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剑侠传》。《淞隐漫录》为考察对象,尤以其出版史上名家木刻版画插图。亦即小说绣像为讨论重心。作者以随笔风格;糅合小说史、美术史、文化史的综合眼光,引领读者巡视古典小说及其精美绣像深入浅出,笔调轻松,充分调动了图像与文字两种不同煤介潜力;文字无法表达的,图像可为补充;图像不能胜任的。以文字担当。由此避免了一般小说研究者,对精美的绣像领像视而不见,而研究古代中国美术者,又轻视小说本身价值的弊病。作者成点评小说。或赏玩图刻;或议图文结合之得失。或论作者用心、刻工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背景的读者,自会有不同规阅读受与收获。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2年1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6月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1994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八十年代着重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
(展开全部)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2年1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6月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1994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八十年代着重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1999)等。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年起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研究集刊《学人》和文学研究集刊《文学史》。著有《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书生意气》等。
谁说潮汕人只会做生意?
陈平原的趣味,很喜欢。
寥寥几笔,勾勒了几部绣像小说的精彩之处。陈老师站在大师身后,点评画工之用心。体味美感之余,更多的是对图像之于文字的画外之音和想象,而这一切,都无法缺少对原文本初始的感动。#学问与阅读同理
鬼相都做寻常儿女态,其实正是后人作画时和小说作者的一致。看个《鬼趣图》,稿子还没开头,却翻了许多的“周边”,嘻嘻。
大爱古典名著的木刻版画,所以看图就可以了。
只想看图 古典小说搭配生龙活虎的插图是一绝 可惜我没看过绣像的什么作品
小小图中讲出许多细节。
小时候,只要看到有绣像的小说,肯定会多看两眼,简单的线描也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是传统中国文学左图右史的魅力。绣像,作为传奇小说的衍生品,因印刷技术的发展起,也因印刷技术的发展亡。时至今日,多媒体异常发达的时候,反而没有人会为一本书做几百页的插画了。陈平原教授做学问一如既往的严谨,不过本书只能算是札记,读起来不甚过瘾。
其实写得不够深,也不够广,有点仓促下做的集子,再攒一攒就好了。 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单从人物而言最喜欢光绪年间的姚梅伯评本《石头记》,清光绪间刊本改琦《红楼梦图咏》也尚可,但终究未逃离清仕女图千人一面的桎梏。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精彩,且有200余幅,数量感人。 任熊之《剑侠传》与陈洪绶之《水浒叶子》,堪称双壁,可惜书中未提《水浒叶子》,想是太过有名。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光绪石印本,竟... 其实写得不够深,也不够广,有点仓促下做的集子,再攒一攒就好了。 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单从人物而言最喜欢光绪年间的姚梅伯评本《石头记》,清光绪间刊本改琦《红楼梦图咏》也尚可,但终究未逃离清仕女图千人一面的桎梏。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精彩,且有200余幅,数量感人。 任熊之《剑侠传》与陈洪绶之《水浒叶子》,堪称双壁,可惜书中未提《水浒叶子》,想是太过有名。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光绪石印本,竟有配图400余幅。 手上还有《中国古籍插图精鉴》一书,前后一比,万历不愧巅峰期。 (展开)
> 更多短评 22 条
> 更多书评 4篇
> 10人在读
> 145人读过
> 119人想读
订阅关于看图说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千π 2021-12-29 22:10:17
谁说潮汕人只会做生意?
0 有用 vritti 2006-10-21 00:20:31
陈平原的趣味,很喜欢。
0 有用 小孔成像 2016-08-04 15:44:34
寥寥几笔,勾勒了几部绣像小说的精彩之处。陈老师站在大师身后,点评画工之用心。体味美感之余,更多的是对图像之于文字的画外之音和想象,而这一切,都无法缺少对原文本初始的感动。#学问与阅读同理
0 有用 Mnemosyne 2014-12-13 21:08:44
鬼相都做寻常儿女态,其实正是后人作画时和小说作者的一致。看个《鬼趣图》,稿子还没开头,却翻了许多的“周边”,嘻嘻。
0 有用 Nosferatu 2016-05-07 18:01:00
大爱古典名著的木刻版画,所以看图就可以了。
0 有用 青萍之末 2022-08-12 13:23:52
只想看图 古典小说搭配生龙活虎的插图是一绝 可惜我没看过绣像的什么作品
0 有用 残烛 2022-07-19 10:13:15
小小图中讲出许多细节。
0 有用 低等动物 2022-05-05 22:18:20
小时候,只要看到有绣像的小说,肯定会多看两眼,简单的线描也有莫大的吸引力,这是传统中国文学左图右史的魅力。绣像,作为传奇小说的衍生品,因印刷技术的发展起,也因印刷技术的发展亡。时至今日,多媒体异常发达的时候,反而没有人会为一本书做几百页的插画了。陈平原教授做学问一如既往的严谨,不过本书只能算是札记,读起来不甚过瘾。
0 有用 千π 2021-12-29 22:10:17
谁说潮汕人只会做生意?
0 有用 小叶子 2020-05-14 18:00:32
其实写得不够深,也不够广,有点仓促下做的集子,再攒一攒就好了。 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单从人物而言最喜欢光绪年间的姚梅伯评本《石头记》,清光绪间刊本改琦《红楼梦图咏》也尚可,但终究未逃离清仕女图千人一面的桎梏。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精彩,且有200余幅,数量感人。 任熊之《剑侠传》与陈洪绶之《水浒叶子》,堪称双壁,可惜书中未提《水浒叶子》,想是太过有名。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光绪石印本,竟... 其实写得不够深,也不够广,有点仓促下做的集子,再攒一攒就好了。 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单从人物而言最喜欢光绪年间的姚梅伯评本《石头记》,清光绪间刊本改琦《红楼梦图咏》也尚可,但终究未逃离清仕女图千人一面的桎梏。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精彩,且有200余幅,数量感人。 任熊之《剑侠传》与陈洪绶之《水浒叶子》,堪称双壁,可惜书中未提《水浒叶子》,想是太过有名。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乃光绪石印本,竟有配图400余幅。 手上还有《中国古籍插图精鉴》一书,前后一比,万历不愧巅峰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