民》,算是质的进步。起码我的行为反馈给我自己,我再一次乐学了。 刚刚看完,趁着大脑还有些余热,写下点真切的感想,不论怎么样,多一种交流,多一种思想...  (展开)
陰陽糊 2012-10-18 12:45:07 商务印书馆2012版

《菊与刀》--- 穿越日本历史文化的西洋列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念高中的时候,就无数次听老师同学们谈起过这本享誉世界的社会人类学的著作,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惊异于这薄薄的一本书竟能阐述一个悠久文化的东方民族;再当读完前言后,整个人完全的被震撼了——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从未踏足过日本一步,所有的论述结论都是建立于二战时美...  (展开)
Nicky Overdose 2013-01-27 08:38:09 武汉出版社2011版

海燕你必须长心,严重推荐《菊与刀》

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展开)
阿土 2006-09-13 18:35:56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版

浅论《菊花与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44年,欧洲战场战事接近尾声,美军的战略重心转向对日作战。 为了确定对日作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美国政府需要对这个陌生的东方民族有所了解。 于是他们向文化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 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允许她用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手段进行研...  (展开)
句芒 2011-03-24 22:11:21

纸上看日本

对于日本,我们这代人实在感情复杂。从小受的国家主义教育令人始终不忘历史的耻辱,最早接触的日本人形象是抗战题材电影上留着小胡子、愚蠢又凶残的日本军官,听到最多的日语是咬牙切齿的“八格呀路”;可是时间推移,这种单一印象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和篡改,日本的电子产品是...  (展开)
无梦快乐酣睡者 2006-10-22 16:27:35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版

关于《菊与刀》的评论转载

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展开)
程某人 2010-01-11 11:28:44

菊与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急需制定对日德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  (展开)
2009-06-23 16:13:29

死亡=悲哀=美

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80 81 后页> (共1609条)

订阅菊与刀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