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的《普通人》,以前在课外读物中看过,现在读来依旧很清新。 (展开)
> 更多短评 1 条
> 2人读过
> 11人想读
订阅关于共和国的故事--80年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莫热} 2010-03-14 13:27:20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的《普通人》,以前在课外读物中看过,现在读来依旧很清新。 (展开)
0 有用 {莫热} 2010-03-14 13:27:20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 80年代,从审判四人帮开始,到学生运动结束,中国在激荡中实现了人民的脱贫与温饱。对后一个重要话题,本书几乎只字未提,此外除了四人帮审判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外,本书大题材并不是太多,而突出了普通人在80年代的生活点滴。中国人的生活无疑丰富了许多,但依然充满了艰辛而寒酸,但人民要比现在的淳朴许多,开放的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更多的是新鲜,而非现在满目的诱惑。本书最喜欢的是梁晓声写他当群众演员的父亲的《普通人》,以前在课外读物中看过,现在读来依旧很清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