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一直强调园林衰落的原因是封建集权制度对士大夫的压迫,就显得有点勉强了。原本以为是一位不出名的作者,原来是我孤陋寡闻。肖老师说这一类型的文化学说在8090年代曾经引起很大的回响,但是都有其局限性,善于利用泛历史性的文化学说来打动人。想起来还这真是这样,就算我有时候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论据,却会认同他的论点。所以说在建筑历史研究上还是的注意形成严肃的系统论。
这是80年代北大初版的吗?
确实有功底。
仅看明清园林部分,很想骂作者。请考据。怀疑是政治思想和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信口雌黄。评论只针对明清部分。
有创见。
为什么评分能这么高……
被震惊到🙈我还挺喜欢的🙈🙈🙈
……靠……原来学校里这本是河蟹版……
也就第一章好一点
只读完了前半部分
个人觉得良心之作,还是那句话there's no non-ideological account of nature and landscape. Ahistorical account的前提是已经对社会形态和文化体系完全了解和体会,不然就是胡扯...所以写西方gardens宁推Mara Miller和Ross,不怕写着写着里把18世纪英国formal garden单独拿出来说,也不推David Cooper这种...
真的是...艰难地翻完了
在诠释盛唐集权制下隐逸文化成熟时,对王勃“出处之情一致,筌蹄之义两忘”的解读可谓精到,作为一本园林文化的书,对隐逸文化的解读甚至超过了一些专讲隐逸的文章,值得一阅。
有意思的书啊
论证精彩,结论大胆。明清成熟期的园林是小气而庸俗的这一观点与主流观点大相径庭,颇有启发性但不够坚实客观
只读了明清部分。 作者是中文系的,试图用文化的起落解释园林的兴衰,相比之前建筑界的种种分析确有新处。观点鲜明,论据也不少。 但其对明清园林的全盘批判令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愿意了解历史,了解园林。他认为明清纳天地于芥子的做法是可笑的,李渔讨论窗洞做法的审美是变态的,有人说造园有法是僵化的,水面面积比不上汉唐大苑是卑琐的。看来他并不是去理解历史、共情古人,而只是想印证自己的审美,所以有理由怀疑这本书的学术可靠性。 可能跟成书80年代末的背景也有关吧,想把历史简化为封建势力和文人的对抗。入门者别看,以免造成偏见。除非能批判着看。
虽然明清部分作者有的说的在理,但看到作者用猥琐形容,讽刺园林的“如画”观……这本书有作者的想法,但有些地方表达的也挺主观的
后面读着读着让我觉得有些不着边际,园林诚然是社会的产物,一切都是社会的产物,园林文化的话不能仅仅局限于士大夫怎么在社会的环境下如何如何吧,园林也是个综合的产物。
前半部颇引人入胜,后半可惜了。
> 中国园林文化史
8 有用 Duckduckhuang 2013-06-10 10:11:55
总体还是不错的,但是一直强调园林衰落的原因是封建集权制度对士大夫的压迫,就显得有点勉强了。原本以为是一位不出名的作者,原来是我孤陋寡闻。肖老师说这一类型的文化学说在8090年代曾经引起很大的回响,但是都有其局限性,善于利用泛历史性的文化学说来打动人。想起来还这真是这样,就算我有时候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论据,却会认同他的论点。所以说在建筑历史研究上还是的注意形成严肃的系统论。
0 有用 Adieudusk 2008-09-15 00:27:27
这是80年代北大初版的吗?
0 有用 SHAW的黏土磚 2012-03-27 23:47:43
确实有功底。
2 有用 熟鸭讨厌肉昆布 2016-09-22 13:02:26
仅看明清园林部分,很想骂作者。请考据。怀疑是政治思想和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信口雌黄。评论只针对明清部分。
0 有用 河南 2011-12-03 13:05:17
有创见。
0 有用 无冬雨 2011-11-24 00:16:13
为什么评分能这么高……
0 有用 缺氧 2019-08-25 02:57:05
被震惊到🙈我还挺喜欢的🙈🙈🙈
0 有用 gzc 2009-08-11 01:40:20
……靠……原来学校里这本是河蟹版……
0 有用 山离的挚爱 2025-01-08 12:19:16 福建
也就第一章好一点
0 有用 荒荒 2017-10-27 21:07:06
只读完了前半部分
0 有用 绮绅 2018-08-02 07:37:16
个人觉得良心之作,还是那句话there's no non-ideological account of nature and landscape. Ahistorical account的前提是已经对社会形态和文化体系完全了解和体会,不然就是胡扯...所以写西方gardens宁推Mara Miller和Ross,不怕写着写着里把18世纪英国formal garden单独拿出来说,也不推David Cooper这种...
0 有用 熹熹布里 2017-10-24 19:49:19
真的是...艰难地翻完了
0 有用 侍井 2017-12-06 11:56:32
在诠释盛唐集权制下隐逸文化成熟时,对王勃“出处之情一致,筌蹄之义两忘”的解读可谓精到,作为一本园林文化的书,对隐逸文化的解读甚至超过了一些专讲隐逸的文章,值得一阅。
0 有用 叁人 2017-02-02 10:35:25
有意思的书啊
0 有用 虫小师 2020-04-21 01:25:31
论证精彩,结论大胆。明清成熟期的园林是小气而庸俗的这一观点与主流观点大相径庭,颇有启发性但不够坚实客观
0 有用 满地 2019-04-11 13:05:26
只读了明清部分。 作者是中文系的,试图用文化的起落解释园林的兴衰,相比之前建筑界的种种分析确有新处。观点鲜明,论据也不少。 但其对明清园林的全盘批判令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愿意了解历史,了解园林。他认为明清纳天地于芥子的做法是可笑的,李渔讨论窗洞做法的审美是变态的,有人说造园有法是僵化的,水面面积比不上汉唐大苑是卑琐的。看来他并不是去理解历史、共情古人,而只是想印证自己的审美,所以有理由怀疑这本书的学术可靠性。 可能跟成书80年代末的背景也有关吧,想把历史简化为封建势力和文人的对抗。入门者别看,以免造成偏见。除非能批判着看。
0 有用 Clair 2024-11-22 16:07:56 江苏
虽然明清部分作者有的说的在理,但看到作者用猥琐形容,讽刺园林的“如画”观……这本书有作者的想法,但有些地方表达的也挺主观的
0 有用 柒叁 2015-05-17 21:19:53
后面读着读着让我觉得有些不着边际,园林诚然是社会的产物,一切都是社会的产物,园林文化的话不能仅仅局限于士大夫怎么在社会的环境下如何如何吧,园林也是个综合的产物。
1 有用 mmm 2006-11-21 10:37:12
前半部颇引人入胜,后半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