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短评

热门 最新
  • 4537 2013-06-16 10:46:36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 3017 进宝 2014-02-03 17:06:21

    “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 2633 Sofia 2010-07-20 19:28:17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尽管其中体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和温情,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梦境的表述形式,感觉将原本很真的情感弄得很不真。 然而我的确实在实在很喜欢这本书的第三部,也就是对生活的回忆这部分,朴实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文字的表述根本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文字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仿若无技巧般,正如化妆的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化了妆。

  • 1413 莎莫吴 2014-04-27 16:07:52

    好看当然是很好看,不过杨绛刻意压抑着什么没说,却又让你强烈感知到它的存在。

  • 955 Iris 2016-05-27 17:39:36

    一开始不懂第二部分,于是从第三部分开始看,最后再看第二部分,才知道是用梦境的形式写钱钟书和女儿逝世前的日子。非常钦佩杨绛先生书里体现出来的克制,在90多岁的高龄,回忆已经离世的丈夫和女儿,但书里不见痛彻心扉,反而常常因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感到忍俊不禁。很多人纪念杨绛先生朋友圈刷了屏,她的只言片语也成了感悟人生的鸡汤,可是,先生的学识、背景、品格,我们只不过见了冰山一角而已。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杨绛先生”,一句“不敢评”的回答拿了2000多赞,深以为然。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哪是我们这种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经历过、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更没好好读过书的人能评的?

  • 582 倾内 2013-04-22 00:48:38

    这样的行文只剩絮叨,看不见一丝才气了…并且杨绛在此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姿态也真的不太让人舒服…

  • 453 自在渍 2011-06-18 10:56:38

    “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 401 2koo 2007-09-09 14:04:36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328 高歌 2012-05-21 13:38:56

    我觉得挺一般的。温情脉脉有之,作者的粉饰亦有之。

  • 320 德川咪咪 2016-05-26 15:52:22

    我昨天刚刚看完……读到第二部分失散篇简直哭瞎,最后她写“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都碎了,现在还缓不过气来。杨绛与我供职的报社羁绊极深:我有一个同事是杨绛生前最后一个、也是百岁之后唯一一个愿意接见交谈的记者;另一个同事几乎被杨绛当成女儿看待(这个是外界猜测,因为这个同事才华品貌酷似钱瑗,且同样罹患癌症。但她们只作书信来往,约定终身不见面)。以前常听她们聊杨绛的琐事,心里其实有点不喜。记得她们对我说,只要第三者一转述,老太太的言行就会显得很作,但是与本人接触时,却觉得真名士自风流,一切都很自然。看完这本书,我是信了。

  • 286 向三峡 2015-07-19 22:37:27

    生活上或许幼稚,政治上绝对成熟。

  • 308 靠谱 ~ 2016-03-13 01:51:40

    读一遍就好了,多读两遍怕生出辞工回去陪爹妈养老的冲动。

  • 288 慢先森 2015-01-30 11:02:03

    杨绛骨子里还是有点“作”的。

  • 285 Alina 2016-05-19 09:59:26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很抗拒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姿态。

  • 208 不靠谱小姐 2011-09-15 20:09:56

    找一个人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旅旅游,易。找一个人一起看看书,难。找一个人一起看一辈子的书,相濡以沫,疑义相析,难上加难。

  • 198 甘草披萨 2016-02-03 12:22:28

    四星半,感深肺腑。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并非铁骨铮铮,只是生性腼腆淡泊,但求尽情看自己想读的书,过平静的日子而已。腹有诗书的傲气亦并非盛气凌人,而是精神世界的丰盛,可以让他们在物质最匮乏的时期都能不予介怀。可惜世事动荡如浮萍,远离是非的三人,却仍然历经风雨飘摇。我们仨饱尝苦楚,但杨绛的记忆之笔没有昼吟宵哭,反而满目尽是幸福温馨的甜蜜时刻。钱钟书因为听说安排要和某人握手,立刻溜走回家;留洋学业繁忙占据自己读书时间,甚至想不要文凭;真是爱极了我们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性格

  • 184 眠去 2007-04-28 18:44:25

    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166 AKA小谁 2011-05-26 07:42:19

    书读的太多太过自作聪明,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 141 Paradox 2013-01-19 23:48:07

    两部分文章,一虚一实,前一部以驿道比人生,客栈比寓所,道尽生离死别种种难舍,但却以虚衬实,好似一个悲伤的童话,最后相依为命的一家三口最终散失于古驿道。第二部分叙事跨度大,细节更丰富,而且是平实的回忆散文,能够窥见这一学者家庭的一些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钱钟书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有很大帮助。杨绛孤身一人回忆逝去的至亲,文字中未见过重的悲伤和遗憾,透露出来的是对温馨生活的回忆,这回忆传递出阵阵温暖让杨绛的晚年不感孤寂,也让读者感叹不已。

  • 202 小十三 2018-03-12 20:08:06

    可能人太聪明了,不论学术上有什么成就,生活里始终都会有带一点儿自负的感觉,文字语言自然没得说,但是带着有点淡淡压抑,又有点稍稍自作清高的感情描述,始终打动不了我这俗人,看的泪流满面的各位,想必都是至情至性的才子佳人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